财务管理-第二章 财务报表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3.00 KB
- 文档页数:31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一、因素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含义: 指标:构成因素因素分析法是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原理:该方法将分析指标分解为各个可以计量的因素,并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顺次用各因素的比较值(通常为实际值)替代基准值(通常为标准值或计划值),据以测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
由于在分析时,要逐次进行各因素的有序替代,因此又称为连环替代法。
✓操作:设某一分析指标R是由相互联系的A、B、C三个因素相乘得到,报告期(实际)指标和基期(计划)指标为:报告期(实际)指标R1=A1×B1×C1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在测定各因素变动对指标R的影响程度时可按顺序进行:基期(计划)指标R0=A0×B0×C0(1)第一次替代A1×B0×C0(2)第二次替代A1×B1×C0(3)第三次替代R1=A1×B1×C1(4)(2)-(1)→A变动对R的影响(3)-(2)→B变动对R的影响(4)-(3)→C变动对R的影响把各因素变动综合起来,总影响:△R=R1-R0【注意】如果将各因素替代的顺序改变,则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步骤:1)确定分析对象,即确定需要分析的财务指标,比较其实际数额和标准数额(如:上年实际数额),并计算两者的差额;2)确定该财务指标的驱动因素,即根据该财务指标的形成过程,建立财务指标与各驱动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模型;3)确定驱动因素的替代顺序,即根据各驱动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4)顺序计算各驱动因素脱离标准的差异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二、短期偿债能力比率短期偿债能力中的“债”是指“流动负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一般是使用流动资产,因此,该类指标通常涉及的是“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或者流动资产的组成项目。
(一)营运资本✓公式及理解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本-长期资产(非流动资产)✓分析1)营运资本为正数,表明长期资本的数额大于长期资产,超出部分被用于流动资产,营运资本的数额越大,财务状况越稳定。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预测一、单项选择题1.某公司的流动资产由速动资产和存货组成,年末流动资产为100万元,年末流动比率为2,年末存货余额为40万元,则年末速动比率为()。
A.2B.1.2C.1D.0.8【答案】B【解析】某公司年末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流动比率=100/2=50(万元),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100-40=60(万元),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60/50=1.2。
2.某企业2019年1月1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0万元,流动负债为210万元。
12月31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万元,流动负债为250万元,则该企业2019年的现金流量比率为()。
A.1.43B.1.30C.1.20D.1.18【答案】C【解析】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300/250=1.2。
该比率中的流动负债应采用期末数而非平均数,因为实际需要偿还的是期末金额,而非平均金额。
3.下列各项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是()。
A.用银行存款购置一台设备B.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购置厂房C.用现金回购普通股股票D.出售闲置的固定资产【答案】D【解析】选项A:用银行存款购置一台设备,会导致银行存款减少,即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不变,会降低短期偿债能力;选项B:发行公司债券筹集资金购置厂房,不影响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因此不影响短期偿债能力;选项C:用现金回购普通股股票,会导致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不变,会降低短期偿债能力;选项D:出售闲置的固定资产会导致银行存款增加,即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负债不变,会提高短期偿债能力。
4.下列各项指标的大小与长期偿债能力同向变动的是()。
A.资产负债率B.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C.产权比率D.权益乘数【答案】B【解析】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的大小与长期偿债能力反向变动。
5.下列各项中会提高资产负债率的经济业务是()。
A.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B.可转换债券行权C.增发普通股股票赎回公司债券D.取得银行借款【答案】D【解析】选项A是所有者权益内部的此增彼减,资产负债率不变;选项B是负债转为所有者权益,会降低资产负债率;选项C会导致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会降低资产负债率;选项D使资产增加,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不变,权益乘数提高,资产负债率提高。
第二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概述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人改善决策。
最早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
由于借贷资本在公司资本中的比重不断增加,银行家需要对贷款人进行信用调查和分析。
逐步形成了偿债能力分析等有关内容。
资本市场出现以后,财务报表分析由为贷款银行服务扩展到为各种投资人服务。
社会筹资范围扩大,非银行债权人和股权投资人增加,公众进入资本市场。
投资人要求的信息更为广泛,逐步形成了盈利能力分析、筹资结构分析和利润分配分析等新的内容,发展出比较完善的外部分析体系。
公司组织发展起来以后,经理人员为获得股东的好评和债权人的信任,需要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逐步形成了内部分析的有关内容,并使财务报表分析由外部分析扩大到内部分析。
内部分析不仅可以使用公开报表的数据,而且可以利用内部的数据(预算、成本数据等)。
内部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管理行为和报表数据的关系,通过管理来改善未来的财务报表。
由于财务报表使用的概念越来越专业化,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多,报表分析的技术日趋复杂。
许多报表使用人感到从财务报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日益困难,于是开始求助于专业人士,并促使财务分析师发展成为专门职业。
专业财务分析师的出现,对于报表分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逐步扩展成为包括经营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四个部分组成的更完善的体系。
经营战略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主要的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行业分析和公司竞争战略分析等内容;会计分析的目的是评价公司会计反映基本经济现实的程度,包括评估公司会计的灵活性和恰当性,以及会计数据的修正等内容;财务分析的目的是运用财务数据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评估其可持续性,包括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内容;前景分析的目标是侧重于预测公司的未来,包括财务报表预测和公司估价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