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题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升初应用题难题汇总
小升初应用题难题汇总
一、和差倍数问题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如何求这两个数?
例:甲数比乙数大12且甲:乙=7:4,求两数。
解:先求一倍的量,12/(7-4)=4,
所以甲数为:4X7=28,乙数为:4X4=16。
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如何求这两个数?
例:甲数比乙数大2倍且甲:乙=3:1,求两数。
解:先求一倍的量,2/(3-1)=1,
所以甲数为:3X1=3,乙数为:1X1=1。
二、浓度问题
加水稀释问题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水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10%? 解:加水先求糖,原来含糖为:20X15%=3(千克)
糖完求糖水,含3千克糖在10%浓度下应有糖水,3/10%=30(千克)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30-20=10(千克)
加糖浓化问题
例:有20千克浓度为15%的糖水,加糖多少千克后,浓度变为20%? 解:加糖先求水,原来含水为:20X(1-15%)=17(千克)
水完求糖水,含17千克水在20%浓度下应有糖水,17/(1-20%)=21.25(千克)
糖水减糖水,后的糖水量减去原来的糖水量,21.25-20=1.25(千克)
三、鸡兔同笼问题
例:鸡兔同笼,共有头120个,脚360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解:假设全是鸡,则免子数=(120-360/2)/(4-2)=24
假设全是兔,则鸡数=(4*120-360)/(4-2)=12
四、和差问题
例:甲乙丙三数和为40,差为4,求三数?
解:几年后岁数和是40,岁数差是4,转化为和差问题。
则几年后姐姐的岁数:(40+4)/2=22,弟弟的岁数:(40-4)/2=18。
小学科学长难题大汇总一、物理类问题问题1:重力是什么?- 简要回答: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 进一步解释:重力是因为物体的质量而产生的力,它使物体朝向地球的中心下落。
重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
问题2:为什么水可以流动?- 简要回答:水可以流动是因为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进一步解释:水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这些力使得水分子可以自由移动。
当施加外力时,水分子会因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发生流动。
问题3:什么是潜力能?- 简要回答:潜力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进一步解释:物体在具有高位置时,具有潜力能。
当物体向下移动时,潜力能会转化为动能,即物体的运动能量。
二、化学类问题问题4:什么是化学反应?- 简要回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 进一步解释:化学反应包括物质的分解、合成、置换等。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会发生改变。
问题5:什么是酸和碱?- 简要回答:酸和碱是化学物质的两种性质。
- 进一步解释:酸具有酸性质,常呈现酸味和腐蚀性。
碱具有碱性质,常呈现碱味和具有腐蚀性。
问题6:什么是化学元素?- 简要回答:化学元素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 进一步解释:化学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化学元素都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生物类问题问题7:为什么人需要呼吸?- 简要回答:人需要呼吸是为了吸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 进一步解释:呼吸使人体摄取到氧气,氧气在细胞中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气。
问题8:什么是食物链?- 简要回答:食物链是一系列生物彼此相互依赖的食物关系。
- 进一步解释:食物链描述了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通过摄食和被摄食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循环的食物关系网。
问题9:什么是生态系统?- 简要回答: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 进一步解释: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物理环境,各个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和影响,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系统。
初中政治难题汇总(附答案)
初中政治是一门涉及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发展和公民责任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要。
然而,在研究政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
以下是一些初中政治难题的汇总,并附上相应的答案。
难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和认同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系。
它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十二个词语。
难题2:什么是国家的三大权力?
答案:国家的三大权力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立法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的权力,行政权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司法权是法院行使的权力。
难题3:请解释一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难题4:请解释一下“分权制衡”。
答案:分权制衡是指各个政治权力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种制度安排可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维护政治的稳定和民众的利益。
难题5:解释一下“普选制”。
答案:普选制是指选举制度中,所有具备选举权的公民都可以参与选举的一种制度。
这种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参政权和民主权利,是一种重要的民主机制。
希望以上答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初中政治中的一些难题。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我们将继续为您提供帮助!。
世界难题脑筋急转弯题目汇总及答案大全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智力游戏,不仅是在答题,更是在锻炼脑不,还可以给人·带来无尽的欢乐。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脑筋急转弯,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世界难题脑筋急转弯题目汇总及答案大全【1】1. 每天早上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猜一种五个字的东西——答案: 是是是太阳(有点儿口吃)2. 下雨天时,两个人共撐一把伞,结果两个人都被淋湿;三个人共撐一把伞时,为什么沒有人再被淋湿? ——答案: 因为雨停了3. 沙沙声称自己是辨别母鼠年龄的专家,其绝招是用牙齿,为什么? ——答案: 把鸡亲口吃了来辨别母鸡的老嫩4. 大头买了一双鞋子,从来没穿过,提着鞋子到处走,到底是为了什么? ——答案: 他说鞋子穿久会坏5. 阿丁做起事来总是拖泥带水,为什么却从没被长官处罚过? ——答案: 阿丁是盖碉堡的士兵6. 电线杆上三只麻雀正在打架,当中一只不小心掉下來,为什么其他两只也跟着掉下來? ——答案: 因为那两只拍手的时候掉了下来7. 乌龟为什么会突然「一个头两个大」? ——答案: 因为乌龟正在想这个问题8. 每个怀孕的女人都常常会去想象孩子未来的长相,为什么只有阿美例外——答案: 她到现在还没有想起来他爸爸长得什么样9. 不小心打破妈妈最喜欢的花瓶,该怎么办? ——答案: 赶快假装昏倒10. 黑鸡厉害还是白鸡厉害?为什么? ——答案: 黑鸡会生白蛋,白鸡不会生黑蛋11. 一个女子最讨厌抽烟的人,有一天,她去一个朋友家,参观新房后,连声说:“抽烟好、抽烟好!”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案: 排油烟机12. 脱了红袍子,是个白胖子。
去了白胖子,是个黑圆子。
打一植物? ——答案: 荔枝13. 张飞的妈妈姓什么? ——答案: 吴,无(吴)事(氏)生非(飞)14. 你知道一个人的小腿应该有多长? ——答案: 应该长到碰着地面15. 外国人的长,中国人的短,公公没有,和尚用不着。
——答案: 名字16. 为什么胖的人比瘦的人怕热? ——答案: 因为被晒的面积比较大17. 猜猜什么东西,可以洗,不能晒,可以吃,不能吞? ——答案: 麻将18. 下雨天三个人在街上冒雨走,为什么只淋湿了一个人的。
初中地理试题难题汇总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个月D. 1年答案:A2.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A. 马里亚纳海沟B. 苏禄海沟C. 阿留申海沟D. 菲律宾海沟答案:A3.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A. 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答案:A4. 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A. 洞庭湖B. 鄱阳湖C. 太湖D. 青海湖答案:B5. 以下哪个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A. 长江口渔场B. 黄渤海渔场C. 秘鲁渔场D. 地中海渔场答案:C二、填空题6. 地球上的五大洋分别是_______、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和北冰洋。
答案:太平洋7. 我国最大的沙漠是_______。
答案:塔克拉玛干沙漠8. 长江发源于_______,最终流入东海。
答案:青藏高原9. 我国最大的岛屿是_______。
答案:台湾岛10.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_______。
答案:巴西高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我国的地理特点。
答案: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气候多样,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西部地区则以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为主。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12. 什么是季风气候?它有哪些特点?答案:季风气候是指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主要特征是夏季湿润多雨,冬季干燥少雨。
季风气候区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13.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
材料: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市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面积广阔,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答案:长江流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流域面积广阔,流经多个省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流域气候多样,从高原到平原,地形复杂多变。
长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中文考试难题汇总1. 语法问题:在中文中,“我喜欢吃苹果”这句话的语法结构是正确的,但为什么“我喜欢吃苹果汁”这句话就不正确呢?答:这是因为“吃苹果汁”这个动作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不符合中文的语法习惯。
一般来说,果汁通常是用杯子或瓶子等容器装着,而“吃”这个动作通常是对食物的描述,而不是对液体。
因此,“吃苹果汁”这句话在中文中并不常见,不符合中文的语法规则。
2. 词汇问题:在中文中,“她很聪明”和“她很聪明地做某事”这两句话有什么区别?答:这两句话的区别在于句子的语气和语境。
第一句话是一个陈述句,表达了一个事实,即“她很聪明”。
而第二句话是一个疑问句,表达了说话者对“她”是否聪明地完成了某件事的疑问。
因此,这两句话在语气和语境上有所不同。
3. 阅读理解问题: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你读到了一个词“x”,但是你并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你会怎么做?答: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根据上下文猜测这个词的意思。
如果文章中有其他与“x”相关的词语或句子,你可以尝试理解它们的意思,从而猜测“x”的含义。
如果文章中没有相关的信息,你可以继续阅读并试图在后面的句子或段落中找到这个词的解释。
4. 写作问题:如何写一个好的中文段落?答:写一个好的中文段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段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中心思想;其次,段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第三,段落中的句子应该连贯、流畅,不要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最后,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表达效果。
5. 文化理解问题:在中国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在某些情况下,过于谦虚可能会被视为不自信或不诚实。
如何平衡这种矛盾?答:在中国文化中,“谦虚”被视为一种美德,但同时也要注意在不同场合和情境下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在面对不同的意见或评价时,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并适当表达自己的看法。
不要一味地保持沉默或过度谦虚,这样可能会被视为不自信或不诚实。
一、几何题1.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C=90°,AC=3cm,BC=4cm,求斜边AB的长度。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点B(2,-3),求线段AB的长度。
3.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边长为6cm,求三角形ABC的面积。
4.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10cm,求正方形的面积。
5.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底边BC=6cm,腰AB=8cm,求顶角A的度数。
二、代数题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5x+6=0,求方程的解。
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4x+3=0,求方程的解。
3.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6x+9=0,求方程的解。
4.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7x+12=0,求方程的解。
5.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8x+15=0,求方程的解。
三、应用题1. 小明骑自行车去图书馆,他每小时骑行15km,若骑行30km到达图书馆,求小明骑行的时间。
2. 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60km/h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到达B地。
然后以80km/h的速度行驶,1小时后到达C地。
求汽车从A地到C地的总路程。
3. 小华从家出发,先向东走了2km,然后向北走了3km,最后向西走了5km。
求小华距离家的最短距离。
4. 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80km/h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到达B地。
然后以60km/h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到达C地。
求汽车从A地到C地的平均速度。
5. 一辆火车从A站出发,以100km/h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到达B站。
然后以120km/h的速度行驶,1小时后到达C站。
求火车从A站到C站的总路程。
四、创新题1. 已知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边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和b,求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2. 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a和b,求长方形的面积。
3. 已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a,求三角形的面积。
4. 已知一个圆的半径为r,求圆的面积。
5. 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求长方体的体积。
八上科学123单元难题汇总以下是八上科学123单元的部分难题汇总:1. 题目: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眼睛近视的同学可以通过凹透镜矫正视力B.夜晚行车时,迎面开来的车灯照射到人身上,时间越长越刺眼C.人站在阳光下,地面上就会形成影子D.平静的湖面上可以映出岸边的景物答案:C2. 题目: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C.力能改变物体的静止状态D.力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答案:C3. 题目:用一根长为L的铁丝围成一个圆环,将圆环竖直放置并保持其平面与地面垂直,当铁丝的上部短、下部长时,圆环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答案:解:设圆环上与铁丝的连接点为A、B,下与铁丝的连接点为C、D.根据对称性可知,圆环重心在CD的中点$O$处.以O为坐标原点,CD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由题意知圆环的半径为$\frac{1}{2}L$,则$x^{2} + y^{2} = \frac{1}{4}L^{2}(y \geqslant0)$.又$L = 2x + 2y$,即$x^{2} + y^{2} = (x + y)^{2}$,化简得$x =y$.代入圆方程得$x^{2} + x^{2} = \frac{1}{4}L^{2}$,解得$x =\frac{\sqrt{2}}{4}L$.故圆环的最高点离地面的高度为$\frac{\sqrt{2}}{4}L$.4. 题目:``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 _______ 来判断的;公共场合要``轻声说话''指的是减小声音的 _______;常给家人听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来敲打孩子身体的各个部位目的是增大声音的 _______.答案:音色;响度;音调以上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
1、费尔马大定理费尔马大定理起源于三百多年前,挑战人类3个世纪,多次震惊全世界,耗尽人类众多最杰出大脑的精力,也让千千万万业余者痴迷。
终于在1994年被安德鲁·怀尔斯攻克。
古希腊的丢番图写过一本著名的“算术”,经历中世纪的愚昧黑暗到文艺复兴的时候,“算术”的残本重新被发现研究。
1637年,法国业余大数学家费尔马(Pierre de Fremat)在“算术”的关于勾股数问题的页边上,写下猜想:x^n+y^n =z^n 是不可能的(这里n大于2;x,y,z,n都是非零整数)。
此猜想后来就称为费尔马大定理。
费尔马还写道“我对此有绝妙的证明,但此页边太窄写不下”。
一般公认,他当时不可能有正确的证明。
猜想提出后,经欧拉等数代天才努力,200年间只解决了n=3,4,5,7四种情形。
1847年,库木尔创立“代数数论”这一现代重要学科,对许多n(例如100以内)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是一次大飞跃。
历史上费尔马大定理高潮迭起,传奇不断。
其惊人的魅力,曾在最后时刻挽救自杀青年于不死。
他就是德国的沃尔夫斯克勒,他后来为费尔马大定理设悬赏10万马克(相当于现在160万美元多),期限1908-2007年。
无数人耗尽心力,空留浩叹。
最现代的电脑加数学技巧,验证了400万以内的N,但这对最终证明无济于事。
1983年德国的法尔廷斯证明了:对任一固定的n,最多只有有限多个x,y,z振动了世界,获得费尔兹奖(数学界最高奖)。
历史的新转机发生在1986年夏,贝克莱·瑞波特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包含在“谷山丰—志村五朗猜想”之中。
童年就痴迷于此的怀尔斯,闻此立刻潜心于顶楼书房7年,曲折卓绝,汇集了20世纪数论所有的突破性成果。
终于在1993年6月23日剑桥大学牛顿研究所的“世纪演讲”最后,宣布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
立刻震动世界,普天同庆。
不幸的是,数月后逐渐发现此证明有漏洞,一时更成世界焦点。
这个证明体系是千万个深奥数学推理连接成千个最现代的定理、事实和计算所组成的千百回转的逻辑网络,任何一环节的问题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1.【题目】甲乙两人从周长为1600米的正方形水池ABCD相对的两个顶点A、C同时出发绕水池的边沿顺时针方向行走.甲的速度是每分钟50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46米,则甲乙第一次在同一边上行走,是发生在出发后的第多少分钟?第一次在同一边上行走了多少分钟?【解答】要使两人在同一边行走,甲乙相距必须小于一条边,并且甲要迈过顶点。
甲追乙1600÷4=400米,至少需要400÷(50-46)=100分钟,此时甲行了50×100=5000米,5000÷400=12条边……200米。
因此还要行200÷50=4分钟,出发后100+4=104分钟在同一边上行走。
此时甲乙相距400×2-104×(50-46)=384米,乙行完这条边还有16米,因此第一次在同一边上走了16÷46=8/23分钟。
2.【题目】甲乙两地相距35千米,小张,小李都要从甲地去乙地,他们只有一辆自行车,小张先步行,小李先乘车,同时出发.小张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小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两人乘车的速度都是每小时20千米.那么两人从甲地到乙地最短需要时间多少小时?【解答】如图,假设小李先乘车到丙地再步行,小张步行到丙地再乘车,要使两人时间最短,则必须满足同时到达。
则有从甲地到丙地两人的时间差相当于两人从丙地到乙地的时间差。
从甲地到丙地,车和小张的速度比是20:5=4:1,时间比是1:4;从丙地到乙地,小李和车的速度比是4:20=1:5,时间比是5:1;由于时间差相同,则相差[3,4]=12份的时间。
则有从甲地到丙地,车和小张的时间比是4:16还有从丙地到乙地,小李和车的时间比是15:3行完全程车行了7份的时间,则每份的时间是35÷20÷7=1/4小时每人行完全程用了19份的时间,则共用去19×1/4=19/4小时。
3.【题目】现有速度固定的甲、乙两车。
以下是高一数学的一些零点难题汇总:1.已知函数 f(x) = 2x - 3, g(x) = x^2 - 2x + c (c ∈ R)。
若对任意的 x₁∈ [-1,2], 存在 x₂∈ [0,3],使得 f(x₁) = g(x₂) 成立,则 c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2.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对任意的x∈R,都有f(−x)=−f(x)+(x−1),则f′(0)等于____.3.已知函数 f(x) = x^2 - (a + 2)x + alnx,若 f(x) > 0 在(0, +∞) 上恒成立,则 a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4.若函数 f(x) = x^2 + ax - lnx 在 [1,3] 上存在极值点,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5.已知函数 f(x) = { (3a - 1)x + 4a, x < 1; logₐx, x ≥1 } 是 ( - ∞, + ∞) 上的减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6.已知函数 f(x) = |2x - a| + a (a ∈ R),满足 f(x) ≤6 的解集为 { x | -2 ≤ x ≤3} ,若存在实数 n 使 f(n/2) ≤m + f(-n/2) 成立,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7.若函数 f(x) = x^2 - ax + a (a > 0) 在 [-1,1] 上的最小值为 -2,则实数 a 的值为 _______.8.若f(x)=x2ex−ax在(0,+∞)上有极值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9.若函数f(x)=x2ex−ax在(0,+∞)上有极值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这些题目涉及到了函数的零点、导数、单调性等知识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解答这些题目需要一定的数学分析和推理能力。
小学难题汇总年级一解析一、数学难题解析1. 加减法难题“小明有5个苹果,他吃了3个,还剩下几个?”这是一个典型的加减法难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情境与数学运算符号进行对应。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将5个苹果减去3个苹果得到答案,即5-3=2,所以小明还剩下2个苹果。
2. 乘除法难题“小红有3个装满红色饼干的袋子,每个袋子有4个饼干。
她一共有多少个饼干?”这是一个典型的乘除法难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乘法算式求解。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将每个袋子的饼干数量4个乘以袋子的数量3个,即4*3=12,所以小红一共有12个饼干。
3. 数字排列难题“请将下列数字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9、3、6、2、5。
”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字排列难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能够正确排序。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每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逐步确定它们的相对顺序,即9、6、5、3、2。
二、语文难题解析1. 词语搭配难题“请用合适的动词填空:鱼游____、鸟飞____、人走____。
”这是一个典型的词语搭配难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并能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每个动词进行分析,根据鱼的特点选择“游”、根据鸟的特点选择“飞”、根据人的特点选择“走”。
2. 句子衔接难题“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小明每天早上都起床,______去学校。
”这是一个典型的句子衔接难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并能够进行衔接。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常见行为,如刷牙、洗脸、吃早饭等,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衔接,如“然后”、“接着”等。
3. 诗歌理解难题“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花开的小路上,______。
”这是一个典型的诗歌理解难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句的意境,并能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初中科学难题汇总(附答案)初中科学难题汇总(附答案)问题一:什么是静止摩擦力?答案:静止摩擦力是两个不动的物体之间的力。
当一个物体试图移动,但由于表面粗糙度或其他因素无法移动时,静止摩擦力就会发生。
问题二:什么是电流?答案: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
它是电子在电路中移动的数量。
单位是安培(A)。
问题三:什么是化学反应?答案:化学反应是指原子或分子之间的转变,以形成新的物质。
它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问题四:什么是地理坐标?答案:地理坐标是一种用来描述地球表面位置的系统。
它使用经度和纬度两个数值来确定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问题五:什么是光的折射?答案:光的折射是指光束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偏折现象。
当光通过不同密度的介质时,它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问题六:什么是纵波?答案:纵波是一种能量在介质中以振动形式传播的波动。
在纵波中,介质颗粒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
问题七:什么是核能?答案:核能是指从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它是通过核反应,如核裂变或核聚变产生的。
问题八: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电子转移过程。
其中,一种物质会失去电子(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会获得电子(被还原)。
问题九:什么是机械能?答案: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它包括动能(由物体的运动引起的能量)和势能(由物体的位置或形状引起的能量)。
问题十:什么是混合物?答案:混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的组合。
以上是初中科学中的一些难题以及相应的答案。
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难题汇总
红宝书,呼吸
中心题209 210 231 232 肺炎有有效治疗温度先降,咳嗽慢239 240(最常见的呢)241 249 251
12—02—21
12—05—068
12—10—022 12—10—042
60岁。
反复咳嗽、咳痰25年,心悸、气促、下肢间歇水肿3年,病情加重伴畏寒发热1周入院。
体检:T38°,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叩诊过清音,中下肺有湿??音,心率110次/分,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
396.该病例最适当的诊断应为(答案:)A.慢性支气管炎B.慢支+肺气肿C.慢支+肺气肿+肺心病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慢支+肺气肿+心肌病
397.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答案:)A.胸部X线检查B.心电图检查C.动脉血气分析D.痰培养及药敏试验
398.主要治疗措施为(答案:)
A.控制感染与改善呼吸功能
B.祛痰与止咳
C.解痉与平喘
D.低浓度持续吸氧
E.给予利尿剂和强心剂
399.假设该病例呼吸困难突然进一步加重,右肺呼吸音明显较前减弱,应立即进行的检查是(答案:)
A.胸部X线
B.心电图
C.动脉血气分析
D.肺功能
E.胸腔B超
400.假设病情仍持续恶化,出现昏睡或昏迷,血气分析PaO26.7kPa(50mmHg),PaCO210.7kPa (80mmHg),此时首先考虑的合并症为(答案:)
A.ARDS
B.脑出血
C.肺性脑病
D.感染中毒性脑病
E.脑栓塞
男,X岁,受凉后咳嗽,咳少量粘液脓痰,伴发热,右侧胸痛并右肩及右上腹痛;查体:体温39.1°C,脉搏96次/分,呼吸24次/分;右侧胸廓呼吸动度减弱,语颤增强,右肺下叩诊浊音,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并响亮的中等湿哕音;血常规化验:白细胞15X109几,中性0.90129.对该患者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答案:E)
A.痰培养加药敏试验
B.心电图检查
C.腹部超声波检查
D.血沉、肝功检查
E.胸部X线正侧位摄片
血气分析与动静脉分流的区别
女,62岁,反复咳嗽、痰中带血伴低热1月余,查体:气管向左移位,左肺可闻及细湿罗音。
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 结核抗体检测
B. 胸部X线片
C. 支气管镜
D.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E. 结核菌素试验
这个网上给出答案是D 我怎么觉得是C 大家评论一下
【提问】垂体们脉系统损伤,哪种激素可以不减少或升高
A 促性腺激素
B 促甲状激素
C 泌乳素
D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E 抗利尿激素
请问选择C还是E为什么?
【回答】答复:您好!
本题选C。
1、垂体门脉系统是由两组毛细血管网组成的,作用是运送下丘脑激素作用于垂体。
2、PRL受PIF和PIH双重调控,以PIF(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包括多巴胺等)为主。
3、垂体门脉系统受损后,PIF不能被运送到垂体去抑制泌乳激素细胞分泌,故PRL分
泌增加。
(名词更新:新版教材用泌乳素PRL,而5版教材用催乳素PRL)
相关内容:
垂体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垂体上动脉(大脑动脉环的分支),此动脉在漏斗处形成窦状毛细血管,即初级机毛细血管,而后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
沿漏斗柄下行走向远侧部,再形成毛细血管丛,称次级毛细血管,初级毛细血管。
垂体微静脉核次级毛细血管构成垂体
门脉系统。
垂体门脉系统是下丘脑与腺垂体功能联系的基础,包括两重毛细血管网,第一级在正中隆起——垂体柄处,第二级在垂体前叶,下丘脑肽类激素通过门脉系统调节腺垂体促激素的释放,而垂体促激素通过门脉系统发挥反馈性调制作用。
泌乳素(PRL)又称为催乳素是由垂体运侧部嗜酸性细胞之一的泌乳激素细胞
(1actotrophs)所分泌。
PRL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两种激素所调节,一是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PIF),如多巴胺,另一种是泌乳素释放刺激因子(PRF)。
前者的作用是抑制PRL 过度分泌,后者则刺激泌乳激素细胞分泌PRL.在正常生理状态下,PIF的作用远较PRH的
作用强,故PRL主要受PIH的控制。
PIF和PRF的化学结构尚不清楚。
注射多巴胺可使正常人或泌乳素瘤患者血中PRL水平明显下降,而且在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多巴胺,故有学者提出PIF即多巴胺的观点。
TRH亦可促泌乳素(PRL)分泌。
因此当下丘脑肿瘤、浸润性或炎症性病变等可导致阻断垂体门脉血流(或下丘脑多巴胺生成障碍),使多巴胺等泌乳素释放因子PIF不能到达腺垂体,而引起高PRL血症。
正常人吸入下列那种混合气体时,肺通气量增加最明显?
A.21%O2和79%N2
B.17%O2和83%N2
C.2%CO2和98%O2
D.20%CO2和80%O2
E.30%CO2和70%O2
CO2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CO2既可通过刺激中枢感受器,又可通过外周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其中以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主要作用。
因此,一定水平的PaCO2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
所以A、B项可排除。
具体的,CO2浓度对呼吸调节的影响:
①CO2浓度3%时,肺通气量超过正常的1倍以上;
②CO2浓度4%时,呼吸加深加快(潮气量↑、频率↑);
③CO2浓度7%时,通过增大肺通气量,保持PaCO2不致上升过高;
④CO2浓度>15%时,意识丧失。
可见D、E项可导致呼吸抑制,意识丧失
某人的肺通气量为7500ML/MIN,呼吸频率为20次/分,无效腔气量125ML,每分钟肺血流为5L,则通气.血流比值应是D
A 0.7
B 0.8
C 0.9
D 1.0
E 1.1
通气血流比是每分肺泡通气量与肺血流量的比值。
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等于潮气量×呼吸频率,那么潮气量=肺通气量/呼吸频率。
肺泡通气量是每分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本例潮气量=7500/20=375,
肺泡通气量=(375-125)×20=5000,
通气血流比值=每分肺泡通气量/每分肺血流量=5000/5000=1,
男性,68岁,间断咳嗽10年余,活动性气短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宜采取
A。
胸CT
B.血气分析
C。
支气管活检
D.通气功能检查
E。
弥散功能检查
2 血气分析,PH值7.37,PaO2 65,PaCO2 42,引起血气分析异常机制
A。
肺泡通气量下降
B。
通气血流比值失衡
C。
弥散功能降低
D。
肺内分流
E。
膈肌疲劳
3 心电图改变强烈提示慢性肺心病的是
A。
P波增宽,有切迹
B。
右束支阻滞
C。
V1-V4,ST-T改变
D。
胸前导联顺钟向转位
E。
V5-V6导联ST段压低
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是:
A血液中的H+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CO2
D脑脊液中的H+
E血液中的P(O2)降低
支气管扩张引起大咯血的原因为:
A,支气管动脉先天性解剖畸形
B,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终未支扩张血管瘤破裂
C,合并重度支气管炎
D,支气管发生囊性扩张
E,支气管粘膜溃疡
大咯血见于支扩,咯鲜血最常见于支扩,也可见于结核、第七版内科学呼吸总论
二尖瓣狭窄引起大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由于支气管静脉破裂引起大咯血的常见原因(定语限定了)
A.二尖瓣狭窄
B.支气管扩张
C.支气管结核
D.肺癌
E.肺结核
月经性咯血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肺脏而引起的
本篇文章来自<A href=''>百拇医药网</a> 原文链接:/html/DirDu/2002/06/20/75/54/92.htm
与吃螃蟹或或喇咕史有关的咯血肺吸虫病亦称并殖吸虫病,是主要寄生于肺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
男性,28岁,粘液脓血便2年,伴里急后重感,查体:一般状态佳,左下腹轻度压痛应补充询问下列哪项最无诊断意义
A 不洁饮食史
B 精神创伤史
C 疫水接触史
D 家族史
E 盗汗、午后潮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