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例题

1.口算

51-30= 60-35= 59-28= 10+13= 12+10=

42+24= 10+55= 25+66= 89+10= 66+16=

99-85 = 80-40= 65-41= 71+11= 68+26=

61-53= 53-48= 17+35= 83-40= 61-57=

74-52= 35+46= 18+12= 86-51= 22+60=

87-40= 29+43= 87-53=

2、列式计算:

(1)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7的3倍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2)两步竖式计算

45+5+40=83-50-4=30-14-8=

70-33+7=96-70+6=94-60+4=

7+23-4=93-49+27=

3、应用

(1)二年级一班参加课外美术小组的有9人,参加音乐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2倍,参加音乐小组的有多少人?

(2)二年级有8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

二、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重点、难点

1、(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3、(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3)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4、(1)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2)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3)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例题

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

2、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

4、1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较,()

①两样长②1米的绳较长③100厘米的绳较长

5、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1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

6、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三、表内乘法

重点、难点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在做一做2题中,应适当拓展,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8、“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0、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二):看一看、摆一摆

(1)利用主题图复习第3、4、5、6单元的相关知识(观察物体、角的认识、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数学的价值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点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积÷因数=因数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7、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

就是5的3倍。

例题

1、判断,在()里,对的打“√”,错的打“×”

(1)求“8比5多多少?和求“比8多5的数是多少?”都用加法算()(2)求“9比16少多少?”和求“比16少9的数是多少?”都用减法算()(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4)5×5=25读作: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25。()

2、先看图,再填空

★★★

★★★

★★★

★★★

(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

(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

(3)第一堆有3个,总个数是第一盘的()倍,求一共有多少个的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

(4)画出△来,使△的个数是○的4倍。

○○○

(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

(2)七()六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算

7×7= 3×2= 5×4= 1×3= 4×9= 2×9=

4×3= 2×3= 9×9= 2×7= 1×9= 3×8=

6×1= 8×8= 6×5= 5×7= 5×1= 2×2=

5×8= 2×4= 5×2= 2×5= 6×2= 2×6=

3×5= 3×1×8= 5×9= 4×7= 1×7=

3×7= 4×2= 4×8= 6×6= 7×9= 3×3=

7×8= 3×1= 1×4= 3×4= 1×5= 1×1=

4、下面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是()

①7+7+7 ②3+3+4+3+3 ③8+8+8+8

四、观察物体

重点、难点

1、建立观察角度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镜面对称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

知识点

1、每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都是一样的,我们就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对称。

2、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倒影属于上下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五、统计

重点、难点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知识点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例题

1、在二(一)班选班长时,四位同学的选票如下:

张刚:正正王芳:正正正刘红:正李强;正正

(1)整理数据

姓名张刚王芳刘红李强票数

(2)()的选票最多;

(3)()的选票最少;

(4)王芳比张刚多多少票?

六、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1)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2)让学生经历摆学具、画图示、列图表等过程,逐步抽象出全面的、有序的

排列和组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3)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

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

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

(3)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

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例题

1、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是90分、96分、98分。甲说:“我不是最高,也不是最低。”,乙说:“我比甲高。”那么,甲是()分,乙是()分,丙是

()分。

2、填符号

在○里填上+、-、×、>、<或=

4()6=24 8()8=16 70-22()8×6

7×4()23 66()40()25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例: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除法就是用来解决平均分问题的。 2.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例:42÷7=6 , 42是(),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 5.一句口诀可以写四个算式。(乘数相同的除外)。 例:用“三八二十四”这句口诀解决的算式是() A、24÷6= B、4×6= C、24÷3= D、24÷4= 6、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物体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 一,二,三,四,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 2、平移:整体向一个方向呈直线运动,这样的运动叫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运动叫旋转。 (一)填空 1、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 )现象 2、长方形有(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 3、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 )现象。

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很全)

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 一、会认读 池塘 脑袋 灰色 教师 教书 捕捉 迎面 阿姨 乌龟 敲鼓 头顶 二、会背会写 1、两条 成就 哪里 宽广 头顶 眼睛 肚皮 孩子 跳高 已经 自己 2、多音字: 教ji āo 书sh ū 教ji ào 师sh ī 教ji ào 室sh ì 3、睛(眼睛) 晴(晴天) 请(请客) 清(清凉) 情(友情) 哪(哪儿) 那(那里) 孩(孩子) 该(应该) 4、近义词:快活——快乐 已经——曾经 反义词: 快活——痛苦 5、(披着)衣裳 (甩着)尾巴 (鼓着)眼睛 (露着)肚皮 (大大)的脑袋 (长长)的尾巴 (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 (带刺)的铠甲 (快活)地游来游去 第二课: 我是什么 一、我会读 晒太阳 水滴 溪水 奔跑 淹没 没有 冲毁 房屋 猜测 二、会背会写 1、变成 北极 一片 傍晚 海洋 工作 破坏 带给 2、级(年级) 旁(旁边) 做(做作业) 极(北极) 傍(傍晚) 作(作业) 昨(昨天)

3、反义词:好——坏温和——暴躁 4、雨(落)下来冰雹(打)下来雪花(飘)下来 (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灌溉)田地(冲毁)房屋(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带刺)的铠甲(快活)地游来游去 越-----越------: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越长越大越来越快 有的…..有的……还有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打球,有的跳绳,还有的在跑步。 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一、会读:植物旅行准备纷纷刺猬底下低头炸开离开 观察认识粗细得到 二、会背会写(背诵课文) 1、办法如果脚下更加娃娃皮毛知识 2、娃(娃娃)法(办法)如(如果) 洼(水洼)去(来去)她(她们) 3、多音字:为(四海为家)(为了)降(降落)(投降) 4、近义词:如果——假如办法——方法仔细——细心 反义词:降——升轻——重粗心——细心 语文园地一:书上所有词语认背、造句古诗默背 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会认的词语(只认读,不抄写) 沙滩一艘军舰帆船稻田翠竹队员铜号手掌着装耐力

同济六版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 1、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性质:?cos )(a a u =(即Prj u ?cos a a =),其中?为向量a 与u 轴的夹角; u u u b a b a )()()( +=+(即Prj u =+)(b a Prj u a + Prj u b ); u u a a )()( λλ=(即Prj u λλ=)(a Prj u a ). 2、两个向量的向量积:设k a j a i a a z y x ++=,k b j b i b b z y x ++=,则 =?b a x x b a i y y b a j z z b a k =1 1) 1(+-y y b a z z b a i +21)1(+-x x b a z z b a j +3 1) 1(+- x x b a y y b a k =k b a b a j b a b a i b a b a x y y x z x x z y z z y )()()(-+-+- 注:a b b a ?-=? 3、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22 22z b y a x =+; (2)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 22; (旋转抛物面:z a y x =+2 22(把把xOz 面上的抛物线z a x =22 绕z 轴旋转)) (3) 椭球面:1222222=++c z b y a x ; (旋转椭球面:122 2 22=++c z a y x (把xOz 面上的椭圆122 22=+c z a x 绕z 轴旋转)) (4) 单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 (旋转单叶双曲面:122 222=-+c z a y x (把 xOz 面上的双曲线122 22=-c z a x 绕z 轴旋转))

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汇 禄新中学小学部:黄玉粉 一、常用计算公式表 1、长方形面积=长×宽,计算公式S=ab 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计算公式S=a×a=a2 3、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公式C=(a+b)×2 4、正方形周长=边长×4,计算公式C=4a 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计算公式S=ah 6、三角形面积=底×高÷2,计算公式S=a×h÷2 7、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计算公式S=(a+b)×h÷2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8、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计算公式V=abh 10、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公式V=a3 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计算公式V=sh 9、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平方,计算公式V=πr2 ★圆的周长=л×直径或л×半径×2即C =лd或C = 2лr ★半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的一半+ 直径即:лr + 2r

★环形的面积=3.14×(大半径的平方-小半径的平方) ★圆柱体的表面积=2个底面积+ 侧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 主要公式总结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 2 222z b y a x =+ 2) 椭球面:122 222 2=++c z b y a x 旋转椭球面:1222222=++c z a y a x 3) 单叶双曲面:122 222 2=-+c z b y a x 双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4)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22 双曲抛物面(马鞍面):z b y a x =-22 22 5) 椭圆柱面:1222 2=+b y a x 双曲柱面:122 22=-b y a x 6) 抛物柱面: ay x =2 (二) 平面及其方程 1、 点法式方程: 0)()()(000=-+-+-z z C y y B x x A 法向量:),,(C B A n =ρ ,过点),,(000z y x 2、 一般式方程: 0=+++D Cz By Ax 截距式方程: 1=++c z b y a x 3、 两平面的夹角:),,(1111 C B A n =ρ ,),,(2222C B A n =ρ , ?∏⊥∏21 0212121=++C C B B A A ;?∏∏21// 2 1 2121C C B B A A == 4、 点 ),,(0000z y x P 到平面0=+++D Cz By Ax 的距离: (三)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1、 一般式方程:?????=+++=+++0 22221111D z C y B x A D z C y B x A 2、 对称式(点向式)方程: p z z n y y m x x 0 00-=-=- 方向向量:),,(p n m s =ρ ,过点),,(000z y x 3、 两直线的夹角:),,(1111 p n m s =ρ ,),,(2222p n m s =ρ , ?⊥21L L 0212121=++p p n n m m ;?21//L L 2 1 2121p p n n m m == 4、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直线与它在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 ?∏//L 0=++Cp Bn Am ;?∏⊥L p C n B m A ==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 连续: ),(),(lim 00) ,(),(00y x f y x f y x y x =→ 2、 偏导数: x y x f y x x f y x f x x ?-?+=→?), (), (lim ),(00000 00 ;y y x f y y x f y x f y y ?-?+=→?) ,(),(lim ),(0000000 3、 方向导数: βαcos cos y f x f l f ??+??=??其中 β α,为 l 的方向角。 4、 梯度:),(y x f z =,则j y x f i y x f y x gradf y x ρ ρ),(),(),(000000+=。 5、 全微分:设),(y x f z =,则d d d z z z x y x y ??= +?? (一) 性质 1、 函数可微,偏导连续,偏导存在,函数连续等概念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复习过程

中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数学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 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s=ah÷ 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

底×高 s=a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v体积 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数一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知识点: 1、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2、了解万以内计数单位间的关系: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从右起第一位开始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结合具体情景,对』千”和』万”有具体的感受。 5、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拨一拨(万以内数的读写) 知识点: 1、会数数: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等。 2、会读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末尾有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或两个零只读一个零。 3、会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起,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位上写零。 4、初步感受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xx (万以内数比较大小) 知识点: 1、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先比较数位的多少,数位多的数比较 大,如果数位相同,先比位,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2、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结合实际进行万以内数的估计。 【篇二】 除法 分苹果(竖式除法) 知识点: 1、掌握表内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 分橘子(有余数的除法(一)) 知识点: 1、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会用竖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分草莓(有余数的除法(二)) 知识点: 1、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一)) 知识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派车(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二))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大汇总_图文

二年级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 一、我会看拼音,写汉字。 jīn sè bō lànɡshān wā yǐjīnɡyóu qí 二、连一连。 巨脖胳著啼弹 膊子大琴叫名 三、填空。 层林()染山河()美五()丰登春()秋实天()云淡()秋时节四、默写古诗《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

一、我会照样子写词语。 许许多多仿写: 火红火红仿写: 二、看看谁和谁是好朋友,用线连起来。 勤劳的秋天一个个树叶 凉爽的景色一堆堆灯笼 壮丽的人民一片片稻谷 三、仿写句子。 例:田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就是。 例:我喜欢果实累累的秋天。 喜欢。四、请把每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 (1)小鱼伞落叶把当做 。(2)许许多多的大自然里有知识 。(3)黄山景色闻名中外秀丽神奇的 。(4)那些正等着你岩石奇形怪状的去呢

? 读一读,做一做。 秋天 小鸟说,秋天是蓝色的,晴朗的天空碧蓝碧蓝。 小牛说,秋天是金黄的,辽阔的田野金黄金黄。 小鹿说,秋天是红色的,满山的枫叶火红火红。 秋天真是一幅多彩的图画! 1.填空。 ①小牛眼中的秋天是()的; ②小鸟眼中的秋天是()的; ③小鹿眼中的秋天是()的。 2.你学过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快写一写吧。 3.你学过哪些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请写出两句。 ,。

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请你画出来,再写几句话。

二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作业 第二单元 一、请欣赏我写的字。 xiū xi jiào shì nào zhōn ɡ chàn ɡ ɡē xiào yuán z ǐ xì 二、我会给这些字组词。 记( ) 其( ) 外( ) 娃( ) 计( ) 棋( ) 处( ) 洼( ) 三、我会给正确的读音涂上喜欢的颜色。 1.植物的种子四海为.(w éi w èi )家,是因为.(w éi w èi )植物妈妈要把它们播到海角天涯。 2.邓爷爷高兴.(xīng xìng )地点点头,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邓爷爷的鼓励使我兴.(xīng xìng )奋极了。 四、课文背过了吗?填一填吧。

同济六版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 1、 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性质:?cos )(a a u =(即Prj u ?cos a a =),其中?为向量a 与u 轴的夹角; u u u b a b a )()()( +=+(即Prj u =+)(b a Prj u a + Prj u b ); u u a a )()( λλ=(即Prj u λλ=)(a Prj u a ). 2、 两个向量的向量积:设k a j a i a a z y x ++=,k b j b i b b z y x ++=,则 =?b a x x b a i y y b a j z z b a k =1 1) 1(+-y y b a z z b a i +21)1(+-x x b a z z b a j +3 1)1(+- x x b a y y b a k ) =k b a b a j b a b a i b a b a x y y x z x x z y z z y )()()(-+-+- 注:a b b a ?-=? 3、 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22 22z b y a x =+; (2)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22; (旋转抛物面: z a y x =+2 2 2(把把xOz 面上的抛物线z a x =22 绕z 轴旋转)) (3) 椭球面:1222222=++c z b y a x ; (旋转椭球面: 122 222=++c z a y x (把xOz 面上的椭圆122 22=+c z a x 绕z 轴旋转)) (4) 单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 (旋转单叶双曲面:122 222=-+c z a y x (把 xOz 面上的双曲线122 22=-c z a x 绕z 轴旋转) )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二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我会认”的生字词: 1课: 害羞遮遮掩掩躲藏探出头音符接触喜鹊 2课: 枯萎光荣繁荣徐徐上升篱笆疏松未来 3课: 笋sǔn芽竹笋呼唤huàn揉róu眼睛漆qī黑油漆qī轰hōng隆隆lóng扭n iǔ动钻zuàn出来唠láo叨dao辫biàn子抚fǔ摸mō滋zī润rùn滋zī味湿shī润rùn山冈gāng自豪háo 4课: 玫瑰骨头终于终点一瘸一拐惋惜黄莺 语文园地一:木材牺牲渡船帽子热烈到达按时笨重 二“我会写”的字词:易错生字:溪摇解追烧笋微 1课: 脱衣服冰冻小溪棉花探出头打探摇头摇动田野野外躲起来解放解开 2课:未来追赶(商)店枯死干枯徐徐烧火光荣白菜住宿 3课:山冈gāng轰hōng动喊hǎn声叫喊世shì界jiè笋sǔn芽yá呼hū唤huàn 4课:弟弟哥哥骨头抽出拐弯浇水终于安静躺下谢谢渐渐地微笑三同音字、形近字比较组词: 也(也就是) 哭(哭泣) 刚(刚才) 中(中央) 第(第一) 野(田野) 枯(干枯) 冈(山冈) 终(终点) 弟(弟弟) 哥(哥哥) 烧(烧火) 末(末日) 芽(发芽) 荣(光荣) 歌(唱歌) 浇(浇水) 未(未来) 牙(门牙) 容(容易) 四、多音字组词钻zuān (钻洞)(钻出来) zuàn (钻石) 五、背诵课文:1、2、3、4课、17页“读读背背”。背诵抄写第3课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六、默写古诗《草》、《宿新市徐公店》,不会写的字可以注拼音。17页“我会说”(写下来)。 七、用“渐渐地”、“静静地”、“惋惜地”写句子。

渐渐地: 静静地: 惋惜地: 二下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我会认”的生字词: 5课:哦ò一股gǔ清泉缝fèng隙xì瓦罐guàn水塔tǎ杜dù鹃juān清脆cuì 6课: 雷锋叔叔曾经泥泞脚窝鸟窝迈步荆棘花瓣晶莹寻觅需要需求 7课: 弱小末日期末萨沙托起托利亚铃铛铃兰花簇cù拥随时随风飘荡芬芳聊liáo天倾听倾诉传递dì娇jiāo嫩nèn掀xiān起 8课:卡片卡罗尔适合余地软垫垫子伯洛喵喵叫绒线团绒毛抽屉免除免费糊涂厨房厨师蹭来蹭去 语文园地二:字义唐诗占领荒地勾画爪子粮库付钱倾盆大雨随风舞动芬芳扑鼻弯弯的小路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温暖的春风晶莹的露珠 二“我会写”的字词:易错生字:瓦脆迹夏 5课: 瓦wǎ片泉quán水当然rán然rán后结jié果结出结实一股gǔ清泉清脆cuì干脆cuì水塔tǎ宝塔tǎ杜dù鹃juān 6课:冒出雷雨需要迈开迷路迷失足迹叔叔雷锋锋利点滴水滴洒水泥泞泥土 7课:扑向托起抚摸利用有利铃兰花铃声闹铃弱小末日夏天芬芳应该应用 语文园地二:雷声大作阳光灿烂黑白相间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非常全面)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全 目录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2) 一、概念 (2) (二)小数 (2) (三)分数 (3) (四)百分数 (4) (五)数的整除 (5) 二、性质和规律 (7) 三、运算法则 (7) (一)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7) (二)小数四则运算 (8) (三)分数四则运算 (8) (四)运算定律 (8) (五)计算方法 (9) (六)运算顺序 (10) 四、应用 (10) (一)整数和小数的应用 (11) (二)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5)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7) 第二章度量衡 (17) 一、概述 (17) 二、长度 (18) 三、面积 (18) 四、体积和容积 (18) 五、质量 (19) 六、时间 (19) 七、货币 (19) 常用单位换算 (19) 第三章代数初步知识 (20) 一、用字母表示数 (20) 二、简易方程 (21)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22) 五、比和比例 (22) 第四章几何的初步知识 (23) 一、线和角 (24) 二、平面图形 (24) 三、立体图形 (26) 四、周长和面积 (27)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27) 第五章简单的统计 (28)

一、统计表 (28) 二、统计图 (29) 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 一、概念 (一)整数 1、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二)小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①小蝌蚪找妈妈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四条腿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袋: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迎: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塘: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两(两个两人)就(就是成就)哪(哪里哪儿)宽(宽大宽广) 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皮(头皮皮球)孩(孩子女孩) 跳(跳远跳高) 5.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 )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②我是什么 (1)反义词:温和——暴躁好——坏 (2)多音字:没(mò淹没没过)(méi 没有没用) (3)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滋润土壤破坏河堤 (4)我会变成什么: 【水:汽—→云—→雨—→冰雹—→雪】 (5)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变(变成变化)极(太极北极)片(一片刀片)傍(傍晚傍水) 海(大海海水)洋(海洋洋河)作(作业工作)给(送给分给) 带(皮带带来) ③植物妈妈有办法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 法? ①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②苍耳:靠挂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③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靠水来传播:

①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②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靠小鸟或其他动物传播: ①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②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靠风传播: ①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②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③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2)多音字: 为(wéi 四海为家为人)(wèi 因为为了) 得(dé得到得力)(de 飞得高跑得快)(děi 不得不) (3)反义词:仔细——粗心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法(办法方法)如(如果如意)脚(小脚脚步)它(它们其它) 娃(娃娃女娃)她(她们她的)毛(皮毛毛笔)更(更加更多) 知(知道无知)识(知识相识) 【语文园地一】 【识字加油站】 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地图水壶手电筒指南针 ◎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 拓展:铅笔记事本照相机药品雨伞等。 【字词句运用】 ★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 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拓展:爬过去脱衣服团团转跳过去抹桌子洗洗澡 ★读一读,用上划线的词,说说你的日常生活。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例:爸爸常常带着我锻炼身体,有时候去爬山,有时候去游泳。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例: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在操场上跑步,在图书馆看书。

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主要公式总结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 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 2222z b y a x =+ 2) 椭球面:122 222 2=++c z b y a x 旋转椭球面:1222222=++c z a y a x 3) 单叶双曲面:122 222 2=-+c z b y a x 双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4)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22双曲抛物面(马鞍面):z b y a x =-22 22 5) 椭圆柱面:1222 2=+b y a x 双曲柱面:122 22=-b y a x 6) 抛物柱面: ay x =2 (二) 平面及其方程 1、 点法式方程: 0)()()(000=-+-+-z z C y y B x x A 法向量:),,(C B A n =ρ ,过点),,(000z y x 2、 一般式方程: 0=+++D Cz By Ax 截距式方程: 1=++c z b y a x 3、 两平面的夹角:),,(1111 C B A n =ρ ,),,(2222C B A n =ρ , 22 22 22 21 21 21 2 12121cos C B A C B A C C B B A A ++?++++= θ ?∏⊥∏210212121=++C C B B A A ;? ∏∏21//2 1 2121C C B B A A == 4、 点 ),,(0000z y x P 到平面0=+++D Cz By Ax 的距离: 2 2 2 000C B A D Cz By Ax d +++++= (三)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小学数学知识点大汇总

数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大汇总! 一、小学生数学法则知识归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方,一头指着()方。 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3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2个百和1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1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4、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 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6、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小的数就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一、有余数的除法 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 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书第7页第12题)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 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 5.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总结 一、长度单位 1、厘米和米 (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3)1米=100厘米。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5)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如 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 2、线段 (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填空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2、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3、量一个物体时,厘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4、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二、填上“>”“<”或“=”。

35厘米25厘米5米500厘米45厘米54厘米 20厘米2米5米50厘米1米8厘米180厘米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 3. 教室宽6() 4. 一棵树高3() 5.小明的身高130() 6. 操场长80() 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前一位)进 1;(4)在计算进位加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上来的1。 2、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4)计算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时不要忘记减去被个 位借走的1。 3、两步计算:(1)无括号(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可以分两步列出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合写成一个竖式来计算;(2)有括号:分 两步,第一步计算竖式写在前面,第二步计算写在后面。先算括号再算外面,注意进位 和退位,别把进退给忘掉。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口算。 42+9= 43+3= 48+4= 25+3= 36-14= 87-7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