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1节 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一、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本节教学采用主线为“硅单质──二氧化硅──硅酸──硅酸盐”的学习方法,,丰富了元素族概念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形成,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所以本节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2、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3、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拥有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
2、通过硅酸的制备,具有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生学会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正确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学生了解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三、说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分析:已有知识:(1)碳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2)知道CO2属于酸性氧化物,并能书写有关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新知识:(1)SiO2及H2SiO3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2)SiO2的主要化学性质(3)硅酸的制备原理(4)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等领域的应用五、教学程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节课改变以往做法,课堂的开头、结尾全部由学生来完成。
本节课进行了以下的结构安排:1.开头:有学生开课。
学生展示课前查找、搜集到的有关硅及其化合物以及重要用途的资料。
2.中间:四次探究实验(1.二氧化硅与酸的反应2.二氧化硅与碱的反应3.硅酸钠与强酸的反应4.硅酸钠与碳酸的反应),两次小组讨论(1.根据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空间结构,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物质及用途猜测二氧化硅的性质2.归纳、总结课堂所学内容,并阐述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2019·山西芮城县期末)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且是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B.玻璃上的精美刻花,是工艺师用盐酸刻蚀玻璃形成的C.工业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产硅:SiO 2+C=====高温Si +CO 2↑D.SiO 2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氧化钙反应解析:选D 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但制造光缆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故A 项错误;盐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玻璃上的精美刻花,是工艺师用氢氟酸刻蚀玻璃形成的,故B 项错误;工业上可以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生产硅:SiO 2+2C=====高温Si +2CO ↑,故C 项错误;SiO 2是酸性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氧化钙反应生成硅酸钙,故D 项正确。
故选D 。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B.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C.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活泼,能跟酸或碱的溶液发生化学反应D.自然界中硅元素都存在于石英中解析:选B 硅元素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主要以二氧化硅、硅酸盐形式存在,故A 错误;石英、水晶、硅石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B 正确;二氧化硅性质稳定,与酸反应只能和氢氟酸反应,与强碱反应,故C 错误;自然界中硅元素存在于水晶、石英石、玛瑙、硅石中,故D 错误。
3.(2018·山东桓台期末)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陶瓷、玻璃、水泥都是硅酸盐产品B.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SiO 2C.SiO 2很稳定,与所有的酸都不反应D.SiO 2是制作光导纤维的材料解析:选C 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所以都是硅酸盐产品,A 正确;水晶、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SiO 2,B 正确;SiO 2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与强酸和强氧化剂反应,但能与HF 和强碱反应,C 错误;SiO 2是制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D 正确。
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是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又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硅及其化合物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质,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前景广阔。
通过对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更加密切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突出了它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性、广泛性和应用的前瞻性。
2、教材的内容本节教材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依次按“二氧化硅和硅酸→硅酸盐→硅单质”顺序编排,重点突出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除了介绍酸性氧化物的共性,还介绍了SiO2的特性,扩展了学生对非金属酸性氧化物的认识。
硅酸盐重点介绍硅酸钠溶液的性质和用途。
简要介绍了硅酸的制取原理和硅胶的用途等。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和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广泛用途;进一步熟悉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类比能力。
通过“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并体验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实验解决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精美图片、实物、相应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及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和性质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硅及其化合物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比如:岩石、土壤、沙子、玻璃、水泥、水晶、陶瓷等,在初中化学中也已经有了一定的介绍,对这些物质的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1、教法: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充分应用课件、插图等,并联系生活实际,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主动探究知识;2、学法:教师引导下,通过回忆已有知识,进行阅读、思考、对比、交流等方式不断地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逐步形成假设,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并联系实际应用,加深认识。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资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1.有以下变化:①Na2CO3→ Na2 SiO3,②SiO2→H2SiO3,③Na2SiO3→Na2CO3,④CaO→CaSiO3,此中不可以经过一步反响实现的是()A .只有①B.②④C.只有②D.③④分析:选C①碳酸钠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响生成硅酸钠,则Na2CO3→ Na2SiO3可一步转变;②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响,则不可以一步转变生成硅酸;③硅酸钠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响生成碳酸钠和硅酸,则Na2SiO3→ Na2CO3可一步转变;④CaO 与二氧化硅高温下反响生成硅酸钙,则CaO→ CaSiO3可一步转变。
2.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SiO2的是 ()A .石英B.水晶C.金刚石D.玛瑙分析:选 C金刚石为碳的单质。
() 3.以下对于碳酸 (H 2CO3)和硅酸 (H2SiO3)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二者均为弱酸B.二者均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CO2气体通入 Na2SiO3溶液中能够制得硅酸D.二者受热时均能够分解分析:选 B硅酸不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错误;由于 H2CO3酸性强于H2SiO3,故能够用H2CO3制备H2SiO3: CO2+ H2O + Na2SiO3===Na2CO3+H2SiO3↓。
4.以下对于硅酸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硅酸能够经过 SiO2和水的化合反响直接制得B.用反响 Na2SiO3+ 2HCl===2NaCl+H2SiO3(胶体 )制取硅酸是利用了可溶性酸制难溶性酸的性质C.由于硅酸难溶于水,所以它不可以与NaOH 溶液反响D.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分析:选 D SiO2不可以与水反响生成硅酸, A 错; B 中反响是利用了强酸制弱酸的性质, B 错;硅酸虽难溶于水,但可与强碱溶液反响生成硅酸盐, C 错。
5. 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以下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SiO2+ 2NaOH===Na2SiO3+ H2O高温B.SiO2+ CaO=====CaSiO3C.SiO2+ 4HF===SiF4↑+ 2H2O242D.SiO + 4HCl===SiCl+ 2HO分析:选 D 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和碱、碱性氧化物反响,也能够和氢氟酸反响,但不可以与盐酸反响,D 项不正确。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1课时二氧化硅和硅酸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和用途。
2. 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3. 了解硅酸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 活动探究,通过硅与碳、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材料发展的历史与前景,使学生认识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体会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激发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尤其是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存在,硅酸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教学过程【引言】我们生成的地球,它坚硬的地壳是由什么构成的?【学生】岩石,构成岩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及硅的氧化物。
【设问】一提到硅,同学们又能想到什么呢?【阅读】资料卡片:硅谷:美国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南端。
半导体:单晶硅是半导体器材的核心材料,硅半导体是集成电路的主要材料。
沙子、石英、水晶:主要成分是硅的氧化物。
光导纤维:从石英玻璃熔融体中,拉出直径为100微米的细丝,再把千百根光导纤维组合并增强处理,就制成光缆,其优点:质轻,体积小,输送距离长,保密性好,成本低。
【导入】从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都在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研究一下硅的氧化物——二氧化硅及硅酸和硅酸盐的性质。
【讲解】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氧,排在第二位,约占26.3%。
位于周期表中的第四长列上的是碳族,这一族可谓是豪门望族。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中的两位兄长。
碳,形成了无数种构成人类和其他地球生物等的有机物,“统治了有机界”。
其构成的煤、石油等有机化产品和材料是现代化的基石。
而它的弟弟——硅,占地壳质量约90%,构成了地壳大部分岩石、沙子和土壤, “统治了地壳”,而当今硅酸盐工业的陶瓷、玻璃、水泥等使人类生活日新月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一、选择题1.(2013·嘉峪关市一中高一期末)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是二氧化硅的是( ) A .硅胶 B .水晶 C .玛瑙D .光导纤维【解析】 硅胶的成分是H 2SiO 3。
【答案】 A2.(2013·桐城十中高一期末)下列试剂中,能用带玻璃塞的细口瓶贮存的是( ) A .氢氟酸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D .水玻璃 【解析】 氢氟酸腐蚀玻璃,A 项错误;玻璃塞的外面和瓶口都是经打磨过的,能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粘合剂NaSiO 3,时间长了玻璃塞粘住打不开试剂瓶,B 、D 两项错误。
【答案】 C3.(2014·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关于SiO 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 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 B .SiO 2溶于水生成硅酸 C .SiO 2对应水化物酸性比碳酸强 D .SiO 2是酸性氧化物,不跟任何酸反应【解析】 SiO 2不溶于水;硅酸酸性比碳酸弱;SiO 2是酸性氧化物,但可与氢氟酸反应。
【答案】 A4.(2014·试题调研)下列变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a 2SiO 3→H 2SiO 3 B .H 2SiO 3→SiO 2 C .SiO 2→H 2SiO 3D .SiO 2→Na 2SiO 3【解析】 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H 2SiO 3=====△SiO 2+H 2O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
【答案】 C5.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H 2SO 4;③烧碱溶液;④Na 2CO 3固体;⑤氧化钙;⑥浓HNO 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 2反应的有( )A .①②⑥B .②③⑥C .①③④⑤D .全部【解析】 SiO 2是酸性氧化物,除HF 酸外,不与其他任何酸发生反应。
【答案】 C6.下列各实验操作中,能证明生石灰中可能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是( ) A .加入过量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 .加入过量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 C .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有硅酸钙生成D .先加过量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到NaOH 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解析】 A 项只能证明是否混有石灰石。
B 项因生石灰要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即使有少量的石英也观察不出。
C 项不易操作,且是否生成硅酸钙无法观察得出。
D 项比较合理,通过加酸后有气泡产生确认可能有石灰石,通过观察有不溶物且此不溶物可溶于NaOH 溶液,进一步确认可能有二氧化硅。
其实要想检验确实有石英和石灰石,进一步确认可能有二氧化硅。
其实要想检验确实有石英和石灰石,还要继续做一些实验才行。
【答案】 D7.(双选)下列关于硅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硅酸可以通过SiO 2和水的化合反应直接制得B .用反应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制取硅酸是利用了强酸制弱酸的性质C .因为硅酸难溶于水,所以它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D .硅胶可用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解析】 SiO 2和H 2O 不反应,A 项错;SiO 2与NaOH 溶液可以反应,C 项错。
【答案】 BD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 2++2OH -+CO 2===CaCO 3↓+H 2OB .水玻璃中加盐酸:Na 2SiO 3+2H +===H 2SiO 3↓+2Na +C .石英溶于烧碱溶液:Si 4++2O 2-+2OH -===SiO 2-3+H 2OD .硅酸与烧碱溶液中和: H 2SiO 3+2OH -===SiO 2-3+2H 2O【解析】 A 项错误,通入过量的CO 2应生成Ca(HCO 3)2。
B 项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Na 2SiO 3为易溶强电解质,应改写成离子形式。
C 项错误,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一般不拆写,SiO 2应保留化学式。
D 项正确,H 2SiO 3作为难溶的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用分子式表示。
【答案】 D9.在SiO 2+3C=====高温SiC +2CO ↑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 A .3630 B .6036 C .21D .12【解析】 分析此反应知Si 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是一部分C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到+2价,一部分降低到-4价,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均为C ,其质量比为12。
【答案】 D10.(双选)素有“水晶之乡”美称的江苏省东海县盛产水晶,现存于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水晶大王就出自东海县。
水晶是较纯净的透明的石英晶体,主要成分是SiO 2,下列有关石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天然石英均是无色晶体,可作装饰品,也作光学仪器B .石英可以用来生产玻璃C .石英晶体可以用来制取金刚砂(SiC)D .石英可用来制取高纯硅,以制造光导纤维【解析】 纯净的SiO 2晶体中水晶是无色的,而其他的石英晶体具有不同的颜色,如玛瑙,A 项错误。
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石英、纯碱和石灰石,B 项正确。
金刚石是SiC ,可以用SiO 2与过量的C 反应制得,C 项正确。
石英(而不是高纯硅)是制光导纤维的材料,可以通过石英与炭反应得到粗硅,然后再与Cl 2反应生成SiCl 4,SiCl 4与H 2反应得到较纯净的Si 。
【答案】 BC 二、非选择题11.如何用所提供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混合物粉末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将所选答案的编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如果不需补加试剂,则对应答案栏可空着)可供选择的试剂:A.盐酸 B .NaOH 溶液 C .O 2D .H 2OE .CO 2可供选择的操作:①分液 ②加热 ③高温灼热 ④过滤 ⑤结晶【解析】 (1)因为SiO 23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所以该小题的答案为:A ;④。
(2)根据SiO 2能溶于NaOH 溶液,即SiO 2+2NaOH===Na 2SiO 3+H 2O ,而CaCO 3不能,所以该小题的答案为:B ;④。
(3)因为NaCl 溶于水,而SiO 2不溶于水,所以该小题的答案为:D ;④⑤。
(4)因为SiO 2不溶于盐酸,而Fe 2O 3溶于盐酸,即Fe 2O 3+6HCl===2FeCl 3+3H 2O ,所以该小题的答案为:A ;④。
(5)因为H 2SiO 3受热分解生成SiO 2,即H 2SiO 3=====△SiO 2+H 2O ,所以该小题的答案为:不加试剂;③。
(6)因为SiO 2不溶于水,而Na 2SO 4溶于水,所以该小题的答案为:D ;④。
【答案】 (1)A ④ (2)B ④ (3)D ④⑤ (4)A ④ (5)③ (6)D ④12.硅石和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 2,前者是结构疏松的SiO 2,后者是结构致密的SiO 2,二者成分相同,结构不同,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具有不同的用途。
由石英制取硅胶,有以下三个步骤,试写出每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1)用NaOH 溶液溶解石英: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沉淀不再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热,浓缩硅酸溶液,加热蒸干溶液,并使固体完全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硅胶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石英的主要成分是酸性氧化物SiO 2,SiO 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 +SiO 2===Na 2SiO 3+H 2O(2)过滤,除去石英中的杂质,得滤液为Na 2SiO 3(aq),硅酸钠是弱酸盐,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3)微热,H 2SiO 3(aq)浓缩,聚合为胶体,加热硅酸溶胶脱水,生成多孔硅胶H 2SiO 3=====ΔH 2O ↑+SiO 2。
【答案】 (1)2OH -+SiO 2===SiO 2-3+H 2O(2)SiO 2-3+2H +===H 2SiO 3↓(3)H 2SiO 3=====△H 2O ↑+SiO 2 干燥剂(或催化剂载体)13.A 、B 、C 、D 四种物质都含有同种元素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
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A 是一种常见非金属,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B →D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 →C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 是一种常见金属,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①A →D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 →C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SiO 2+4HF===SiF 4↑+2H 2O ③Si +2OH -+H 2O===SiO 2-3+2H 2↑(2)①2Al +6H +===2Al 3++3H 2↑②Al 2O 3+2NaOH===2NaAlO 2+H 2O14.(2013·汶上一中高一期末)在Na +浓度为0.5 mol/L 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取该溶液100 mL(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4)判断K+是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g+、Mg2+、Ba2+(2)SiO2-3+2H+===H2SiO3↓(或SiO2-3+2H++H2O===H2SiO4↓)(3)(4)存在,其最小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