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推荐与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一、了解作品1、走近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本名彦端,汉族,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一切技术无不精通,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述,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1314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
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
2、作品简介《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白话小说。
写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它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
全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鲁智深、林冲、武松等好汉上梁山前的个人经历;二、宋江在发配途中与各路好汉的奇遇以及最终上梁山的经历;三、宋江带领梁山进行的几场战役;四、原首领晁盖去世后,宋江确立梁山首领地位以及大聚义的故事;五、大聚义后与官军的战斗以及受招安;六、征服企图进犯的辽国;七、打败割据势力田虎、王庆;八、在江南与割据的方腊作战并死伤大半,全书在悲剧性且引人深思的氛围中结束。
3、主题探究(1)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
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作品具体刻画了高俅、蔡京、杨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贪赃枉法、互相勾结、无恶不作,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
“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2)歌颂农民起义英雄。
一百零八位头领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抗腐败的官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北京中考必考名著推荐与阅读一、《水浒传》1、作品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
现在一般认为应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作。
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
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两部分最为精彩。
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
另外,此书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有力,其情节紧张,环环紧扣,如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三败高俅等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2、主要情节内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这一故事中,鲁提辖在全书中第一次出场,作品通过鲁提辖酒楼遇金氏父女,寻问啼哭的缘由,救助父女脱险,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的描绘,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
《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纲”讲述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汴梁,在途中(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用计夺取的经过。
故事集中反应了蔡京、梁中书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与广大农民的矛盾,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智取生辰纲”是起义农民的集体行动,是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开始。
自此,小说揭开了起义农民大规模联合反抗的序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述林冲刺配沧州后,管理天王堂、草料场,又一次被陆虞侯陷害,最终逼得他走投无路,不得不走上杀人报仇的道路。
表现了林冲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3、主要人物及形象:①姓名:宋江绰号:及时雨性格特点: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被招安。
相关情节: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人物简介: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优秀教案【本课教学目标】一、继续指导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出色片断;二、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忙学生明白得作品内容。
3、了解作品的要紧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切的了解。
4、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进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培育学生阅读的爱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二、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方式;3、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一辈子的深切思索;【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教学预备时期1.师方面:搜集资料,编写课件脚本,制作课件,制作与课文有关的片段;从网上下载视频,帮忙学生了解鲁迅2.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利用课外时刻到阅览室读《朝花夕拾》这部书,了解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全书内容。
(二)教学进程一、培育爱好提高能力1. 简练的导入2.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念书方式和念书的感受。
3.教师点拨:念书三功:“诵”“疑”“评”。
二、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视频)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身世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庞大的奉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集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切、踊跃培育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闻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三、深切文本了解背景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评课稿一、引言《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山之作。
在九年级语文课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深入了解和阅读这本名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评课稿的形式,介绍《朝花夕拾》的阅读推荐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二、名著推荐2.1 名著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8年至1935年间陆续创作的散文集,共分为三辑。
它通过鲁迅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描绘了晚清以来社会变迁的种种情形,充分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和文学才华。
2.2 名著亮点《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反思被广泛认可。
其中的散文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主题,涵盖了社会、人生、艺术等多个层面。
通过对于人性的观察和思考,鲁迅先生展示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犀利剖析和深沉思考。
2.3 阅读推荐《朝花夕拾》应作为九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的重点名著之一推荐给学生。
在阅读这本名著时,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2.3.1 社会问题观察通过阅读《朝花夕拾》,学生可以观察和思考作品中揭示的社会问题。
例如,鲁迅先生在其中提及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细节和事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与现今社会的对比。
2.3.2 文学风格欣赏《朝花夕拾》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闻名。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欣赏鲁迅先生的散文,体会他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例如,他善于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通过凝练的语言揭示社会问题。
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
2.3.3 文学思想理解阅读《朝花夕拾》还有助于学生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思想。
他以独特的角度看待社会和人性,并通过作品中的细节和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思考鲁迅先生想要传达的主题和观点,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
三、教学策略3.1 前期准备在开展《朝花夕拾》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准备工作。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评课稿一. 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以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而成佛的故事为主线,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段落,成为了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在教学中,推荐《西游记》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这一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亮点。
二. 课程设计的目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这一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综合素养。
三. 课程设计的特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的课程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西游记》中的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这部古代名著的内涵。
2.高度互动性: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参与度,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堂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教学活动,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搜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程设计中设置了开放性问题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 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西游记》的产生与发展本课时通过对《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简介;•《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介绍。
2. 第二课时:《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本课时通过介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浅谈“名著推荐与阅读现代作家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女作家秦文君在《为孩子打开那扇窗》中说:“如果上帝看见孩子们远离书籍,远离文学,也会扼腕叹息……”引导孩子亲近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
苏教版语文教材增设了“名著推荐与阅读”,旨在唤醒学生对文学的向往与热情,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引领学生踏进文学神圣的殿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语文教材推荐给学生阅读的第一部名著就是美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生动,童趣盎然,为世界文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可爱的顽童形象。
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这么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应当充分展示其艺术魅力,引领学生打开名著阅读之门。
一、简介小说的价值,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接触这部小说之前,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推荐阅读”板块,让学生明确推荐大家阅读这部名著的理由,并结合附录一,让学生明确这部小说的价值,激起学生阅读期待与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简介故事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永远对孩子有吸引力。
教学时,我首先请看过这部小说的学生简介故事情节,教师适时补充、点拨,让学生对全书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初步感悟人物形象。
汤姆生性顽劣,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他厌恶教会学校枯燥的说教,幻想过上传说中的海盗和绿林好汉一样的新奇冒险的生活。
他是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最终战胜恐惧,在法庭上指证印第安人乔的罪行,危险时刻沉着镇定,积极寻求生路……这个过程就是“读整本书”。
三、仔细研读精彩片段,让人物形象鲜活地立起来“读整本书”后,就要精读课本中所选的精彩片段,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窥一斑以见全豹”,透过几个窗口,实实在在地感悟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环境描写,乃至主题、立意等特点。
名著推荐与阅读答案
1、示例一:【了不起的粉刷工】姨妈罚汤姆刷围墙,汤姆设法让伙伴们主动替他干活,而他自己则一边休息,一边用刷墙的机会换来了一件又一件物品。
(只要提到“汤姆让伙伴帮助刷墙”就可得全分)【我的思考】汤姆真是个“狡黠”的男孩,他的所言所行无不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可爱。
示例二:【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汤姆离开学校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上与好友乔?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提到“汤姆想当海盗”得1分,提到“与乔?哈泼扮演海盗”得全分)【我的思考】“海盗情结”反映了汤姆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示例三:【快乐的海盗营地】汤姆欣赏了岛上的晨景,就和乔.哈泼、哈克在沙滩上嬉戏,吃完鲜美的营地早餐,三个小“海盗”就踏上了林间探险的旅程。
(提到“欣赏晨景,沙滩嬉戏”或“海盗生活”得1分,提到“营地早餐,林间探险”得全分)【我的思考】放飞童心,投身自然吧,去享受自然馈赠给我们的那份闲暇,那份宁静,那份洒脱!
2、答题要点: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入炼丹炉内烧了四十九日,以为他已化为灰烬。
老君开炉取丹时,孙悟空竟跳出丹炉往外就跑。
众神打他不过,请如来佛祖帮忙,最后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3、D湖
4、鲁智深:粗中有细。
他救林冲时,一路跟踪,只在紧要关头出现,耐心地把林冲送到安全地带,叮嘱再三才辞别而去。
李逵:一味鲁莽,没有计算。
他救宋江时,只准备两把板斧,一味砍去,缺乏事先谋划和准备。
5、小人国的宫廷游戏有两种,一种是绳上跳舞,另一种是在棍子上下跳来爬去。
表演的是那些正在候补朝廷中重要官职的人和希望得到皇帝宠幸的人。
6、略。
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教案
知识能力:
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学会阅读名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典名著的辉煌成就,激发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的兴趣、热情。
教学设计思路: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阅读这部作品,关键要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热情。
因此,教学时应从“激趣”入手,激发学生对这部名著的兴趣。
并且,通过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情节——三打郑屠,以了解《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最后,比较文学名著与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过程方法:
激趣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
赏析精彩片段《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领略《水浒传》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
教学活动情境设计: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浒人物的图片,创设生动的情境;准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视频片段,学生通过观看与文学名著比较。
教学过程:
阅读《水浒传》,选择一位你最喜欢的水浒人物,再精读有关的章节,然后写一篇文章,发表你对这位人物的看法。
课后反思:
这堂课上完后,教学效果不错,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文学名著充满兴趣,调动起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从中可以看出,这堂课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合理,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
但课后我也在反思,在教学欣赏精彩片段《鲁提辖三打镇关西》这个环节中,自己是否把课堂放得不够开,还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观念。
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独立置疑,合作解决问题,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