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_(精编)_轴对称知识点归纳并练习[1]
- 格式:doc
- 大小:382.00 KB
- 文档页数:19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重点知识及必考点,别错过!今天,杨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的重点知识及必考点,别错过!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概念: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关注公众号:初二数学语文英语)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基本性质:⑴对称的性质:(关注公众号:初二数学语文英语)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关注公众号:初二数学语文英语)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3.基本判定:(关注公众号:初二数学语文英语)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关注公众号:初二数学语文英语)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概念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让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和轴对称(两个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注意:像类似点(x,y)关于X=1对称的题目要学会做法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注意:知道角平分线交点(到边相等)和垂直平分线交点(到点相等)的区别四、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
(等角对等边)注意:三线合一不能直接来判定等腰三角形,需要证明全等。
§13.1 轴对称(一)一、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下列各图,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1) (2) (3) (4)(5)§13.1 轴对称(二)一、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二、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都在它的垂直平分线上.[探究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即AP1=BP1,AP2=BP2,…证明.证法一:利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如下图,在△APC和△BPC中,△APC≌△BPCPA=PB.证法二:利用轴对称性质.由于点C是线段AB的中点,将线段AB沿直线L对折,线段PA与PB是重合的,•因此它们也是相等的.[探究2]1.作线段AB,取其中点P,过P作L,在L上取点P1、P2,连结AP1、AP2、BP1、BP2.会有以下两种可能.2.讨论:要使L与AB垂直,AP1、AP2、BP1、BP2应满足什么条件?探究过程:1.如上图甲,若AP1≠BP1,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A与B不可能重合,也就是∠APP1≠∠BPP1,即L与AB不垂直.2.如上图乙,若AP1=BP1,那么沿L将图形折叠后,A与B恰好重合,就有∠APP1=∠BPP1,即L与AB重合.当AP2=BP2时,亦然.§12.2作轴对称图形一.如何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探究】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作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图形.(归纳:与已知点关于y 轴或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引申】分别作出△PQR关于直线x=1(记为m)和直线y=-1(记为n)对称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吗?若△PQR中P(x,y)关于x=1(记为m)轴对称的点的坐标P(x,y) ,则,y= y.若△PQR中P(x,y)关于y=-1(记为n)轴对称的点的坐标P(x,y) ,则x= x,=n.13.3. 1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顶角和底角.思考: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例题与练习1.如图2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 ]2.①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______(根据什么?).②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_____三角形(根据什么?).③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④若已知 AD=4cm,则BC______cm.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______.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______.13.3.2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定义: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第十三章(精编)轴对称《轴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考点一、关于“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认识1.下列几何图形中,○1线段○2角○3直角三角形○4半圆,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图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3.正n 边形有_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考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如图,△ABC 中,∠A =90°,BD 为∠ABC 平分线,DE ⊥BC ,E 是BC 的中点,求∠C 的度数。
第13章 轴对称知识点总结一、定义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联系: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与对应点连结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且与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CA=CB ,直线m ⊥AB 于C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CA=CB ,直线m ⊥AB 于C ,点P 是直线m 上的点。
∴PA=PB 。
(3)垂直平分线判定:∵PA=PB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点P 在直线m 上 。
三、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①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第三条边叫做底。
②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③腰与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注意:等腰三角形底角只能是锐角。
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只有一条。
②等边对等角。
③三线(垂线、中线、角平分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判定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m CA B D'D C'B'A'K J I H 底边底角底角顶角腰腰CBA②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四、等边三角形1.等边三角形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说明:等边三角形就是腰和底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因此,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第十三章《轴对称》一、知识点归纳(一)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1、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2、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对称轴必须是直线)3、对称点: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类似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5.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联系:1:都是折叠重合2;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图形那么他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亦然。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是必须有两个点)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四)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五)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六)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七)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八(上)数学•第12章《轴对称》专题A ——单元核心考点归纳一点通〖核心考点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点M (-2,1)关于x 轴的对称点N 的坐标是( )A . (2,1)B .(-2,1)C .(-2,-1)D . (2,-1) 3.已知点A (a +2b ,1),B (-2,2a -b ).(1)若点A 、B 关于x 轴对称,则a =_________,b =_________; (2)若点A 、B 关于y 轴对称,则a =_________,b =_________. 4. 如图,在4×3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 组成的一个图形,请你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添涂2个小正方形,使这7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核心考点2〗画轴对称图形5. 如图,△ABC 的顶点A 、B 、C 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利用网格线按下列要求画图. (1)画△A 1B 1C 1,使它与△ABC 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 (2)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点P 到点A 、B 的距离之和最短; (3)在直线l 上找一点Q ,使点Q 到边AC 、BC 的距离相等.〖核心考点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6. 如图,在△ABC 中,边AB 的中垂线DE 分别交AB 、BC 于点E 、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7cm ,AC =2cm ,则BC 的长为( )A . 4cmB . 5cmC . 6cmD .7cm 7. 如图,点D 、E 分别在△ABC 的边AB 、AC 上,将△ABC 沿直线DE 折叠,A 与A '重合,若∠A =70°,则∠1+∠2=__________.〖核心考点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A . 11B . 16C . 17D . 16或179. 如图,在△ABC 中,∠B =40°,AD 为BC 边上的高,E 是AB 上一点,且AD =AE ,求∠AED 的度数.方法一 方法二 AB C DE A ′A B C DE12 A B C D E10. 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交AC 于点E ,交AD 于点F , 且AE =EF ,求证:AC =BF .〖核心考点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1. 如图,在△ABC 中,点D 是BC 上一点,DA 平分∠EDC ,且∠EAB =∠EDB ,DE =DC . 求证:AB =AC .12. 如图,在四边形ABDC 中,AB =AC ,∠ABD =∠ACD . 求证:DB =DC .〖核心考点6〗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3. 如图,点E 是等边△ABC 的高AD 上一点,∠EBF =60°,∠BCF =30°.求证:△BEF 是等边三角形.14. 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AD ⊥BC 于点D . 点P 在BA 延长线上,点O 是线段AD 上一点,OP =OC . (1)求∠APO +∠DCO 的度数;(2)求证:△POC 为等边三角形.A BDE F A BD E AB DC ABDF E AC D O P〖核心考点7〗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5.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B 上,且BD =AE ,AD 与CE 交于点F . (1)求证:AD =CE ;(2)求∠DFC 的度数.16. 如图,△AB 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在BC 上,△ADE 是等腰三角形,AD =AE ,∠DAE =80°,当DE ⊥AC 时,求∠BAD 和∠EDC 的度数.〖核心考点8〗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7. 如图,折叠直角三角形纸片,使直角顶点C 落在斜边AB 上的点E 处, 已知CD =1,∠B =30°, 则BD 的长是( ) A . 1 B . 2 C . 3 D . 2.518. 如图,△ABC 中,∠BAC =90°,∠B =30°, 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60°后,得到△AB ′C ′,且C ′为BC 的中点,B ′C ′与AB 相交于点D ,求DB DC ''的值.〖核心考点9〗最短路径问题19. (1)如图1,在直线l 的两侧有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 A +PB 最短; (2)如图2,在直线l 的同侧有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 A -PB 最长; (3)如图3,在直线l 的同侧有两点A 、B ,在直线l 上找一点P ,使P A +PB 最短.AB C D FE A B C DFAB C D EAB CD C′ B′ A B l 图1AB l图2A B l图3〖核心考点10〗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应用1 方程的思想20. 如图1,在△ABD 中,点C 在BD 上,BC =AC =AD ,∠BAD =63°,求∠CAD 的值.应用2 整体的思想21. 如图,在△ABC 中,∠BAC =100°,边AB 与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T 、S ,垂足分别为F 、G ,求∠ATS +∠AST 的值.应用3 分类的思想22. 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求底角∠B 的度数.A DBC A G B C STF。
第十三章轴对称轴对称知识要点1.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温馨提示1.轴对称图形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是指一个具有对称的性质的图形;轴对称是针对两个图形而言;它描述的是两个图形的一种位置关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等腰三角形知识要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方法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温馨提示1.“等边对等角”和“等角对等边”只限于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在两个三角形中时;上述结论不一定成立.2.在应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必须是在直角三角形中;2必须有一个锐角等于30°.方法技巧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重要方法;当要证明同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相等时;可尝试用“等边对等角”.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线段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当要证明位于同一个三角形的两条线段相等时;可尝试用“等角对等边”.3.利用轴对称可以解决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本方法的实质是依据轴对称的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3.1轴对称13.2画轴对称图形专题一轴对称图形1.2012·连云港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众所周知;几何图形中有许多轴对称图形;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轴对称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唯一3.如图;阴影部分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直角图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在下图方格内涂黑两个小正方形;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专题二轴对称的性质4.如图;△ABC和△ADE关于直线l对称;下列结论:①△ABC≌△ADE;②l垂直平分DB;③∠C=∠E;④BC与DE的延长线的交点一定落在直线l上.其中错误的有A.0个 B.1个 C.2个 D.3个5.如图;∠A=90°;E为BC上一点;A点和E点关于BD对称;B点、C点关于DE对称;求∠ABC 和∠C的度数.6.如图;△ABC和△A′B′C′关于直线m对称.1结合图形指出对称点.2连接A、A′;直线m与线段AA′有什么关系3延长线段AC与A′C′;它们的交点与直线m有怎样的关系其他对应线段或其延长线的交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叙述出来与同伴交流.专题三灵活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7.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于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则EF的长是A.3 B.2 C D.18.如图;在△ABC中;BC=8;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E;则△ADE的周长等于________.9.如图;AD⊥BC;BD=DC;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线段AB、BD、DE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专题四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求字母的取值范围10.已知点P-2;3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Qa;b;则a+b的值是A.1 B.-1 C.5 D.-511.已知P1点关于x轴的对称点P23-2a;2a-5是第三象限内的整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则P1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13.3等腰三角形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专题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1.如图在△ABC中;BF、CF是角平分线;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DE经过点F.结论:①△BDF和△CEF都是等腰三角形;②DE=BD+CE;③△ADE的周长=AB+AC;④BF=CF.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3.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E是∠ABC的平分线;DE⊥BC;垂足为D.1请你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2请你判断AD与BE垂直吗并说明理由.3如果BC=10;求AB+AE的长.专题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4.如图;在等边△ABC中;AC=9;点O在AC上;且AO=3;点P是AB上一动点;连接OP;以O为圆心;OP长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D;连接PD;如果PO=PD;那么AP的长是__________.5.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6.如图;△ABC中;AB=BC=AC=12 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 cm/s;点N的速度为2 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 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专题三最短路径问题7.如图;A、B两点分别表示两幢大楼所在的位置;直线a表示输水总管道;直线b表示输煤气总管道.现要在这两根总管道上分别设一个连接点;安装分管道将水和煤气输送到A、B两幢大楼;要求使铺设至两幢大楼的输水分管道和输煤气分管道的用料最短.图中;点A′是点A关于直线b的对称点;A′B分别交b、a于点C、D;点B′是点B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B′A 分别交b、a于点E、F.则符合要求的输水和输煤气分管道的连接点依次是A.F和C B.F和E C.D和C D.D和E8.如图;现准备在一条公路旁修建一个仓储基地;分别给A、B两个超市配货;那么这个基地建在什么位置;能使它到两个超市的距离之和最小保留作图痕迹及简要说明。
最新Word 欢送下载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局部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根底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第十三章 轴对称学问点总结及常见题型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可以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可以及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的区分及联络:〔1〕区分:轴对称图形探讨的是“一个图形及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轴对称探讨的是“两个图形及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络: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4、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对称轴及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垂直。
(3)对应点到对称轴的间隔 相等。
(4)对应点的连线互相平行。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且及线段垂直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2,∵CA=CB ,直线m ⊥AB 于C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及线段两端点的间隔 相等。
如图3,∵CA=CB ,直线m ⊥AB 于C ,点P 是直线m 上的点。
∴PA=PB 。
〔3〕断定:及线段两端点间隔 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如图3,∵PA=PB ,直线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点P 在直线m 上 。
6、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①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
第三条边叫做底。
②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③腰及底的夹角叫做底角。
说明:底角顶角⨯-=2180顶角顶角底角21-902180︒=-︒=可见,底角只能是锐角。
〔2〕性质:①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只有一条。
②“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如图5,在△ABC 中 ∵AB=AC∴∠B=∠C 。
③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及典型例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十三章《轴对称》考点一、关于“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认识典例1.下列几何图形中,错误!线段错误!角错误!直角三角形错误!半圆,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 B.2个 C.3个D.4个2.图9—19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4个 B.3个 C.2个 D.1个3.正n边形有_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考点二、轴对称变换及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_、________完全一样(2)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_________的对称点.(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______________.[关于坐标轴对称]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考点三、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典例:1、如图,Rt△ABC,∠C=90°,∠B=30°,BC=8,D为AB中点,P为BC上一动点,连接AP、DP,则AP+DP的最小值是2、已知等边ABC,E在BC的延长线上,CF平分∠DCE,P为射线BC上一点,Q为CF上一点,连图(2)B接AP 、PQ.若AP=PQ ,求证∠APQ 是多少度考点四、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典例1、如图,△ABC 中,∠A=90°,BD 为∠ABC 平分线,DE ⊥BC,E 度数.2、 如图,△ABC 中,AB=AC ,PB=PC,连AP 并延长交BC 于D ,求证:AD 垂直平分BC3、如图,DE 是∆ABC 中AC 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 的周长为( )A 。
一、选择题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36,AB AC A D =∠=是AC 的中点,ED AC ⊥交AB 于点E ,已知6,2AC DE ==,则BC 的长为( )A 13B 32C 40D 20解析:A【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E=CE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ECD=∠A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72°,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BEC=72°,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D 是AC 的中点,ED AC ⊥交AB 于点E ,∴ED 垂直平分AC ,∴AE=CE ,∴∠ECD=∠A ,∵∠A=36°,∴∠ECD=36°,∵AB=AC ,∠A=36°,∴∠B=12(180°-36°)=72°, ∵∠ECD=∠A=36°,∴∠BEC=∠ECD+∠A=36°+36°=72°,∴∠B=∠BEC ,∴BC=CE ,∵AE=CE ,ED ⊥AC ,∴CD=12AC =3, 在Rt △CED 中, 22222313DE CD ++∴13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等边对等角以及等角对等边的性质,熟练掌握有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度数为( ) A .75°B .90°C .105°D .120°或20°D 解析:D【分析】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 、4x ,分两种情况,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两内角的度数为x 、4x ,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x 时,x +4x +4x =180°,x =2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x 时,4x +x +x =180°,x =30°,4x =120°;因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20°或1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每个角都为直角),将纸片沿EF 折叠,使点C 与点A 重合,下列结论:①AF AE =,②ABE AGF ≌,③AF CE =,④60AEF ∠=︒,其中正确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C解析:C【分析】 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EF =∠CE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EF ,然后求出∠AEF =∠AFE ,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E =AF ;根据HL 即可得到△ABE ≌AGF .根据等量代换即可得到AF =CE ;根据△AEF 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AEF 不一定为60°.【详解】解:由翻折的性质得,∠AEF =∠CEF ,∵矩形ABCD 的对边AD ∥BC ,∴∠AFE =∠CEF ,∴∠AEF =∠AFE ,∴AE =AF ,故①正确,在Rt △ABE 和Rt △AGF 中,AE AF AB AG =⎧⎨=⎩, ∴Rt △ABE ≌Rt △AGF (HL ),故②正确,∵CE =AE ,AE =AF ,∴CE =AF ,故③正确;∵AE =AF ,∴△AEF 是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AEF 不一定为60°,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时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4.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度,它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度 A .25或60B .40或60C .25或40D .40C 解析:C【分析】当顶角为50°时和底角为50°两种情况进行求解.【详解】当顶角为50°时,底角为:(180°−50°)÷2=65°.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65°=25°.当底角为50°时,此时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为:90°−50°=4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中两个底角相等.同时考查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5.如图,已知点D 为ABC 内一点,CD 平分ACB ∠,BD CD ⊥,A ABD ∠=∠,若6AC =,4BC =,则BD 的长为( )A .2B .1.5C .1D .2.5C解析:C【分析】延长BD 与AC 交于点E ,由题意可推出BE=AE ,依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等腰三角形BCE ,可推出BC=CE ,AE=BE=2BD ,根据AC=6,BC=4,即可推出BD 的长度.【详解】解:延长BD 与AC 交于点E ,∵∠A=∠ABD ,∴BE=AE ,∵BD ⊥CD ,∴BE ⊥CD ,∵CD 平分∠ACB ,∴∠BCD=∠ECD ,∴∠EBC=∠BEC ,∴△BEC 为等腰三角形,∴BC=CE ,∵BE ⊥CD ,∴2BD=BE ,∵AC=6,BC=4,∴CE=4,∴AE=AC-EC=6-4=2,∴BE=2,∴BD=1.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比较简单,关键在于正确地作出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推出结论.6.如图所示,D 为 BC 上一点,且 AB =AC =BD ,则图中∠1 与∠2 的关系是( )A .∠1=2∠2B .∠1+∠2=180°C .∠1+3∠2=180°D .3∠2﹣∠1=180°D 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得12C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B C ∠=∠,2BAD ∠=∠,由180BAC B C ∠+∠+∠=︒即可得出1∠与2∠的关系.【详解】解:∵2∠是ACD △的外角,∴12C ∠+∠=∠,∴∠C=∠2-∠1,∵AB AC =,∴B C ∠=∠,∵AB BD =,∴2BAD ∠=∠,∴112BAC BAD ∠=∠+∠=∠+∠,∵180BAC B C ∠+∠+∠=︒,∴122121180∠+∠+∠-∠+∠-∠=︒,即3211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相等的角. 7.如图,AEC BED △△≌,点D 在AC 边上,AE 和BD 相交于点O ,若30AED ∠=︒,120∠=︒BEC ,则ADB ∠的度数为( )A .45°B .40°C .35°D .30°A解析:A【分析】 由△AEC ≌△BED 可知:EC=ED ,∠C=∠BDE ,∠BED=∠AE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知∠C 的度数,从而可求出∠ADB 的度数.【详解】解:∵△AEC ≌△BED ,∴EC=ED ,∠C=∠BDE ,∠BED=∠AEC ,∴∠BEO+∠AED=∠CED+∠AED ,∴∠BEO=∠CED,∵∠AED=30°,∠BEC=120°,∴∠BEO=∠CED=120302︒-︒=45°, 在△EDC 中,∵EC=ED ,∠CED=45°,∴∠C=∠EDC=67.5°,∴∠BDE=∠C=67.5°,∴∠ADB=180°-∠BDE-∠EDC=180°-67.5°-67.5°=45°,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8.如图,是一个 3×4 的网格(由 12 个小正方形组成,虚线交点称之格点)图中有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在网格中可以画出( )个与此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A .6B .7C .8D .9B解析:B【分析】 先确定对称轴,再找到对称点进而可以找到符合题意的对称三角形即可.【详解】解:如图,左右对称的有4个,如图,上下对称的有1个,如图,关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对称的有2个,∴一共有7个与原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格点三角形,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找到正确的对称轴,画出相应的对称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如图,在ABC ∆中,5AC =,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BCD ∆的周长是9,则BC 的长为( )A.3B.4C.5D.6B解析:B【分析】首先根据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可得AD=BD,然后根据△BCD的周长是9cm,以及AD+DC=AC,求出BC的长即可.【详解】解:∵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BCD的周长是9cm,∴BD+DC+BC=9(cm),∴AD+DC+BC=9(cm),∵AD+DC=AC,∴AC+BC=9(cm),又∵AC=5cm,∴BC=9−5=4(cm).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0.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有()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C解析:C【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①是轴对称图形,②不是轴对称图形,③不是轴对称图形,④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二、填空题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8,0),△AOP为等腰三角形,且△AOP的面积为16,则满足条件的P点个数是______.10【分析】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只需分两种情况考虑:OA当底边或OA当腰当OA是底边时有2个点;当OA是腰时有8个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80)∴OA=8设△AOP的边OA上的高是h则×8×h解析:10【分析】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只需分两种情况考虑:OA当底边或OA当腰.当OA是底边时,有2个点;当OA是腰时,有8个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8,0),∴OA=8,设△AOP的边OA上的高是h,则12×8×h=16,解得:h=4,在x轴的两侧作直线a和直线b都和x轴平行,且到x轴的距离都等于4,如图:①以A为圆心,以8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和直线b分别有两个点,即共4个点符合,②以O为圆心,以8为半径画弧,交直线a和直线b分别有两个点,即共4个点符合,③作AO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a、b于一点,即共2个点符合,其中,没有重复的点,∴4+4+1+1=10.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坐标与图形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对于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边是底哪边是腰时,应在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前提下分类讨论.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3,2)P -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P ',则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分析】先根据向右平移4个单位横坐标加4纵坐标不变求出点的坐标再根据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相反解答【详解】解:∵将点P (3-2)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点的坐标是(7-2)∴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解析:(7,2)【分析】先根据向右平移4个单位,横坐标加4,纵坐标不变,求出点P '的坐标,再根据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相反解答.【详解】解:∵将点P (3,-2)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P ',∴点P '的坐标是(7,-2),∴点P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7, 2).故答案为:(7, 2)【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以及关于x 轴、y 轴对称点的坐标的关系,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为36,底边上的高12AD =,则ABD △的周长为________.3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BD=18再结合AD=12即可求得的周长【详解】∵△ABC 为等腰三角形AD 为底边上的高∴AB=ACBD=DC ∵△ABC 的周长等于36∴AB+BD+DC+A解析:3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BD=18,再结合AD=12,即可求得ABD △的周长.【详解】∵△ABC 为等腰三角形,AD 为底边上的高,∴AB=AC ,BD=DC ,∵△ABC 的周长等于36,∴AB+BD+DC+AC=36,即AB+BD=18,∵AD=12,∴△ABD 的周长等于=AD+BD+AB=12+18=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平分线重合)是解题关键.14.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为4,AD 是BC 边上的中线,F 是AD 边上的动点,E 是AC 边上一点.若2AE =,当EF CF +取最小值时,ECF ∠的度数为___________度.30【分析】由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点B 和点C 关于AD成轴对称连接BE 交AD 于点F 此时取得最小值进而求出的度数即可【详解】∵是等边三角形是边上的中线∴AD ⊥BCAD 平分∠BAC ∴点B 和点C 关于AD 解析:30【分析】由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点B 和点C 关于AD 成轴对称,连接BE 交AD 于点F ,此时,EF CF +取得最小值,进而,求出ECF ∠的度数即可.【详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BC ,AD 平分∠BAC ,∴点B 和点C 关于AD 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连接BE 交AD 于点F ,则BF=CF ,∴EF CF +=EF+BF=BE ,即:此时,EF CF +取得最小值,∵等边ABC ∆的边长为4,2AE =,∴E 是AC 的中点,∴BE 平分∠ABC ,∵点F 是角平分线AD 与BE 的交点,∴CF 平分∠BCA ,即:∠FCA=12∠ACB=12×60°=30°, ∴∠ECC=30°.故答案是: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中,两线段和最小时,求角的度数,通过轴对称,把两线段和化为两点之间的一条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在Rt ABC中,BAC90︒∠=,AB2=,M为边BC上的点,连接AM.如果将ABM沿直线AM翻折后,点B恰好落在边AC的中点处,那么点M到AC的距离是________.【分析】过点M作MP⊥ACMQ⊥AB首先证明MP=MQ求出AC的长度运用S△ABC=S△ABM+S△ACM求出MP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设点B的对应点为N由题意得:∠BAM=∠CAMAB=AN=2解析:4 3【分析】过点M作MP⊥AC,MQ⊥AB,首先证明MP=MQ,求出AC的长度,运用S△ABC=S△ABM+S△ACM,求出MP即可解决问题.【详解】如图,设点B的对应点为N,由题意得:∠BAM=∠CAM,AB=AN=2;过点M作MP⊥AC,MQ⊥AB,则MP=MQ,设MP=MQ=x,∵AN=NC,∴AC=2AN=4;∵S△ABC=S△ABM+S△ACM,∴12AB•AC=12AB•MQ+12AC•MP,∴2×4=2x+4x,解得:x=43,故答案为43.【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解答.16.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点D在边AC上,AD=1.(1)△ABC的周长等于_____;(2)线段PQ在边BA上运动,PQ=1,BQ>BP,连接QD,PC,当四边形PCDQ的周长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所示的矩形区域内,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出线段PC,QD,并简要说明点P和点Q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证明)_____.见解析过点C作CE∥AB且CE=1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AB于一点为Q在AB上BQ之间截取PQ=1连接CPDQ则四边形PCDQ为所求的周长最小的四边形【分析】(1)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解析:见解析,过点C作CE∥AB,且CE=1,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AB于一点为Q,在AB上BQ之间截取PQ=1,连接CP、DQ,则四边形PCDQ为所求的周长最小的四边形【分析】(1)根据三角形周长公式计算;(2)过点C作CE∥AB,且CE=1,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AB于一点为Q,在AB上BQ之间截取PQ=1,连接CP、DQ,则四边形PCDQ为所求的周长最小的四边形.【详解】(1)△ABC的周长等于4312⨯=,故答案为:12;(2)如图:故答案为:过点C作CE∥AB,且CE=1,作点D关于AB的对称点F,连接EF交AB于一点为Q,在AB上BQ之间截取PQ=1,连接CP、DQ,则四边形PCDQ为所求的周长最小的四边形..【点睛】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周长计算公式,轴对称的性质,综合掌握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点A,B,C,D,O是网格线交点,那么∠___________CODAOB∠(填“>”,“<”或“=”).>【分析】如图过点B作BE⊥AC于E证明△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OE=过点C作CF⊥OC使FC=OC证明△O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FOC=由图知∠FOC>∠COD即可得到∠AOB>∠CO解析:>【分析】如图,过点B作BE⊥AC于E,证明△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BOE=45︒,过点C 作CF⊥OC,使FC=OC,证明△O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FOC=45︒,由图知∠FOC>∠COD,即可得到∠AOB>∠COD.【详解】如图,过点B作BE⊥AC于E,∵OB=OE=2,∠BEO=90︒,∴△BO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OE=45︒,过点C作CF⊥OC,使FC=OC,∴∠FCO=90︒,∴△O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FOC=45︒,由图知∠FOC>∠COD,∴∠AOB>∠COD,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的大小比较,根据图形确定角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8.在△ABC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12AC的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两点M,N;②作直线MN交AB于点D,连结CD.请回答:若BC=DC,∠B=100°,则∠ACB的度数为____.30°【分析】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D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A的度数进而得到∠ACB的度数【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BC=DC∠ABC=100°∴∠BDC=∠CBD解析:30°【分析】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D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A的度数,进而得到∠ACB的度数.【详解】解:根据题意,如图:∵BC=DC,∠ABC=100°,∴∠BDC=∠CBD=180°-100°=80°,根据题意得:MN是AC的垂直平分线,∴CD=AD,∴∠ACD=∠A,∴∠A=1(18080)502⨯︒-︒=︒,∴∠ACB=∠CBD-∠A=80°-50°=30°.故答案为:3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9.如图,点D 是ABC ∠内一点,点E 在射线BA 上,且15DBE BDE ∠=∠=︒,//DE BC ,过点D 作DF BC ⊥,垂足为点F ,若BE a =,则DF =___________(用含a 的式子表示).【分析】作DH ⊥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作DH ⊥AB 于H ∵∴∠DEH=∠DBE+∠BDE=30°∴DH=∵DE ∥BC ∴∠DBF=∠BDE ∴∠DB 解析:12a 【分析】作DH ⊥AB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H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答.【详解】解:作DH ⊥AB 于H ,∵15DBE BDE ∠=∠=︒∴∠DEH=∠DBE+∠BDE=30°,DE BE a ==∴DH=11=22DE a , ∵DE ∥BC ,∴∠DBF=∠BDE , ∴∠DBF=∠DBH ,又DF ⊥BC ,DH ⊥AB ,∴DF=DH=12a , 故答案为:12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平分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BE ⊥AD 于E ,AB =6,AC =14,∠ABC =3∠C ,则BE =____.【分析】如图延长交于证明可得再求解再证明:可得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延长交于AD 平分∠BAC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 解析:4.【分析】如图,延长BE ,交AC 于G , 证明,AGB ABG ∠=∠ 可得,AG AB = ,GE BE = 再求解CG ,再证明:C CGB ∠=∠, 可得,BG CG = 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延长BE ,交AC 于G ,AD 平分∠BAC ,,GAE BAE ∴∠=∠,BE AD ⊥90AEG AEB ∴∠=∠=︒,,AGB ABG ∴∠=∠6AG AB ∴==,,GE BE = 14AC =,8CG ∴=,,AGB C CBG ∠=∠+∠2,ABC ABG CBG AGB CBG C CBG ∴∠=∠+∠=∠+∠=∠+∠3,ABC C ∠=∠32,C C CBG ∴∠=∠+∠,C CBG ∴∠=∠8BG CG ∴==,1 4.2BE BG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ABC 的三个顶点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中,已知A (−4,5),B (﹣3,1),C (−2,3).(1)画出△ABC 及关于y 轴对称的△A 1B 1C 1,其中点B 1的坐标是________;(2)若点M 是x 轴上的动点,在图中画出使△B 1CM 周长最小时的点M .解析:(1)图形见解析;B 1(3,2);(2)见解析【分析】(1)分别找到A 、B 、C 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即可;(2)找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连接1B C '交x 轴于一点M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的M 即为使1B CM △周长最小时的点M .【详解】解:(1)111A B C △如图所示;根据图形可知B 1(3,2),故答案为:(3,2);(2)如图所示:找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则C′(-2,-3),CM C M '=,连接1B C '交x 轴于一点M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的M 即为使1B CM △周长最小时的点M .【点睛】本题考查作图-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点,BE 与CD 相交于点F ,且 BD CE =.(1)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这个条件可以是 (多选);A .DF EF =B . BF CF =C .ABE ACD ∠=∠D .BCD CBE ∠=∠E . ADC AEB ∠=∠(2)利用你选的其中一个条件,证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析:(1),C E ;(2)见解析【分析】(1)选C 的话,可以利用AAS 定理证得△BDF ≌△CEF ,从而可得BF=CF ,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可以求解;选E 的话,可以求得∠BDF=∠CEF ,然后可以利用AAS 定理证得△BDF ≌△CEF ,从而可得BF=CF ,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可以求解;(2)选C 的话,可以利用AAS 定理证得△BDF ≌△CEF ,从而可得BF=CF ,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可以求解;选E 的话,可以求得∠BDF=∠CEF ,然后可以利用AAS 定理证得△BDF ≌△CEF ,从而可得BF=CF ,然后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可以求解.【详解】解:(1)①选择C 选项中的ABE ACD ∠=∠在ABE ∆与CEF ∆中,ABE ACD BFD CFE BD CE ∠=∠⎧⎪∠=∠⎨⎪=⎩∴△BDF ≌△CEF∴BF CF =FBC FCB ∴∠=∠ABE FBC FCB ACD ∴∠+∠=∠+∠即A ABC CB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②选择E 选项中的ADC AEB ∠=∠,∴∠BDC=∠CEB :在ABE ∆与CEF ∆中,BDF CEF BFD CFE BD CE ∠=∠⎧⎪∠=∠⎨⎪=⎩()BDF CEF AAS ∴∆≅∆BF CF ∴=FBC FCB ∴∠=∠ABE FBC FCB ACD ∴∠+∠=∠+∠即A ABC CB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而其余选项均无法证明△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C ;E(2)①选择C 选项中的ABE ACD ∠=∠在ABE ∆与CEF ∆中,ABE ACD BFD CFE BD CE ∠=∠⎧⎪∠=∠⎨⎪=⎩∴△BDF ≌△CEF∴BF CF =FBC FCB ∴∠=∠ABE FBC FCB ACD ∴∠+∠=∠+∠即A ABC CB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②选择E 选项中的ADC AEB ∠=∠,∴∠BDC=∠CEB :在ABE ∆与CEF ∆中,BDF CEF BFD CFE BD CE ∠=∠⎧⎪∠=∠⎨⎪=⎩()BDF CEF AAS ∴∆≅∆BF CF ∴=FBC FCB ∴∠=∠ABE FBC FCB ACD ∴∠+∠=∠+∠即A ABC CB =∠∠AB AC ∴=ABC ∆∴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AAS 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关键.23.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格点三角形(顶点是网格线的交点的三角形)ABC 的顶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3,5,0,3.A C -(1)请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内作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111A B C ∆ (2)写出点1B 的坐标并求出111A B C ∆的面积.解析:(1)见解析;(2)()11,1B ;面积4【分析】(1)根据A ,C 两点的坐标确定坐标系,分别作出A ,B ,C 关于y 轴对称的对应点A 1,B 1,C 1′即可;(2)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B 1的坐标,运用分割法可得111A B C ∆的面积.【详解】解:(1)如图所示,(2)点1B 的坐标为(1,1)111A B C ∆的面积=11134122324222⨯-⨯⨯-⨯⨯-⨯⨯ =12-1-3-4=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变换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对应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24.如图,在所给平面直角坐标系(每小格均为边长是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中完成下列各题.(1)已知()6,0A -,()2,0B -,()4,2C -,画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111A B C △,并写出1B 的坐标;(2)在y 轴上画出点P ,使PA PC +最小;(3)在(1)的条件下,在y 轴上画出点M ,使11MB MC -最大.解析:(1)见解析;B 1(2,0);(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即可;(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详解】解:(1)先作出点A 、B 、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1、B 1、C 1,顺次连结,则△111A B C △为所求,点()2,0B -,关于y 轴对称,横坐标符号改变B 1(2,0), 如图;B 1(2,0);(2)连结AC 1,交y 轴于点P ,两用两点之交线段最短知AC 1最短,则PA+PC=PA+PC 1=AC 1,则点P 为所求,如图;(3)延长C 1B 1交y 轴于M ,利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1MB MC -最大=C 1B 1,如图.【点睛】 本题考查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轴对称作图,线段公里,三角形三边关系是解题关键.2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3,3A ,()1,1B ,()4,1C -.(1)画出ABC ,并求出ABC 的面积;(2)在图中作出ABC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111A B C △,并写出2B 、1C 两点的坐标.解析:(1)画图见解析;5 (2)画图见解析;()11,1B -,()14,1C --【分析】(1)先根据A 、B 、C 三点坐标描点,再顺次连接即可得到ABC ,再运用割补法即可求出ABC 的面积;(2)分别作出A 、B 、C 三点关于y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根据作图即可写出2B 、1C 两点的坐标.【详解】解:(1)ABC 如图所示: 111341422235222ABC S =⨯-⨯⨯-⨯⨯-⨯⨯=△;(2)111A B C △如图所示:()11,1B -,()14,1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6.如图,在ABC 中,AB AC =,CD AB ⊥,BE AC ⊥,垂足为D 、E ,BE 、CD 相交于点O .(1)求证:DBC ECB △△≌;(2)求证:OD OE =.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由“AAS”即可证明△BDC ≌△CEB ;(2)由△BDC ≌△CEB ,推出BD=CE ,∠BCD=∠CBE ,得到OB=OC ,即可证明结论.【详解】(1)∵CD AB ⊥,BE AC ⊥,∴∠BDC=∠BEC=90︒,∵AB=AC ,∴∠ABC=∠ACB ,在△BDC 和△CEB 中,90BDC BEC ABC ACB BC BC ∠=∠=︒⎧⎪∠=∠⎨⎪=⎩,∴△BDC ≌△CEB (AAS );(2)∵△BDC ≌△CEB ,∴CD=BE ,∠BCD=∠CBE ,∴OB=OC ,∴OD=OE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利用AAS 证明△BDC ≌△CEB . 27.如图,,ABC AE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E ,连接并延长CF 交BE 于点D . (1)求证:CAF BAE ∆≅∆;(2)连接AD ,求证DA 平分CDE ∠.解析:(1)见解析;(2)详见解析.【分析】(1)利用SAS 证明即可;(2)逆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证明.【详解】(1)∵△ABC,△AEF 是等边三角形,∴AC=AB,AF=AE,∠CAB=∠EAF,∴∠CAB-∠FAB =∠EAF-∠FAB,∴∠CAF=∠BAE,∴△CAF ≌△BAE;(2)过点A 分别作AH ⊥CD 于点H,AG ⊥BE,交BE 的延长线于点G,由(1)知,△CAF ≌△BAE ,∴CF=BE ,CAF BAE SS =, ∴1122CE AH BE AG ⨯⨯=⨯⨯, ∴AH=AG ,∴DA 平分∠CDE.【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准确选择全等判定方法,活用角的平分线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1)如图①,已知:在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 BD CE =+.(2)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a ∠=∠=∠=,其中a 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 BD 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③,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不需要说明理由)解析:(1)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3)DEF 为等边三角形【分析】(1)根据BD ⊥直线m ,CE ⊥直线m 得∠BDA=∠CEA=90°,而∠BAC=90°,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得∠CAE=∠ABD ,然后根据“AAS”可判断△ADB ≌△CEA ,则AE=BD ,AD=CE ,于是DE=AE+AD=BD+CE ;(2)由∠BDA=∠AEC=∠BAC ,就可以求出∠BAD=∠ACE ,进而由AAS 就可以得出△BAD ≌△ACE ,就可以得出BD=AE ,DA=CE ,即可得出结论;(3)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出∠BAC=120°,就可以得出△BAD ≌△ACE ,就有BD=AE ,进而得出△BDF ≌△AEF ,得出DF=EF ,∠BFD=∠AFE ,而得出∠DFE=60°,即可推出△DEF 为等边三角形.【详解】(1)证明:∵BD ⊥直线m ,CE ⊥直线m ,∴90BDA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CAE ABD ∠=∠.在ADB △和CEA 中:CAE ABD BDA CEA AB AC ∠=∠⎧⎪∠=∠⎨⎪=⎩∴ADB CEA AAS ≌()△△. ∴AE BD =,AD CE =.∴DE AE AD BD CE =+=+.(2)成立.证明如下:∵∠BDA=∠BAC=α,又∵DBA ADB BAC CAE ∠+∠=∠+∠∴∠DBA=∠CAE ,在ADB △和CEA 中:DBA CAE BDA AEC AB AC ∠=∠⎧⎪∠=∠⎨⎪=⎩∴()ADB CEA AAS ≌△△. ∴AE BD =,AD CE =,∴DE AE AD BD CE =+=+.(3)DEF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AB=AF=AC ,∠ABF=∠CAF=60°,BF=AF,∴由(2)可知,△ADB ≌△CEA ,∴BD=AE ,∠DBA=∠CAE ,∴∠DBA+∠ABF=∠CAE+∠CAF ,∴∠DBF=∠FAE ,∵在△DBF 和△EAF 中,BD AE DBF FAE BF AF ⎧⎪∠∠⎨⎪⎩=== ∴△DBF ≌△EAF (SAS ),∴DF=EF ,∠BFD=∠AFE ,∴∠DFE=∠DFA+∠AFE=∠DFA+∠BFD=60°,∴△DEF 为等边三角形.【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综合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并灵活运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汇总笔记单选题1、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边,则这个三角形是( ).A .锐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依据题意作出简单图形,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 和∠B 相等,即可得到这个三角形的形状.解:如图,CD 平分∠ACE ,且AB ∥CD ,∴∠ACD =∠DCE ,∠A =∠ACD ,∠B =∠DCE ,∴∠B =∠A ,∴△ABC 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作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根据等量代换得到∠A 和∠B 相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将三角形纸片(△ABC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D ,折痕为EF .已知AB =AC =3,BC =4,若以点B 、D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CF 的长度是( )A .2B .127或2C .127D .125或2答案:B分析:分两种情况:若∠BFD =∠C 或若∠BFD =∠A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ABC 沿EF 折叠后点C 和点D 重合,∴FD =CF ,设CF =x ,则FD =CF =x,BF =4−x ,以点B 、D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分两种情况:①若∠BFD =∠C ,则BF BC=FD AC ,即4−x 4=x 3,解得x =127; ②若∠BFD =∠A ,则BF AB =FD AC ,即4−x 3=x 3,解得x =2.综上,CF 的长为127或2, 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重要考点,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3、如图,在Rt △ABC 中,观察作图痕迹,若BF =2,则CF 的长为( )A .52B .3C .2D .72 答案:C分析:由作图痕迹可知,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由作图痕迹可知,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CF =BF =2,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基础题型.4、下面由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图标组成的四个图形中,可看作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答案:D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正确确定对称轴位置.5、小明用尺规在△ABC上作图,并留下如图所示的痕迹,若AB=6,AC=4,则△ABD与△ACD的面积之比为()A.3:2B.9:4C.9:2D.3:1答案:A分析:由作图痕迹可知,AD平分∠BAC,过点D分别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F,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解:由作图痕迹可知,AD平分∠BAC,过点D分别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DE =DF ,∵S △ABD =12AB •DE ,S △ACD =12AC •DF ,∴S ΔABDS ΔACD =AB AC ,∵AB =6,AC =4,S ΔABDS ΔACD =64=32, 故选:A .小提示: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熟记角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 =30°,AB =7,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点N 分别是BD ,AC 边上的动点,点M 在BC 上,且BM =1,则PM +PN 的最小值为( )A .3B .2√3C .3.5D .3√3答案:A分析:作点M 关于BD 的对称点M ′,连接PM ′,则PM ′=PM ,BM =BM ′=1,当N ,P ,M ′在同一直线上,且M ′N ⊥AC 时,PN +PM ′的最小值等于垂线段M ′N 的长,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PM +PN 的最小值.解:如图所示,作点M关于BD的对称点M′,连接PM′,则PM′=PM,BM=BM′=1,∴PN+PM=PN+PM′,当N,P,M′在同一直线上,且M′N⊥AC时,PN+PM′的最小值等于垂线段M′N的长,此时,∵Rt△AM′N中,∠A=30°,∴M′N=12AM′=12(7−1)=3,∴PM+PN的最小值为3,故选择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最短路线问题,30°直角三角形性质,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7、如图,在△ABC中,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分别作DE⊥AB,DF⊥AC,垂足分别是点E,F,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DC=90∘B.DE=DF C.AD=BC D.BD=CD答案:C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顶角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这三线合一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判断求解.解:∵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AD⊥BC,BD=CD,∴∠ADC=90∘,故选项A、D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DF⊥AC,∴DE=DF,故选项B结论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已知条件推不出AD=BC,故选项C结论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察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属于基础题,熟练掌握其性质即可.8、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图1,图2中的方式沿虚线依次对折后,再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A.B.C.D.答案:A分析:依据翻折变换,将图4中的纸片按顺序打开铺平,即可得到一个图案.解:将图4中的纸片打开铺平,所得图案应该是: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剪纸问题,解决这类问题要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关键是准确地找到对称轴.一般方法是动手操作,拿张纸按照题目的要求剪出图案,展开即可得到正确的图案.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3),点B的坐标为(3,-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A在第三象限B.点B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C.线段AB平行于x轴D.点A与点B关于y轴对称答案:D分析:根据点坐标特征、特殊直线的解析式可以作出判断.解:A、根据点坐标的符号特征,点A在第三象限,正确;B、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为y=-x,并且点B坐标符合y=-x,正确;C、线段AB为y=-3,平行于x轴,正确;D、与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2,-3),错误;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点坐标的应用,熟练掌握点坐标特征及特殊直线的解析式是解题关键.10、某市计划在公路l旁修建一个飞机场M,现有如下四种方案,则机场M到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的是()A.B.C.D.答案:B分析:用对称的性质,通过等线段代换,将所求路线长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连接BA′交直线l于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B机场M到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于所给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有所差别.填空题11、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BC上,AD=CE,连接BD,AE,点M、N分别在线段BE、BD 上,满足BM=BN,MN=ME,若∠DBC:∠BEN=8:7,则∠AEN的度数为_______.答案:45°分析:由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得到AB=AC=BC,∠BAC=∠ABC=∠C=60°,再由AD=CE,利用SAS得出三角形ACE与三角形BAD全等,得到∠EAC=∠ABD,由∠BGE为三角形ABG的外角,利用外角性质得到∠BGE=60°,设∠DBC=8x,∠BEN=7x,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14x+14x+8x=180°,得出x的值,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AC=BC,∠BAC=∠ABC=∠C=60°,在△ACE和△BAD中,{CE=AD∠C=∠BAC=60°CA=AB∴△ACE≌△BAD(SAS),∴∠CAE=∠ABD;∴∠BGE=∠ABD+∠BAE=∠EAC+∠BAE=∠BAC=60°,∵∠DBC:∠BEN=8:7,设∠DBC=8x,∠BEN=7x,∵MN=ME,∴∠MNE=∠BEN=7x,∴∠BMN=14x,∵BM=BN,∴∠BMN=∠BNM =14x,在△BMN中,14x+14x+8x=180°,∴x=5°∵∠BNE=∠BGE+∠AEN=∠BNM+∠MNE=21x=105°,∴∠AEN=105°-60°=45°;所以答案是:4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本题的关键是求出∠BEG=60°和利用方程的数学思想.12、如图,ΔABC和△ABE关于直线AB对称,ΔABC和ΔADC关于直线AC对称,CD与AE交于点F,若∠ABC= 32°,∠ACB=18°,则∠CFE的度数为______.答案:118°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角的度数,进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解:∵△ABC和△ABE关于直线AB对称,△ABC和△ADC关于直线AC对称,∴∠DCA=∠ACB=18°,∠BAC=∠BAE,∵∠ABC=32°,∴∠BAC=180°-18°-32°=130°=∠BAE,∴∠EAC=360°﹣∠BAC﹣∠BAE=360°﹣130°﹣130°=100°,∴∠CFE=∠ACD+∠EAC=18°+100°=118°,所以答案是:118°.小提示:此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出相关角的度数.13、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06°,EF、MN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点E、N在BC上,则∠EAN=_____.答案:32°分析:先由∠BAC=106°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的度数,再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B=∠BAE,∠C=∠CAN,即∠B+∠C=∠BAE+∠CAN,由∠EAN=∠BAC−(∠BAE+∠CAN)解答即可.解:在△ABC中,∠BAC=106°,∴∠B+∠C=180°−∠BAC=180°−106°=74°,∵EF、MN分别是AB、AC的中垂线,∴∠B=∠BAE,∠C=∠CAN,即∠B+∠C=∠BAE+∠CAN=74°,∴∠EAN=∠BAC−(∠BAE+∠CAN)=106°−74°=32°.故答案为32°.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 =∠BAE+∠CAN=74°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在△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边AC、BC上,且∠CDE=∠B,将△CDE沿DE折叠,点C 恰好落在AB边上的F点,若CD=4,CE=3,DE=5,则AB的长为_____________.答案:485分析:连接CF交DE于O,由已知DE=5,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OC=125,由折叠的性质可求CF=245,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AF=CF=BF=245,即可求AB的长.解:如图,连接CF交DE于O,∵将ΔCDE沿DE折叠,点C恰好落在AB上的F处,∴OC=OF,CF⊥DE,∵CD=4,CE=3,∠ACB=90°,DE=5,∵SΔCDE=12×CD×CE=12×DE×CO,∴OC=125,∴CF=245,∵∠ACB=90°,∴∠A+∠B=90°,且∠CDE+∠ACF=90°,∠CDE=∠B,∴∠A=∠ACF,∴AF=CF=245,同理可求:BF=CF=245,∴AB=AF+BF=485,所以答案是:48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明AF=CF=BF是本题的关键.15、如图,△ABC中,∠B=32°,∠BCA=78°,请依据尺规作图的作图痕迹,计算∠α______°.答案:81分析:根据作图痕迹可得AD是∠BAC平分线,E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根据角与角之间关系即可求解.解:∵∠B=32°,∠BCA=78°,∴∠BAC=70°,根据作图痕迹可得AD是∠BAC平分线,∴∠CAD=35°,根据作图痕迹可得EF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BCF=∠B=32°,∴∠ACF=∠ACB−∠BCF=78°−32°=46°,∴∠α=∠CAD+∠ACF=35°+46°=81°.所以答案是:81.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性质并熟练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题16、如图,在△ABC中,BE是角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答案:见解析分析:延长AD交BC于点F,由BE是角平分线、AD⊥BE可知△ABF是等腰三角形且∠2=∠AFB,根据∠AFB=∠1+∠C可得证.证明:如图,延长AD交BC于点F,∵BE是∠ABC的角平分线,AD⊥BE,∴AB=FB,∴∠2=∠AFB,∵∠AFB=∠1+∠C,∴∠2=∠1+∠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17、在学习矩形的过程中,小明遇到了一个问题:在矩形ABCD中,E是AD边上的一点,试说明△BCE的面积与矩形ABCD的面积之间的关系.他的思路是:首先过点E作BC的垂线,将其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使问题得到解决.请根据小明的思路完成下面的作图与填空: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只保留作图㾗迹).在△BAE和△EFB中,∵EF⊥BC,∴∠EFB=90°.又∠A=90°,∴__________________①∵AD∥BC,∴__________________②又__________________③∴△BAE≌△EFB(AAS).同理可得__________________④∴S△BCE=S△EFB+S△EFC=12S矩形ABFE+12S矩形EFCD=12S矩形ABCD.答案:∠A=∠EFB、∠AEB=∠FBE、BE=EB、△EDC≌△CFE(AAS)分析: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分别利用AAS证得△BAE≌△EFB,△EDC≌△CFE,利用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可求解.证明:用直尺和圆规,过点E作BC的垂线EF,垂足为F(只保留作图㾗迹).如图所示,在△BAE和△EFB中,∵EF⊥BC,∴∠EFB=90°.又∠A=90°,∴∠EFB=∠A①∵AD∥BC,∴∠AEB=∠FBE②又BE=EB③∴△BAE≌△EFB(AAS).同理可得△EDC≌△CFE(AAS)④∴S△BCE=S△EFB+S△EFC=12S矩形ABFE+12S矩形EFCD=12S矩形ABCD.所以答案是:∠A=∠EFB、∠AEB=∠FBE、BE=EB、△EDC≌△CFE(AAS)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点A(a,3)、B(-4,b),试根据下列条件求出a、b的值.(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3)AB∥x轴;(4)A、B两点在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答案:(1)a=4,b=3;(2)a=-4,b=-3;(3)b=3,a为≠-4的任意实数;(4)a=-3,b=4 分析:(1)关于y轴对称,y不变,x变为相反数.(2)关于x轴对称,x不变,y变为相反数.(3)AB∥x轴,即两点的纵坐标不变即可.(4)在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分别令点A,点B的横纵坐标之和为0,列出方程并解之,即可得出a,b.解:(1)A、B两点关于y轴对称,故有b=3,a=4;(2)A、B两点关于x轴对称;所以有a=-4,b=-3;(3)AB∥x轴,即b=3,a为≠-4的任意实数.(4)如图,根据题意,a+3=0;b-4=0;所以a=-3,b=4.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点在坐标系中的对称问题的掌握;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相等,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总结归纳单选题1、如图,将△ABC沿AC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再将△AB′C沿AB′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B′C′,点B,B′,C′在同一条直线上,∠BAC=∠α,则∠CB′B=()A.2αB.αC.90°−αD.90°−2α答案:A分析:由翻折的性质可得∠B′AC′=∠B′AC=∠BAC=∠α,∠AB′C′=∠AB′C,再根据角的和差解答即可.解:由翻折的性质可知:∠B′AC′=∠B′AC=∠BAC=∠α,∠AB′C′=∠AB′C,∴∠AB′B=90°−∠B′AC=90°−∠α,∴∠AB′C′=180°−∠AB′B=180°−(90°−∠α)=90°+∠α,∴∠AB′C=90°+∠α,∴∠CB′B=∠AB′C−∠AB′B=90°+∠α−(90°−∠α)=2∠α,∴∠CB′B=2∠α.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ABC进行循环往复的轴对称变换,若原来点A的坐标是(m,n),经过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点A的坐标是()A.(﹣m,n)B.(﹣m,﹣n)C.(m,﹣n)D.(m,n)答案:D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20除以4,然后根据商的情况确定出变换后的点A所在的象限,然后解答即可.解:点A第一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一象限,点A第二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四象限,点A第三次关于y轴对称后在第三象限,点A第四次关于x轴对称后在第二象限,即点A回到原始位置,所以,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2020÷4=505,∴经过第2020次变换后所得的A点与第一次变换的位置相同,在第一象限,其坐标为(m,n).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点的坐标变换规律,读懂题目信息,观察出每四次对称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3、下列倡导节约的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C分析: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4、过直线l外一点P作直线l的垂线PQ.下列尺规作图错误的是( )A.B.C.D.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一一判断即可.A、如图,连接AP、AQ、BP、BQ,∵AP=BP,AQ=BQ,∴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点Q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PQ垂直平分线线段AB,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C项无法判定直线PQ垂直直线l,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连接AP、AQ、BP、BQ,∵AP= AQ,BP =BQ,∴点A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直线AB垂直平分线线段PQ,即直线l垂直平分线线段PQ,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逆定理及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等知识,读懂图像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已知点A1(1,2),则点A2的坐标是()A.(−2,1)B.(−2,−1)C.(−1,2)D.(−1,−2)答案:D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y轴对称点的性质分别得出A,A2点坐标,即可得出答案.解:∵点A1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1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1,-2),∵点A与点A2关于y轴对称,∴点A2的坐标是(-1,﹣2).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关于x,y轴对称点的坐标,正确掌握关于坐标轴对称点的性质是解题关键.6、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15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2小时后到达海岛B处.灯塔C在海岛在海岛A 的北偏西42°方向上,在海岛B的北偏西84°方向上.则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A.15海里B.20海里C.30海里D.60海里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C=∠CAB=42°,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BC=AB,求出AB 即可.解:∵根据题意得:∠CBD=84°,∠CAB=42°,∴∠C=∠CBD-∠CAB=42°=∠CAB,∴BC=AB,∵AB=15海里/时×2时=30海里,∴BC=30海里,即海岛B到灯塔C的距离是30海里.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求出∠C=∠CAB,题目比较典型,难度不大.7、如图是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则此图形的对称轴有()A.2条B.4条C.6条D.8条答案:B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画出对称轴进而可得此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解:如图,因为以正方形的边长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得到的图形,所以此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图形,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的性质.8、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8月25日在日照市开幕,“全民健身与省运同行”成为日照市当前的运动主题.在下列给出的运动图片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答案: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正确掌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9、下列四种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是()A.等边三角形B.圆C.长方形D.正方形答案:B分析:分别求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再进行比较即可.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经比较知,圆的对称轴最多.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条数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定义以及性质.10、如图,直线m,l相交于点O,P为这两直线外一点,且OP=1.3.若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则P1,P2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B.3C.4D.5答案:A分析:连接OP1,OP2,P1P2,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即得OP1=OP=1.3,OP=OP2=1.3,根据OP1+OP2>P1P2,可知0<P1P2<2.6,即可得答案.连接OP1,OP2,P1P2,如图:∵点P关于直线l,m的对称点分别是点P1,P2,∴OP1=OP=1.3,OP=OP2=1.3,∵OP1+OP2>P1P2,∴0<P1P2<2.6,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连结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线段P1P2的长为12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cm.答案:12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PM=P1M,PN=P2N,然后求出△PMN的周长=P1P2.解:∵P点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NP=NP2,MP=MP1,∴△PMN的周长=PN+MN+MP=P2N+NM+MP1=P1P2=12cm,所以答案是:1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12、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DO,下列结论:①AC⊥BD;②CB=CD;③△ABC≌△ADC;④DA=DC.其中不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答案:④×180°=90°,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OB=∠AOD,根据平角的定义可得∠AOB=∠AOD=12即可判断①,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D,BO=DO,结合①可得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判断②,根据SSS即可证明③,不能得出结论④.解:∵△ABO≌△ADO,∴∠AOB=∠AOD,AB=AD,BO=DO∵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AOD=1×180°=90°,2∴①AC⊥BD正确;∵AB=AD,BO=DO∴AC是BD的垂直平分线,∴②CB=CD正确;∵AB=AD,BC=DC,AC=AC,∴③△ABC≌△ADC正确;由已知条件不能判断④DA=DC.所以答案是:④.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3、在△ABC中,AB=AC,点D是△ABC内一点,点E是CD的中点,连接AE,作EF⊥AE,若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BAC=α,则∠BFD=_________.(用α含的式子表示)答案:180°﹣α.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EAC=∠EMD,AC=DM,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F=FM,FB=FD,推出△MDF≌△ABF(SSS),得到∠AFB=∠MFD,∠DMF=∠BAF,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解:延长AE至M,使EM=AE,连接AF,FM,DM,∵点E是CD的中点,∴DE=CE,在△AEC与△MED中,{AE=EM∠AEC=∠DEMCE=DE,∴△AEC≌△MED(SAS),∴∠EAC=∠EMD,AC=DM,∵EF⊥AE,∴AF=FM,∵点F在BD的垂直平分线上,∴FB=FD,在△MDF与△ABF中,{AB=DMBF=DF AF=FM,∴△MDF≌△ABF(SSS),∴∠AFB=∠MFD,∠DMF=∠BAF,∴∠BFD+∠DFA=∠DFA+∠AFM,∴∠BFD=∠AFM=180°﹣2(∠DMF+∠EMD)=180°﹣(∠FAM+∠BAF+∠EAC)=180°﹣∠BAC=180°﹣α,所以答案是:180°﹣α.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C=90°,且AB=AC=4,D,E分别为射线AC和射线CF上两动点,且AD=CE,当BD+ BE有最小值时,则ΔBDE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6分析: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得AC=CG.连接AE、GE、BG,ΔADB≅ΔCEA≅ΔCEG,得BD=AE=GE,当点B,E,G三点在一条直线,BD+BE=GE+BE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得ΔBHE′≅ΔE′CG,得BH=E′C=AH,BE′=E′G,D′,E′为中点时BD+BE值最小.又根据S△BD′E′=S△BAG−S△BAD′−S△D′E′G,即可求出ΔBDE的面积.延长AC,以点C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弧交延长线于点G,连接AE、GE、BG∴AC=CG,AD=CE又∵AD=CE,BA=AC=CG∴RtΔADB≅RtΔCEA≅RtΔCEG∴BD=AE=GE∴BD+BE=GE+BE由图可知,当点B,E,G在一条直线上,距离最短过点E′作E′H∥AC交BA于点H∴E′H∥AC∴∠BE′H=∠E′GC又∵AC=HE′=CG,∠BHE′=∠E′CG=90°∴ΔBHE′≅ΔE′CG∴CE′=BH=AH=12AB=2∴S△BD′E′=S△BAG−S△BAD′−S△D′E′G∴S△BD′E′=12×8×4−12×4×2−12×6×2=6所以答案是:6.小提示:本题考查动点距离问题,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动点距离最短,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5、如图,CD垂直平分线段AB,且垂足为点M,则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对.答案:3分析:由CD垂直平分线段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垂直平分线商店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C=BC,AM=BM,AD=BD,从而求得答案.∵CD垂直平分线段AB,∴AC=BC,AM=BM,AD=BD.∴图中一定相等的线段有3对.所以答案是:3.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其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解答题16、△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1)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①的位置时,连接BD,CE并延长相交于点P(点P与点A重合),有PA+PB= PC(或PA+PC=PB)成立;请证明.(2)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②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3)将△ADE绕点A旋转到图③的位置时,连接BD,CE相交于点P,连接PA,猜想线段PA、PB、PC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图②结论:PB=PA+PC,证明见解析(3)图③结论:PA+PB=PC分析:(1)由△ABC是等边三角形,得AB=AC,再因为点P与点A重合,所以PB=AB,PC=AC,PA=0,即可得出结论;(2)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CAP≌△BAF(SAS),得∠CAP=∠BAF,AF=AP,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3)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证明△BAD≌△CAE(SAS),得∠ABD=∠ACE,再证明△BAP≌△CAF(SAS),得出∠CAF=∠BAP,AP=AF,然后证明△AFP是等边三角形,得PF=AP,即可得出结论:PA+PB=PF+CF=PC.(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点P与点A重合,∴PB=AB,PC=AC,PA=0,∴PA+PB=PC或PA+PC=PB;(2)解:图②结论:PB=PA+PC证明:在BP上截取BF=C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CAD=∠DAE+∠CAD,∴∠BAD=∠CAE,∴△BAD≌△CAE(SAS),∴∠ABD=∠ACE,∵AC=AB,CP=BF,∴△CAP≌△BAF(SAS),∴∠CAP=∠BAF,AF=AP,∴∠CAP+∠CAF=∠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C=PF+BF=PB;(3)解:图③结论:PA+PB=PC,理由:在CP上截取CF=BP,连接AF,∵△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AD=AE,∠BAC=∠DAE=60°∴∠BAC+∠BAE=∠DAE+∠BAE,∴∠BAD=∠CAE,∴△BAD≌△CAE(SAS),∴∠ABD=∠ACE,∵AB=AC,BP=CF,∴△BAP≌△CAF(SAS),∴∠CAF=∠BAP,AP=AF,∴∠BAF+∠BAP=∠BAF+∠CAF,∴∠FAP=∠BAC=60°,∴△AFP是等边三角形,∴PF=AP,∴PA+PB=PF+CF=PC,即PA+PB=PC.小提示: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已知:△ABC的高AD所在直线与高BE所在直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FG∥BC,交直线AB于点G.(1)如图1,若△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C=45°.求证:①△BDF≌△ADC;②FG+DC=AD;(2)如图2,若∠ABC=135°,直接写出FG、DC、A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答案:(1)①见解析;②见解析(2)FG=DC+AD分析:(1)①可以证明△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到AD=BD,再利用ASA判定三角形全等即可;②由上一小问中三角形全等可知DF=DC,再去证明FA=FG,则FG+DC=FA+DF=AD;(2)易知△ABD、△A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再证明△BDF≌△ADC,得到DF=DC,则得到FG=DC+AD.(1)①证明:∵∠ADB=90°,∠ABC=45°,∴∠BAD=∠ABC=45°,∴AD=BD,∵∠BEC=90°,∴∠CBE+∠C=90°又∵∠DAC+∠C=90°,∴∠CBE=∠DAC,∵∠FDB=∠CDA=90°,∴△FDB≌△CDA(ASA)②∵FDB≌△CDA,∴DF=DC;∵GF∥BC,∴∠AGF=∠ABC=45°,∴∠AGF=∠BAD,∴FA=FG,∴FG+DC=FA+DF=AD.(2)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理由:∵∠ABC=135°,∴∠ABD=45°,△ABD、△AGF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D=AD,FG=AF=AD+DF,∵∠FAE+∠DFB=∠FAE+∠DCA=90°,∴∠DFB=∠DCA,又∵∠FDB=∠CDA=90°,BD=AD,∴△BDF≌△ADC(AAS),∴DF=DC,∴FG、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为:FG=DC+AD.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相等是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注意熟练掌握.18、已知四边形ABCD,AC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完成下列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1)如图①,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M,使BM=CM;(2)如图②,AB=CD,在对角线AC上求作一点N,使△ABN和△CDN的面积相等.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1)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M点,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判断M点满足条件;(2)延长BA、CD,它们相交于点P,再作∠BPC的平分线交AC于N,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N点到AB和CD的距离相等,则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ABN和△CDN的面积相等.(1)解:点M即为所求;(2)如图,点N即为所求.小提示: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图,正确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知识点归纳13.1轴对称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①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对称关系的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②轴对称图形可以有多条对称轴;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则只有一条对称轴。
经过线段中点,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直线的垂直平分线。
也叫做中垂线。
垂直平分线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轴对称的性质:①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它们肯定是全等的。
但两个图形全等,它们却不一定成轴对称。
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①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侧的部分是全等的。
②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已知线段AB,求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画法: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以大于1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C、D两点2作直线CD,则直线CD为所求已知点O是直线l上的一点,求作过点O的直线PQ⊥l画法:以O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圆弧,交l与A、B两点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1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2作直线PQ,则直线PQ为所求已知点P是直线l外的一点,求过点P作直线PQ⊥l画法:以点P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画圆弧,交l与A、B两点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1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2作直线PQ,则直线PQ为所求13.2画轴对称图形画轴对称图形的步骤:①找出关键点。
第十三章(精编)轴对称《轴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考点一、关于“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认识1.下列几何图形中,○1线段○2角○3直角三角形○4半圆,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图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3.正n边形有_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考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如图,△ABC中,∠A=90°,BD为∠ABC平分线,DE⊥BC,E是BC的中点,求∠C的度数。
第十三章(精编)轴对称《轴对称、线段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如圆就有无数条对称轴.轴对称有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叫做轴对称.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形状与位置关系,•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并且成轴对称.考点一、关于“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认识1.下列几何图形中,○1线段○2角○3直角三角形○4半圆,其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2.图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4个 B.3个 C.2个 D.1个3.正n边形有_____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_______条对称轴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线段的中垂线).(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因此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以看成与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考点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4.如图,△ABC中,∠A=90°,BD为∠ABC平分线,DE⊥BC,E是BC的中点,求∠C的度数。
BC5.如图,△ABC中,AB=AC,PB=PC,连AP并延长交BC于D,求证:AD垂直平分6.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厘米,AB=10厘米,则∆EBC 的周长为【】A.16厘米B.18厘米C.26厘米D.28厘米CEB DA7.如图,∠BAC =30°,P 是∠BAC 平分线上一点,PM ∥AC ,PD ⊥AC ,PD =30 , 则AM =MD P BCA轴对称变换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中的任何一个可以看着由另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得到. 轴对称变换的性质(1)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2)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的某一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3)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1)作出一些关键点或特殊点的对称点.(2)按原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所得到的对称点,即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关于坐标轴对称点P (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 ,-y )点P (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 ,y )关于原点对称点P (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 ,-y )关于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关于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考点三、轴对称变换及用坐标表示轴对称8.点 A(-3 ,2)关于 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A (-3 ,-2)B (3 ,2)C (-3 ,2)D (2 ,-3)9.点P(a,b)关于 x 轴的对称点为P'(1,-6),则A、B的值分别为( )A 1 ,6B -1 ,-6C -1 ,6D 1 ,-610.点P关于x 轴对称点P'的坐标为(4,-5),那么点P关于y轴对称点P"的坐标为:A (-4,5)B (4,-5)C (-4,-5)D (-5,-4)11.平面内点A(-1,2)和点B(-1,6)的对称轴是( )A.x轴B.y轴C.直线y=4D.直线x=-112.下列关于直线 x=1 对称的点是( )A 点(0 ,-3)与点(-2 ,-3)B 点(2 ,3)与点(-2 ,3)C 点(2 ,3)与点(0 ,3)D 点(2 ,3)与点(2 ,-3 )13.已知A(-1,-2)和B(1,3),将点A向______平移_______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与点B 关于y轴对称.14.如下图:若正方形 ABCD 关于 x 轴与 y 轴均成轴对称图形,点A的坐标为(2,1),标出点 B 、C 、D 的坐标分别为:B( , ),C( , ),D( , )。
15. 若A(m-1,2n+3)与B(n-1,2m+1)关于y轴对称,则m= ,n=16.已知a<0,那么点P(-a²-2,2-a)关于x轴对称的对应点P'在第象限三、解答题17.已知点M(1-a,2a+2),若点M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三象限,求a的取值范围?18.已知点A的坐标为(2x+y-3,x-2y)。
它关于x轴对称的点A'的坐标为(x+3,y-4),求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
19.如图,从△ABC到△A′B′C′是进行的平移变换还是轴对称变换,如果是轴对称变换,找出对称轴,如果是平移变换,是怎样平移的?20.如图,△ABC,求顶点A、B、C关于y轴对称点的坐标并在坐标系中画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EDF。
21.已知两点A(–1,2) B(3,1)(1)P点在X轴上移动。
求PA+PB的最小值。
(2)Q点在Y轴上移动。
求QA+QB的最小值。
(3)并求出P.Q的坐标。
考点四、作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1)作出一些关键点或特殊点的对称点.(2)按原图形的连接方式连接所得到的对称点,即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2.如图,Rt△ABC,∠C=90°,∠B=30°,BC=8,D为AB中点,P为BC上一动点,连接AP、DP,则AP+DP的最小值是23.已知等边△ABC,E在BC的延长线上,CF平分∠DCE,P为射线BC上一点,Q为CF上一点,连接AP、PQ.若AP=PQ,求证∠APQ是多少度作点Q关于BE的对称点R,交BE于点H,从而可得ΔQCH≌ΔRCH,∠QCH=∠RCH=60度。
A ,C,R在同一直线上。
易证ΔPCQ≌ΔPCR,从而∠QPH=∠RPH,PR=PQ, ∠PQC=∠PRC.又由于AP=PQ,从而AP=PR,得到∠PRA=∠PAR∴∠BAP+∠PAC=∠PQC+∠QPC∴∠BAP=∠QPC即有:∠BAP+∠B=∠QPC+∠APQ即∠APQ=60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特别的:(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对应相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特别的:(1)有一边上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互相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边上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3)有两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有两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考点五、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和识别24.如图,△ABC中,AB=AC=8,D在BC上,过D作DE ∥AB交AC于E,DF∥AC交AB于F,则四边形AFDE的周长为______ 。
25.如图,△ABC中,BD、CD分别平分∠ABC与∠ACB,EF过D且EF∥BC,若AB = 7,BC = 8,AC = 6,则△AEF周长为【】A. 15 B . 14 C. 13 D. 1826.如图,点B、D、F在AN上,C、E在AM上,且AB=BC=CD=ED=EF,∠A=20o,则∠FEB=________度.27.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0°,则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_______28.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 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
试说明DE =DF 。
29.如图,E 在△ABC 的AC 边的延长线上,D 点在AB边上,DE 交BC 于点F ,DF =EF ,BD =C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30.已知:如图,△ABC 中,∠ACB 的平分线交AB 于E ,EF ∥BC 交AC 于点F ,交∠ACB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G .试判断△EFC 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AB C D GF E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考点六、等边三角形的特征和识别31.下列推理中,错误的是【】A.∵∠A=∠B=∠C,∴△ABC是等边三角形B.∵AB=AC,且∠B=∠C,∴△ABC是等边三角形C.∵∠A=60°,∠B=60°,∴△ABC是等边三角形D.∵AB=AC,∠B=60°,∴△ABC是等边三角形3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
求证:M是BE的中点。
33.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分别在AC、BC上取点E、F,且AE=CF,BE、AF交于点D,则∠BDF= _________度34.如图,D、E、F分别是等边△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则△DEF•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 B.腰和底边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不等边三角形DAF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AB CP M N O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AB CP M N O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考点七、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35.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 =8m ,∠A =30°,则DE 等于【 】A .1mB .2mC .3mD .4mEDCBA36.一张折叠型方桌如图甲,其主视图如图乙,已知AO =BO =40cm ,C0=D0=30 cm ,现将桌子放平,两条桌腿叉开的角度∠AOB 刚好为120°,求桌面到地面的距离是多少?乙B37.如图,AB =AC ,DE⊥AB 于E ,DF⊥AC 于F ,∠BAC=120o,BC =6,则DE +DF =38.在ABC △中,120AB AC A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F ,交AB 于点E .如果1EF =,求BC 的长F39.已知:在△ABC 中,AB =AC ,∠BAC =12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于F. 求证:CF =2BF.甲作图题专练1.如图:已知∠AOB和C、D两点,求作一点P,使PC=PD,且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2.已知:A、B两点在直线l的同侧,试分别画出符合条件的点M.(1)如图,在l上求作一点M,使得|AM-BM|最小;作法:(2)如图,在l上求作一点M,使得|AM-BM|最大作法:(3)如图,在l上求作一点M,使得AM+BM最小.(4)如果两点位于直线异侧,请你去解决上述问题变式练习O B1、如图,已知直线MN与MN同侧两点A、B求作:点P,使点P在MN上,且∠APM=∠BPN2.如图点A、B、C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得四边形APBC的周长最小;3.如图已知线段a,点A、B在直线l的同侧,在直线l上,求作两点P、Q(点P在点Q 的左侧)且PQ=a,四边形APQB的周长最小.4、已知:如图点M在锐角∠AOB的内部,在OA边上求作一点P,在OB边上求作一点Q,使得ΔPMQ的周长最小;5、已知:如图3-14,点M在锐角∠AOB的内部,在OB边上求作一点P,使得点P到点M的距离与点P到OA边的距离之和最小.6、一条河两岸有A、B两地,要设计一条道路,并在河上垂直于河岸架一座桥,用来连接A、B两地,问路线怎样走,桥应架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到B所走的路线最短?轴对称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图案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易错易混点)下列长度的三线段,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是()A . 1 1 2 B. 2 2 5 C. 3 3 5 D. 3 4 53.如图,已知AC∥BD,OA=OC,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A . ∠B=∠D B. ∠A=∠B C. AD=BC D. OA=OB4.(易错易混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B.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 .等腰三角形一边不可以是另一边的二倍D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5、如图,ABC △与A B C '''△关于直线l 对称,且7848A C '∠=∠=°,°,则∠B 的度数为() A .48°B .54°C .74°D .78°6、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 =65°,则∠AED ′等于A. 70°B. 65°C. 50°D. 25°7、已知M (a ,3)和N (4,b )关于y 轴对称,则2012()a b +的值为( ) A.1 B 、-1 C.20097D.20097-8、如图,∠BAC =110°若MP 和NQ 分别垂直平分AB 和AC ,则∠P AQ 的度数是( ) A.20° B. 40° C. 50° D. 60°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9.轴对称是指____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____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 10、有一条对称轴的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的三角形是______三角形. 11. 如图,在∆ABC 中,090=∠A ,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则∠C =____.12、(易错易混点)在△ABC 中,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_____________度.13、如图,在∆ABC 中,AB =AC ,050=∠A ,P 是∆ABC 内一点,且∠PBC = ∠PCA ,则∠BPC =_____.14、如图,△ABC 中,∠A =36°,AB =AC ,BD 平分∠ABC ,DE ∥BC ,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个.15、如图,△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AE =3cm ,△ABD 的周长为13cm ,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___.16.如图,点P 在∠AOB 的内部,点M 、N 分别是点P 关于直线OA 、OB •的对称点,线段MN 交OA 、OB 于点E 、F ,若△PEF 的周长是20cm ,则线段MN 的长是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20题每题10分,21题12分)17、右图(实线部分)补成以虚线L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你会得到一只美丽蝴蝶的图案(不用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请用一句话说明你的画图思路18、如图,写出△ABC的各顶点坐标,并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写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A2B2C2的各点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