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捕行动指挥与战术应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81.78 KB
- 文档页数:5
论警察战术机动在缉捕过程中的运用【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警察战术机动的内容、在缉捕过程所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从警力机动样式、火力机动、通讯设备机动、后勤保障机动等四个方面对战术机动的样式进行了全面阐述。
【关键词】战术机动;缉捕;运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动各行各业的高速前进。
如何提高我警力的机动性能变得十分重要,为获得抓捕胜利,战术机动的地位日趋提高,作用日趋明显。
适时,灵活、巧妙的运用战术机动成为抓捕过程中赢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机动是在指挥者的有意调控下,为争取主动或为形成较为有利的局势,有组织有计划的移动警力和转移火力的行动。
军队产生是战术的产生随之产生的。
警察战术机动,是指警察在缉捕过程中追查缉捕对象和犯罪分子式,所采取的正确的方法、谋略的总称。
一、警察战术动机的内容战术机动在警察在缉捕过程中的地位有所提高,他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认识,并且经过实战经验使得战术机动的形式、内容有所增加。
各种抓捕过程中的目的、性质、参加人员、武器数量、甚至环境的不同使战术机动的灵活性变得更加重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般情况机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警力机动,通讯设备机动、火力机动、后勤保障机动等。
在缉捕过程中为达到行动目的多个警种和多个警力分属单位通力合作已经司空见惯,他们或者同时进行、或者先后进行、或者交替进行,共同形成了机动的运作内同系统。
二、警察战术机动在缉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巧妙的机动有可弥补警力的不足,较为灵活的机动安排,可以加强缉捕人员之间的协作,提高警力的利用率,发挥更大的警力效能,可使疏散的警力迅速集中,在对敌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能提高警力的自我保护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缉捕行动的成功率。
在追捕过程中,所有参与缉捕人员都有具体位置和空间位置,在不同时间,不同方位,所有警员的行动都需要机动战术来产生效果。
机动内容虽不能对行动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却是缉捕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形成的部署和态势,直接影响行动效果。
警察战术学的几个问题定警察战术学的几个问题刘开吉[内容提要]本文以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从警察战术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三个方面,澄清了公安机关、公安院校开展警察战术教育训练十一年来对警察战术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对警察战术给予了全新的定义和定位。
本文对搞好警察战术教育训练、对警察战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战术定义内容任务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警察战术经历了“缉捕战术”、“临战战术”、“查缉战术”、“警务战术”等名称的变迁。
“缉捕战术”侧重于警察战术的一个方面——缉捕;“查缉战术”的“查”一是与平常的警务工作检查产生歧义,二是不能涵盖警察运用国家强制力进行对抗性执法实践的各个方面;“临战战术”将战术运用界定于行动准备至行动开始的时间段,忽略了行动的全过程,其实,行动过程中的“谋变”,才是战术行动和战术指挥的灵魂;警务战术则从名称上就将战术与警务工作方法混为一谈。
由于对警察战术的内涵和外延定义不确切,不可避免的给实战中的战术运用和理论上的战术研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警察战术是对上述称谓的扬弃,对警察战术注以全新的、准确的内涵和外延并与国际接轨,标志中国警察对“战术”认识的升华和成熟。
一、警察战术的定义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对象的特有属性的。
学习警察战术和从事警察战术研究,必须懂得警察战术这一概念的属性和它的内涵。
明确警察战术的科学定义,是学习和从事警察战术研究入门的第一步。
强制力:合法的压制或强迫的力量,强制性的权力。
法律授权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力或法律强制力。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则,强制力是法律的保障,没有国家强制力,也就没有国家法律。
国家强制力表现在对敌对势力的镇压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两个方面。
警察运用强制力的表现形式是强制手段。
强制手段是警察防暴制暴的基本形式,是警察为预防、制止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而对违法犯罪行为人依法强行制服的技术手段和战术方法。
2023年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警务指挥与战术是一门专注于培养警务领域中指挥、指挥决策和现场处置战术能力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治安状况不断恶化,公共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介绍该专业的学科设置、教学特色和就业方向。
一、学科设置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学科涵盖了警务指挥、战术研究、刑侦战术、交通管理、应急管理等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 警务指挥:培养学生对执法指挥机构的组成、职责、作用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2. 现场处置战术:针对一些公共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扫黄打非、抢险救援、抓捕逃犯等情况下的现场处置能力的培养。
3. 情报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和利用等方面的技能。
4. 刑侦技术:主要指刑事侦查中的科技手段如DNA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具有在犯罪现场勘察取证、质证犯罪嫌疑人等能力。
5. 应急管理:重点培养学生在化学灾害、地震、火灾、泥石流等突发事件下,组织疏导、灾后恢复、物资调配等职能的能力。
二、教学特色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学校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
学生在模拟实战中逐渐提高指挥能力和现场处置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更好地应对实际情况。
2. 以案例为教材案例教学成为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种案件的处理流程、实际操作规程和策略,提供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机会。
3. 实战演练专业实践是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重点之一,针对各种模拟实战场景,如火灾现场、交通事故现场、校园恐怖袭击等,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快速、灵活地进行处理和处置,模拟实战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处置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就业方向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公安、消防、国土等政府机构或社会保安、安防公司等私营企业。
希望弟兄们再好好复习一下~不要象我这个笨R一样受伤一、战斗特点持枪犯罪是刑事犯罪活动中对社会危害很大的严重暴力性犯罪之一。
缉捕战斗中的持枪对抗是迫使对方服从自己意志的一种武力强制行为,它对对抗双方人员的生命安全均构成极大的威胁。
缉捕持枪犯罪嫌疑人的战斗具有以下特点:1.危险性大持枪对抗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持枪犯罪的目的性强:持枪犯罪多是为达到报复、凶杀、侵财等非法目的而实施的犯罪,且多有预谋,犯罪目的明确。
(2)持枪犯罪的疯狂性强:持枪犯罪嫌疑人多是仇视社会、报复心强、视钱如命的亡命之徒。
他们自犯罪开始,就抱定与法律对抗到底的决心。
为了逃避惩罚,他们对缉捕人员往往主动进攻,甚至滥杀无辜。
(3)火力的杀伤性强:在持枪对抗中,缉捕人员如果采用战术不当或行动失误,即可能被犯罪嫌疑人击中。
由于射弹的瞬时致伤效应,缉捕人员一旦被射弹击中,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伤残或死亡。
2.突发性强(1)对持枪犯罪人员难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特别是担任掩护的犯罪嫌疑人)往往混杂在人群之中,敌我难辨。
(2)对持枪犯罪人员使用枪支具体时间难以确定:枪支便于隐蔽,犯罪嫌疑人在暗处,我在明处,其何时发动攻击难以觉察。
(3)对持枪犯罪嫌疑人使用枪支具体位置事先难以确定:枪支是一种远距离射击武器,犯罪嫌疑人将处在多远距离及何处向我攻击难以预料。
3.交火时间短暂(1)受携弹量影响:以64式手枪为例,其战斗射速为30发/分,每射一发只需要2秒,一个满弹匣7发只能发射14秒。
采用动态射击时,耗弹所要时间更短。
(2)受杀伤力的影响:手枪弹击中有生目标要害部位,其停止作用能使其在5秒钟内丧失战斗力,瞬时杀伤力较大。
(3)受突发性的影响:在大多数遭遇战中,犯罪嫌疑人使用枪支突然,对射最多只持续3至5秒,通常为2至3秒。
无论是在伏击、遭遇,缉捕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对射一般不会超过三次,通常第一次交火就将决定后果。
4.较强的条件制约性(1)受环境和法律因素的影响:犯罪嫌疑人开枪拒捕毫无顾忌,即使滥杀无辜也毫不犹豫。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f叁整I』查塾垒竺堕!!望堕耋遗囫豳翟图公安边防部队查缉战术浅析耿亚波摘要查缉行动的特殊性要求公安边防官兵在执行查缉行动中采用合理的战术,达到最佳的效果。
讨论和研究公安边防的查缉战术,对于提高公安边防部队执法处突水平、有效打击犯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安边防查缉战术涉外事件中图分类号:E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245'01公安边防查缉战术是公安边防部队在执法行动中与犯罪分子及犯罪嫌疑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作为公安边防部队,掌握查缉战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注重执法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对于有效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提高捕歼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的成功率,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有效地保护自身安全,以及维护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稳定,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公安边防查缉战术的概念查缉是指:公安边防部队在执法过程中查找与抓获犯罪嫌疑人的战斗行动。
战术,即进行战斗的原则和方法。
公安边防查缉战术概念可表述为:公安边防部队在依法查寻、查核、搜捕、缉拿违法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所采取行动的原则与方法。
二、公安边防查缉行动的特点(一)执法性强,捕歼结合公安边防部队是一支执行公安任务,依法打击各种不法分子,保卫国家和人民的执法部队。
公安边防的查缉行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动,并根据具体情况讲究方法和策略。
对待各类违法分子,首先将其捕获,在没有捕获条件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击伤、击毙的方法。
(二)手段多样,灵活性强缉捕行动有多种战术形式,如诱捕、搜捕、追击堵截、围捕、袭击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犯罪分子,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战术形式。
在缉捕过程中,灵活多变,依据具体情况改变战术手段,使缉捕犯罪分子的行动符合战术原则和法律规定,使战术应用具有突然性、针对性、灵活性。
(三)政策性强,讲究策略边境缉捕战斗必须执行边境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战斗中依据情况和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采用哪种战术手段。
查缉战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查缉战术是公安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它是通过研究查缉犯罪分子的理论、技术、手段和方法,提高捕获能力和成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效保护自身安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查缉战术的教学工作,使学生达到科学认识犯罪的本质和活动规律,了解熟悉法律法规对查缉行动的约束、理解安全重于一切,并将法律意识,安全意识运用到缉捕罪犯、维护治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最终目的。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查缉战术是一门综合运用性特点十分突出的课程,必须特别注意与其相关课程的衔接与配合。
从大的方面谈,它既与法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心理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又与警务技能等诸多课程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它不是相关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诸多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相互交错、又有较大的区别。
因此,教师在教学进程中,一方面要提醒学生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辅导学生在了解诸多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促进查缉战术知识的学习。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特点、认任务及其学习的基本内容,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与结构,明确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二)在认清本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任务的条件下,集中精力指导学生认识查缉战术的原则和发展变化规律,分析缉捕原理、探寻缉捕对策和措施,并能真正做到确保警察的生命安全,并在此基础上辅导学生逐步达到运用查缉战术理论来指导公安实践工作。
(三)在引导学生学好查缉战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切实注意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查缉战术思想、观点与公安工作实践结合起来。
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符合今后工作需要的思考题和案例分析题,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实际运用,并逐步达到运用查缉战术思想、理论来指导开展查缉行动的实践工作的基本要求。
四、课程教学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系统讲授课程的知识和指导学生运用查缉战术理论解决查缉行动的实际问题等两方面,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学习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查缉战术的基本概念,战术思想和战术意识。
徒手控制技战术在警察抓捕行动中的应用吴 尚徒手控制技战术是警察在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时常用的手段,但是部分被抓捕的对象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会产生激烈对抗行为,特别是暴力犯罪嫌疑人,甚至会持刀、持械、持枪对执法警察进行攻击,如果在抓捕过程中稍有不慎往往会造成流血、牺牲,我国每年都有很多警察在抓捕违法犯罪嫌疑人时被袭击造成伤亡。
徒手抓捕犯罪嫌疑人是指警察悄悄靠近目标,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采取踢、打、拿、摔、控、带等警务技术动作,在最短时间内将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人员或犯罪嫌疑人控制住,并对其进行上铐、搜身、押解的过程。
徒手抓捕技战术是警察在执法执勤工作中十分常用的警务技能,如何合法、高效、准确地运用徒手控制技战术,确保警察执法安全,顺利完成打击犯罪的任务,是当前警务实战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1 国内外抓捕行动中应用徒手控制技战术现状随着国际暴力犯罪形势的不断变化,各个国家警察在抓捕过程中,对徒手控制技战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经济发达国家当前警械武器使用观念不断增强,警察在执法的过程中,选择使用武器警械制服犯罪嫌疑人正形成一种趋势,徒手控制技战术的应用并不乐观,但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制度法治原因,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应用徒手控制比例较高。
1.1 国外徒手控制技战术的应用现状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法律制度不一样,因此每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徒手控制技战术使用的法律依据也不一样,例如美国就更注重枪械的训练和使用,因为使用枪械控制嫌疑人在美国是普遍的,欧洲一些经济发达法律法规比较健国家,也比较注重对警械武器的使用,徒手控制技战术在抓捕过程中使用率不高,这些国家徒手控制技能训练和相关研究内容较少,在地面控制技术上巴西柔术和日本柔道等地面格斗技能比较适合徒手控制使用,可以将适宜的动作融入到我国警察徒手控制训练中来。
1.2 国内徒手控制技战术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基层民警在抓捕过程中伤亡事件的增加,以及与国外警察的交流和学习的增多,我国对警察队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为警察配备了更多的警械,来减少警察执法成本,保护警察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