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公文写作与处理讲座(简明)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107
公文写作与处理讲义(一)2009-12-23 来源:展鸿公务员点击量:792第一章公文第一节公文概述一、★什么是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其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二、公文的产生与发展1、公文,或称文书、文件,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2、公文的发展阶段:①恩格斯把文字应用文献记录,即文书工作的出现当作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原始社会:结绳记事;商代后期:甲骨文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书档案;西周:设立了专门管理文书的机构与起草文书的官吏;《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文件汇编本;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文书工作的确立时期,秦代出现的“书”、“奏”,是我国最早的上行文;汉代及稍后,又出现了章、表、疏、议、启等上行文,官府之间移书、关、刺、咨等平行文,另令、谕、制、教等下行文;1912年元月,临时政府规定公文分为:令、咨、呈、示、状五种。
③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青铜、竹木、谦帛等直至东晋末年,太尉恒玄下令公文统一用纸。
三、文书、文件和公文1、文书:可以作为所有文件材料总称,既可指公务文书,也可以指私人文书,是一个整体概念。
—最早出现于西汉。
2、文件:—出现于清末。
广义上说:它同文书一样,既可指公务文件,也可指私人文件,有时也可以指文件材料的总称。
狭义上说:文主要是指机关、组织制成和发布的具有固定格式和文件版头的正式行文。
3、公文:是指各机单位为了办理公务而形成的文件材料。
—出现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
4、在机关中三者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和处理的收来文件、发出文件以及机关内部所使用的文件材料,即公务文书。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第一节:公文写作基础1.公文写作的概念和特点- 公文是指国家机关、组织或企事业单位为了行政管理、工作实施、信息发布等目的而制定的文件形式。
- 公文具有正式性、权威性、规范性等特点,要求精炼、准确、明确。
2.公文写作的原则和要求- 公文写作要遵循真实、准确、完整、明确的原则,不能夹带主观成分。
- 要求用语简练、句法结构清晰,语句通顺,文风庄重,理性客观。
3.公文结构- 公文一般分为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内容。
- 正文应按照事实逻辑进行组织,分为引言、正文主体和结尾。
- 落款包括日期、签名、单位等信息。
第二节:公文写作的常见类型1.公文类型分类及特点- 公文可以分为公告、通知、报告、答复、请示等类型。
- 公告是向社会公布重要事项的一种公文形式。
- 通知是向内部单位或个人传达指示、要求和决定的一种公文形式。
- 报告是向上级汇报工作、请示意见、反映情况的一种公文形式。
- 答复是对他人提出的问题或请求进行书面回应的一种公文形式。
- 请示是向上级请示决策、征询意见的一种公文形式。
2.各类型公文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公告要简洁明了,表达清晰,遵守事实。
- 通知要明确要求,简洁明了,用语严谨。
- 报告要客观真实,逻辑严密,重点突出。
- 答复要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语气客观,内容完整。
- 请示要明确请求,论述事实和理由,尊重上级意见。
第三节: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1.公文的处理流程- 公文收文,接收并登记来文,准备相关材料。
- 公文核稿,进行初审,核实内容准确性,逻辑合理性等。
- 公文办理,根据公文类型和要求进行相应处理,如转发、印发、签批等。
- 公文归档,将已处理的公文进行整理归档,方便检索和保存。
2.公文处理中的细节注意事项- 公文处理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确保公文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处理时需认真核对公文代码,避免误操作。
- 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保密工作,确保公文内容的安全性。
公文写作与处理技巧讲义公文写作与处理技巧讲义导言:公文写作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沟通工具,它是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份清晰、简明的公文不仅能够准确表达意思,还能提高沟通效率,避免误解和纠纷发生。
本讲义旨在介绍公文写作与处理的基本技巧,帮助读者提高公文写作能力。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1. 准确性:公文的内容应准确无误,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客观。
2. 简明扼要:公文在表达上应简明扼要,避免冗长庞杂的词句,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3. 规范性:公文应遵循规范的格式和用语,确保信息的统一和标准化。
4. 持重得体:公文应注意言辞的得体,尊重读者,避免使用过于夸张或情绪化的措辞。
二、公文写作的常用模板1. 信函格式:【信函抬头】【日期】【收信单位名称】【收信单位地址】【收信单位邮编】【收信人称呼】:【正文内容】【落款】【签名】2. 通知格式:【标题】【正文内容】【签发单位】【签发日期】3. 请示格式:【标题】【正文内容】【请示单位】【请示日期】4. 呈报格式:【标题】【正文内容】【呈报单位】【呈报日期】三、公文写作的常用句式1. 陈述事实:据...报道/统计/调查,...根据...的要求/指示/安排,...经过仔细分析/审查/评估,...2. 要求做某事:请尽快/务必/依照要求...3. 表达感谢:特此致以衷心的感谢/衷心地感谢/深表感谢。
4. 建议或提出意见:鉴于此,建议/建议您/建议考虑/提出意见/提出建议。
5. 请求协助: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帮助/请求您的指导和协助/恳请您的支持和帮助。
四、公文处理的注意事项1. 充分了解公文要求:在处理公文时,应充分了解其具体要求,包括格式、用语、内容等。
2. 仔细阅读公文:在处理公文前,应仔细阅读其内容,确保完全理解作者的意图,避免误解和错误。
3. 注意核对材料:在处理公文时,应注意核对材料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确保公文的内容无误。
4. 精益求精:在处理公文时,应力求精确、简明扼要,避免使用冗长庞杂的词句,以免给读者带来困扰。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简介公文写作与处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撰写和处理公文的能力。
本课程将介绍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常用格式,教授学生如何规范、准确地表达意思,以及处理和管理公文的技巧。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处理公文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1.1 清晰的表达目的在撰写公文时,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
无论是发起一个项目、传达一项决策还是汇报一项工作,都要在公文中明确表达目的。
通过明确目的,读者可以直接理解公文的意图,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1.2 正确的语言和用词在公文中,要使用准确、规范和得体的语言和用词。
避免使用隐晦、模糊或夸张的措辞,以免引起误解或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选择适当的词汇和句式,使公文内容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1.3 逻辑性和连贯性公文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即从开头到结尾的内容应该组织紧凑、衔接自然。
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和合理的表达顺序,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公文中的观点和论述。
1.4 合适的格式和布局公文的格式和布局应该符合规范,以方便读者阅读和处理。
常见的公文格式包括公文头、机关代字、日期、正文、附件等。
在撰写公文时,要注意每个部分的位置和格式要求,遵守相关的规范。
二、常用的公文格式2.1 公文头公文头包括文件种类、发文机关、文件字号、发文日期等。
在撰写公文时,要根据公文种类和发文机关的要求填写相应的信息。
公文头的格式应该统一,规范,便于识别和归档。
2.2 机关代字机关代字是指公文中用于表示发文机关身份的字母、数字或组合。
不同的机关可以有不同的代字格式,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用“中国”,“教育部”可以用“教部”等。
在使用机关代字时,要遵循相关的规定,使发文机关身份清晰明确。
2.3 文件字号文件字号是指用于标示公文的唯一编号。
在撰写公文时,要根据机关的规定,合理安排和管理文件字号。
文件字号的使用应该有一定的规范和记录,以便于查询和追溯。
公文的种类公文种类是国家机关为适应公务管理的需要,在长期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公文文种。
法定公文的文种体现着公文的性质,反映行文的方向,各有着特定的适用范围。
机关公文种类较多,按其性质及使用范围,在广义上公文可分为专用公文和通用公文两大类。
专用公文。
指具有专门职能的机关,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内容和格式的公文。
如外交领域使用的国书、照会等;司法机关使用的起诉书、判决书等;这类公文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
通用公文。
指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普遍使用的公文。
它由党和国家以法规形式公布,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的体式,又称“法定公文”,俗称“红头文件”。
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文,一般就是指通用公文。
我国党的机关公文、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军事机关公文都属此类。
目前,我国党、政、军机关法定的公文文种有十几种。
2000年8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现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种主要为13类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公文的结构公文的结构是指公文正文部分的谋篇布局。
普通文章的结构追求婉延曲折,即像古人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
公文的结构则要求按约定俗成的模式,做到开门见山,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内容鲜明醒目。
这里就公文结构中的篇章形式、层次和段落、照应和过渡、开头和结尾作简要介绍。
一、篇章形式公文的篇章形式是指公文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公文篇章形式有以下几种:篇段合一式。
即全篇的结构为一段,篇段合一。
这种形式多用于内容集中单一、篇幅简短的公文,如发布令、呈报性报告、转发和印发通知,以及简短的公告、任免通知和批复等。
分项式。
即开头先说明目的、依据、原因,或阐明主旨,然后分项表述有关内容。
分述内容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问题列为一项,以数字序数标示,逐项排列,项下列示具体内容。
为使分项层次分明,一般加小标题或以序号形式直接分项表述。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公文写作与处理课程讲义一、课程简介公文写作与处理是一门培养学生公文写作能力和处理公文的基本技巧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以及学习处理不同类型公文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实际的写作能力和处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 提高公文写作的能力,包括准确使用语言、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
3. 学习处理不同类型公文的方法和技巧,如申请公文、通知公文和报告公文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公文写作概述1.1 公文的定义和特点1.2 公文写作的目的和要求1.3 公文写作的基本流程2. 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2.1 公文的格式和样式要求2.2 公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2.3 公文的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技巧3. 公文的分类与特点3.1 申请公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3.2 通知公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3.3 报告公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4. 公文的处理技巧4.1 公文的收发和归档流程4.2 公文流转的处理方法和要点4.3 公文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教师讲述、幻灯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公文写作与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实践操作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模拟申请公文、通知公文和报告公文的写作,以及实操公文处理的流程等。
3.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讨论分析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占60%。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和实践操作等。
2. 期末考试占40%。
考查学生对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掌握的程度。
六、参考书目1. 《公文写作与处理教程》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文处理规定》七、教学安排本课程为48学时,每周2学时,共计24周。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周:公文写作概述第二周: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第三周:申请公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第四周:通知公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第五周:报告公文的写作要点和技巧第六周:公文的收发和归档流程第七周:公文流转的处理方法和要点第八周:公文处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九周至第二十四周:实践操作与讨论分析。
公文写作与处理专题讲座摘要公文写作是在行政管理和组织内部流通的公文中使用的一种特定形式的书面交流。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处理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建议。
1. 引言公文是组织内部和行政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方式。
良好的公文写作可以提高组织内部的信息传递效率,并减少误解和沟通障碍。
因此,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处理方法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非常重要。
2. 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2.1 标题公文的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表达文档的主题和内容。
建议使用简短的词组或句子作为标题,避免使用术语或缩写,以免产生误解。
2.2 密封语公文需要在开头使用密封语来表明文件的性质和保密级别。
常见的密封语包括“机密”、“内部使用”和“仅限于授权人员阅读”。
2.3 日期和编号日期和编号是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有助于管理人员对公文进行归档和跟踪。
日期应使用标准的日期格式,编号应具有唯一性,以便于查找和管理。
2.4 正文公文的正文部分应包含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简洁明了的语言。
正文应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优先级进行排列,使用段落和标题来组织内容,以便读者可以快速浏览和理解。
2.5 签署和盖章公文的签署和盖章是确认文档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重要环节。
签署人应明确标明自己的职位和单位,盖章应与企业或组织的法定章相符。
3. 公文处理的技巧3.1 思考清楚写作目的在撰写公文之前,必须明确写作目的。
是要传达信息、请求行动还是向他人提供指导?只有明确了写作目的,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方式。
3.2 简明扼要地表达公文的语言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复杂和晦涩的词语。
句子结构应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叙述,可以借助列表和图表来清楚地表达信息。
3.3 注意格式和排版公文的格式和排版要符合规范和标准,使用统一的字号、字体和间距。
适当使用标题、段落和缩进来提升可读性。
注意对齐和换行,避免页面过于拥挤或留白过多。
3.4 仔细校对和修改在发送公文之前,务必仔细校对和修改文档,确保没有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或逻辑错误。
《公文写作与处理》串讲讲义应考指导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一)课程基本情况《公文写作与处理》是秘书、行政管理等9 个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湖北大学饶士奇主编,2000年 3 月发行版本。
大纲的编写是以当时国家有关公文处理的文件精神为依据的。
大纲出版后,国家质量监督局、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了有关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全国考委文史类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大纲及教材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的我国目前教材及大纲(2003 年修订版)。
本教材系统阐述了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规律,内容涉及公文及写作特点、作用、分类、步骤、方法,公文体式与稿本;公文的行文规范;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公文处理程序等,并从案例出发厘清了在公文写作与处理中产生的某些误区。
由于公文写作的特殊规律和实践要求,对大多数缺乏实践岗位操作经验的人员不啻是比较难的一门课程。
历年此门课程通过率大大低于其它各门课程也是由于上述原因。
对于从事各个领域的管理人员和各级各类文秘人员来说《公文写作与处理》是必备的技能性工具,从学以致用的角度希望学习此课程的自考同学增强攻关信心,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力求考出好成绩。
(二)课程性质及特点性质特点:此课理论性体现在公务公文的概念和行文隶属关系的严密性和规定性;它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操作的高度结合统一。
(三)题型与分值从题型与分值来看,本课程试题模式分为六种形式: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综合应用题。
题型与分值情况如下: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 1 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2分,共12 分);判断说明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 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10分,共10分);综合应用题(共1小题,每题15分,共15 分)。
以近几年试题为例,看公文写作与处理分布情况。
公文写作与处理知识讲解(一)1、写作基础知识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和纲领,是文章的核心;主题源于材料,主题不能先行,必须从实际出发,从材料中引出主题。
实用文体主题的表现表式主要有:①直接阐述;②单一集中;③以意役法;④片言居要;⑤善用标题。
文章结构安排的环节主要包括:选择角度;设置线索;安排层次;划分段落;设计开头与结尾;处理过渡和照应等。
文章的结构应达到严谨(严密精细,无懈可击)、自然(顺理成章,开阖自如)、完整(匀称饱满,首尾圆合)、统一(和谐一致,通篇一贯,决不相互抵触,自相矛盾)文章常用的表达方法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其中议论的方法又可具体分为:①例证法;②喻证法;③类比法;④对比法;⑤反驳法;⑥归谬法。
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合体、得体,准确、顺达,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公文的特点和种类公文,也称公务文件,是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和使用的具有规范体式和法定效用的信息记录,其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等事物的个性点主要有:①由法定作者制发;②具有法定的现实执行效用;③具有规范的体式;④履行法定的程序。
根据不同的标准,公文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如下分类:(1)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公文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两类。
(2)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公文可分为对外公开、限国内公开、内部使用、秘密、机密、绝密六类(3)根据行文方向,公文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三类。
(4)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规范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公文。
(5)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可分为平件、急件、特急件三类。
(6)根据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两类。
3、政府系统的通用公文文种:规范性文件、领导指导性文件、公布性文件、陈述呈请性文件、商洽性文件、会议文件。
(1)规范性文件:条例、规定、办法。
条例。
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