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遗爱寺》教学案例】遗爱寺拼音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遗爱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遗爱寺》。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通过学习《遗爱寺》,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3)欣赏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遗爱寺》的作者、背景和诗歌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学生准备:预习《遗爱寺》,了解诗歌的大意和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遗爱寺》的作者和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讲解与赏析: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意象进行讲解和赏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5. 情感体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大班古诗遗爱寺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古诗遗爱寺教案目标:-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培养大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素材准备:- 选取一些适合大班学生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黄鹤楼》等。
- 图片或简单的动画视频,用于辅助古诗的理解和表达。
- 背景音乐,如古风音乐,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词,与他们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杜甫的《登高》。
- 通过问答、图片或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学习古诗(15分钟):- 选择一首小而简单的古诗,如《静夜思》。
- 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起朗读、理解和背诵古诗。
- 分析古诗的意境和感情表达,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字词意思。
3. 探究文化(15分钟):- 指导学生通过问答、观看相关图像或视频等方式,了解古诗背后的文化背景。
-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画出古诗中的场景或人物,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4. 创作(15分钟):- 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创作。
- 提供几个关键词或启发题目,鼓励学生发表对古诗的感想、情感或想象。
- 学生可以选择用绘画、手工制作、书写等方式进行创作。
5. 分享和展示(10分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作品,可以简单地进行口头介绍或展示。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豪和自信。
6. 结束(5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让学生感受到古诗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 鼓励学生在家与家人分享所学的古诗,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教学提醒:- 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问答、游戏、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 给与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赞赏,让他们对古诗学习持续保持兴趣和动力。
《遗爱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遗爱寺》;(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2)体会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生观;(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分析;(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难点:(1)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创作背景的理解;(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3)如何将诗歌中的哲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对《遗爱寺》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哲理;(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情感体验;(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堂小结:(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四、作业布置(1)背诵《遗爱寺》;(2)写一篇关于《遗爱寺》的赏析文章;(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2. 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第25课时一,教学内容《遗爱寺》教学目标上1、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积累“三言两语、鸟语花香、一语道破、千言万语”4个成语。
2、理解诗句中“弄、临、闻”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积累4个成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诗题1、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诗人白居易?板书诗题(遗爱寺),齐读诗题。
开火车轮读“遗”,能给它组个词吗?男、女生轮读“寺”说一说怎样记住这个字?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想读一读吗?那快快把书打开吧,遇到困难可怎么办呢?生自由读。
2、指名读,随机正音,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当读到优美的诗句你的眼前都浮现了那些景象?作者的心情如何?谁能带着这种愉悦,高兴的心情来读读这首诗呢?(指名读)出示“弄、临”的字理图。
观察弄和临形成的过程,了解它们的本义。
开火车读“绕”,说说识记方法。
三、指导书写1、这节课我们还要会写3个字。
(出示字卡)2、齐读字卡。
3、写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临”要写得左窄右宽,“寺”要写得上大下小;“弄”要写得上小下大。
)4、师范写“弄”,学生仿写。
(写两遍)5、学生自己练习写“临”和“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写两遍)四、拓展延伸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
学生自由朗诵,小组质疑解疑。
引导学生当堂背诵。
板书设计遗爱寺唐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遗爱寺幼儿园小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掌握数字0~10。
2.通过数数活动和拼图游戏训练孩子的数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3.了解“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增强孩子的家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
1. 认识数字0~5
•教师向孩子展示卡片,上面写有数字0~5,要求孩子认识,并进行简单的数数练习。
•制作数字卡片并发放给孩子,让孩子自由组合数字,并逐个报出组合出的数字。
2. 认识数字6~10
•教师重复步骤1,将数字扩展至6~10,引导孩子进行数数练习。
•发放两个骰子,让孩子掷骰子,并将两个数字相加,直到孩子记住数字6~10。
3. 数字拼图游戏
•发放数字拼图,要求孩子自行拼装数字。
•提供一些数字题目,让孩子通过拼图回答问题。
4. “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活动
•演讲家乡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引导孩子对家乡产生热爱之情。
•让孩子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带领孩子一起唱家乡的歌曲,增强家国情感。
三、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设计考虑了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让孩子身临其境,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对数字和家乡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入。
整个教学活动没有使用过多的文本和图像,注重实际操作和互动,符合幼儿的认知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字和家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也能够透过孩子的活动得知孩子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表达能力,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用信息。
白居易《遗爱寺》(带拼音、注释、译文)
《遗yí 爱ài 寺sì
》
作zuò 者zhě:白bái 居jū 易yì
弄nòng 石shí 临lín 溪xī 坐zuò
,
寻xún 花huā 绕rào 寺s ì 行xíng。
时shí 时shí 闻wén 鸟niǎo 语yǔ
,
处chù 处chù 是shì 泉quán 声shēng。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注释:
遗爱寺:寺名,位于庐山香炉峰下。
弄:玩赏,把玩。
临:面对。
鸟语:鸟鸣声。
译文:
面对小溪而坐,手里把玩着小石子,为了探寻着绚丽多姿的野山花,绕着寺旁那弯弯的小路。
不时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到处都是泉水的叮咚声。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遗爱寺》教案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遗爱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中的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积累“三言两语、鸟语花香、一语道破、千言万语”4个成语
2、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古诗的魅力,产生热爱古诗词的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理解诗句中“弄”、“临”、“闻”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字卡、“弄”和“临”的字理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诗题
1、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诗人白居易?
下面我们就跟随大诗人白居易一同到“遗爱寺“去欣赏那里美丽的自然风光。
板书诗题(遗爱寺),齐读诗题“遗”能给它组个词吗?
二、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还要会写6个字。
(出示字卡)
2、齐读字卡。
3、写好这三个字应该注意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临”要写得左窄右宽,“寺”要写得上大下小;“弄”要写得上小下大。
)
4、师范写“弄”,学生仿写。
(写两遍)
5、学生自己练习写剩下的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写两遍)
三、拓展延伸
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
学生自由朗诵,小组质疑解疑。
四、引导学生当堂背诵两首诗。
【长春版《遗爱寺》教学案例】遗爱寺拼音版
一、激情导入提出问题
师:配乐诗朗诵(出示全诗)
教师导语: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他周围的美丽景色,突发灵感,写下这首诗。
二、整体入手逐步感知
1、学生读古诗,出示弄字学生拼读。
师:这个字怎么来的?介绍会意字弄的来历,出示字理演变过程。
同学们说是哪个弄?(学生组词)你会写吗?指导书写。
2、师:诗人在哪儿玩弄小石头?从哪个字知道是在小溪边?出示临你在哪儿见过它?介绍临字的演变过程,指导书写。
3、师:诗人坐在小溪边玩弄小石头心里会?你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师:接下来诗人干什么呢?出示绕做动作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绕字家族还有很多有火才能烧,有水才能浇,太阳出来是晓,过节踩高跷,别看长的像意思可不同。
4、(景色出示)诗人来到遗爱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美美的读一读一、二行。
这时候,诗人的耳边响起鸟叫声和泉水的叮咚声。
师:这里藏着你们的老朋友,你们天天见到语在古诗中什么意思?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读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师:我们身临其境看一看遗爱寺,跟随白居易的步伐一齐来到庐山脚下,教师配音乐朗诵诗意,学生闭目聆听。
三、教后选读适当拓展
1、读词语。
2、选背山水诗歌。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