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5
乳腺癌护理常规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经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临床表现】(1)病人多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呈无痛性、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不易推动;(2)乳房局部隆起,可有癌肿表面凹陷,呈“酒窝征”;乳头偏向癌肿侧:乳头内陷等;(3)晚期呈恶病质表现,另有乳房癌肿固定、表面呈“桔皮样”改变、出现卫星结节,皮肤溃破等。
【特殊检查】红外线扫描,活检等。
【治疗要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综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1、同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乳腺癌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对癌症及预后的恐惧、对术后胸部形态的忧虑,对家庭支持的担心等,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3、术前备皮剃去患侧腋下的毛发。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感染的危险留置引流管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乳房外形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知识。
(二)护理措施1、同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3、营养支持术后6h即可正常饮食。
4、伤口护理(1)皮瓣:胸带包扎松紧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
(2)引流管;①妥善固定,病人起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引流: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术后1~2天每天引流血性液体约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④如有局部积液,皮下有波动感,应报告医生。
5、并发症的护理(1)患侧上肢肿胀: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指导病人平卧时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按摩患侧上肢,促进淋巴回流;肿胀严重者戴弹力袖;局部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气胸:病人若感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早检查。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导学案例病人,女,46岁,商店售货员,初中文化,发现有乳房外上象限肿块,直径3cm,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能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临床诊断为乳腺癌,准备行乳腺癌根治术。
术前病人闷闷不乐、失眠、食欲不振,护士和病人谈话中了解到病人对预后很担忧。
问题:1.根据病人的心理反应,请作出护理诊断,并提出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2.手术经过顺利,病人出院时,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关于手术侧上肢的功能锻炼要求和防止复发方面需介绍些什么?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每年有近27.9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而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乳腺癌现已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早期施以手术治疗,辅以化疗、放疗效果较好,采取针对性的护理,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尚未阐明,但有报道指出: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雌酮和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生直接相关。
乳腺癌发生的易感因素有以下几点:①乳腺癌家族史(尤其是生母或同胞姊妹患有乳腺癌);②内分泌因素,月经初潮早于12岁、绝经期迟于50岁,于40岁以上未孕或初次足月产迟于35岁;③部分乳房良性疾病;④高脂饮食;⑤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
知识拓展遗传性高危人群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基因检测标准a,b:(1)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BRCA1/BRCA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
(2)符合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的乳腺癌病人c:①发病年龄不超过45岁;②发病年龄不超过50岁并且有1个及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d,也可为发病年龄不超过50岁的乳腺癌病人,和(或)1个及以上的近亲为任何年龄的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病人;③单个个体患有2个原发性乳腺癌e,并且首次发病年龄不超过50岁;④发病年龄不限,同时2个或2个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近亲患有任何发病年龄的乳腺癌和(或)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⑤具有血缘关系的男性近亲患有乳腺癌;⑥合并有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既往史。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乳腺癌病人;护理体会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1。
发病率高,已严重威胁了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根治,而手术的成败与护理是密切相关的,统计我科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供收治125例乳腺癌病人,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我院治疗乳腺癌的病人共125例,均为已婚女性,年龄28—72岁,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其中左侧乳腺癌64例,右侧乳腺癌61例。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乳腺癌是组特殊的病人,她们承受着生命和女性美都将受到损害的双重打击,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抑郁心理反应。
病人对乳腺癌根治术的预后和体形的破坏以及术后是否有良好的生存条件等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反应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2。
因此,在术前护士应针对病人的情绪变化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耐心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疾病相关知识的讲解,利用宣传栏、小册子、床前指导等形式讲解有关乳腺疾病的知识,使病人了解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手术治疗的目的、效果和重要性以及预后情况等,使本人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
2.3 术区皮肤准备手术野常规备皮,尤其是腋窝处,先用肥皂水擦洗干净后,用剪刀剪去腋毛,在扑上滑石粉,用备皮刀剃净,避免损伤皮肤。
需植皮者应做好皮肤准备。
乳头溃疡者,应每天换药,使局部创面好转再行手术。
2.4 术前1天嘱病人进食易消化的半流食,术晨禁食水,以免麻醉引起误吸。
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同时做好抗生素的皮肤过敏试验。
3 术后护理3.1 体位全麻未完全清醒病人,给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内分泌物排出,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发生。
术后6小时待病人清醒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避免或减轻术侧患肢水肿。
乳腺癌患者的家庭护理与支持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对患者和其家人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时期。
因此,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家庭护理与支持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患者的家庭护理与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提供这样的支持。
一、认识乳腺癌患者的需求了解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身体、心理和社交需求对于提供有效的家庭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在身体上,乳腺癌治疗可能导致乳房切除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副作用,需要依靠家庭成员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扶持。
其次,情绪上,患者可能会面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需要有人倾听和陪伴。
最后,在社交上,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或工作安排,需要获取周围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二、提供实际帮助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提供实际帮助来支持乳腺癌患者。
首先,他们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的照料,如购物、做饭和家居清洁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治疗过程中体力不佳的患者来说意义重大。
其次,家人可以协助患者应对医学上的需要,比如陪同他们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此外,在用药方面,家庭成员还可以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并协助其处理药物副作用产生的问题。
三、提供情感支持除了具体的生活照料外,乳腺癌患者更需要家人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首先,家庭成员应该倾听患者的心声,并表达出自己关心和爱护的态度。
在日常对话中多一些关切和问候,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内心的困扰。
其次,在面临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家人应该给予积极鼓励和支持,并与患者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最后,在与乳腺癌患者交流时,家人需要保持理解和耐心,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四、提供社会支持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仅面临身体上的困扰,还可能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提供社会支持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向亲友、邻居或其他相关人士寻求帮助。
通过与社区资源建立联系,患者可以获得更多关于疾病知识和专业建议。
其次,在工作方面,家庭成员可以协助乳腺癌患者进行合理调整,比如帮助适应新的工作时间或职责安排等。
5个乳腺癌术后护理要点作者:彭华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B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37-01乳腺癌是常见乳腺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乳腺癌通常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放疗、化疗治疗辅助治疗,所以术后的护理尤其重要,下文从五个方面介绍术后护理要点,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要点:治疗方面术后护理第一要点是治疗方面。
在手术结束之后,即是术后护理的开始,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手术的创口、出血及渗血的情况。
不少患者术后都会有类似的痛苦经历:患侧的上肢疼痛、水肿,有的人甚至连手都抬不起来。
这些现象其实都是由于淋巴水肿引起的。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缺失或阻塞,淋巴液回流受阻,大量的体液、蛋白质在皮下积聚而成。
乳房切除术因清除了周围的淋巴组织,造成局部淋巴系统损伤,加上术后的放射治疗、伤口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使淋巴水肿成为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
目前,淋巴水肿在临床上还没有一个彻底根治的方法。
由于上肢水肿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如何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上应遵循两个原则:①避免上肢血流过高,因为血流的增加必定使淋巴液的产生增加,从而使淋巴循环负担加重。
比如高强度的上肢锻炼、感染以及高温等。
②避免淋巴回流阻力增加。
比如过紧的衣服可压迫锁骨上区,上肢的感染可使局部组织纤维化、淋巴管狭窄。
关于治疗乳腺癌手术后的淋巴水肿问题,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脂肪抽吸、手法按摩、中医中药等保守治疗方法,淋巴结移植和淋巴管道重建手术是有可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是将三枚以上腹股沟淋巴结移植到腋窝。
2;第二要點:心理方面术后护理第二要点是心理方面。
心理方面的护理也尤其重要,有很多的乳腺癌患者都是心理比较敏感的,敏感严重的会演变成抑郁症,这样更不利于对病情的康复。
所以对于乳腺癌患者,做完手术后,家人和医生要及时的给予心理指导,让乳腺癌患者自身认识到这只是一种普通的病症,不要因此而自卑。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1.前言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详尽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的范本,帮助护士和医生们更好地了解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2.术前准备2.1 术前教育在手术前,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教育和指导,包括手术过程、麻醉方式、术后恢复时间、用药情况等。
2.2 皮肤准备在手术前,应清洁乳房和周围皮肤,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3 精神准备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供心理支持。
3.术后护理3.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2 伤口护理定期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感染和渗漏等并发症。
3.3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化情况,合理选用药物管理疼痛,同时采取非药物疼痛缓解措施。
3.4 淋巴水肿管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乳腺区域的淋巴水肿,应进行专业的淋巴引流按摩和物理治疗。
3.5 患者指导向患者提供术后护理指导,包括饮食调理、日常活动、伤口保护、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
4.术后并发症处理4.1 术后感染对于术后感染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和伤口护理。
4.2 出血和血肿及时观察患者术后伤口出血情况,做好止血处理。
4.3 安全防护确保患者的周围环境安全,预防并处理意外事件。
5.康复护理5.1 乳房假体管理对于接受乳房重建手术的患者,应定期检查乳房假体的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指导。
5.2 身体形象重塑针对患者身体形象的改变,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和调整。
5.3 社会康复为患者提供社会康复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6.附件本文档还附带了一些相关的附件,如术后护理记录表、伤口护理指导手册等,供参考使用。
7.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患者来说,护理措施的合理应用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乳腺癌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支持及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正文内容:一、术后伤口护理1.术后伤口清洁: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擦拭伤口,避免磨擦或刺激。
2.伤口引流管理:定期检查引流瓶内液体量,避免积液引发感染。
3.外科贴敷:选择无菌敷料,定期更换,避免伤口感染。
4.注意伤口红肿和渗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伤口疤痕管理:使用疤痕防治贴等产品进行疤痕管理。
二、疼痛管理1.非药物缓解疼痛:如按摩、热敷、冷敷等方法缓解局部疼痛。
2.药物缓解疼痛:依据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等。
3.注意药物副作用: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药物选择。
4.心理支持:提供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减少疼痛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5.康复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和针灸等物理手段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三、营养支持1.合理饮食: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加机体抵抗力。
2.维持水平衡:饮食中适量摄取水分,避免脱水。
3.维持肠道功能:避免便秘,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4.药物辅助营养: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口服补液、口服饮食补充剂等方式进行辅助营养。
5.定期评估营养状况:通过体重、营养指标等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及时调整。
四、心理支持1.情绪疏导: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倾听其感受,缓解情绪压力。
2.心理干预:提供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辅助,帮助患者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3.支持团体活动:组织患者参与乳腺癌康复团体,分享经验,互相支持。
4.家属协助:鼓励患者家属积极支持患者,了解并帮助患者进行情绪管理。
五、生活方式调整1.合理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疲劳。
2.适度运动: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3.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酗酒,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乳腺癌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月经史、孕育史、哺乳情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有无家族史。
(2)乳房外形和外表、乳房肿块、锁骨上、腋窝淋巴结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性。
(3)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4)安全评估: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5)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6)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2、护理要点(1)术前检查:1)常规检查:血、尿常规,生化全项,APTT+PT,HBsAg,HIV,HCV,梅毒抗体,心电图,胸部X光片。
2)专科检查:3)影像学检查① X线检查:乳房钼靶X线摄片可作为乳房癌的普查方法,是早期发现乳房癌的最有效方法。
② B型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乳房各层级软组织结构及肿块的形态和质地,能显示直径在0.5cm以上的乳房肿块。
③近红外线热扫描:利用红外线透照乳房,根据不同密度组织显示的灰度影不同而显示乳房肿块。
4)细胞学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疑为乳房癌者,可用:①细胞针刺肿块。
②用空心针穿刺肿块。
③切下肿块进行病理学检查。
④有乳头溢液但未扣及肿块可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5)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的目的、方法,积极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要禁食水6小时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2)术前准备:1)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2)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3)过敏试验:询问患者过敏史,遵医嘱做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敏试验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4)皮肤准备:术前一日由责任护士应根据医嘱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为患侧乳房、腋窝、上肢及锁骨,为手术做准备。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
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取决于疾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法,而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巩固和患者的康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乳腺癌患者往往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心理护理是乳腺癌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和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康复。
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疼痛,这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情况,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同时采取其他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等。
化疗是乳腺癌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化疗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化疗反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化疗方案和药物剂量,同时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的副作用,如给予止吐药、营养支持等。
乳腺癌治疗结束后,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复发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同时注意饮食健康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预防复发。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和支持。
医护人员应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情况、化疗反应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患者和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治疗过程仍然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身心负担。
因此,综合康复护理在乳腺癌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综述乳腺癌病人综合康复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乳腺癌病人术前护理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乳腺癌病人进行手术前,临床护理人员应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护理工作,以确保病人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病人术前护理的相关内容,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乳腺癌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的收集、身体检查、乳房肿块的性质和大小等。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解答其疑虑,提供必要的安慰和支持。
在评估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应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1.营养指导乳腺癌病人手术前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提高术后恢复的能力。
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包括营养补充和饮食指导。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监测病人的体重和营养状况变化,并及时调整饮食计划。
2.体位和动作指导手术前,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正确地保持乳房运动,帮助预防和缓解不适。
同时,还应指导病人正确采取仰卧位或躺卧位,保证手术部位的干净和卫生。
3.皮肤准备术前的皮肤准备是手术的重要环节之一,护理人员应确保手术部位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在消毒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遵循正确的消毒步骤和操作规范。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还应选择合适的敷料,保护手术部位。
二、术前教育乳腺癌病人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向其提供相关的手术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增加其对手术的了解和信心。
以下是一些术前教育的重点内容:1.手术过程和风险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并告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
通过科学、客观的解释,帮助病人消除紧张和恐惧感。
2.麻醉相关知识手术中,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解释麻醉过程、麻醉风险以及术后的麻醉恢复情况。
同时,还应帮助病人了解麻醉后可能的并发症和护理措施。
3.术后康复手术后的康复是病人重要的关注点之一。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介绍术后的注意事项、局部伤口护理、生活方式的调整等,以促进其尽早康复。
模块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十一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急性乳腺炎的常见病因?
答:乳汁淤积
2.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
答:金葡菌
【新课导入】
【案例】
李女士,48岁,未婚。
左侧乳房出现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坚硬,直径为4cm,同侧腋窝2个淋巴结肿大,无粘连。
诊断为乳房癌,需手术治疗。
思考:
1.乳房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
2.该患者确诊为乳房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指导女性术后正确进行功能锻炼,维持术后患肢最大活动范围。
2.专业理论知识:乳房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术后护理。
3.职业核心能力:指导女性进行自我乳房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定义
乳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
男性乳房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
二、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性癌
3.浸润性特殊癌
4.浸润性非特殊癌
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可直接侵及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严重时使癌块固定于胸壁。
2.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①同侧腋窝淋巴结(多见)②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
③锁骨上淋巴结④癌灶位于内侧向胸骨淋巴结转移
3.血行转移:乳癌经血运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三、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病人多在无意中发现而就医。
常发生在乳房的外上象限,其次在乳晕区和内上象限。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边缘不整齐,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早期尚可被推动,乳癌晚期可侵犯胸肌和胸壁,使肿块固定不易推动。
随着肿块体积增大,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
若癌块侵犯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韧带,使之收缩,导致皮肤表面凹陷,称为“酒窝征”;如癌肿侵犯近乳头的大乳管,则可使乳头偏移、抬高或内陷,造成两侧乳头位置不对称;癌肿继续增大,与皮肤广泛粘连,当皮内或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时,可出现皮肤淋巴水肿,在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若乳房较小,而肿块较大时,乳房局部隆起。
乳腺癌晚期皮肤破溃形成菜花样溃疡,其表面易出血,且有恶臭的分泌物。
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多见于同侧腋窝,开始为少数散在的淋巴结肿大,质硬,无压痛,尚可推动。
随后肿大的淋巴结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和深部组织粘连,不易推动。
如果堵塞腋窝主淋巴管时,则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晚期可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肺、肝、骨等远处转移症状。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X线钼靶摄片和干板照相检查,对区别乳房肿块性质有一定的价值,可用于乳癌的普查;超声显像能发现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属无损伤性检查,主要用于鉴别囊性肿块与实质性肿块。
(视频)
2.病理学检查可用细针穿刺肿块吸取组织细胞做细胞学检查。
对疑为乳癌者,最好是做好乳腺癌根治术的准备,将肿块连同周围乳腺组织一并完整切除,术中作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
如确诊为乳腺癌,根据切缘有无癌残留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五、治疗原则
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药物、内分泌、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
手术方式有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切除术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及辅助治疗的条件而定。
乳腺癌根治术的手术范围广,切口上端起自锁骨下端至腹直肌上段,切除肿瘤周围3cm宽的皮肤,细致剥离皮片内侧到胸骨旁,外侧到腋中线,将整个乳房、胸肌、腋下和锁骨下淋巴结及脂肪组织整块切除;如在上述手术中,保留胸肌,称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
如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称为扩大根治术。
六、护理问题
1.焦虑或恐惧与对癌症的预后及乳房缺失有关
2.躯体移动障碍与切口瘢痕牵拉有关
3.潜在并发症手术后伤口皮瓣坏死
七、护理措施
(一)手术治疗的护理
1.手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护士要关心和尊重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介绍手术的必要性,让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教,以解除其顾虑。
有要求修复胸壁外形的病人,可建议作隆胸手术或乳房再造手术,可以弥补乳房切除后体形外观的改变,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2)妊娠期或哺乳期的乳腺癌病人,前者应立即终止妊娠,后者应断乳,以免因体内激素水平活跃而加快癌肿发展。
(3)手术前常规准备:应按手术范围准备皮肤,如需植皮者,要做好供皮区的皮肤准备。
对高龄病人应做心肺功能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以减少术中、术后心肺功能失代偿的并发症。
2.手术后护理
(1)卧位: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和改善呼吸功能。
(2)观察病情:按时测生命体征,若由于胸壁加压包扎导致呼吸有压迫感,应做好解释工作;如有胸闷、呼吸窘迫,应判断是否因术中损伤胸膜而发生了气胸。
注意观察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以及引流液量和性质。
(3)预防患侧手臂水肿:因腋窝淋巴结切除后,上肢淋巴回流受阻,或因组织粘连压迫静脉等原因,可出现患侧上肢水肿。
术后患侧上肢用软枕垫高,并进行上肢远心端的按摩,以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
绝对禁止在术侧手臂测血压、注射或抽血,以免加重循环障碍。
(4)伤口护理:①保持引流通畅。
皮瓣下引流管作持续负压吸引,使皮瓣下的潜在间隙始终保持负压状态,有利于创面渗液的排出,也使皮瓣均匀地附着于胸壁,便于皮瓣建立新的血液循环。
负压维持在3~6kPa为宜,并保持引流通畅,负吸器充盈1/2~1/3时应及时清除。
更换敷料时发现皮瓣下积液,应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吸,然后再加压包扎;若发现皮瓣边缘发黑坏死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将其剪除,待创面自行愈合,或待肉芽生长良好后再植皮。
②防止皮瓣移动。
术后伤口覆盖多层敷料并用胸带(或绷带)包扎,使胸壁与皮瓣紧密贴合。
包扎松紧度要适当,包扎过紧会影响皮瓣血液循环,若患侧上肢脉搏摸不清、肢端发绀、皮温降低,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调整绷带松紧度。
八、健康教育
(1)术后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坚持康复训练。
(2)术后五年内应避免妊娠,以免乳房癌复发。
(3)介绍义乳或假体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术后病人每月作一次乳房自我检查,并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早期发现复发征象。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应掌握乳房癌病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筛查,确诊用活组织检查。
治疗最根本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
【护考模拟】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 肺
B 肝
C 腋窝淋巴结
D 锁骨下淋巴结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 乳头凹陷
B 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 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 B 外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 内上象限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 癌肿与皮肤粘连
B 肿瘤压迫
C 并发炎症
D 浸润Cooper韧带()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 乳房钼靶X线
B B型超声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MRI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 乳房癌根治术
B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
D 扩大根治术
【课后作业】
复习乳腺癌病人的护理并预习下一节课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