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1 KB
- 文档页数:13
初中化学氢气导课教案课题:氢气的性质与制取课时:1节课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及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氢气的性质。
2. 制备氢气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制备氢气时注意安全。
2. 观察氢气的性质。
教学内容:1. 氢气的性质。
2. 制备氢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氢装置、氢气灯、氢氧焰。
2. 实验试剂:硫酸铁法制取氢气的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你们知道氢气有什么性质吗?它有什么用途?2. 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二、讲解1. 讲解氢气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制备氢气的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制备氢气的实验操作。
2. 观察氢气的性质,比如燃烧性、密度等。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氢气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1. 布置作业:整理氢气的性质及应用的知识点。
教学延伸:1. 可以进一步探讨氢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可以开展与氢气相关的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以上就是本节化学课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教学顺利!。
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
2.氢气、氧气、水等实验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一些气体的制取方法,如氧气。
那么,你们知道如何制取氢气吗?生:……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2.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师:实验室制取氢气通常采用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方法。
以锌与稀盐酸反应为例,反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师:在这个反应中,锌是还原剂,稀盐酸是氧化剂,的氢气是还原产物。
3.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步骤如下:(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金属锌和稀盐酸。
(3)收集氢气。
(4)实验结束,处理实验器材。
4.学生实验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
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金属锌和稀盐酸。
(3)收集氢气。
(4)实验结束,处理实验器材。
师:在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生:……(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控制反应速率,避免剧烈反应。
(3)收集氢气时,要注意防止氢气泄漏。
(4)实验结束,及时处理实验器材。
6.讲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师:我们来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约为0.09g/L,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
7.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安全、准确地制取氢气。
五、作业1.复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熟记操作步骤。
制备氢气教案初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制备氢气的方法
2. 掌握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
3. 理解制备氢气的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
1. 制备氢气的原理
2. 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难点:
1. 理解制备氢气的化学反应
2. 熟练掌握制备氢气的实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氢气的性质和用途,并提出制备氢气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备氢气。
二、实验步骤(15分钟)
1. 准备实验器材:锌粉、氢氧化钠溶液、试管、酒精灯、水盆等。
2. 将锌粉倒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3. 将试管倾斜放置在水盆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口。
4. 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可以看到氢气被释放出来。
三、化学反应(10分钟)
1. 锌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锌。
2. 化学方程式:Zn + 2NaOH → Zn(OH)2 + H2↑
四、总结与讨论(10分钟)
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制备氢气的实验步骤和化学反应。
2. 学生可讨论氢气的性质、用途以及其他制备氢气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要求学生复习今天的实验步骤和化学反应。
2. 让学生查找其他制备氢气的方法,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样一份制备氢气的初中化学教案就完成了,希望对老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与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使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
1. 锌粉
2. 稀盐酸
3. 锥形瓶
4. 带水槽的实验台
5. 氢气收集瓶
6. 塑料塞
7. 实验手套
8. 火柴
实验步骤:
1. 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带水槽的平板。
2. 将一些锌粉放入氢气收集瓶中,并倒入适量的稀盐酸。
3. 快速地将氢气收集瓶倒置放在水槽中。
4. 观察氢气收集瓶中气体的变化。
5. 当氢气收集瓶中气体停止产生时,用塑料塞堵住氢气收集瓶的口,并摇匀混合气体。
6. 用火柴点燃氢气收集瓶中的气体,观察氢气的燃烧现象。
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锌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Zn + 2HCl → ZnCl2 + H2 ↑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实验时要佩戴实验手套,注意保护眼睛,避免溅出的酸溶液伤害皮肤和眼睛。
2. 实验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实验废液,不要随意倒入下水道或乱倒乱扔。
3. 注意使用火柴时安全,避免引起火灾事故。
4. 酸和锌反应后生成氢气会有一定的气体压力,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气体压力过大导致安全问题。
实验延伸:
学生可尝试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如使用不同的金属或浓度不同的酸,观察氢气的产生情况和燃烧特点的差异,从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氢气的特性和用处;2.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重点:1. 掌握氢气的实验室制法;2.理解氢气的特性和用处。
教学难点:1. 理解氢气的产生原理;2. 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锌片、盛装水的烧瓶、碱液〔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设备:瓶塞、气液分液器、长颈漏斗;3. 实验记录表。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知识1. 议论日常生活中使用氢气的场景〔例如气球充气、气体焊接等〕;2. 引导学生考虑:氢气在化学中的特点是什么?Step 2 知识讲解1. 通过课本介绍氢气的特性和用处;2. 说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和原理:利用活泼金属与酸或碱反响制取氢气。
Step 3 实验操作1. 分组进展实验操作;2.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锌片参加装有水的烧瓶中;b. 快速将瓶塞插入瓶口,并连接气液分液器;c. 在长颈漏斗中参加一定量的碱液;d. 缓慢地将长颈漏斗倾斜使碱液流入烧瓶中;e. 观察气液分液器中气体的搜集情况。
Step 4 结果记录与整理1. 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实验数据;2. 整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3. 发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良方法。
Step 5 总结与稳固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的观察现象和重要结论;2. 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要将长颈漏斗倾斜?Step 6 拓展应用1. 利用课本和其他资料,理解氢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2. 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氢气在某个领域的应用。
Step 7 作业布置1. 考虑:氢气在哪些领域可能有更广泛的应用?2. 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准备参加课堂讨论和展示。
Step 8 检查与评价1. 检查学生对氢气实验制法的掌握程度;2. 评价学生对氢气特性和用处的理解程度。
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的:1. 理解氢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初中化学氢气的制备的教案
主题:氢气的制备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氢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并能够在实验中制备氢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氢气的制备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准备材料:
1. 长颈瓶
2. 氢氧化钠溶液
3. 锌粉
4. 蒸馏水
5. 瓶塞
6. 水槽
教学步骤:
1. 引出问题:你知道氢气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用途?我们如何制备氢气?
2. 简单介绍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3. 展示实验材料,并向学生详细解释氢气的制备方法:将氢氧化钠溶液和锌粉加入长颈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瓶塞封住瓶口并摇晃。
4.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5. 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规律。
6. 结合实验结果,讨论氢气制备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7. 提出问题和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和结果。
8.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氢气的制备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实验过程并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并加深对氢气的认识。
同时,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案新课标初中化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验室用金属和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备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对给定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反应,能初步判断反应类型;根据气体的性质,学会判断气体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据其原理,用易得廉价的简单实验仪器,自行设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
情感目标通过对氢气纯度的检验,使学生了解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需要进行验纯的必要性,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建议本节课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课,难度虽不大,但知识面广,这些知识是后续教学的基础。
1.准确恰当地抓住教学目标,本节课要抓住置换反应的概念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等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教学活动。
因此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教材处理详略得当,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规定和教材内容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
2.教学内容应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从水的电解产物和氧气的有关知识开始,可以用计算机等媒体放映"氢气的用途"资料片,导出新课。
再通过实验,师生共同讨论,建立置换反应的概念,同时简介原子团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实物展示,巧设问题,由简到繁,从易到难,根据仪器药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出一套制氢气的合适装置,通过设计实验,一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二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三可巩固已学知识。
3.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样化本节教学方法是实验探究法,以实验为前提,通过实验观察,实物展示和录像、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手段,集实验、讨论、讲述、讲解、归纳、练习为一体,这种方法既充分体现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又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二者统一的教学原则。
4.重视能力培养,注意养成教育本节教学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或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操作、思维与自学等多种技能和多种能力。
氢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气体,在生产和实验室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实验室中制备氢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原理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本文将详解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中的关键步骤。
一、实验器材和试剂制备氢气需要以下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集气瓶、倒流水冷凝器、导气管、实验药瓶、导电线、点火装置、量筒、漏斗等。
试剂:锌粉、盐酸。
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清洁干净各个器材,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查导气管和倒流水冷凝器是否密封,准备好点火装置和漏斗等。
2.投放锌粉用少量的锌粉装在实验室药瓶中。
放在集气瓶中,利用导气管将锌粉产生的氢气导入到集气瓶中。
3.加入盐酸用量筒量取一定的盐酸,缓慢加入到药瓶中。
这时会产生氢气的反应,所以不能快速的加入,否则容易造成危险。
4.收集氢气氢气会从导气管中流入到集气瓶中,将集气瓶浸入到水中,保证氢气充分的被收集。
在集气瓶的顶端用点火器点燃氢气,可以得到明亮的火焰。
三、实验操作安全制备氢气的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制备氢气的实验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实验器材和试剂必须保持清洁和安全,不得因为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和危险发生。
3.在投放盐酸时一定要缓慢,不能快速投入。
加盐酸时需注意不要将盐酸溅到身上或意外地将比值加多。
4.制备氢气应该在通风良好的房间里进行,切勿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
5.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的气体,制备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实验规程。
四、实验示范图1是制备氢气的实验示范图。
图1 初中化学氢气实验示范图五、实验分析与探究在制备氢气的实验中,通过锌和盐酸的化学反应,制备出氢气。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加强对化学反应物的认识,促进对化学反应的探究和实验探究的意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增强实践探究的体验和成就感。
初中物理化学综合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制备氧气和氢气实验,掌握氧气和氢气的制备方法、性质和用途。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剂瓶、酸性钠氯酸、锌粉、煤气生成装置、试管架、酒精灯、玻璃棒、火柴等。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和试剂,检查试验台面整洁,摆放好试管、试管夹和
试管架。
2. 制备氢气:取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底部稍微倾斜放置于试管架上,
注入适量的酸性钠氯酸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3. 收集氢气:用煤气生成装置收集生成的氢气,将试管的开口置于水中,收集氢气。
4. 制备氧气:取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注入适量的酸性钠氯酸溶液,观察气体生成情况。
5. 收集氧气:用煤气生成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将试管的开口置于水中,收集氧气。
6. 实验结束:观察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清理实验台面和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操作要谨慎,避免酸性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2. 注意锌粉和酸性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可能产生氢气,要注意收集氢气。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台面,将废弃物品分类处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氢气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掌握了氢气和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和气体性质的认识。
氢气的制法和性质实验报告氢气的制法和性质一、实验原理1.一般在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原料是金属锌和稀硫酸,其反应的原理如下:2442Zn+H SO (= ZnSO +H 稀) ↑2. 氢气的性质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2. 密度比空气小;3. 难溶于。
化学性质:1.可燃性 2222H +O 2H O 点燃2.还原性 22H +CuO Cu+H O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一):启普发生器简介(1)构造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上部是球形漏斗,下部是由玻璃球和玻璃半球组成的容器,第三部分是带旋钮的导气管。
启普发生器的规格以球形漏斗的容积大小来区别,常用为250 mL 或500 mL 。
(2)原理当打开导气管的活塞,球形漏斗中的液体落入容器与窄口上固体接触而产生气体;当关闭活塞,生成的气体将液体压入球形漏斗,使固、液体试剂脱离接触而反应暂行停止,可供较长时间反复使用。
(3)适用范围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型反应,且反应时固体或颗粒不会迅速溶解。
对于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热的反应或者反应生成的气体易溶于水(或反应液)的均不可以使用启普发生器。
(4)注意事项1: 移动启普发生器时,要握住球形容器的蜂腰处,千万不可单手握住球形漏斗,以免底座脱落造成事故;2: 使用前应先查漏、查气密性;查漏:打开导气管上的旋钮,由球形漏斗处注入水,液面稍高过废液口,观察废液口是否有水渗出,若没有则不漏水。
若有则需旋紧此处的玻璃塞。
查气密性:关闭导气管上的旋钮,由球形漏斗处注入水,量大约是球形漏斗的1/2或2/3处停止,在液面处划一记号,若数分钟内液面不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反之则说明装置漏气,漏气处可能是,容器上气体出口处的橡皮塞、导气管上的旋塞或长颈漏斗与容器接触的磨口处。
如漏气,应塞紧橡皮塞或在磨口处涂上一薄层凡士林。
3:在容器中部窄口上面加一橡胶圈或紧密缠绕适量玻璃纤维,以防止固体落人容器下部,造成事故;4:加入试剂时,先加块状固体。
科粤版初中化学氢气教案单元:氢气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掌握氢气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实验操作技能。
3. 能够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和相关的化学反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氢气的性质和应用、制备方法。
难点: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锌粉、稀盐酸、烧瓶、皂水、燃烧棒等。
2. 图片、视频或其他多媒体资源,用于展示氢气的制备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氢气的概念,让学生猜测氢气的性质和应用。
2. 展示氢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氢气的性质:氢气无色、无味、无臭,是轻于空气的气体,易燃易爆等。
2. 介绍氢气的应用:氢气在工业中用作氢化反应的还原剂,也可用于制备氨、氯化氢等化合物。
3. 详细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展示实验操作步骤,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制备氢气。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氢气的性质、应用和制备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氢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讨论可能的反应产物。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本次实验操作的步骤、观察现象和结论。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备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氢气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氢气的制备方法并进行了实验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第三章水氢第三节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并认识原子团;理解置换反应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能力;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氢气的收集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重点难点氢气和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启发法。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
药品:锌粒、铜片、镁片、铁片、稀硫酸、稀盐酸。
其它:火柴。
【引入】早在16世纪,瑞士医药学家帕拉塞斯就发现铁屑放在硫酸中有气体生成并可以燃烧,叫做“可燃性空气”。
实验室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氢气的'。
【演示实验】是否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呢?怎样证明有氢气生成呢?请同学们看实验【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一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A:稀硫酸色体。
铜片色体。
放在稀硫酸中。
B:铁片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
C:锌粒_______色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
D:镁条_______色_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___,把燃着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_简介氢气的发现。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引入新课许多金属能与酸反应,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比较在实验室用什么金属比较好。
【实验】取C试管内液体至蒸皿中,加热蒸干观察硫酸锌。
实验记录: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
硫酸锌晶体______色________体。
使同学认识硫酸锌晶体。
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用何药品?用何装置?应注意什么?(提问后打出投影片)【提问】制氢气用些套装置行不行?如何改进?回忆并回答思考后回答复习实验室制氧气,引出实验室制氢气装置,达到以对比法加强记忆。
初中化学氢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氢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应用。
2. 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氢气的制取方法。
2. 氢气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操作技能。
2. 氢气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仪器和药品。
2. 氢气检测仪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制取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还有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吗?二、氢气的制取(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如锌与稀硫酸反应等。
2. 演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操作,包括仪器的连接、药品的添加、气体的收集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氢气的性质(10分钟)1. 介绍氢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等。
2. 介绍氢气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3. 进行氢气的燃烧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火焰颜色、生成物等。
4. 进行氢气的还原实验,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等。
四、氢气的应用(5分钟)1. 介绍氢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氢气球、氢燃料电池等。
2. 引导学生思考氢气的潜在应用前景,如氢能源的开发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氢气的制取、性质和应用。
2.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氢气在能源领域的潜力和环保意义。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氢能源的课题研究,深入了解氢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2. 开展氢气实验竞赛,鼓励学生创新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观察氢气的性质和应用,使学生了解氢气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强调氢气在能源领域的潜力和环保意义,激发学生对氢能源的兴趣和关注。
初中化学实验制备氢气的方法氢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能源储存和实验室研究的重要气体。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制备氢气是学习和理解化学反应以及气体的性质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几种初中化学实验中制备氢气的常用方法。
一、酸与金属反应制备氢气酸与金属反应是常见的制备氢气的方法之一。
在实验中,选用活泼金属如锌和铝与稀酸(如盐酸、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器材:一个酸性溶液(如稀盐酸)、锌或铝片、试管、导管、水槽。
2. 将锌或铝片置于试管中。
3. 加入足够的酸性溶液,注意要液面稍高于金属片。
4. 将试管倾斜放置于水槽中,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水中。
5. 观察实验现象: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冒出导管进入水槽产生气泡。
二、金属与酸的气体发生器制备氢气金属与酸的气体发生器是一种便捷的制备氢气的方法,能够持续产生氢气。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器材:一个气体发生器、酸(如稀盐酸)、活泼金属片(如锌片)。
2. 将适量的酸倒入气体发生器底部。
3. 放入适量的活泼金属片。
4. 将气体发生器底部与氢气收集装置(如气球或试管)连接。
5. 观察实验现象:酸与金属反应,放出气体通过连接管进入氢气收集装置。
三、碱金属与水反应制备氢气碱金属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在实验中,钠是常用的碱金属。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器材:碱金属(如钠)、水槽、试管。
2. 将一小块钠放入试管中。
3. 将试管倾斜放置于水槽中,确保钠与水接触。
4. 观察实验现象: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冒出试管。
四、金属与酸碱中和反应制备氢气金属与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可以在实验中直观观察到氢气产生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下:1. 准备器材:试管、稀酸(如盐酸)、活泼金属(如锌片)、漏斗。
2. 将适量的酸倒入试管中。
3. 通过漏斗将金属片加入试管中。
4. 观察实验现象:酸和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冒出试管。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
酸和碱都有一定的腐蚀性,应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并注意避免酸溅入眼睛或皮肤。
化学实验初中所有教案
实验名称:制备氢气
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氢气的现象。
2. 学习如何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氢气。
3. 掌握简单的气体收集方法。
实验材料和器材:
1. 锌粉
2. 稀盐酸
3. 烧杯
4. 气体收集瓶
5. 导管
6. 蜡烛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 将少量的锌粉加入烧杯中,观察其反应。
3. 用气体收集瓶装置气体收集系统,将生成的氢气收集到气体收集瓶中,注意不要让氢气泄漏。
4. 将气体收集瓶中的氢气放置在桌子上,用点燃的蜡烛靠近观察是否能点燃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反应过程中可能会有气体产生,要做好通风处理。
3. 收集氢气时要小心处理,避免氢气泄漏。
实验结果:
经过反应之后,锌粉与稀盐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气。
将氢气收集在气体收集瓶中,
并用蜡烛进行点燃实验,观察到氢气可以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
实验拓展:
可以使用其他金属与酸进行反应,比较不同金属在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和气体的产量。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属与酸反应会生成氢气的现象,同时掌握制备氢气的方法。
同时,通过观察氢气的特性,加深对气体的理解。
作为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氢气实验一直是学科教学中难以回避的项目。
然而,由于该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制定合理系统的教学方案,其中,分组与角色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早在以前,由于分组不合理,角色设定不科学,导致实验中出现过许多不幸事件,给实验的安全性和教学效果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进行了调整与改进,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分组的调整与改进氢气实验的安全性是该实验教学的首要关注点,分组制度是保证实验能够安全有序进行的基石。
在本次调整与改进中,我们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得出了以下措施:1、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两部分,如此一来,将实验操作和观察分离开,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2、在将学生分组时,我们还需针对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等因素加以考虑。
对那些体质较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们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如特别人员进行监护,保持适度距离等。
3、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了解实验操作规程和实验条件,确保实验能够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角色设置的调整与改进氢气实验中的角色配置,是针对实验的不同测试要求而设置的。
原则上来说,不同的测试要求,应当有不同的角色配置。
在我们进行调整与改进时,我们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主要有如下几点:1、在进行氢气实验时,应当将学生的角色分为操作员、记录员、质量控制员、监控员等,从而保证了各项测试要求的有序进行。
2、分配学生角色时,还应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进行考虑。
如将注重细节的学生置为记录员,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将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置为监控员,在实验过程中关注每一个细节问题等。
3、角色分配时,还应根据学生的讲解能力、打破气氛能力等因素进行考虑,确保每个学生持有适合自己的角色。
本次调整与改进,对于氢气实验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初中化学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并认识原子团;理解置换反应概念;掌握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能力;通过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氢气的收集方法,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重点难点氢气和实验室制法、置换反应。
教学方法谈话法、实验启发法。
教学用品仪器:试管、铁架台、漏斗、长颈漏斗、带单孔塞的导管。
药品:锌粒、铜片、镁片、铁片、稀硫酸、稀盐酸。
其它:火柴。
实验室就是用金属和酸反应来制氢气的。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观察并填写实验记录:
A:稀硫酸色体。
铜片色体。
放在稀硫酸中。
B:铁片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
C:锌粒_______色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把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
D:镁条_______色________体。
放在稀硫酸中____________,把燃着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____
简介氢气的发现。
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引入新课
许多金属能与酸反应,通过实验现象,让同学比较在实验室用什么金属比较好。
实验记录:
硫酸锌溶液___________色__________体。
硫酸锌晶体______色________体。
使同学认识硫酸锌晶体。
回顾实验室制氧气用何药品?用何装置?应注意什么?
(提问后打出投影片)
回忆并回答
思考后回答
复习实验室制氧气,引出实验室制氢气装置,达到以对比法加强记忆。
训练想象力
【展示】制氢气的一种装置
观察、思考与制氧气装置的不同。
分析氢气制取装置,及注意事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为能随时加酸,不打开塞子,请同学们设计一下如何改进装置?
【提问】上图中A、B两套装置哪个好?为什么?你制氢气时选用哪套装置?在制氢气时应注意什么?
分析这套装置适合块状固体
不加热气体
思考并提出设计。
讨论后回答
B装置好,优点是能随时加酸。
A装置虽能随时加酸,但氢气可从漏斗逸出。
提高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和记忆。
回答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
【分析】介绍氢气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氢气收集方法。
氢气密度最小,用何方法收集?
氢气难溶于水,用何方法收集?
并进行演示,分析两种方法哪个方法为最佳方法?
【提问】有A、B两瓶气体放置在桌上,哪瓶是氢气正确的放置方法?为什么?
回答问题;
实验室收集氧气用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
还可用
________法,因为氧气_______。
实验收集氢气用_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
还可用______法,因为氢气_______。
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氧气收集方法的复习,由同学根据氢气性质分析出氢收集方法。
对比加深记忆
提问思维能力
【过渡】是否必须使用稀硫酸呢?
猜想
培养想象能力
【实验】以干杯代替稀硫酸制取并检验氢气
记录:
A.盐酸______色________体。
与铁反应现象。
_______
B.盐酸与锌反应现象_____。
C.盐酸与镁反应现象______。
制氢气可用稀硫酸还可用稀盐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写出A、B、C三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回顾并提问】什么叫化合反应?什么叫分解反应?
分析铁、锌、镁分别与稀硫酸、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化应还是分解反应?提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回答问题:
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举一例。
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
举一例。
看书:置换反应概念,并找出关键词语。
做练习二
导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逐步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简介原子团】硫酸()中
叫硫酸根;硝酸()中叫硝酸根;氢氧化钠()中OH叫氢氧根;碳酸钠()中叫碳酸根。
在化学反应里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像一个原子一样。
【投影】课堂练习三(见附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三
识记
做练习三
认识原子团
在反馈练习中提高学生的记忆。
及时巩固。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5)
独立完成
及时反馈
附1:课堂练习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反应物、生成物名称下写出相应的化学式。
铁+硫酸──锌+硫酸──镁+硫酸──实验室制氢气你选用______和_______,原因是。
附2:课堂练习二
写出下列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态式,并注明基本类型。
铁在氧气中燃烧。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猛的混合物制氧气。
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填序号)
写出图中标有①~④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②,③④
实验室制备并收集氢气的装置是。
制备并收集氧气的装置是。
下图是某同学设计制取氢气的装置,有三处错误,请指出错误会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正。
附3课堂练习三
在下列化学式中原子团下画横线,并写出原子团名称。
化学式
原子团名称
下列各级物质中有相同原子团的是()
(A)和(B)和
(C)和(D)和
附4:课堂练习答案
(1)铁+ 硫酸→硫酸亚铁+ 氢气
(Fe)
锌+ 硫酸→硫酸锌+ 氢气
(Zn)
镁+ 硫酸→硫酸镁+ 氢
( )
锌稀硫酸速率适中,气体纯净。
(1)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锌+硫酸→硫酸锌+氢气置换反应 4 .B、C 5.(1)试管酒精灯
铁架台集气瓶(2)B、E A、E或D (6)(略)
K Ca
硫酸根硝酸根氢氧根碳酸根
A
附5:随堂检测
实验室制氢气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锌粒与浓硫酸(B)锌粒与浓盐酸
(C)锌粒与硝酸(D)锌粒与稀硫酸
实验室制氢气,若用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试管内液体蒸干,得到的物质是()白色固体(B)硫酸锌(C)黑色粉末(D)硫酸和锌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氢气(B)氧气(C)水蒸气(D)空气实验室收集氢气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B)向下排空气法向上排空气法(D)以上各方法均可以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