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88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因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bodytemperature) ,也称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 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其总量的50 %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地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 %的能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二) 产热与散热1 •产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等。
2 •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也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
辐射(radiatio n) 指热由一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十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咲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关:传导(conduction) 和对流(convection)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采用冰袋、冰帽、冰(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1.简介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健康护理。
2.生命体征的类型和评估方法2.1体温体温是评估患者身体热量平衡的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5℃。
评估体温的方法包括口腔、腋下、肛门和额温等测量方式。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设备,以确保准确性。
2.2脉搏脉搏是衡量患者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的指标。
常用的脉搏测量部位有动脉、静脉、颈动脉和桡动脉等。
评估脉搏时应注意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规律性,并及时记录。
2.3呼吸呼吸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20 次。
评估呼吸时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并及时记录。
2.4血压血压是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
非侵入性血压测量常用袖带和听诊器等设备,而侵入性血压测量通常需要插管操作。
评估血压时应注意观察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及时记录。
3.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3.1评估前准备在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测量设备完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在安静、稳定状态下评估;·向患者介绍评估流程和目的,获得患者的合作和理解。
3.2评估方法和记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护士应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完成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测量数值和相关观察结果,便于后续的护理干预和进一步评估。
3.3 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异常,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体温异常: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降温或升温措施,如敷冷、温敷、服用退热药物等;· 脉搏异常: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节律性,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 呼吸异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注意到呼吸困难或异常,报告医生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护理;· 血压异常: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盐摄入、控制体重等。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讲稿同学们好!本次课我们学习的是《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在临床上每科病房的护士都要给新入院的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因此本次课的学习很重要。
首先,我们来讲体温。
体温包括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体核温度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包括胸腔腹腔和脑的温度。
体核温度由于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
体表温度是指皮肤的温度。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体温是怎样产生的呢?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的。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50%以上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体外。
其余不到50%的能量储存于ATP(三磷腺苷)内。
供机体利用,比如用于肌肉收缩、神经兴奋、消化吸收、腺体分泌以及合成生长。
经过能量转化与利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ATP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水解后可以释放较多的能量,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体温是如何保持这种相对恒定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通过产热和散热来保持动态的平衡。
先说产热。
人体通过化学方式产热,机体产热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
产热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增加产热可通过进食、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散热是人体通过物理方式散热。
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70%)、呼吸(29%)、排泄(1%)。
人体散热方式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先说辐射,①辐射是指热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表面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
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
②传导和对流: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方式。
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常采用冰袋冰帽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③蒸发:是指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1g水蒸发可带走2.4KJ的热量)。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1.关于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老年人体温略高于成年人B.成人体温略高于儿童C.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常有体温过低D.无菌性炎症一般无发热E.一般清晨2-6时体温最低2.高热是指A.体温37℃B.体温不超过38 ℃C.体温在38-38.9 ℃D.体温在39.1-41℃E.体温超过41 ℃3.正常成人脉搏为A.60-70次/分B.70-80次/分C.90次/分D.60-100次/分E.140次/分4.大出血前期表现为A.间歇脉B.缓脉C.三联律D.绌脉E.速脉5.洋地黄中毒的患者其脉搏多为A.奇脉B.交替脉C.间歇脉D.脉搏短绌E.脉搏过快6.喉头水肿患者的呼吸表现为A.潮氏呼吸B.间歇呼吸C.深度呼吸D.浮浅性呼E.吸气时出现三凹症7.患者呼吸浅而频率快见于A.甲状腺功能亢进B.颅内压增高C.巴比妥中毒D.肺气肿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8.测量和记录呼吸的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护士保持诊脉的手势B.观察患者的胸部和腹部的起伏C.呼吸不规则时应测30秒,测得数值乘除以2D.在体温单34℃以下相应时间栏内记录E.两次呼吸要上下交替书写9.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常见于A.肺炎B.肺气肿C.胸腔积液D.自发性气胸E.支气管哮喘10.为准确观察患者的血压,测量血压时应尽量做到四定,即A.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B.定时间、定部位、定人员、定血压计C.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听诊器D.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记录格式E.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补袖带11.患者女,46岁。
测量血压,血压值132/88mmHg。
属于A.理想血压B.正常血压C.临界血压D.正常高值E.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12.患者男,颈部蜂窝组织炎,近4天来感觉乏力,食欲不振,1天中体温高低不一,波动在38-40℃,脉搏、呼吸增快,肝、脾轻度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
定时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的要求是A.每天2次B.每天4次C.每小时1次D.每4小时1次E.每6小时1次13.患者男,30岁。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试题及答案1.生命体征一般不包括什么?答:瞳孔2.体温过低病人不常见于什么?答:晕厥3.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多少答:40℃4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什么?答:脉细速、四肢湿冷、出汗5.败血症病人发热时常见的热型是什么?答:弛张热6.物理降温后,需多长时间再次测量体温以便进行观察?答:30分钟7.体温突然升高的多见于什么?答:急性感染8.疟疾病人最常见的发热类型是?答:间歇热9.将物理降温后所测的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答:红圈,以红虚线与降温前体温相连1(λ为体温过低病人采取保温措施时首先应做什么?答:应用空调使病室温度提高至24-26o C11.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多见于什么疾病?答:心房纤颤12.当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什么?答置少许棉絮于病人鼻孔前计数其被吹动次数13.节律异常的呼吸是?答:潮式呼吸14.测量呼吸是护士的手应置于病人脉搏部位是为了什么?答:转移病人的注意力15.测量血压时出现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什么?答:血压计袖带宽度太窄16.奇脉的表现特征是什么?答: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17.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呼吸表现为?答:呼吸深大而规则18.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时,血压计袖带内的压力是?答:等于心脏收缩压19.体温上升期病人的表现为?答:畏寒、皮肤苍白、无汗20.不易测量腋温的病人是?答:极度瘦弱21.测量直肠温度时,将肛表插入肛门的深度为多少?答:3-4CM22.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答:颅内压增高23.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可出现?答:呼吸过速24.酸中毒病人可出现?答:深度呼吸25.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出现的脉搏是?答:洪脉26.心房纤颤病人可出现的脉搏是?答:短细脉27.流行性感冒呈?答:不规则热28.肺炎球菌性肺炎呈?答:稽留热29.高热病人可出现?答:红脉30.大出血病人可出现?答:丝脉31.脉压增大见于?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3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病人,可出现?答:交替脉、水冲脉、红脉33.节律异常的脉搏包括?答:二联率脉、间歇脉、短细脉34.发生脉搏短处时,心脏搏动的特点是?答:心率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率多见于脉率、心音强弱不等35.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测量血压时应做到什么?答:定血压计、定部位、定时间、定体位36.测量血压时应注意的事项有?答:血压计要定期检查和校对、袖带宽窄要合适、测前血压计泵柱保持在零点、卧位时肱动脉应平腋中线37.体温过低的原意有?答: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38.水冲脉可见哪些疾病?答: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9.病人不慎咬破体温计,正确的做法是?答:立即清除玻璃碎片、饮大量蛋白水或牛奶、病情允许下服用高纤维素食物40.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表现是?答:三凹征、胸闷烦躁、指甲发组、鼻翼煽动41.测量血压时出现测量值偏低的原因有?答:血压计袖带宽度太宽、被测者手臂位置高于心脏42.直肠测温的病人有?答:热坐浴后40分钟、婴幼儿43.奇脉可见于的疾病有哪些?答: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44.病人出现三凹征,吸气费力,吸气时间明显延长,可见于哪些疾病?答:气管异物、喉头水肿45.病人退热期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答:虚脱、休克。
关于体温的生理性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清晨2~6时体温最低B、下午2~8时体温最高C、昼夜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0.5℃D、与人体活动有关E、与机体代谢的相应周期变化有关,, C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体温过低的范围是A、35℃以下B、35~36℃C、36.6~37.5℃D、37.3~38℃E、38.1~38.5℃,, A高热病人用冰袋降温,其原理是A、传导B、辐射C、对流D、抑制下丘脑E、蒸发,, A病人退热期体温下降时因大量出汗易出现A、低温B、虚脱C、皮肤潮红D、呼吸加快E、畏寒,, B适宜测口腔温度的是A、昏迷者B、患儿C、口鼻手术患者D、呼吸困难者E、肛门手术者,, E护理高热病人,下列哪项不妥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B、测体温每天两次C、冰袋冷敷头部D、口腔护理每天2~3次E、鼓励多饮水,, B绌脉常见于A、发热病人B、房室传导阻滞病人C、洋地黄中毒病人D、心房纤维颤动病人E、甲亢病人,, D间歇脉多见于A、发热B、房室传导阻滞C、洋地黄中毒D、休克E、大出血,, C测量脉搏错误的方法是A、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诊脉B、病人剧烈活动后应休息20min后再测C、异常脉搏需测1minD、绌脉者先测心率,后测脉率E、偏瘫患者选择健侧肢体测脉,, D测量呼吸时护士的手不离开诊脉部位是为了A、保持病人体位不变B、转移病人的注意力C、易于计时D、对照呼吸和脉搏的频率E、观察病人面色,, B当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声搏动时,袖带内的压力A、等于心脏收缩压B、大于心脏收缩压C、小于心脏收缩压D、等于心脏舒张压E、小于心脏舒张压,, A可使血压测量值偏高的因素是A、肢体位置过高B、袖带过紧C、袖带过宽D、袖带过松E、在高热环境中,, D对于血压生理性描述不妥的是A、小儿血压比成人低B、中年以前女子血压比男子低C、清晨高于傍晚D、右上肢高于左上肢E、下肢高于上肢,, C物理降温30min后测得体温绘制的符号是A、红虚线红点B、红虚线红圈C、蓝虚线蓝点D、蓝虚线蓝圈E、红虚线蓝圈,, B消毒体温计的过氧乙酸溶液应A、每日更换B、每周更换C、隔周更换D、每周更换两次E、每月更换一次,, A属于节律异常的脉搏是A、绌脉B、浮脉C、丝脉D、滑脉E、洪脉,, A呈丝脉的病人是A、脑血管意外B、甲亢C、肺气肿D、缩窄性心包炎E、休克,, E潮氏呼吸的特点是A、呼吸暂停,呼吸渐弱,呼吸增强反复出现B、呼吸渐弱,呼吸增强,呼吸暂停反复出现C、呼吸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再变浅变慢,呼吸暂停后,周而复始D、呼吸深快,呼吸暂停,呼吸浅慢,三者交替出现E、呼吸深快,逐渐浅慢,以致暂停,反复出现,, C蝉鸣样呼吸见于A、颅内感染B、安眠药中毒C、呼吸中枢衰竭D、喉头异物E、大叶性肺炎正常人在紧张状态下可引起A、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升高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无明显变化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D、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E、收缩压舒张压均无变化,, B女病人,50岁,多次测得血压为21.6/12.7kpa应诊断为A、正常血压B、低血压C、高血压D、临界高血压E、以上都不是,, C测血压时袖带缠得过紧可使A、收缩压偏低B、无影响C、收缩压偏高D、舒张压偏高E、舒张压偏低,, A体温上升期的特点是A、散热大于产热B、产热大于散热C、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D、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E、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B病人徐某,安眠药中毒,意识模糊不清,呼吸微弱,浅而慢,不易观察,护士应采取的测量方法是A、以1/4的脉率计算B、测脉率后观察胸腹起伏次数C、听呼吸音响计数D、用手感觉呼吸气流通过计数E、用少许棉花置病人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飘动次数计呼吸频率,, E伤寒病人,持续高热5天,每晨8amT39.0℃左右,4pmT39.6℃左右,此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异常热高热持续期的临床表现以下哪项符合A、面色苍白B、四肢厥冷C、口唇干燥D、尿量增多E、脉搏细速,, C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呼吸表现为A、深长而规则呼吸B、浮浅性呼吸C、蝉鸣样呼吸D、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E、吸气和呼气均感费力,, A脉压差增大主要见于A、心包积液B、心肌梗塞C、心动过速D、动脉硬化E、休克,, D绌脉在体温单上绘制的方法是A、脉搏红点,心率红圈,两者之间红线相连B、心率红点,脉搏红圈,两者之间红线相连C、脉搏红点,心率红圈,两者之间红虚线相连D、心率红点,脉搏红圈,两者之间红虚线相连E、心率红点,脉搏红圈,两者之间蓝虚线相连,, A陆先生,5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10年.体检:心率100次/分,脉率76次/分,强弱不等,极不规则,此脉搏称为A、间歇脉B、二联律C、丝脉D、绌脉E、缓脉,, D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卧床休息B、口腔护理每日2~3次C、测体温每隔4小时一次D、冰袋放置枕后部E、给予高热量流质饮食,, D属于节律异常的呼吸是A、浮浅性呼吸B、深度呼吸C、鼾声呼吸D、蝉鸣样呼吸E、间断呼吸,, E取坐位测量血压应使肱动脉位置平A、锁骨B、胸骨病C、第二肋间隙D、第四肋软骨E、剑突下,, D为痰液粘稠病人辅助叩背吸痰的目的是A、震荡胸壁促进胸肌血液循环B、气管震动促进IgA 功能C、促进痰液松动,易于吸出D、震荡胸壁提高呼吸肌功能E、震动胸壁对抗对气管刺激,, C王女士,66岁,患慢性心功能不全,医嘱地高辛0.25mgqd,护士发药前应首先A、了解心理反应B、测脉率(心率)及脉律(心律C、观察意识状态D、测量血压E、检查瞳孔,, B朱先生在测口腔温度时不慎咬破体温计,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了解咬破体温计的原因B、检查体温计破损程度C、清除口腔内玻璃碎屑D、让病人喝500ml牛奶E、给予电动吸引洗胃,, C混合性呼吸困难多见于A、喉头水肿B、哮喘C、喉头异物D、肺部感染E、呼吸中枢衰竭,, E肿瘤性发热常见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超高热E、不规则热,, E方女士,66岁,诊断心房纤维颤动.护士为其测血压,动脉搏动微弱而不易辨清,需重复测量,下述何项做法错误A、将袖带内气体驱尽B、使汞柱降至0点C、稍等片刻后重测D、连续加压直到听清为止E、测量值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D不宜在直肠测体温的是A、灌肠前30分钟B、婴幼儿C、意识模糊D、溃疡性结肠炎E、坐浴后40分钟,, D败血症表现为哪种热型A、稽留热型B、回归热型C、波状热型D、弛张热型E、不规则热型,, D生命体征一般不包括A、体温B、瞳孔C、脉搏D、呼吸E、血压,, B体温过低的病人不常见于A、濒死状态B、全身衰竭C、新生儿硬肿症D、晕厥E、早产儿,, D检查体温计的准确性所采用的水温是A、30℃B、35℃C、40℃D、42℃E、45℃,, C提示高热病人退热期可能发生虚脱的表现是A、皮肤苍白、寒战、出汗B、脉速、面部潮红、无汗C、缓脉、呼吸渐慢、无汗D、脉细速、四肢湿冷、无汗E、头晕、恶心、无汗,, D物理降温后,需多长时间再次测量体温以便进行观察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D、30分钟E、40分钟,, D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A、提高室温B、增加病人的活动量C、饮热饮料D、足部放热水袋E、加盖被,, B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A、急性感染B、极度衰竭C、肝癌D、休克E、肺结核,, A疟疾病人常见的发热类型是A、稽留热B、不规则热C、弛张热D、间歇热E、波浪热,, D体温计检测方法中错误的是A、所有体温计的汞柱甩至35℃以下B、同时放入40℃温水中C、3分钟后取出检查D、读数相差0.4℃以上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E、汞柱有裂隙的体温计不能再使用,, D为体温过低病人采取保暖措施时首先应A、给予热饮料使病人感觉舒适B、加盖被保温C、多加衣服保暖D、足部放置热水袋提高体温E、应用空调使病室温度提高至24~26℃,, E对脉搏生理性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幼儿比成人快B、情绪激动时增快C、禁食可使脉率减慢D、同龄男性比女性快E、休息睡眠时减慢,, D下列测量脉搏的选项中,不妥的是A、异常脉搏应测30秒B、病人情绪激动时休息20~30分钟再测C、不可用拇指诊脉D、脉搏细弱者可测心率E、有脉搏短绌者,应两人同时测心率与脉率,, A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多见于A、心房纤颤B、高热C、洋地黄中毒D、颅内压增高E、心肌炎,, A关于血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中年以前女性血压比男性高B、傍晚时血压较清晨低C、右臂血压低于左臂D、下肢血压一般比上肢血压低E、运动、恐惧时血压升高,, E当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测量呼吸频率的方法是A、手置病人鼻孔前,以感觉气流通过并计数B、手按胸腹部,根据胸腹部起伏次数计算呼吸频率C、仔细听呼吸音响并计数D、测得的脉搏乘以1/4,以推测呼吸次数E、至少许棉絮于病人鼻孔前计数其被吹动次数,, E奇脉的表现特征A、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B、脉搏骤起骤落,急促有力C、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D、每隔一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次期前收缩E、细弱无力,扪之如细丝,, A体温上升期病人的表现为A、畏寒、皮肤潮红、无汗B、畏寒、皮肤苍白、无汗C、畏寒、皮肤苍白、出汗D、畏寒、皮肤潮湿、出汗E、畏寒、皮肤潮红、出汗,, B不宜测腋温的病人是A、呼吸困难B、小儿C、极度瘦弱D、昏迷E、口鼻手术,, C测量脉搏的首选部位是A、颞动脉B、足背动脉C、肱动脉D、桡动脉E、颈动脉,, D测量直肠温度时,将肛表插入肛门的深度为A、1~2cmB、3~4cmC、5~6cmD、7~8cmE、9~10cm,, B可导致脉率减慢的是A、甲状腺功能亢进B、高热C、颅内压增高D、疼痛E、室性心动过速,, C张先生,入院8天,体温均在39.5~40℃,其热型是B、弛张热C、波浪热D、稽留热E、不规则热,, D李女士,患肺炎球菌肺炎,口温40℃,脉搏120次/分钟,口唇干燥,下列护理措施中不妥的是A、卧床休息B、每日口腔护理2~3次C、鼓励饮水D、冰袋放于头顶、足底处E、每4小时测体温1次,, D王先生,高血压病,左侧肢体偏瘫,医嘱每日测血压4次,下列不妥的选项是A、固定血压计B、必须固定专人测量C、测右上肢血压D、卧位测量,使肱动脉平腋中线E、定时测量血压,, B病人李某,呼吸由浅慢逐渐加快加深,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暂停数秒,又出现上述状态呼吸,周而复始,该病人呼A、潮式呼吸B、浅快呼吸C、深度呼吸D、间断呼吸E、吸气性呼吸困难,, A李先生,60岁,因心房纤颤收入院,出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脉搏细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