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88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
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极其敏感。
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因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护理是临床护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体温(bodytemperature) ,也称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 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
皮肤温度也称体表温度(shell temperature),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 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其总量的50 %以上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地散发到体外;其余不足50 %的能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内,供机体利用,最终仍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二) 产热与散热1 •产热过程机体的产热过程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生热量的主要因素有: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体温升高等。
2 •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呼吸、排尿、排粪也散发部分热量;人体的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四种。
辐射(radiatio n) 指热由一一个物体表面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至另一‘十与它不接触物体表面的一种方式: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同皮咲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有关:传导(conduction) 和对流(convection) 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量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采用冰袋、冰帽、冰(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教案1.简介生命体征是评估患者生命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健康问题,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本教案将介绍生命体征的评估方法和相关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健康护理。
2.生命体征的类型和评估方法2.1体温体温是评估患者身体热量平衡的指标。
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5℃。
评估体温的方法包括口腔、腋下、肛门和额温等测量方式。
测量体温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和设备,以确保准确性。
2.2脉搏脉搏是衡量患者心脏功能和循环状态的指标。
常用的脉搏测量部位有动脉、静脉、颈动脉和桡动脉等。
评估脉搏时应注意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规律性,并及时记录。
2.3呼吸呼吸是评估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的指标。
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一般为每分钟12-20 次。
评估呼吸时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并及时记录。
2.4血压血压是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
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非侵入性和侵入性两种。
非侵入性血压测量常用袖带和听诊器等设备,而侵入性血压测量通常需要插管操作。
评估血压时应注意观察收缩压和舒张压,并及时记录。
3.生命体征的护理教学3.1评估前准备在进行生命体征评估前,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保测量设备完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确保患者在安静、稳定状态下评估;·向患者介绍评估流程和目的,获得患者的合作和理解。
3.2评估方法和记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护士应保持耐心和细心,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测量完成后,护士应及时记录测量数值和相关观察结果,便于后续的护理干预和进一步评估。
3.3 异常结果的处理如果患者的生命体征结果异常,护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患者体温异常: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降温或升温措施,如敷冷、温敷、服用退热药物等;· 脉搏异常:观察脉搏的强弱、频率和节律性,并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 呼吸异常:观察呼吸的频率、深度和节律,及时注意到呼吸困难或异常,报告医生并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护理;· 血压异常:根据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或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减少盐摄入、控制体重等。
第十二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讲稿同学们好!本次课我们学习的是《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
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在临床上每科病房的护士都要给新入院的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因此本次课的学习很重要。
首先,我们来讲体温。
体温包括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体核温度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包括胸腔腹腔和脑的温度。
体核温度由于受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精细调节通常比较稳定。
体表温度是指皮肤的温度。
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太稳定。
体温是怎样产生的呢?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的。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能量,50%以上的能量迅速转化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且不断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体外。
其余不到50%的能量储存于ATP(三磷腺苷)内。
供机体利用,比如用于肌肉收缩、神经兴奋、消化吸收、腺体分泌以及合成生长。
经过能量转化与利用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发到体外。
ATP是一种高能化合物,水解后可以释放较多的能量,是生物体内最直接的能量来源。
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体温是如何保持这种相对恒定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通过产热和散热来保持动态的平衡。
先说产热。
人体通过化学方式产热,机体产热是细胞新陈代谢的过程。
产热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
增加产热可通过进食、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
散热是人体通过物理方式散热。
散热的主要部位是皮肤(70%)、呼吸(29%)、排泄(1%)。
人体散热方式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先说辐射,①辐射是指热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物体表面传至另一个与它不接触的物体表面。
它是人体安静状态下处于气温较低环境中主要的散热方式。
②传导和对流: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方式。
由于水的导热性能好,临床上常采用冰袋冰帽凉水湿敷为高热病人物理降温,就是利用传导散热的原理。
对流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③蒸发:是指水分由液态转变为气态,同时带走大量热量(1g水蒸发可带走2.4KJ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