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分解
- 格式:ppt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49
目录第一章长度计量概述 (1)第一节长度计量的任务和内容 (1)第二节长度计量的单位 (1)第三节长度计量的基准、标准、量值传递及计量检定系统表 (2)第四节长度计量仪器的分类 (3)第五节长度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 (4)第六节长度计量技术的发展 (5)第二章长度测量基础 (6)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 (6)第二节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7)第三节计量器具的基本计量特性 (9)第四节长度测量的几项基本原则 (10)第五节长度计量的一般测量程序 (15)第三章长度计量常用计量器具 (17)第一节通用量具 (17)第二节常用光学计量仪器 (18)第三节气动量仪 (35)第四节电动量仪 (36)第一章长度计量概述第一节长度计量的任务和内容长度计量(又称几何量计量)是一项历史悠久、基础性很强的技术。
长度计量与人们生活、生产活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科学技术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做衣服要用尺子量体裁衣,盖房要丈量土地;在工业生产中,长度计量是保证加工零件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保证装配的零部件和整机达到质量指标的技术手段;科学的进步更离不开长度计量,许多科学实验往往是通过长度计量来获得实验结果的。
如研究宏观世界,测量天体间距离;研究微观世界,测量分子结构等。
长度计量的重要任务是:研究和确定长度单位;研究建立和保存长度计量基准、标准;建立长度各项计量检定系统,组织量值传递,开展计量检定与修理,以保证量值的准确一致;研究新的长度计量测量方法和手段,确定测量准确度;应用新的科学技术理论,开拓长度计量的新领域。
长度计量按其测量对象来分,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长度尺寸——如端度、轴孔直径、坐标尺寸、线纹间尺寸、箱体结构尺寸等;(2)角度一-如平面角(斜率等)、圆分度、空间位置角(如两轴交错的夹角);锥度等;(3)表面形状和位置——平面度、直线度、圆度、垂直度、平行度等;(4)表面粗糙度(微观不平度)和波度;(5)齿轮、螺纹、花键及各类加工刀具等的各种工程参量。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第一节测量的定义和要素测量就是将测量对象与作为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确定测量对象是单位量的若干倍或几分之几。
被测的量(值)Q=quu 计量单位q 被测量的数值qu 测量结果测量过程包括五个要素:1、测量对象(被测的量)2、计量单位3、测量方法4、测量手段-计量器具与辅助设备5、测量的准确度第二节测量方法的分类一、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不需要将被测量与其他实测量进行一定函数关系的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
直接测量又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
能由仪器刻度尺上读出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这种方法称为绝对测量。
相对测量:若由仪器上的刻度尺只能读出被参数相对于某一标准差的偏差,这种方法称为相对(比较)测量,由于标准量是已知的,因此被测参数的整个量值等于仪器所指示的偏差与标准量的代数和。
间接测量:通过直接测量与被测参数有已知函数关系的其他量而得到该被测参数量值的测量。
此外还有其它分类方式如:综合测量/单项测量接触测量/非接触测量在线测量/离线测量静态测量/动态测量二、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等精度测量: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测量,由于它们相互间的测量可靠程度是相同的,这种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如果测量是在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精度的测量仪器,不同测量人员等等诸如此类的不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一系列测量,由于测量是在条件不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们之间的测量结果可靠程度就不能是相同的,因此我们称它为不等精度测量。
第三节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常用术语1、刻度尺的刻度间距:刻度尺上两相邻刻线中心的距离。
2、刻度尺的分度值:刻度尺上面相邻刻线间的距离所代表的量值。
3、示值范围:由计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起始值到终止值的范围。
4、测量范围:由计量器具允许误差所限定了的被测量量值的范围。
5、计量仪器的示值误差:计量仪器的示值与被测量的直值之间的差值。
若用V i表示示值,用V t表示真值,则示值误差为δ=V i-V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