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稻谷质量指标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稻米的品质标准稻米品质是个综合性状,不同用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就总体而言,稻米品质应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等方面衡量。
稻米品质的优劣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与环境条件影响的综合作用结果。
1.碾米品质碾米品质是指碾米后大米的特性。
衡量碾米品质的主要指标是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米率。
糙率、精米率和整粒精米率以测试大米样品重量的百分比计算。
糙米是由剥皮的谷物制成的。
糙米率一般为80%-84%,分为三级:一级糙米率大于84%,二级糙米率大于82%,三级糙米率大于80%。
无麸皮无胚大米为精米,精米率一般只有70%左右。
分为三级:一级精米率75%以上,二级精米率73%以上,三级精米率71%以上。
由于品种不同,整精米率差异很大,一般在25%到65%之间。
整精米率:整粒而无破碎的精米粒。
分三级:一级为72%以上,二级为68%以上,三级为64%以上。
糙米产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性状,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而精米产量受环境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粳稻的碾磨品质优于籼稻。
优质米品种要求“三率”高,而其中整精米率是碾米品质中较重要的一个指标。
整精米率高,说明同样数量的稻谷能碾出较多的精米,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此外,碾米质量的指标包括加工精度和光泽度。
加工精度是指从米粒表面去除麸皮的程度。
根据国家标准,精度可分为四个等级,即特殊等级、标准1、标准2和标准3。
2、外观品质外观的品质也称商品品质,一般指精米的形状、垩白性状、垩白度、透明度、大小等外表物理特性。
当然与碾米品质有关的指标也影响到稻米的外观品质。
3、蒸煮品质蒸煮品质主要指稻米在蒸煮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衡量蒸煮品质的理化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焦稠度和米粒生长性。
4.营养品质大米的营养品质是指大米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营养素包括淀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
优质稻谷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优质稻谷GB/T17891-19992000-04-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优质稻谷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包装、运输、贮存的要求。
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加工、销售的优质商品稻谷。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和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50-1999稻谷GB1354-1986大米GB/T5511-1985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15682-1995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15683-1995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出糙率、整精米、整精米率、不完善粒、谷外糙米、杂质、黄粒米、色泽、气味按GB1350-1999中的3.6、3.7、3.8、3.9、3.10、3.11、3.12、3.13执行。
3.2 优质稻谷由优质品种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稻谷。
3.3 垩白粒率米粒胚乳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包括腹白、心白和背白。
3.4 垩白米率有垩白的米粒占整个米样粒数的百分率3.5 垩白大小垩白米粒平放,米粒中垩白面积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的百分率。
3.6 垩白度垩白米的垩白面积占试样米粒面积总和的百分比。
3.8直链淀粉含量精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百分率3.9 胶稠度精米粉碱糊化后的米胶冷却后的流动长度。
3.10 异品种粒不同品种的稻谷粒4分类根据优质稻谷的品种分为四类:优质籼稻谷、优质粳稻谷、优质籼糯稻谷、优质粳糯稻谷。
5 质量要求5.1 分级指标优质稻谷分级指标见表1。
表1优质稻谷质量指标类别5.2 定级以整粒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为定级指标,应达到表1规定;不完善粒、异品种粒、黄粒米、杂质、水分、色泽、气味按GB1350规定执行;其余指标,如有两项以上不合格但不低于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级定等;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三级要求时,不能作为优质稻谷。
水稻结实期高产优质群体质量指标(一)光合生产积累量水稻经济产量=花后光合积累量+花前贮存物质量×运转率(R)群体重点培育目标是抽穗前控制适宜茎数、提高质量,抽穗后大力提高光合生产力。
1、经济产量主要决定于抽穗后群体的光合生产量水稻积累的干物重中有90%以上是由叶片等绿色器官光合作用合成的碳水化合物。
在出穗前稻株积累的干物质绝大部分用于建造躯体,只有在出穗前15天左右开始有小部分碳水化合物积累于茎、鞘和叶内,这是抽穗后籽粒启动灌浆的物质基础,抽穗后即向穗部转移。
2、抽穗期适量的物质积累抽穗期的干物重积累量要适宜,不足或过多均不利。
在抽穗期群体的干物重积累量不足时,群体形成产量的总库容(总颖花数)和总源(叶、茎、根)太小,不具备提高抽穗后总光合生产量的基础;但抽穗期干物重积累量太多,群体结构不合理,也就失去了提高抽穗~成熟期群体总光合生产能力的群体结构质量基础。
由此可见,提高抽穗后群体的净光合生产量,它的前提是抽穗期前群体结构合理,它的现实是抽穗~成熟期的净光合生产量的提高,它的结果是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产量均高。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抽穗期适宜的干物重积累量提高了抽穗~成熟期的光合生产量,最终提高了稻谷的产量。
(二)合理适宜的叶面积系数(LAI)1、最佳封行适期高产田最大叶面积系数在孕穗期达到,群体在孕穗期适时封行,出穗前单茎保持具有和伸长节间数相等的绿叶数。
这样,一方面可使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能截获95%的阳光辐射,充分利用光能;另一方面使群体在拔节~抽穗期间,中、下部有充足的受光条件,保证上层根充分发根生长和壮秆大穗的形成。
而且,孕穗期封行后,群体尚有5%的透光率,保证基部叶片的受光量在补偿点2倍以上,以延长基部叶片的寿命和生理功能,保证根系活动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群体不能按时封行,固然不能高产;群体提早在拔节期封行,更是高产栽培之大忌。
2、叶面积系数(LAI)适宜的叶面积系数指标因地区的光照条件和品种的株型不同而不同。
优质水稻鉴评
评价优质水稻有许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外观、口感、产量、营养价值等。
下面是评估优质水稻的一些主要标准和指标:
外观特征:
米粒完整度:优质水稻的米粒应该完整饱满,没有破碎或碎粒。
色泽:良好水稻的米粒颜色应当清澈透亮,且有一定光泽。
大小均匀性:优质水稻的米粒大小应该均匀一致。
口感品质:
口感:优质水稻的口感应该柔软、粘稠度适中、香味浓郁,口味纯正。
粘性:部分地区喜欢粘性较高的水稻,因此这也是口感的一个重要特征。
产量和形态特征:
稻谷产量:优质水稻应该有较高的产量,同时稻谷应该均匀、饱满。
抗倒伏性:部分水稻品种具有良好的抗倒伏性,这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营养价值和品质:
营养成分含量:优质水稻应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其他重要的营养成分。
营养评估:对水稻进行营养评估,包括富含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等。
种植环境和生长条件:
生长环境:优质水稻往往是在适宜的环境中种植和生长,如充足的阳光、适度的湿度和土壤质量良好等。
农业实践:采用科学合理的农业实践,包括合适的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
品种选择:
品种特性:不同品种的水稻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应性,应根据当地环境和需求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检测和认证:
质量认证:一些水稻可能会通过特定的质量认证机构或检测方法,确保其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
综上所述,评估优质水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其中口感、外观、产量、营养价值和种植环境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
选拔和种植适宜的水稻品种,加上良好的种植管理实践,将有助于生产出高质量的水稻。
主要粮油的质量标准1.稻谷(1)质量要求(GB1350—2009)。
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粳稻谷、籼糯稻谷、粳糯稻谷按出糙率分等,质量指标见表1、表2。
表1 籼稻谷质量标准表等 级出糙率% 整精米率%杂 质%水 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率%色泽、气味1 ≥79.0 ≥50.02 ≥77.0 ≥47.03 ≥75.0 ≥44.04 ≥73.0 ≥41.05 ≥71.0 ≥38.0等外 <71.0 ---≤1.0≤13.5≤1.0 ≤2.0 ≤5.0 正常注:水分大于本表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表2 粳稻谷质量标准等 级出糙率% 整精米率%杂 质%水 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率%色泽、气味1 ≥81.0 ≥61.02 ≥79.0 ≥58.03 ≥77.0 ≥55.04 ≥75.0 ≥52.05 ≥73.0 ≥49.0等外 <73.0 ---≤1.0≤14.5≤1.0 ≤2.0 ≤5.0 正常 注:水分大于本表规定的稻谷的收购,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2)名词定义①出糙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水分为12.5%~14.5%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②整精米:糙米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一等大米时,米粒产生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米平均长度4/5以上(含4/5)的米粒。
③整精米率:整精米占净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④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尚有食用价值的颗粒:未熟粒:籽粒未成熟不饱满,米粒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
虫蚀粒:被虫蛀蚀并伤及胚乳的颗粒。
病斑粒:糙米胚或胚乳有病斑的颗粒。
生芽粒:芽或幼根已突出稻壳,或检验糙米芽或幼根已突破种皮的颗粒。
霉变粒:稻谷生霉,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变色或变质的颗粒。
⑤谷外糙米:稻谷由于机械损伤等原因形成的糙米粒。
⑥杂质:除本种粮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下列几种:筛下物:通过直径2.0mm圆孔筛的物质。
无机杂质: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稻谷千粒重标准是衡量稻谷品质和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稻谷千粒重指的是取自一定数量的稻谷样本,将其称重后求得的平均每千粒的重量。
稻谷千粒重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并执行的,其目的是规范稻谷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以下是关于稻谷千粒重标准的详细介绍。
一、稻谷千粒重标准的背景与意义稻谷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粮食供应和国民经济发展。
稻谷千粒重标准的制定旨在通过规范稻谷的质量指标,提高产量和质量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二、稻谷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稻谷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并考虑稻谷品种、生长环境等因素。
2.可行性:稻谷千粒重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农民和相关生产者能够较容易地进行实施和检测。
3.适用性:稻谷千粒重标准应适用于不同的稻谷品种和不同的种植区域,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
三、稻谷千粒重标准的具体内容稻谷千粒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指标范围:规定了稻谷千粒重的测量单位、采样方法、样本数量等相关指标的要求。
2.评价标准:制定了不同品种稻谷千粒重的评价标准,通常按照分等级进行评定,如优质稻谷、一等稻谷、二等稻谷等。
3.合格标准:规定了稻谷千粒重的最低合格标准,即达到该标准的稻谷才能称为合格产品,具备销售和加工的资格。
4.监督与检测:明确了稻谷千粒重的监督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法,包括抽查抽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参与等。
四、稻谷千粒重标准的意义与影响稻谷千粒重标准的制定对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1.提高产量:稻谷千粒重的提高意味着单位面积上能够收获更多的稻谷,从而增加农田产量。
2.改善品质:稻谷千粒重的标准化可以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稻谷品种,并通过科学耕作技术提高稻谷的品质。
3.保障食品安全:稻谷千粒重标准的实施可以降低农产品中的杂质含量,减少损耗和浪费,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4.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稻谷千粒重的提高使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增加农民种植稻谷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