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认知语言学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认知语言学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它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定义、基本假设、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五个方面浅谈了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认知;认知语言学;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为了让语言更好的为人类的交际活动服务,我们必须要研究语言,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语言,运用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它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作为一名在读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研究生,我需要掌握各种语言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旧的语言理论,更要关注最新的学术问题,为以后的现代汉语的学习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在语言理论的课堂上,我第一次认识、了解了一种新的语言理论——认知语言学。

一、我对认知语言学的认识

认知语言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经过了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认知语言学理论的产生与当时科学理论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认知科学应运而生,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这其中也包括了认知语言学。

(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

认知语言学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自80年代中期以来,它的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了语言学的各个领域。认知语言学最初是针对“语义”的研究提出来的。美国生成学派以Langacker为首的语义学家们认为语义部分才是句法生成的基础,他们从底层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认为自然语言的句法不是自主的,不能独立于语义,而语义也不能独立于人的认知。至此,他们摆脱了乔姆斯基的句法形式研究,走上了认知语言学的道路,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

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Lakoff和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隐喻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本质,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7年美国出版了三部有影响的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专著:Johnson的《心中之身:意义、想像和理解的物质基础》,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和Lakoff的《女人,火,危险事物一范畴揭示了思维的什么奥秘》, 其中后两部成为了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它们标示着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独立语言学理论的诞生。在这两本巨著中,作者正式使用了“认知语言学”,“认知语义学”和“认知语法”等词语,并且阐释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即经验主义语言观,相互作用认识论,基本范畴理论,原型理论,认知模式,认知语法理论等。

认知语言学真正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在1989年春,由Rene Diren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的第一次国际认知语言学会议。会后于1990年出版了《认知语言学》杂志,成立了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

(二)认知语言学的定义

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兴起,在心理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对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兴语言学流派。关于认知语言学,目前国外并没有一个一致的定义,但却有一些共同的理念,国内的一些学者对国外学者的定义进行了概括。王寅对认知语言学做出的定义是:

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

从他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认知语言学致力于在写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努力对其背后的认知规律做出统一的解释,它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学派,强调语言能力跟一般的认知能力分不开,强调语言能力的发展依赖于一般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坚决反对形式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句法也不是一个自足系统,语言的形式结构深受社会环境、认知机制、概念原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经验之上的。

(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

1、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心智和思维一样,都产生与人在后天跟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得到的实际经验,人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来源于知觉、身体运动和人在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这种实际经验,而人的语言能力本来就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没有本质的差别,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2、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法、句法和章法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句法和语义、句法和词汇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语言的意义跟人的知识和信仰系统分不开,纯语义知识和百科知识也不能截然分开,语义和语用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因此从词法到句法到语义再到语用,这是一个渐变的连续体,句法分析必须跟词汇分析和语义分析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续体才有作用,而且后者的作用更大。

3、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仅仅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研究语义总要涉及人的主观看法或心理因素。同一个现象由于人们的注意点不同或观察角度不同,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意象”,也就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4、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范畴内部的成员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共同特征,只有某些地方相似,就好像一个家族内部成员的情况一样,这种观点可以称作“家族相似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范畴都是一些特征的“相交”。语言中的各种单位范畴都是非离散性的,边界是不明确的。

5、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结构实际上是约定俗成了的语义结构或概念结构。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由于社会、文化、地理诸因素的影响,语义结构和概念结构约定俗成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在承认人类认知共通性的同时,还要充分注意不同民族的认知特点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四)认知语言基本理论

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结合,其基本特征是研究我们对世界的知识是如何通过“心智范畴”建立起来的。它重点研究了范畴化理论、CM和ICM、意象图示、认知语义学、心智空间、构式语法、隐喻认知以及相似性等方面。

1、范畴化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范畴是指在人们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在思维上的概括反映,是由一些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属性所构成的“完形”概念构成的。范畴与人们的类属划分密切相关,因此这其间必然要涉及人的认知,同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