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理思想史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46
第二章管理思想历史发展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步较晚,但作为管理思想在人类历史上却出现较早,它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或劳动协作的存在而出现。
管理思想史则是管理实践经验的概括和系统化。
我们对国内外的管理思想史有所了解,就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国内外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了解某些具体管理经验的来龙去脉以及它们在整个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一节东方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儒家的管理思想——仁政德治论(三)法家的管理思想——法治刑治论(四)道家的管理思想——无为而治论(五)兵家的管理思想——竞争方略(六)中国古代的统御术(七)中国古代的统御谋略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一)中国封建时代土地管理思想的三种基本模式(二)中国封建时代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三、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一)中国近代管理思想(二)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第二节西方管理思想的历史发展管理在1900年还几乎处于不为人知的地位,而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和经济中的中心活动——一种强有力的和创新的力量。
管理既是我们国家经济进步的决定者,又是我们的社会塑造者。
管理是我们国家活动和个人活动的核心。
我们管理自己和机构的方式最明显地反映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将会成为什么样子。
一、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阶段和流派概述西方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大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科学管理发展时期;第二阶段:行为科学发展时期;第三阶段:系统科学发展时期;第四阶段:知识文化管理发展时期。
在二十世纪最受欢迎的管理思想和129名管理作者可分为六个学派。
表1—1列出了在这个清单位居前列的几名作者,表1—2以时间顺序列出了这几大流派。
纵观管理思想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不少组织的管理实践都是建立在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上的,而这种传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又大多可以追溯到20世纪泰勒的思想上去。
《管理思想史》要点讲解内容提要《管理思想史》要点讲解,共分十三讲,每讲50分钟,主要讲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难点。
《管理思想史》作为教育管理专业必修课,是从学科的视角,以历史年代为序,通过介绍各个时期管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典型的管理实践、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阐述了从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工业革命时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到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了实现这一过程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文化以及思想家们的作用,揭示了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作用及其辨证关系。
第一讲、绪论及第一章“国外早期管理思想”学习《绪论》,是为了让学员们了解《管理思想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学科特点,认清学习管理思想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进而增强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一)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既包括管理实践,又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以及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之间的辨证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管理思想演变的相互关系等。
1.研究不断发展的管理实践。
管理实践是人们在社会组织中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实际管理活动。
管理实践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组织性,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产生着广泛的影响与作用。
管理实践体现着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的表现形式,因而是管理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2.研究管理思想的演进规律。
管理思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管理活动的思维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里各种管理实践中种种社会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的和系统的反映。
管理思想是在管理实践基础上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从思想萌芽、思想形成到不断系统与深化的发展过程。
管理思想史正是以不同社会阶段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其发展规律。
3.研究社会生产方式与管理思想的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是管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论法家管理思想中国管理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包括生产力的发展,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这一切都促使了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产生和繁荣。
而法家管理思想作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兴盛于战国中后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阳儒阴法”(名为独尊儒术,实为以法治国)之说。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法家管理思想。
一、法家管理思想概述。
1、法家管理思想的特点。
与其他诸子学派的管理思想相比,法家管理思想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为基础,以富国强兵为管理目标,以“法”为管理制度的核心。
法家管理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
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同时法家还注重管理技巧和管理权威以及严格个赏罚制度。
虽然法家各主要代表人物的管理思想有所差异,但归结起来都围绕一个“法”的核心。
法家管理思想既有鲜明的特色。
(1)富国强兵的管理目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霸,法家管理思想以富国强兵为核心目标,一方面强调“法治”、“以法为本”、“以法治国”通过法制来严格控制国家,另一方面法家把农业看作是富国的唯一途径,在法家看来,农业即国民经济,国民经济即农业,两者完全是等同的。
法家首先提出农战政策,“耕战合一”、“寓兵于农”,农战实施的目的就是实现“富国强兵”。
为了发展农业,法家重本抑末,否定工商业。
(2)“趋利避害”人性论;法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在于他们对人性的认识。
《商君书·错法》篇说:“人生而有好恶,故民可以治也…..好恶者,赏罚之本也。
”人生来就有爱好和厌恶,所以民众才可以被治理。
人们的爱好和厌恶是奖赏和刑罚得以存在的基础。
(3)以法治国的行政管理思想;法家反对儒家的礼治,主张以新的法律取代旧的礼制规范。
法家以法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严刑厚赏,“赏厚而信,刑重而必”。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
古代中国在治理国家、军事思想、工程建筑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涌现了很多杰出的思想家——这就是“诸子百家”。
他们的智慧思想流传下来,形成了对中国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几大思想流派。
这几大思想流派涉及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下面我仅针对其中的管理思想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儒家这是中国思想流派中最为各时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
儒家思想核心为“仁义”“大同”“中庸”。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儒家思想重视人的问题,认为人是最根本的资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互敬互爱互信。
管理者要重视人才,以人为本,要对人才“任而能信”,同时要对下属宽容,这样下属方能拥护领导,更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管理着在对待下级时,要本着中庸之道,适度地进行管理,既要有严格的管理,又要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遵循一个管理自我,到管理家庭,再到参与国家的管理乃至最后构建和谐世界的轨迹。
这就要求管理者对自身要严格要求,管理者要“修身安人”,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下属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点往往被管理者所疏忽,由于地位和身份的原因,平日对自己很难做到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
吴王夫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统治初期励精图治,到了后期却放松了自己,以至国破家亡。
我个人认为,人的地位无论高低,都应常常“自思己过”,总结一下前一阶段的得与失,避免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做无疑能修身养性使自己得到升华。
2.道家道家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皆有“道”,这个“道”是天定的,人力无法改变的。
这里面虽有唯心的成分,但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首先辨“道”,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事情,要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地制订目标。
然后还要顺“道”,管理者制订了正确的目标后,就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发展潮流,不要主观地妄图以人力改变“道”的方向,想要逆潮而上。
中国管理思想史(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管理思想史论法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摘要】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经历了上下五千年时间的洗礼之后,中国也因此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积淀了很多先人的智慧,而我们对于这些先人留下来的精神宝藏将会受益无穷。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法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兴盛于战国中后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韩非子集法家之大成,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管理思想,而这些思想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法家管理思想企业管理【正文】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导致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很大,最先进的管理形态和最原始的管理形态并存。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尽管从无到有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管理覆盖小、内容不规范、质量管理标准不高。
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管理不当所引起的一些弊端,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找到一种较好的管理方式来改善企业管理的不足之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有很多,而法家管理思想在其中脱颖而出,更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证法家管理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法家思想的概况1.社会背景进入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在政治上,上古以来的“贵族政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周室衰微,诸侯群起,各诸侯内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卿大夫专权跋扈,新旧势力矛盾激发。
在失去王室控制的情况下,一些诸侯国竞相扩张自己的势力,兼并他国土地,社会秩序因此也变得动荡不安起来。
列国卿大夫在争霸中逐渐发展自己的势力,攫取了政权,卿大夫的家臣也慢慢掌握到了实权,进而控制了国家的部分权力,出现了所谓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国家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以君主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与郡县制度取代了宗法分封制度。
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及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比较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需要充分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开拓创新。
中国的管理思想的研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究对象模糊、缺乏史料的考证、不注重时代背景、对各种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缺乏梳理等。
加强中国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建设,能为中国管理思想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科技、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国管理思想史;传统文化;管理方式;研究对象中国的管理思想史是关于中国历代管理活动的一般原则的思想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典籍涉及多个方面,如治理国家、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有些思想在当今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回顾从时间维度来看管理学,中国管理思想史包括了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研究。
其中出现的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都为现代管理思想打下深深地烙印。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逐步确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企业管理和改革实践不仅需要管理理论支持,更需要具体管理思想的指导。
在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我国的学者也开始致力于开发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与总结新的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管理路子。
1984年,前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对中国管理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后12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研究组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该专业学术团体主要从事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管理现代化服务。
1984年,杨先举、覃家瑞合作编写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是由中国大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探讨中国文化遗产在现代经营管理方面应用的著作,中国古代的兵家管理思路独特,方法卓越,有关《孙子兵法》中诸如“庙算”、“七计”、“以正合,以奇胜”等的一些研究成果,其运筹和决策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导论⼀、什么是管理艺术?“艺术”的体现:合情合理,合理地表达⼈情味。
⼆、当代问题社会和谐(道家):⼈与⾃然和谐、⼈与⼈和谐、⼈⾃⾝的和谐管理的效果不佳,管理问题产⽣的根源:个⼈:⼼慌意乱。
⼈际关系:诚信危机三、西⽅管理科学的⼈⽂回归科学管理:如何改进作业⼈员⽣产率⾏为管理理论:如何领导和控制员⼯以提⾼⼯作绩效管理科学理论:使⽤严密的分析⽅法和计量⼯具评估、控制组织绩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关注企业⽂化、以⼈为本、知识管理。
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内容重视领导问题、⼈才问题道家:道法⾃然,“⽆为⽽治”,《⽼⼦》《庄⼦》儒家:“修⼰安⼈”、“以民为本”,《论语》《⼤学》《孟⼦》法家:“唯法为治”商鞅、韩⾮⼦商家:货殖之术,范蠡、⽩圭管⼦:轻重之术,管⼦及其后继者兵家:经营策略《孙⼦兵法》四、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中国管理思想对⽇本的影响:《唐律》是中国历史上的⼀部重要法典。
《孙⼦兵法》:⼤桥武夫成功运⽤军事管理思想救治企业。
《论语》、《三国演义》中国古代思想对欧洲产⽣的影响:欧洲⼗⼋世纪的“启蒙运动”奠定了西⽅近代⽂化的基本观念和结构。
⽽就是这次“启蒙运动”,却曾经深受东⽅⽂化,特别是中国儒家孔⼦思想的影响和启发。
在当时许多欧洲启蒙思想家那⾥,中国⼀度成为他们⼼⽬中的理想国,儒家伦理被解释为最富民主、平等精神的学说,孔⼦也被推尊为时代的守护尊者,赞美、景仰之情,溢于⾔表。
然⽽,西⽅近代⽂化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同化于东⽅或中国⽂化,⽽是在积极吸取中国传统⽂化中的⼈⽂精神等营养以后,发展出了与古希腊、罗马和希伯来传统⽂化接轨的近代西⽅⽂化来。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全盘华化论”。
欧洲重农学派魁奈将先秦经济思想向欧洲传播,被誉为“欧洲的孔⼦”。
《孙⼦兵法》不仅作为纯军事和哲学来研究美国从⽇本成功经验中体会到中国传统⽂化的价值,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给与⾼度评价。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演变第⼀节先秦时期的管理思想先秦管理思想是管理思想之根1、管⼦的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注重疏导、调节2、孙⼦的管理思想孙⼦的指挥观点:指挥的艺术在于造成⼀往⽆前、不可阻挡之势。
目录摘要1.当代中国管理思想史问题的描述中国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性2. 古代管理思想史的精华求治防乱的思想2.2 以人为本的思想2.3 名正言顺的思想2.4 治众如治寡的思想2.5 审时度势的思想2.6 祸起萧墙的思想3. 古代管理思想对解决当代管理问题的借鉴与启示3.1 古代管理思想在管理人性观上的认识古代管理中“礼治”的管理思想古代管理中“安人”、“修己”的管理思想3.2 古代经典思想与现代管理存在的差异4. 总结参考文献摘要1.当代中国管理思想史问题的描述中国管理思想史的重要性思想史研究之所以引人瞩目,是因为它同时在自觉地回应着三方面问题,一是它在回应新的中国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变迁,思想史世界的混乱,需要重新回顾过去,重新梳理脉络,找到思路;二是它在回应东洋和西洋,包括各种长久固定的学科制度和各种蜂拥而入的新理论、新方法;三是它在回应1970年代以来,近三十年间不断出现的各种新史料的刺激和挑战。
一、管理思想史在中国的地位在中国人文学者心目中,历史、思想和政治,始终处在很核心的位置。
之所以要讨论思想史,就在于思想和社会,历史和现在,古代和现代关联得太深了。
现在西方学界中,思想史研究并不是热门,中国思想史研究更不是热门。
台湾史语所所长黄进兴院士,在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中,就谈到了思想史在西方学界的衰落。
他在文章开头引用了一句“思想史曾有短暂的辉煌,眼前却是四面楚歌,而前景黯淡无光。
”文章最后,他又引用朝鲜战争时期麦帅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来形容现在思想史研究的状况。
可是很有趣的是,大陆学界却相反,思想史研究一直是热门,而且最近十几年更热。
五四时期知识界领袖人物胡适,后来他坚持把自己最初的著作《中国哲学史》,改称为《中国思想史》,还编写了好几次《中古思想史》的提纲和讲义;改革开放时期即1980年代,李泽厚有关思想史的三部著作,也曾经是“文化热”的重要历史资源;余英时先生关于思想史的各种著作,也在中国大陆产生过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在座的艾尔曼教授、汪晖教授和我,也都是在思想史研究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