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航主要机场
- 格式:ppt
- 大小:6.41 MB
- 文档页数:118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最大的飞机场排名前十是哪些坐飞机已经变得平民化了,飞机场你知道中国最大的飞机场排名前十是哪些吗?小编来为你盘点一下。
中国最大的飞机场排名中国十大机场,根据中国民航数据总局统计,大陆地区机场按旅客吞吐量数据统计排名分别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
北京首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国际机场,是北京市的主要的国际机场。
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方向,北京顺义区(其中一二号航站楼为朝阳区在顺义区的飞地),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
中国地理位置最重要、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运输生产最繁忙的大型国际航空港。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不但是中国首都北京的空中门户和对外交往的窗口,而且是中国民航最重要的航空枢纽,是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辐射中心。
并且是当前中国最繁忙的民用机场。
也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上海浦东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滨海地带,占地50多平方公里,距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距离虹桥机场约40公里,为4F级国际航空港。
是中国(包括港、澳、台)三大国际机场之一,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并称中国三大国际航空港。
2015年,浦东机场保障飞机起降45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6008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327万吨。
广州白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始建于2004年08月05日,是中国三大航空枢纽机场之一,机场等级4F,在中国民用机场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94年白云机场在中国500家最大服务业企业及行业评价中被列为中国最大服务业企业航空港第二位。
1995年,白云机场被列为国有企业500强之一。
1998年,白云机场被中国民航总局评为“文明机场”。
成都双流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位于川西平原中部,距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广场西南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03°57’02’’,北纬30°34’47”,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
从民航发展史认识中国民航发展前途作者:admin文章来源:民航资源中国网点击数:2014 更新时间:2007-1-26摘要: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 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 初创时期(1949—1957年)2.1 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2.2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 调整时期(1958—1965年)3.1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3.2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3.3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中国民航机场发展概况及未来机场发展趋势分析一、通航城市和机场2020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有241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40个,永州零陵机场临时停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机场有广西玉林福绵机场、新疆于田万方机场、重庆仙女山机场。
《2021-2027年中国民航机场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37个,较上年增加3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或地区)有广西玉林、新疆于田、重庆武隆。
安康五里铺机场迁至安康富强机场。
二、主要生产指标我国机场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的同时,积极实施“客货并举”发展战略,多方联系运力,优化航线网络,实现生产运输快速恢复。
2020年,我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57亿人次,较上年减少4.94亿人次,同比下降36.6%。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4亿人次,较上年减少3.72亿人次,同比下降30.7%,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0.0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90.2%;国际航线完成0.17亿人次,较上年减少1.22亿人次,同比下降87.8%。
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和市场下行的双重压力,我国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有所下降。
截至2020年底,我国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607.5万吨,较上年减少102.5万吨,同比下降6.0%。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947.4万吨,较上年减少116.9万吨,同比下降11.0%,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82.7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国际航线完成660.1万吨,较上年增加14.4万吨,同比增长2.2%。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截至2020年底,我国机场完成飞机起降904.9万架次,较上年减少261.1万架次,同比下降22.4%;其中,完成运输架次为745.8万架次,较上年减少241万架次,同比下降24.4%。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73.4万架次,较上年减少193万架次,同比下降18.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4.8万架次,比上年下降75.5%;国际航线完成31.5万架次,较上年减少68.1万架次,同比下降68.4%。
中国最大的飞机场排名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最大的飞机场排名》的内容,具体内容:飞机是现今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那么你知道中国最大的机场排名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十大机场排名。
中国十大机场排名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国际...飞机是现今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那么你知道中国最大的机场排名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中国十大机场排名。
中国十大机场排名1、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简称首都国际机场,是北京市的主要的国际机场。
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方向,去年吞吐量更是首次突破了9000万大关,达到了9439万人,是亚太地区第一大机场。
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发布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排名",其中,北京首都机场领衔中国内地机场,位居第10位。
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上海长江入海口南岸的滨海地带,占地50多平方公里,距上海市中心约30公里,距离虹桥机场约40公里,为4F级国际航空港。
2016年吞吐量为6600万,2015年9月4日,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发布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排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居第90位。
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2016年吞吐量为5973万。
2016年2月29日,全球机场服务满意度测评权威机构——国际机场协会(ACI)在蒙特利尔宣布2015年度机场服务质量(ASQ)旅客满意度项目评测结果,广州白云机场荣获"亚太区最佳机场第三名"。
4、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16年吞吐量为4604万。
2015年9月4日,国际民航权威认证机构Skytrax发布的"2015年世界前百位主要机场排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居第50位。
5、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16年吞吐量为4198万。
为全球百强机场国家"十一五"期间唯一批准建设的大型门户枢纽机场,是中国西南门户国际枢纽机场,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并列为中国两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
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前言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体系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其余省会和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众多干、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为保证我国航空运输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及完善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国防建设、增进民族团结、缩小地区差距、促进社会文明也具有重要意义。
但机场总量不足、体系结构和功能定位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和适度增加机场总量已成为未来时期我国机场发展的重要课题。
机场布局规划主要解决民用机场空间布局及功能结构问题,通过统筹兼顾、科学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定位来指导机场的建设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我国民航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同时,民用航空是系统性、关联性和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在机场属地化管理、建设主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编制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也是加强民航业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结合未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特制定《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不含通用航空机场),规划期限至2020年。
在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民航运输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调整。
一、现状及评价(一)机场现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机场总量初具规模,机场密度逐渐加大,机场服务能力逐步提高,现代化程度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大连等省会或重点城市机场为骨干以及其他城市支线机场相配合的基本格局,我国民用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立。
本文由从骑士到国王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航国航”国航 ? 英文名称“Air China Limited”,简称“Air China” ? 总部:北京 ? 主运营基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 第二枢纽: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 飞行常客计划/里程奖励计划:国航知音卡。
?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代码:CA ? 国际民航组织(ICAO)代码:CCA ? 呼号:Air China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北京正式成立。
是中国航空集团公司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
国航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三大航空公司。
国航目前是中国唯一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承担中国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的专机任务,并承担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国内的专、包机任务的国家航空公司。
是中国最大的国有航空运输企业,也是中国民航安全水平高、综合规模大、拥有最新最好机队的航空公司。
2007年度国航入选了世界品牌500 强,为中国民航唯一入选公司;2007 年国航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 最具价值品牌;美国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评为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国航品牌,被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合评定为中国十大国际品牌之一,是国内航空公司第一的牌。
历史沿革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1988年。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前身——民航北京管理局飞行总队于1955年1月1日正式成立。
1988年民航北京管理局分设,成立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 根据国务院批准通过的《民航体制改革方案》,2002年10 月28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中国航空总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并以联合三方的航空运输资源为基础,组建新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中国的主要国际机场与航线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庞大的国际航空交通网络。
在中国境内,有数个主要国际机场,它们连接着世界各地的航线,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国际航空服务。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国际机场以及它们所连接的航线。
首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际机场之一,也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主要航线,从欧洲、北美到亚洲和大洋洲,几乎所有大洲的主要城市都可以通过这个机场来方便地到达。
其次,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中国的另一个主要国际机场。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是全球重要的航空枢纽之一。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连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线,特别是与亚洲、欧洲和北美的航线最为密集。
旅客可以通过这个机场方便地前往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也可以转机前往其他国际目的地。
另外,香港国际机场是中国的一座重要国际机场,也是亚洲乃至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香港国际机场作为一个国际航空枢纽,连接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航线。
除了提供便捷的国际航空服务外,香港国际机场还是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重要交通节点,为旅客提供了方便的陆空联运服务。
此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也是中国的主要国际机场之一。
广州作为中国南部重要的城市,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连接着世界各地的航线,特别是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的航线较为密集。
旅客可以通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方便地前往广州及其周边地区,也可以转机前往其他国际目的地。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主要国际机场,中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国际机场,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等。
这些机场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便。
总结起来,中国的主要国际机场连接着世界各地的航线,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国际航空服务。
无论是在北京、上海、香港还是其他城市,旅客都可以通过这些国际机场方便地前往全球各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国际航空交通网络也将继续扩大和完善,为更多的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航空体验。
我国部分通用机场概况1.北京定陵机场位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定陵道口西侧坐标:40°17"05.24"N,116°13"58.80"E跑道:跑道单条530×30米简介:属于国网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首都基地机场2.金海湖机场飞行区等级:1B。
正在计划实施改扩建,将建设一条长1200米、宽30米的跑道和相应配套系统,可满足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交叉运营的一类通用机场。
北京平谷金海湖机场是北京市现有四个通用航空机场之一,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场位于平谷区金海湖镇胡庄村西北1㎞处,距北京市区78㎞,首都国际机场50㎞,始建于1999年,2011年取得民用机场使用许可证。
3.北京密云机场机场总占地约1100亩,拥有半径5公里的合法空域,能够满足直升机及喷气机以下的小型固定翼飞机起降条件,主要由总部基地、候机楼、直升机4S展示中心、航油储备中心、会员机库和东西向800m 跑道构成。
4.北京八达岭机场座落在北京市延庆县八达岭镇,毗邻举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及官厅水库,地理位置优越,机场距北京市区60公里,从市区驱车沿G6高速(原八达岭高速)约40分钟即可到达。
八达岭机场占地318亩,机场建有一条长800米、宽30米的混凝土跑道和一个12000平方米的混凝土停机坪;航站主要设施包括3000平方米候机楼、900平方米机库、650平方米机务工作间、1000平方米的员工宿舍等相关配套设施5.天津滨海窦庄通用机场由天津奇尼斯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窦庄子村西南,周青庄村北。
机场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太平镇真方位198°,6.3千米,坐标为E117°18′42″N38°33′51″。
跑道长600米,宽25米6。
辽宁鞍山新开河通用机场跑道中心点坐标:N41°19′42″,E122°27′20″跑道长宽:500米×30米。
中国大陆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统计(1990年—2013年)中国大陆民用航空航线及飞机架数统计(1990年—2013年)2013年我国民航通航机场客货吞吐量和飞机起降架次统计公报如下:一、通航城市和机场2013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193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下同)。
定期航班通航机场190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188个。
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城市有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内蒙古额济纳旗、河北张家口、四川稻城,贵州凯里、安徽池州、贵州毕节、江西宜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
四川攀枝花恢复执行定期航班,陕西汉中机场年内停航。
二、主要生产指标2013年我国机场主要生产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其中旅客吞吐量7543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6908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内陆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2443.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国际航线完成634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3%。
完成货邮吞吐量1258.5万吨,比上年增长4.9%。
其中,国内航线完成830.0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内陆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78.0万吨,比上年增长6.3%);国际航线完成428.5万吨,比上年增长3.4%。
飞机起降731.5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0.8%。
其中:运输架次627.7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0.8%。
起降架次中:国内航线678.7万架次,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内陆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为18.9万架次,比上年增长8.8%);国际航线52.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8.3%。
(注:国内、港澳台、国际航线分类按客货流向进行划分)三、旅客吞吐量分布所有通航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达100万人次以上有61个,比上年增加4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95.4%;年旅客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的有24个,比上年增3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6.8%;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部机场旅客吞吐量的29.0%。
民航发展史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 (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中国民航机场发展概况民用机场,是指专供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区域,包括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和设施。
民用机场不包括临时机场和专用机场。
中国航空交通体系由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十二大干线机场组成。
一、通航城市和机场2019年,我国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有238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37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机场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巴中恩阳机场、重庆巫山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4个,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有:四川巴中。
北京南苑机场停航,宜宾菜坝机场迁至宜宾五粮液机场。
二、主要生产指标2019年我国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3亿人次,完成13516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2122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6.5%(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84.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3.1%);国际航线完成1393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完成货邮吞吐量1710万吨,比上年增长 2.1%。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64.3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94.5万吨,比上年减少4.9%);国际航线完成645.7万吨,比上年增长0.4%。
《2020-2026年中国民航机场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完成飞机起降1166.0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2%(其中运输架次为986.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 5.3%)。
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66.4万架次,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19.6万架次,比上年减少0.3%);国际航线完成99.6万架次,比上年增长6.8%。
三、旅客吞吐量分布各机场中,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达到39个,较上年净增2个(银川河东、烟台蓬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83.3%,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