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因素分析教材
- 格式:pptx
- 大小:205.05 KB
- 文档页数:50
《企业文化》学习教材一、企业文化的兴起与进展(一)企业文化——企业治理新的里程碑企业文化那个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往常的企业没有文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治理本来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之因此要把它作为一个崭新的概念提出来,是因为当代的企业治理差不多冲破了先前的一切传统治理模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显现,只有企业文化那个词汇才能比较妥贴地反映这种新的治理模式的本质和特点。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进展过程是企业治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
正如美国学者菲利普·巴格比所讲的,“文化专门可能开始于柔弱的没有把握的摸索,而这种摸索到后来取得了专门大的明确性和确信性”。
企业文化开始孕育、发生也是一种柔弱的没有把握的东西,只是到了以后才开始明确和确信起来。
能够讲,企业文化的兴起是现代企业治理进展的一个新里程,是治理思想的一次革命。
但追根溯源,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必须从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美国的反思谈起。
过去,在世人眼里,日本只是一个国土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 0.25%,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7%的弹丸小国。
然而,确实是那个小国,1980年的生产总值却高达10300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8.6%,跃居世界经济强国之列,这一事实成为20世纪经济世界的一大奇迹,构成了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要紧威逼。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增长率为美国的400%。
1980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集成电路由1973年的627亿日元猛增到723.61亿日元,还向美国大量倾销彩色电视机和录像机。
1981年,美国对日本贸易逆差高达180亿美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占到了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45%。
人们惊呼:“桃太郎”生吞了“山姆大叔”!1965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以转让IBM运算机制造技术为条件,打开了日本市场,但专门快就被富士、三菱、日本电器赶出了日本。
在富士抢走了IBM在香港的市场后,IBM又相继失去了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市场。
企业文化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材《企业文化》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和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企业文化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企业文化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作用。
3. 培养学生构建企业文化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企业文化的定义、构成要素和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和运用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企业的实际案例,引出企业文化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定义:讲解企业文化的定义,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3. 分析构成要素:分析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通过例子解释每个要素的含义。
4. 讲解作用:讲解企业文化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
5.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构建企业文化,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1. 企业的价值观2. 企业的使命和愿景3. 企业的行为规范4. 企业的文化符号企业文化的作用:1.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2.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3. 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企业文化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答案: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文化符号等,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行为规范、文化符号等构成要素。
2. 请列举至少三个企业文化的作用,并给出具体的例子。
答案:企业文化的作用有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谷歌提高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案例引入,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的概念和构成要素,通过讲解企业文化的作用,让学生理解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