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液体制剂的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818.00 KB
- 文档页数:26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一、实验目的1.了解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2.学习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和溶剂。
3.学习如何计算药物含量和制剂浓度。
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是一种粘稠的液体物质,用于口服、皮下、静脉注射等途径。
液体制剂可以分为溶液型液体制剂、混悬剂、乳剂等等。
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将药物溶于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添加剂制成的制剂,常用的添加剂有甘油、多种糖类、酸性或碱性缓冲剂等等。
制剂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有的药物含量,计算方法如下:C =m/V其中,C为溶液的浓度,m为药物的质量,V为溶剂的体积。
实验中制剂所含药物的总质量和溶液的总体积,即加药溶剂的总体积,应根据所需浓度来计算后确定。
制剂中添加剂的使用量和选择,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制剂的性能来确定。
甘油和糖类等添加剂可以使制剂呈现甜味,增加口感,保持稳固性,适合某些小儿、老年患者口服。
酸性或碱性缓冲剂可以调节制剂的pH值,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避免药物分解或失去活性等。
三、实验材料和仪器材料:咖啡因、乙醇、甘油、纯净水。
仪器:分析天平、移液管、量筒、磁力搅拌器、容量瓶、pH计等。
四、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和仪器,清洗干净容器和器具,同时将磁力搅拌器调整到适当的转速。
2.按照需求,计算出咖啡因的用量和制剂的配方。
例如,制备浓度为0.02g/ml的咖啡因溶液100ml,需咖啡因2g,乙醇20ml,甘油2ml。
3.将所需的乙醇、甘油和纯净水称量并均匀混合,得到所需溶剂。
4.将咖啡因称量入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所需溶剂,定量加至100ml,同时使用磁力搅拌器搅拌,直到药物完全溶解。
5.通过使用pH计,检查制剂的pH值。
如果需要,可以添加适量的酸性或碱性缓冲剂来调节制剂的pH值,使其符合要求。
6.根据药品的性质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并按照所需的比例加入溶液中。
7.将制剂过滤或离心,以除去可能出现的杂质或小颗粒物。
并将制剂保存在密封的容器中,以免受到污染。
五、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中保持容器和器具的干净和与药物无水,避免污染和药物失效。
【关键字】实验液体药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剂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四液体制剂的制备(药学专业、09制药工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种类及其概念与特点。
2. 掌握几种典型的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其检查方法。
3. 了解低分子、高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其常用量。
2、实验内容和原理1. 实验内容(1)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1: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以薄荷油、滑石粉(或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等为原料,制备芳香水剂(薄荷水)。
实验2: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以碘、碘化钾为原料,通过助溶法,制备复方碘溶液。
实验3:硫酸亚铁溶液剂的制备(溶解法)以硫酸亚铁、枸橼酸为原料,通过冷溶法制备糖浆剂。
(2)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4: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溶解法)以胃蛋白酶、甘油等为原料,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
2. 实验原理(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助溶法的原理;高分子溶液剂的定义,其热力学稳定性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薄荷油、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碘、碘化钾、胃蛋白酶、硫酸亚铁、新鲜牛奶、冰醋酸、氢氧化钠。
2. 设备与仪器:恒温水浴箱、研钵、具塞玻璃瓶、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实验1:教科书44页芳香水剂(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实验2:教科书45页复方碘溶液的制备(助溶法)实验3:教科书45页硫酸亚铁糖浆(溶解法制备)实验4:教科书47页胃蛋白酶合剂的制备,并按照48页附录方法,测定所得酶制剂的活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薄荷油的制备,比较用三种不同分散剂制备的液体制剂的异同,将结果记录于表2-1中。
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实验2: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实验一 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3、通过薄荷油-吐温20-水三元增溶相图的绘制,掌握增溶相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4、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
二、实验指导溶液型液体制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溶液)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按分散系统分类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三种方法在一定场合下可灵活使用,从工艺上来看多用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如下:(1)溶解度大的药物直接溶解;(2)小量药物(如毒剧药)或附加剂(如防腐剂、增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3)溶解度小的药物宜采用微粉化、剧烈搅拌、加热助溶等手段;(4)不易溶解的药物可采用增溶、助溶等方法;(5)无防腐能力的药剂应加防腐剂;(6)不稳定的药物可加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7)浓配易发生配伍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再混合。
一些在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欲配成水溶液,往往可以通过添加增溶剂,如吐温20、吐温80等,增加其溶解度而制得符合治疗需要浓度的制剂。
例如一些含挥发油的制剂:大蒜油注射液、假性近视眼眼药水(含薄荷油等),因挥发油在水中溶解度小,不能制成治疗需要浓度的澄清溶液,一般都需要添加足量的增溶剂才能形成澄清溶液,但有时这种澄清溶液用水稀释仍然可能再次析出油而使溶液变浑浊。
这是因为油、增溶剂和水三者百分组成改变之故。
如果增溶剂配比得当,用水稀释可一直保持澄清。
这在临床用药上是有现实意义的,此可通过增溶相图的研究来解决。
一定量的薄荷油要配成澄清水溶液,如直接将油加入水中振摇,因为油的溶解度小,溶液浑浊不能制得澄清溶液。
若逐渐加入吐温20并振摇,则溶液由浑浊逐渐变为澄清,形成单相的均匀溶液,此溶液由薄荷油、吐温20和水三组分组成。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2. 了解液体制剂的制备原理及操作要点。
3. 掌握液体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匀或非均匀的液体剂型。
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解法、乳化法、混悬法等。
液体制剂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易于储存等优点。
三、实验材料1. 仪器:烧杯、玻璃棒、量筒、电子天平、搅拌器、高速分散机等。
2. 试剂:水、乙醇、甘油、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硫酸、氯化钠、葡萄糖、淀粉等。
3. 药物:碘、碘化钾、滑石粉、甘草、朱砂等。
四、实验内容1. 溶液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复方碘溶液,掌握溶液剂的制备方法。
(2)实验步骤:a. 称取碘化钾2g,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
b. 加入碘1g,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
c. 加入蒸馏水至30ml,搅拌均匀。
d. 将溶液转移至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2. 乳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高分子型液体制剂胃蛋白酶合剂,掌握乳剂的制备方法。
(2)实验步骤:a. 称取胃蛋白酶5g,加入甘油20ml,搅拌均匀。
b. 将混合液置于高速分散机中,搅拌5分钟。
c. 加入蒸馏水至100ml,搅拌均匀。
d. 将溶液转移至棕色瓶中,密封保存。
3. 混悬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混悬型液体制剂,掌握混悬剂的制备方法。
(2)实验步骤:a. 称取滑石粉30g,甘草5g,朱砂,分别粉碎成细粉。
b.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中,加入等量的朱砂,研磨均匀。
c. 将甘草加入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磨均匀。
d. 按每包3g分包,密封保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剂的制备:制备的复方碘溶液外观澄清,无沉淀,符合制备要求。
2. 乳剂的制备:制备的胃蛋白酶合剂外观均匀,无分层,符合制备要求。
3. 混悬剂的制备:制备的混悬型液体制剂外观细腻,无颗粒沉淀,符合制备要求。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实验报告4:(药学专业、09制药)液体制剂的制备
液体制剂是指在水或油中溶解药物,形成的用于口服、注射、外用等方式的药品剂型。
液体制剂的优点是易于吞咽和吸收,也方便于制剂过程中的调整和改进,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制备一种口服液体制剂,通过测定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探究制剂的
质量和药效,为液体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材料与方法:
材料:盐酸丙吡胺、甘油、羧甲纤维素钠、苯甲酸、甲醇、蒸馏水。
1.将盐酸丙吡胺和苯甲酸分别溶于甲醇中。
2.将羧甲纤维素钠和甘油溶于蒸馏水中,并过滤。
3.将步骤1和步骤2中溶液混合,搅拌均匀。
4.调节pH值至
5.0-5.5,加入适量的蒸馏水调整浓度。
5.装瓶保存。
结果:
本实验制得的口服液制剂为透明液体,pH值为5.0-5.5。
经过快速红外光谱法检测,
确定精制后的盐酸丙吡胺的吸收峰分别在1385cm-1和1685cm-1。
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法时,使盐酸丙吡胺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36nm处。
使用所制备的
液体制剂对30只小鼠进行口服实验,测得各组的ED50值为9mg/kg。
通过本次实验,制备的液体制剂物理性质和药理性质良好,与预期目标基本一致。
因此,制备液体剂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通过进一步调整和改进,得到更优良的药用效果。
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的配制特点。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法。
实验指导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分类: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胶体溶液型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型液体制剂:指低分子量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介质(溶剂)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 ,均匀澄清,常用溶剂为水。
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胶体型液体制剂: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常用溶剂:水,少数为乙醇、丙酮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胶浆剂。
如CMC-Na、琼脂、明胶、甲酚皂、汞溴红、甲紫等。
制备方法溶解法低分子溶液型稀释法化学反应法高分子溶液型或胶体溶液型采用分次撒在液面上使之迅速地自然溶胀而胶溶。
或加入适当溶媒先溶解后,再转移到水中。
实验内容(1、2、3、6处方)(一)薄荷水1、处方ⅠⅡ处方分析薄荷油0.1ml 2d 0.1ml 主药滑石粉0.75g 分散剂聚山梨酯80 0.8 g 增溶剂蒸馏水加至50.0ml 50.0ml 溶剂制备方法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碘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量杯),即得。
分散溶解法是芳香水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操作注意点(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为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增大油与水的接触面,加速溶解过程。
亦具吸附作用,吸附杂质和过剩的薄荷油。
制备方法处方Ⅱ用增溶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
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型液体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3.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药剂是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质子小于1nm)分散于溶剂中的真溶液,供内服或外用。
溶液型药剂外观均匀、澄明。
常用溶媒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及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和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一般制备过程为:称量f溶解f 混合f过滤f加溶媒至全量f检查f包装f标签。
在制备溶液型液体制剂时,常需采用一些方法,如成盐、增溶、助溶、潜溶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媒中的溶解度。
另外,根据需要还可加入抗氧剂、甜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在制备流程中,一般先加入复合溶媒、助溶剂和稳定剂等附加剂。
为了加速溶解进程,可将药物粉碎,通常取溶媒处方量的1/2〜3/4搅拌溶解,必要时可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加热。
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碘、碘化钾、蒸馏水、薄荷油、滑石粉器材:上皿天平、乳钵、烧杯、量筒、玻璃棒、铁架台、漏斗、滤纸等。
实验内容:一、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溶液)1 •处方1g 薄荷粉 蒸馏水 碘碘化钾2g 蒸馏水 加至30ml2•制法 取碘化钾置容器内,加适量蒸馏水,搅拌使溶解,加入碘,搅拌溶解 后加蒸馏水至全量,即得。
3•用途 调节甲状腺机能,用于缺碘引起的疾病,如甲状腺肿、甲亢等的辅助 治疗。
每次0.1-0.5ml ,饭前用水稀释5-10倍后服用,一日3次。
4. 质量检查 成品外观、性状。
二、芳香水剂一薄荷水的制备(分散溶解法)1. 处方0125ml加至 100.0ml2. 制法 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有盖的容器中加入蒸馏水,加 盖振摇10min ,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通过过滤器加适量蒸馏水,使成100ml , 即得。
3. 用途 芳香矫味与驱风药,用于胃肠充气或作溶剂。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实验一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的概念与种类。
2.掌握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4.掌握乳浊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5.熟悉根据药物的性质选用适宜的稳定剂,用以制备稳定混悬剂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按分散体系分为均相液体制剂与非均相液体制剂,前者主要为溶液剂,后者主要为混悬剂与乳剂。
(一)溶液剂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和稀释法。
溶解法的一般过程为药物的称量——溶解——过滤——质量检查——包装等步骤。
稀释法先将药物制成高浓度溶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即得。
制备溶液剂应注意的问题:有些药物虽然易溶,但溶解缓慢,此种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的药物溶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以减少药物氧化损失;对易挥发性药物应在最后加入,以免在制备过程中损失;处方中如有溶解度较小的药物,应先将其溶解后再加入其他药物;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宜的助溶剂或增溶剂使其溶解。
(二)混悬剂混悬剂(又称混悬液,悬浊液)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0.5μm)形式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
一个优良的混悬剂应具有下列特征:其药物微粒细小,粒径分布范围窄,在液体分散介质中能均匀分散,微粒沉降速度慢,沉降微粒不结块,沉降物再分散性好。
混悬剂的沉降速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用Stoke定律表示:ηρρ9)(r 2V 212g -=式中V-沉降速度,r-粒子半径,ρ1-粒子密度,ρ2-介质密度,η-混悬剂的粘度,g-重力加速度。
混悬剂微粒的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混悬剂粘度的关系最大。
通常用减小微粒半径,并加入助悬剂如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半合成纤维素衍生物等,以增加介质粘度来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
混悬剂中微粒分散度高,具有较大的表面自由能,故体系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实验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二、实验原理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剂和高分子溶液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植物油等。
(一)低分子溶液剂是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所形成的均相澄明液体药剂。
有溶液剂、糖浆剂、甘油剂、芳香水剂、酊剂和醑剂等。
这些剂型是基于溶质和溶剂的差别而命名的。
从分散系统来看都属于低分子溶液(真溶液),从制备工艺上来看,这些剂型的制法虽然不完全相同,并各有其特点,但作为溶液的基本制法是溶解法。
其制备原则和操作步骤如下:1.药物的称量固体药物常以克为单位,根据药物量的多少,选用不同的架盘天平称重。
液体药物常以毫升为单位,选用不同的量杯或量筒进行量取。
用量较少的液体药物,也可采用滴管计滴数量取(标准滴管在20℃时,1ml水应为20滴),量取液体药物后,应用少许水洗涤量器,洗液并于容器中,以减少药物的损失。
2.溶解及加入药物取处方配制量的1/2~3/4溶剂,加入药物搅拌溶解。
溶解度大的药物可直接加入溶解;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先研细,搅拌使溶,必要时可加热以促进其溶解;但对遇热易分解的药物则不宜加热溶解;小量药物(如毒药)或附加剂(如助溶剂、抗氧剂等)应先溶解;难溶性药物应先加入溶解,亦可采用增溶、助溶或选用混合溶剂等方法使之溶解;无防腐能力的药物应加防腐剂;易氧化不稳定的药物可加入抗氧剂、金属络合剂等稳定剂以及调节pH值等;浓配易发生变化的可分别稀配后再混合;醇性制剂如酊剂加至水溶液中时,加入速度要慢,且应边加边搅拌;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应最后加入。
3.过滤固体药物溶解后,一般都要过滤,可根据需要选用玻璃漏斗、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漏斗等,滤材有脱脂棉、滤纸、纱布、绢布等。
实验一溶液型药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 掌握溶液型制剂配制的特点、质量检查。
二、实验药品和器材药品:碘、碘化钾、蔗糖、乙醇、薄荷油、滑石粉、吐温80、樟脑等。
器材:烧杯、玻璃漏斗(6cm、10cm)、量筒、架盘天平、玻璃棒、滤纸、脱脂棉、电炉、水浴箱等。
三、实验指导溶液型液体制剂是指小分子药物分散在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供内服或外用液体制剂。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均匀澄明并能通过半透膜。
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其混合液、脂肪油等。
属于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溶液剂的制备方法有三种,即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一)薄荷水的制备1、处方1)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细口瓶中,加入纯化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使成50ml,即得。
另用轻质碳酸镁,活性炭各0.8g,分别按上法制备薄荷水。
记录不同分散剂制备薄荷水所观察到的结果。
2)处方Ⅱ用增溶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加入纯化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使成50ml,即得。
3)处方Ⅲ用增溶-复溶剂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在搅拌下,缓慢加入乙醇(90%)及纯化水适量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加适量纯化水制成50ml,即得。
3、备注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等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利发挥其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3)聚山梨酯80为增溶剂,应先与薄荷油充分搅匀,再加水溶解,以利发挥增溶作用,加速溶解过程。
(二)复方碘溶液的制备1、处方碘 2.5g碘化钾 5g纯化水加至50ml2、操作取碘化钾,加纯化水适量,配成浓溶液,再加碘溶解后,最后添加适量的纯化水,使全量成50ml,即得。
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了解液体制剂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仪器:称量纸、天平、容量瓶、磁力搅拌器、空瓶。
实验药品:硝酸银溶液、甘油溶液。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干净容量瓶,并用纯水冲洗干净。
2. 硝酸银溶液制备:取一定体积的纯水加入容量瓶中,使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固体溶解在纯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3. 甘油溶液制备:取一定体积的纯水加入容量瓶中,使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甘油加入纯水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均匀。
4. 测定溶液的浓度:取少量溶液放入瓶中,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浓度。
5. 清洗实验仪器:将使用过的容量瓶和磁力搅拌器清洗干净,并用纯水冲洗干净。
实验结果:硝酸银溶液浓度:X g/L(根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填写)甘油溶液浓度:Y g/L(根据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填写)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硝酸银溶液和甘油溶液,并测定了其浓度。
根据浓度测定结果,可以得出液体制剂的配制是准确的。
液体制剂的浓度对其药效有很大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浓度会导致药效降低或不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在制备液体制剂时需要严格控制浓度,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但是实验中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在制备溶液时可能由于加入固体溶质的量有误差,导致实际的浓度与理论浓度有较大差距。
另外,在测定溶液浓度时,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也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未来的改进方向包括更加严格控制药物的质量和准确称量药物,同时可以尝试其他测定方法来获得更准确的浓度值。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硝酸银溶液和甘油溶液,并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其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液体制剂的配制是准确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液体制剂的浓度对药效有重要影响,需要严格控制浓度,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实训目的1. 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 熟悉常用液体制剂的种类及特点。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训内容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溶液型液体制剂,了解其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溶液型液体制剂是将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实验材料:药物、溶剂、称量纸、玻璃棒、烧杯、量筒、标签纸、牛角药勺等。
(4)实验步骤:①称量药物:准确称取所需药物,记录质量。
②溶解:将药物加入适量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③定容:将溶液转移至量筒中,加溶剂至刻度线,摇匀。
④包装:将制备好的溶液倒入无菌瓶中,贴上标签,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制备日期等信息。
2.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混悬型液体制剂,了解其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混悬型液体制剂是将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形式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实验材料:药物、溶剂、称量纸、玻璃棒、烧杯、量筒、标签纸、牛角药勺等。
(4)实验步骤:①称量药物:准确称取所需药物,记录质量。
②研磨:将药物加入适量溶剂中,用玻璃棒研磨至形成均匀的悬浮液。
③定容:将悬浮液转移至量筒中,加溶剂至刻度线,摇匀。
④包装:将制备好的混悬液倒入无菌瓶中,贴上标签,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制备日期等信息。
3. 乳浊液液体制剂的制备(1)实验目的:制备一定浓度的乳浊液液体制剂,了解其制备方法及操作步骤。
(2)实验原理:乳浊液液体制剂是将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如油和水)通过乳化剂的作用,形成均匀、稳定的乳液。
(3)实验材料:药物、乳化剂、油相、水相、称量纸、玻璃棒、烧杯、量筒、标签纸、牛角药勺等。
(4)实验步骤:①称量药物:准确称取所需药物,记录质量。
②乳化:将药物加入油相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形成乳浊液。
③加水相:逐渐加入水相,继续搅拌至形成均匀的乳液。
实验一 乳浊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要求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2. 掌握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3. 掌握测定油类所需HLB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为油和水)所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形成油包水(W/O)型或水包油(O/W)型等类型乳剂。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均不稳定的分散体系。
为了使被分散的液滴稳定存在,通常加入一种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乳化剂,并通过外力做功制得比较稳定的乳剂。
小量制备乳剂可在研钵中用手研磨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大量生产则用搅拌器或乳匀机制备,制得乳剂的类型,一般可用稀释法或染色镜检法鉴别。
乳化剂的种类很多,包括表面活性剂、亲水高分子材料、固体粉末,其中表面活性剂较常用。
乳化剂如采用亲水高分子材料——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或湿胶法进行制备,本实验采用干胶法制备鱼肝油乳剂。
乳化剂+油→研匀→加水→成初乳→加水至全量选用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各种油被乳化形成某种类型乳剂对乳化剂的HLB 值要求不同。
只有当乳化剂的HLB 值适应被乳化油的要求,生成的乳剂才稳定。
单独使用一种乳化剂其HLB 值不一定能恰好与被乳化油相所需的HLB 值相适应,所以常常将两种不同的乳化剂混合使用,以获得最适宜的HLB 值。
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为各个乳化剂HLB 值的加权平均值,其计算公式如下:BA BB A A AB W W W HLB W HLB HLB +⋅+⋅=式中,A 、B 分别为两种已知HLB 值的单个乳化剂,W A 、W B 分别为两种乳化剂的质量。
本实验采用乳化法来测定油所需HLB 值:即,将两种已知HLB 值的单一乳化剂,按上述公式以不同重量比例配算成具有一系列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然后用来制备一系列乳剂,在室温条件下或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如离心法)观察制成乳剂的分散度、均匀度或乳析速度。
稳定性“最佳”的乳剂所用乳化剂的HLB 值即为油所需HLB 值。
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液体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其制备过程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
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液体制剂的制备过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制备液体制剂,掌握液体制剂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了解不同因素对制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提高对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材料和仪器1. 药物原料:甲酸苯丙酯、丙酮、乙醇等。
2. 辅助原料:甘油、聚乙二醇等。
3. 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用具,准备所需原料和辅助原料。
2. 称量:使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所需药物原料和辅助原料。
3. 溶解:将称量好的药物原料和辅助原料加入适量的溶剂中,使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溶解。
4. 调节pH值:根据需要,使用盐酸或氢氧化钠等酸碱调节剂,调节制剂的pH 值。
5. 过滤:将溶解后的液体制剂通过滤纸或滤膜进行过滤,去除杂质。
6. 灭菌:将过滤后的液体制剂进行灭菌处理,确保制剂的无菌性。
7. 包装:将灭菌后的液体制剂装入适量的容器中,并进行密封包装。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制备了甲酸苯丙酯液体制剂。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结论:1. 药物原料的选择和质量对制剂性能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甲酸苯丙酯作为主要药物原料,其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液体制剂的要求。
2. 辅助原料的添加可以改善制剂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添加了甘油作为辅助原料,其具有润滑和保湿的作用,能够提高制剂的口感和稳定性。
3. pH值的调节对制剂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有重要影响。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盐酸进行酸碱调节,使制剂的pH值保持在理想范围内,以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4. 过滤和灭菌是确保制剂无菌性的重要步骤。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滤纸和灭菌处理,去除了制剂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确保了制剂的无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