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课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23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课程教案
吴双磊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 选修课
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管理》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Emotion Management》
总学时数 26 讲课学时 24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习题课
学 时 2
学 分 2
开课单位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适用专业 不限
先修课程 无
选用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张海燕主编.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主要教学
参考书 1。 《情绪心理学》.陈少华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 《情绪管理压力应对》.郑日昌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 《救助情绪》林恩·克拉克著,姚梅林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叶素贞,曾振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考核方式 期中检查与期末考试结合
2 本课程在
专业课程
体系中的
地位和作用 情绪与生活关系密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情绪来说明生活状态。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讲,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情绪变化很不稳定,情绪波动大,在发展、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使大学生对社会产生距离感,害怕接触社会。
鉴于此,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和实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情绪的相关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功用及其测量方法与发展历程;认识情绪与压力的关系;知晓大学生情绪发展的特征及常见问题;学会科学地识别和表达情绪,并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待情绪;掌握情绪的自我调节及心理干预技术,并注重对自己情商的培养.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大家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生活以及以后工作等方面遇到的情绪问题,保持一个积极、健康、阳光的心态。
二、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26学时,讲课24学时,实验0学时.
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
课 实
验 习
题
课 讨
论
课 上
机 参观
或看
录像 小
计
第一章 情绪概论 2 2
第二章 情绪的表达与识别 2 2
第三章 情绪与压力 2 2
第四章 大学生情绪发展 2 2
第五章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情绪 6 6
第六章 情绪困扰的自我调节 4 4
第七章情绪问题的心理干预技术 4 4
第八章 情商 2 2
期末考试 2 2
总 计 24 2 26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情绪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掌握情绪的自我测量及评估方法.通过知识学习和实操训练,能够了解情绪发展的历程,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尝试对自我现有情绪特点及状况进行分
3 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情绪的测量;情绪的发展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并辅之以团体活动
第一节 初始情绪
1. 情绪的概念
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所谓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情绪是由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成分构成的一种复杂的体验。在心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愉快和不愉快;在生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高度的觉醒和紧张;在行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采取某种行为的冲动等。情绪状态的发生,虽为个体所能体验,但它所引起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却不易为个体本身所能控制,所以情绪对个体来讲极具影响作用.
Plutchik:情绪时推论出来的对某一刺激所做出的复杂反应,包括认知评估、主观变化、自主的和神经的唤起、行动的冲动及准备用来对引发这一系列复杂反应的刺激施加影响的行为(Plutchik,1982)。
需注意:(1)情绪是推论出来的,不是被观察到的;(2)情绪是对刺激的反应;(3)每种情绪均包括:认知、感受和行为倾向;(4)情绪是功能性的。
2. 情绪的特点
主要有:必要性、两极性、动力性、发泄性、非理性、过程性和人际转移性。
3. 情绪个体差异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社会文化、家庭教养、性别角色和个人特质等.
4. 情绪的功用
(1)情绪是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激励和指标两个方面。
(2)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情绪具有调控功能,适当的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积极的组织功能,而不当的情绪则对人的认知活动有消极的瓦解功能。
(3)情绪是身心健康的调节剂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情绪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有作用于有关的内脏,才会出现情绪的变化。在很多时候,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而消极情绪则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
(4)情绪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家在研究了英语使用者的交往现象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靠非言语表情传递,
4 38%的信息靠言语表情传递,只有7%的信息靠言语传递.情绪作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心理表现形式,和语言一样,具有服务于人际交流的功能。
第二节 情绪的测量
1. 自我报告
自我报告要求人们描述他们当前的、过去的或典型的情绪.但其不可能是精确地,因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在使用范围上也具有局限性,通常不适于研究婴儿、脑损伤病人、动物和其他不能说话者的情绪.
2. 生理测量
生理测量常用方法多波动扫描仪、脑电图、脑磁图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3. 行为观察
可通过面部表情或面部一些特定肌肉群的收缩,肢体动作等进行观察推测。
第三节 情绪的发展
1. 情绪体验的发展
情绪是如何发展的?生理的成熟,认知的成熟,社会相互影响。
2. 情绪交流的发展
情绪交流的发展:知觉、分享和谈论情绪。
3. 成年期情绪的发展
(1) 情绪发展的个体一致性
(2) 情绪强度的年龄趋势
(3) 情绪显著性
(4) 情绪控制
复习与作业要求:请试着描述自己的早期情绪记忆,检测这些记忆发生在何时,你体验到了什么情绪,什么情境导致了这些情绪,他人对你的这些情绪有何反应.
考核要点:心理测量的方法;情绪交流的发展.
辅助教学活动:PPT及团体活动
第二章 情绪的表达与识别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情绪的基本形式;掌握情绪的常见表达及识别方法。通过知识学习和实操训练,能够提升自己的情绪表达及识别能力,从而促进人际交往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面部表情的识别;情绪表达的实适应性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并辅之以课堂演练。
5 第一节 情绪的分类
根据个体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将情绪分为基本情绪、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三种状态。
1。 基本情绪
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它们与个体的基本需要相关联,常具有较高的紧张性。快乐是一种积极而美好的感受;愤怒是由于个体所追求的目标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恐惧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是由于缺乏处理此种情境的能力所导致的;悲哀是个体失去某种他所重视或追求的人或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2. 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
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体验有惊奇和兴趣,厌恶是与之相反的情绪体验。
惊奇和兴趣是面对陌生、奇特但并未发现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事物时,个体会产生惊奇感,进而产生探究该事物的兴趣;厌恶是与恶心、呕吐等身体不适感相关联,具有强烈躲避倾向的、否定的情绪体验。它与惊奇和兴趣的作用相反,会使人远离引发的事物.
3. 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自我评价是个体按照社会及个人标准对自己或行为进行的评价.害羞、骄傲与自罪是三种主要的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
第二节 情绪的表达
情绪表达是个体将其情绪经验,经由行为表露于外,从而显现其心理感受,并借以达到与外界沟通的目的。
1. 情绪的表达手段
(1) 面部表情
情绪表达以面部的肌肉活动为主,由面部表情表达的情绪具有双向的沟通作用。当个体内心有不同情绪时,他人可以察言观色了解其面部表情所表达的情绪。心理学家将各种不同表情的照片,分割成前额、眉眼和口部三段,让被试者分别用来辨别快乐、悲哀、恐惧、愤怒、惊愕和厌恶等六种不同的情绪,研究结果发现:悲哀情绪主要显现在眼睛,快乐与厌恶主要显现在嘴部,惊愕的表情由前额显示,而愤怒的情绪则表现在整个面部(Boucher&Ekman,1975).
面部表情常与特定的内心感受相关,如高兴时—— 眉开眼笑;气愤时-— 怒目而视;恐惧时—— 目瞪口呆;憎恨时—— 咬牙切齿;紧张时-— 张口结舌;悲伤时-- 目光呆滞;厌恶时-— 嗤之以鼻;忧愁时—— 额头紧缩;
婴儿刚满月时就可用“皱眉”“撅嘴”与人交流。
6 (2) 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由肢体语言来表达情绪时,当事人通常并不自知。肢体语言主要通过身体姿态、肢体动作或手势来表达;
不同情绪状态下,人的身体姿势会发生不同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无奈时——耸肩摇头;狂喜时——手舞足蹈;失望时——垂头丧气;悔恨时——捶胸顿足;忧愁时—-额头紧缩;
手势:竖大拇指—-钦佩、称赞等.
(3) 行为方式
(4) 语音语调
(5) 具体言语
2. 情绪经验的形成
在情绪经验的形成问题上,历来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达尔文认为人的表情是演化而来的遗传性行为,而且各种族间的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也是一致的。但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的情绪表达是个体学到对该刺激情境的反应。
对人类的情绪表达虽然历史上存在着争议,但现在一般认为:情绪表达的方式是天生的,惟情绪表达的时机与后天学习有关;人不需学习如何哭如何笑,但却学到了何时哭何时笑。
3. 情绪表达练习
八人一组,先自我介绍;然后每人尽可能多的表演各种情绪,每组选出一个表现最好的同学上台表演;表演种类最多,表现最到位的小组获胜.
第三节 情绪的识别
1. 情绪识别的概念
情绪识别(recognition of emotion)就是通过分析表情及其发生情境等因素了解表情的性质和含义。情绪识别实际上并不是针对表情本身的,而是针对它背后的意义。例如,皱眉可能是一种情绪表现,我们见到这种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就试图解释它背后的情绪。
2。 情绪识别技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读解;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及言语表情的读解等。情绪识别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包含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而情绪识别的准确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关知识拓展:美国生理学家美国生理学家艾尔玛·辛吉斯“怒气实验”;视崖实验.
复习与作业要求:你的情绪底色是什么?试举例阐述之。
考核要点:情绪表达方式;面部表情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