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论文题目历史学专业关键题目大全历史学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 格式:pdf
- 大小:339.72 KB
- 文档页数:22
历史论文题目选集历史学是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也叫史学,是人类对自己的历史材料进行筛选和组合的知识形式。
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
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
史学论文可作为选题的关键词有很多,如:史学理论、史学思想、历史叙事、年鉴学派等等。
下面为大家精选了120个历史学方向论文选题,包含中外研究,供相关专业同学参考。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美国历史课程能力目标比较研究2、民国“历史研究法”研究3、中国电视剧的历史学批评4、埃里克·方纳史学研究5、海因里希·格莱茨史学思想研究6、霍华德·津恩的史学思想研究7、约恩·吕森历史叙事理论研究8、从民族话语建构到阶级话语建构9、唐宋动物灵异观念研究10、20世纪20年代北大史学社会科学化改革新探11、流变的风景:民国福州籍历史学家形象研究12、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史学思想研究13、历史学师范生实习备课研究14、论彼得·诺维克对美国历史学职业化的阐释15、布罗代尔的经济史观研究16、纳粹德国时期《历史杂志》“反犹”思想研究17、文学与历史的跨界:海登·怀特的转义诗学研究18、皇权与国运兴衰视角下的宋代内藏库研究19、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单簧管作品创作研究20、海登·怀特历史叙事理论研究21、历史学数字化转向:工具、方法和模式变革22、论美国学者列文森的中国学研究模式23、海登·怀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叙事性重释24、美国现代中学历史课程嬗变研究25、民国时期大学的英国史教育26、当代美国大众传播史学研究27、伯纳德·贝林与美国教育史学28、唯物史观视域下安克施密特历史哲学研究29、中国公共史学兴起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与思考30、中国社会史的一种解释31、20世纪80年代的史学方法探索研究32、中学生历史意识建构研究33、麦考莱史学思想研究34、中西“诗史关系”论之比较35、20世纪80年代“史学与现实关系”讨论再研究3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史家主体理论建构研究37、约翰·富兰克林·詹姆逊史学实践研究38、詹姆斯·福特·罗德斯史学研究39、论改革开放后刘大年的史学理论研究40、海登·怀特诗性历史哲学理论研究41、论罗伯特·达恩顿的阅读史研究42、反省与尝试:新时期史学系统论思潮述评(1980-1989)43、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44、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的环境史学思想及其评析45、文学中的国变众生相46、林希逸三教融合思想研究47、年鉴学派史学范式与雅克·勒高夫的新史学实践48、论视域融合的内涵及其对中西比较史学的重要意义49、现阶段襄城县高中历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50、美国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新走向51、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52、法国年鉴学派研究53、宋朝外交运作研究54、现代中国慈善事业的跃进与困境55、论卡罗·金兹堡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56、人性、历史与冲突57、林·亨特新文化史研究59、中国博士学位授予制度的历史考察60、早期基督教史学探析(公元1-4世纪初期)61、论柯林武德的历史理性批判62、底层史学与劳工研究63、史学的文学性与史观的文学性64、1978-2012年中国大陆心理史学研究65、彼得·伯克社会文化史思想研究66、中国电视剧史学研究新论67、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68、试论二十世纪之前的美国历史撰述与国家认同69、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70、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教师叙述客观性问题研究71、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研究(1946-56年)72、美国公共史学的研究领域与理论方法73、年鉴学派早期“文化—心态史”研究74、中美档案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比较研究75、论普罗柯比史学思想的特点及实践76、“罗斯”名称的起源与古罗斯国家的形成77、美国进步主义时代专家参政现象研究,1900-192078、中学历史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功能试探79、卡尔—埃尔顿论战述评81、丹尼列夫斯基史学思想研究82、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83、“务实的实在论”—阿瑟·丹图历史叙事理论研究84、年鉴史学派的跨学科方法论85、人类学与当代西方史学研究浅论86、伊格尔斯的跨文化史学史研究87、琳达·哈钦后现代主义诗学研究88、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大陆学者的西方史学史研究发展89、魏斐德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研究90、日本战后人民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91、历史学语境下的影像意义转换92、民国学术传播中的《燕京学报》研究93、高中历史“学案导学”模式下的预设与生成策略研究94、史语所的实践与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95、中国口述史学的理论与实践96、历史跨学科研究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的现代化97、历史事实的结构98、翦伯赞的史料观及方法论探析99、浅谈覆盖律解释模型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困难100、论历史研究中的价值评价101、试论近代历史语篇的语言变化102、唯物史观及其指导的历史学在20世纪中国的推进历程103、浅析学案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04、近三十年中国大陆史学主潮研究105、波普尔历史思想再探析106、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简论107、宋代城池建设研究108、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109、宋代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研究的基本问题110、历史学视野下的中国武术教育111、李则纲《史学通论》的史学思想研究112、汤普森的文化研究113、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的哲学探索114、顾颉刚史学思想的认识论解析115、漫游者的权力:朱天心小说研究116、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科学化117、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118、现代新史学理论建设研究119、柯文中国历史研究述评120、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本文完)。
历史论文开题报告篇一:历史学论文的开题报告与答辩(详细版)第八章开题报告与答辩第一节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
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
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
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
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
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历史事件,对于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历史学专业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次毕业论文选题旨在探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历史背后的规律和启示,为今后的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选题内容及研究目的本次毕业论文选题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影响》,旨在通过对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启示。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该历史时期的背景、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揭示历史的规律和启示,为今后的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三、选题意义及创新点本次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深入研究,揭示历史背后的规律和启示,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结合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对历史事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力求挖掘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内涵,探讨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
四、研究方法及步骤本次毕业论文将采用历史研究的常用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
具体步骤包括:1. 收集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2. 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规律;3. 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或事件之间的异同,探讨其共性和特殊性;4. 提炼历史事件的启示和价值,为今后的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
五、预期成果及展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预期可以揭示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影响,深入探讨历史事件背后的规律和启示,为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同时,本文还将对历史研究方法和技巧进行探讨和总结,为今后的历史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望未来,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的研究,可以为历史学专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推动历史学研究走向更加深入和广阔的领域。
历史论文标题范例大全1. 古代文明与现代社会的联系2.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文化变革3. 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考察4.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5. 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和传播6. 结合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7.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与政治8. 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及其影响9. 古埃及文化与法老的统治10. 青铜时代的文化与科技创新青铜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代以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为特征,代表了人类在冶炼、制造和艺术方面的重大进步。
青铜时代的文化与科技创新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青铜时代,人类学会将铜和锡混合,制成了青铜,这极大地提高了工具、武器和艺术品的制造水平。
青铜器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青铜器的生产与贸易推动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文明之间产生了交流和融合,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青铜时代,许多重要的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中国等相继出现,其青铜文化也成为这些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埃及,青铜器被广泛用于祭祀、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用品的制作;在古希腊,青铜器成为了艺术创作的重要载体,为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古中国,青铜器更是成为了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青铜礼器更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青铜时代的文化与科技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不仅推动了古代文明的繁荣,更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阶段。
对青铜时代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明进步的轨迹,为我们认识和珍惜人类文明的成果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标题近年来,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科学科,对于研究和分析过去的经验与事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对历史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体现,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批判性思考和研究能力。
在撰写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突出论文的主题,概括研究方法和目的,同时吸引读者的注意。
本文将提供一些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标题,以供参考。
这些标题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国家和主题的研究,以帮助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兴趣和研究方向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论文标题的示例:1.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对现代文化的影响"本论文将深入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分析艺术家的创新精神和他们的艺术作品如何为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奠定了基础。
2. "美国南北战争对于奴隶制度废除的影响"这篇论文将研究美国南北战争对于奴隶制度废除的影响。
通过分析战争的原因、战争期间的变化以及战后的社会重建,论文将探讨这场战争如何引发了奴隶制度的废除,促进了人权和平等的发展。
3.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此研究将重点关注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重要的发明和创新。
论文将探讨这些发明如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给不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4. "二战期间的女性角色和社会变革"本论文将分析二战期间女性在经济、社会和军事方面的重要角色,探讨二战对于女性地位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从而突出“战争催生变革”的历史观点。
5. "印欧语系的起源和传播"这篇论文将研究印欧语系的起源和传播,借助语言学和考古学的方法,探究印欧祖语的起源以及印度-欧洲诸语言的历史关联,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各种历史事件和交流逐渐传播至今天的。
6. "近代美术馆系统的建构与发展"该论文将探讨近代美术馆系统的建构与发展,研究重要美术馆的历史背景、建筑设计和艺术收藏,探讨其对推动艺术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及不同美术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与挑战。
历史系论文开题报告历史系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和未来的挑战。
本论文旨在探讨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以期从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深入分析某一特定历史事件或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并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将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 选取的历史事件或时期的背景和基本情况是什么?2. 这一历史事件或时期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是什么?3. 这一历史事件或时期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是什么?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论文选取的历史事件或时期为某国的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全球文化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深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特点和影响,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研究方法方面,我们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
通过搜集和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我们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进行深入了解。
同时,我们将对文艺复兴时期与当代社会的联系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四、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引言本章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行介绍,并概述选取的历史事件或时期。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和基本情况本章将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本章将对文艺复兴时期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阐述,包括艺术、文化、科学等方面。
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本章将对文艺复兴时期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进行探讨,包括价值观、创新精神、人文关怀等方面。
第五章:结论本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23条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题目选题参考中国古代史专业是培养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宋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专门人才。
本文就以中国古代史为例提供优秀论文题目200余个,其中包含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等专业。
希望各位需求者能够学以致用!1、民间借贷中的暴力冲突:清代债务命案研究2、“冠带荣身”与明代国家动员——以正统至天顺年间赈灾助饷为中心3、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4、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5、先秦社会最高权力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6、出土文献与先秦自然宇宙观重审7、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8、逐鹿或天命:汉人眼中的秦亡汉兴9、明清时期嘉陵江流域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10、秦汉帝国扩张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11、金朝初叶的国都问题——从部族体制向帝制王朝转型中的特殊政治生态12、清代耕地数据恢复重建方法与实证研究1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商王朝锡料来源与“金道锡行”14、南宋朝廷与四川地区的文书传递15、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16、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17、清代司法检验制度中的洗冤与检骨18、汉武帝晚年政治取向与司马光的重构19、唐国史中的史实遮蔽与形象建构——以玄宗先天二年政变书写为中心20、唐宋州县治理的本土经验:从宋代司法职业化的趋向说起21、建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经验与战略思考22、论西周时期的“南国”23、松散等级体系下的合法性崛起——春秋时期“尊王”争霸策略分析24、明代庶吉士群体构成及其特点25、中国唐律研究三十年26、“山人”与晚明政局27、土地改革、阶层流动性与官僚制度转型:来自唐代中国的证据28、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盗砍案”的历史民族志29、泾渭清浊:乾隆朝的考察辨析及其功用意义30、寻找最初的“仁”对先秦“仁”观念形成过程的文化考察31、乡绅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32、异地高考的历史参照:清代异地科举考试政策探论33、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34、水上交通与商代文明35、秦汉律所见“质钱”考辨36、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37、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38、清代慈善组织中的国家与社会39、《唐律》中的量刑制度及其历史贡献40、明清北京休闲空间格局研究41、《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述评42、西夏汉文“南边榷场使文书”再研究43、分水之争:公共资源与乡土社会的权力和象征——以明清山西汾水流域的若干案例为中心44、灌溉、环境与水利共同体——基于清代关中中部的分析45、元和明前期南北差异的博弈与整合发展46、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47、从乡豪历史到士人记忆——由黄佐《自叙先世行状》看明代地方势力的转变48、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49、西汉末年的国家祭祀改革50、“界外”:中国乡村“空心化”的反向运动51、曹操与原始道教52、从墓地、族谱到祠堂:明清山东栖霞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53、“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54、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55、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56、清华简《系年》与两周之际史事的重构57、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58、清代满人的“中国认同”59、汉成帝元延三年侯国地理分布研究60、里耶“户籍简”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61、从清代新疆屯垦政策角度谈屯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天山北路东部屯垦为中心62、清中叶以降浙南乡村家族人口与家族经济63、经营地方:明清之际的济宁士绅社会64、朝堂之外:北宋东京士人走访与雅集65、《郑芝龙航海图》考——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藏《雪尔登中国地图》名实辩66、秦汉国家统治机构中的“司空”67、唐代乡村基层组织及其演变68、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69、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70、宗族、市场、盗寇与蛋民——明以后珠江三角洲的族群与社会71、“五等爵”制与殷周贵族政治体系72、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年龄与空间分布73、明代青花瓷的展开:以时空为视点74、论唐代佛教的世俗化及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75、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76、清末“庙产兴学”与乡村权势的转移——以巴县为中心77、“主仆名分”与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唐宋变革时期阶级结构研究之一78、大清刑律草案签注考论79、清代讼师贪利形象的多重建构80、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开垦过程81、清代江南的卫生观念与行为及其近代变迁初探——以环境和用水卫生为中心82、清朝皇帝的中国观83、红夷大炮与皇太极创立的八旗汉军84、实力、观念与不对称关系的稳定性——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为例85、明代通货问题研究——对明代货币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初步估计86、十七世纪西方耶稣会士眼中的北京——以利玛窦、安文思、李明为中心的讨论87、“天下观”的逻辑起点与历史生成88、鼎革与变迁:明清之际江南士人行为方式的转向89、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一个清代城市中民族关系的个案90、春秋官制与《周礼》比较研究——《周礼》成书年代再探讨91、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92、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会及其历史书写——以《魏书·官氏志》为中心93、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94、“传奉官”与明成化时代95、南宋移民与临安文化96、南宋临安的娱乐市场97、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98、单名与双名:汉晋南方人名的变迁及其意义99、章学诚的“经世”观与清初“大一统”意识形态的建构100、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101、春秋战国时期外交思想流派102、唐代兵制的演变与中古社会变迁103、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104、月令与秦汉政治再探讨——兼论月令源流105、官制、语言与司法——清代刑部满汉官权力之消长106、耶律阿保机建国方略考——兼论非汉族政权之汉化命题107、空间与秩序:明清以来鄂东南地区的村落、祠堂与家族社会108、论拓跋鲜卑之得名109、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110、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111、内结与外结:清代司法场域的权力游戏112、清代宗教与国家关系简论113、从军事城堡到塞北都会——1429—1929年张家口城市性质的嬗变114、朝贡、礼仪与衣冠——从乾隆五十五年安南国王热河祝寿及请改易服色说起115、魏晋南北朝时期疫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116、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117、出土文字资料与五帝新证118、明代地域商帮兴起的社会背景119、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120、中国外交的起源——试论春秋时期周王室和诸侯国的性质121、也论先秦时代的司寇122、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123、《里耶秦简》(壹)所见秦代县乡机构设置问题蠡测124、宋代妇女奁产所有权探析及其意义125、清朝《状式条例》研究126、“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127、秦汉时期的“夜作”128、汉代女性的工作129、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张家山汉简与秦简比较研究之一130、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131、秦汉法典体系的演变132、唐代家庭形态的复合型特征133、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34、明清易代与明遗民的心理氛围135、明代都司卫所制度与军管型政区136、现代性抑或中国性历法在明末以来的法律命运137、宋代图经与九域图志:从资料到系统知识138、《唐律疏议》中的“及”字例析——传统中国的立法技术一瞥139、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赘述140、论清代边疆问题与国家“大一统141、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142、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43、东汉的豪族与吏治144、鸦片战争前在华西人与对华战争舆论的形成145、两个南北朝与中古以来的历史发展线索146、宋代籍帐制度探析——以户口统计为中心147、二十世纪以来明代科举研究述评148、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149、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150、何谓“唐宋变革”151、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152、北魏直勤考153、疾病与唐蕃战争154、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155、“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架构探微156、盛世叩阍:清前期的皇权政治与诉讼实践157、聚落形态与社会转型:明清之际韩江流域地方动乱之历史影响158、十五至十六世纪江南粮长的动向与高乡市镇的兴起159、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祠堂的控制功能160、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161、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以社会流动为视角162、讼师对法秩序的冲击与清朝严治讼师立法163、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以生祠与城隍神为中心164、明代毛乌素沙地变迁及其与周边地区垦殖的关系165、两汉时期气候状况的历史学再考察166、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的变迁167、唐代的请托及其法律治理困境168、清代城市水环境问题探析:兼论相关史料的解读与运用169、明代官员久任法研究170、明清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视野171、周代天命观念的发展与嬗变172、唐代石堡城、赤岭位置及唐蕃古道再考173、明代外交观念的演进——明太祖诏令文书所见之天下国家观174、改革开放以来唐史研究若干热点问题述评175、北魏境内胡族政策初探——从《大代持节豳州刺史山公寺碑》说起176、政府能力和万历年间的民变发展177、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明清泽潞商人178、清代汉水上游的水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179、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180、“汉家”神化看两汉之际的天命竞夺181、明清南京内河水环境及其治理182、越南使臣与清代中越宗藩秩序183、从《罗让碑》看唐末魏博的政治与社会184、清代归化城土默特地区的土地开发与村落形成185、超越“汉化论”与“满洲特性论”:清史研究能否走出第三条道路186、西周时期“里”的性质187、清代文字狱研究述评188、永王璘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189、试论唐代长安佛教寺院的等级问题190、清代北方农田水利史研究综述191、试论金人的“中国观”192、清末地方官员学堂教育述论——以课吏馆和法政学堂为中心193、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194、汉武帝“广关”与西汉前期地域控制的变迁195、秦汉时期南岭交通的开发与南北交流196、“利及邻封”——明清豫北的灌溉水利开发和县际关系197、雍正王朝在贵州的开发对贵州石漠化的影响198、剃发·蓄发·剪发——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199、汉代的流言与讹言200、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201、从“亲眷申冤”到“刑及妻孥”:论唐代刑事诉讼中的女性202、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203、唐代判词中的实判——兼与拟判比较204、涌动的东亚——明清易代时期东亚政治行为体的身份认同205、明代中后期士风异动与士人社会责任的缺失206、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207、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说驳议208、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209、明清诉讼:官方的态度与民间的策略210、春秋战国的“立公灭私”观念与社会整合211、二十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212、土司制度基本概念辨析213、明代太仓州的设置214、京房的《易》阴阳灾异论215、试论清朝前期封贡体系的基本特征216、利玛窦研究三十年217、谁主沉浮:农牧交错带城址与环境的解读——基于明代延绥长城诸边堡的考察218、“立家之道,闺室为重”——论唐代家庭生活中的夫妻关系219、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220、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221、春秋战国乡里社会的变化与国家基层权力的建立222、两汉童蒙教育223、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
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今天为大家收集资料回来了关于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我们()的后续更新吧!论文题目:明清以来秦良玉的建构与嬗变一、课题及选题依据我的论文题目是《明清以来秦良玉形象的建构与嬗变》,明清以来,准确的界定是指明末清初以来,其时间下限是xx年。
为什么选择秦良玉而不选其他人呢?第一个,这是本土名人,本土文化名人,是我作为巴渝与文化方向的后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二个,秦良玉,作为杰出女性英雄,汇聚了多种文化元素,其身上所具有的与其他女性和其他英雄的差异之处甚多,值得深入探讨。
在研究题目的过程中,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的指导,除了在座的各位老师或直接或间接给我启发和教诲以外,另外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形成重要作用的至少有这样一些专家:王政、衣若兰、余云华、杜芳琴、罗志田、赵心宪、葛兆光、熊宪光[3]。
另外还有若干青年才俊们也给予笔者较大支持,如重庆忠县的秦进,西南民族大学的赵长志,曲阜师范大学的袁逢等。
这个选题是笔者经过与指导教师将近两年左右的长期讨论才定下来。
记得笔者在xx年《重庆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巴寡妇清”史迹之易学观》后的第二年,我就进入了重庆工商大学,刚进校时我就思考是否继续沿着“巴寡妇清”的历史线索或地理范围继续往下面下去,准备西南地区的寡妇文化/女户文化研究,后来发现学术研究工作量很大,因此只能收缩战线、突破一点,于是就准备围绕明末的巴渝杰出女性秦良玉来展开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
这个选题,与巴渝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方向之关系甚为紧密,作为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当然应该尽量选择这种与专业关系紧密的选题——这既是我们的权力,也是我们在这里接受老师们栽培应尽的义务。
为更加说明此选题之合理性,笔者简单分析一下进行此选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历史学毕业论文选题汇编历史学本科论文及调查报告选题指南汇编论文参考题目:1、梁漱溟与民国山东乡村建设运动2、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时代价值3、何思源与山东教育近代化研究4、1930年代自由知识分子视野下的乡村建设运动—以《独立评论》为例5、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派”现代化思想探微6、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派”的大学教育思想探析7、《独立评论》与1930年代的中国文化出路之争8、《独立评论》与20世纪30年代的文化思潮9、20世纪30年代“独立评论派”的乡村建设思想及其现代意蕴10、民国报刊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以《大公报》和《东方杂志》为中心11、龚自珍经世思想述评12、康熙朝密奏制度探析13、传教士与近代山东的中西文化交流14、西学东渐与中国伦理价值观的近代嬗变15、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论析16、科举骄子的乡土情怀—菏泽历代状元研究17、菏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研究18、试论菏泽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19、试论地理环境和气候变迁对菏泽历史文化的影响20、断裂的桥梁—试论清季科举制度停废的社会影响21、墙里开花墙外香—试论魏源《海国图志》的启蒙价值及其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22、林则徐与魏源经世思想异同论23、清季民族政策与开疆拓土关系述论24、试论明清时期山东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25、郑观应“商战”思想发微26、试论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27、论清代满汉文化的对立与融合28、西学东渐与晚清服饰文化之变迁29、明清之际科举制度语境下的娼妓文化研究30、科举停废与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31、袁世凯在清末新政时期的功过评析32、试论传教士与清末女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33、近代驻外公使出使前后思想变化研究34、近代山东的灾荒及其民间救助研究35、试论近代绅士的转型及其对近代社会变革的影响36、从近代军事变革看督抚专政局面的形成37、论乾嘉学派的兴起原因及其历史功绩38、李鸿章外交思想探析39、试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理论与实践40、试析满族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汉族文化的影响41、清代八旗科举评析42、试论闭关政策对近代中国国民心态的影响43、张之洞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转型44、论林则徐的军事思想45、论清朝的新疆政策及措施46、清末新政时期禁烟运动探源47、试论晚清军事思想的近代化48、从民族心态看清季的文化高压49、试论科举制的废除与近代教育的产生50、从婚姻状况看近代妇女的社会地位51、晚清科举制式微原因考辩52、论庚子赔款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53、东北移民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54、浅谈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想55、试论甲午战争对中国国民心态的影响56、曾国藩和张之洞人才思想异同论57、明清时期的山东书院教育研究58、试论魏源的社会改革思想59、试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国家观的形成60、自由主义视域下的乡村现代化—《独立评论》时期自由派学人乡村建设思想解读61、中国古代“以德治国”学说的内容与作用62、中国古代反腐倡廉的措施及历史启示6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停滞的原因6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历史评价与未来中国政治模式的思考65、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66、古代科举制度对当代考试制度的启示67、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论述的研究68、从人到神:对诸葛亮神化历程的考察69、勿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永垂史册原因探讨70、近代黑人奴隶贸易对西欧发展的影响。
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一、选题背景选题背景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你选择该历史学论文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说明选题所属的历史学领域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对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
2. 学术价值:探讨该选题对于扩展相关学科的知识视野、填补学术空白、推动学术进步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3. 社会意义:阐述该选题对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目的与问题部分需要明确你的研究目的和你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可以按以下方式呈现:1. 研究目的:简要概括你的研究目的,即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达到的预期目标。
2. 研究问题:列出你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可以分为主问题和次问题,并说明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及研究的必要性。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与方法部分要描述你的研究内容和使用的研究方法。
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1. 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你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要点等,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研究或文献加以支持。
2. 研究方法:明确你的研究方法,可以包括文献综述、实证研究、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方法,说明选择这些方法的理由和优势。
四、论文结构与安排论文结构与安排部分可以简要描述你的论文结构和各章节的安排。
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1. 论文结构:说明论文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讨论等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章节。
2. 各章节安排:针对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说明每个章节的论证思路和核心论点。
五、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部分需要说明你的论文研究预期会取得的成果和对于学术界的贡献。
可以按以下方式陈述:1. 预期成果:描述你的论文研究预期会取得的具体成果,可以是对历史事件的新解读、对相关理论的拓展、对方法的改进等。
2. 创新点:明确你的论文研究相对于现有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是在研究领域、方法论、数据应用等方面的创新。
历史专业论文题目本科生论文题目(赵兴胜)1.近代中国的经济学家(群体或个体的研究)2.近代中国的大学校长(群体或个体的研究)3.近代中国的公务员待遇研究4.近代中国教师待遇问题研究5.近代中国军人待遇问题研究6.近代中国的学费问题研究7.民国时代上层社会生活问题研究(资本家、政府高官、世家大族的财富收支、家庭教育、婚丧嫁娶等等)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杨加深)1.中国书法歌诀研究――草书(今草)2.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篆书3.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章草4.中国书法歌诀研究――版平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胡新生)1.周代的食物与食礼研究2.汉代的食物与食礼研究3.战国时代的心理分析成就4.刘台拱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李巍)1.加拿大联邦制的建立2.加拿大走向独立的宪政道路3.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的历史渊源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徐畅)1.抗战时期中共的对外宣传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对外宣传3.图像里的历史——以近代某一时期政治漫画为中心4.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外交(以某一事件为中心)5.国民情绪与近代中国政治(以某一事件为中心)6.近代民族危机与史学使命7.近代“社会公平”思想与“平均主义”思想辨析8.孙中山晚年思想再研究9.陈独秀晚年思想再研究10.胡绳晚年思想再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牛淑萍)1.试论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及对策2.试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试论19与20世纪之交远东国际格局的变化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晁中辰)1、论明初的对外政策2、明清时期的海外移民3、明清谏议制度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董宝讯)1.农业学大寨运动评析2.评《“文化大革命”十年史》.3.“大跃进”时期社会心态研究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周晓瑜)1.龚自珍史学思想研究2.黄宗羲历史批判思想3.欧阳修《正统论》分析4.论班固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张熙惟)1、金代史学家王若虚史学思想评价。
2、元代学者张起岩史学思想评价。
3、清代史学家马骕史学思想评价。
历史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1论文题目试论宋元时期潮州瓷器的盛衰及其原因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潮州地区于唐朝中期已经有瓷器的生产。
北宋时期,则是潮州瓷器的鼎盛时期,其产量与工艺,技术水平都居两广地区前列。
但是潮州瓷器历来不为世人所重视,究其原因,在于地方志很少涉及,传统史籍和有关专著也未见介绍。
随着二十世纪以来,在潮州各地以及海外出土了众多的潮州瓷器,潮州瓷器才渐为世人所重视,但总体而言,研究成果不多。
本文目的是通过考察宋元时期潮州瓷器的盛衰情况以及剖析原因,揭示其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分析宋元时期潮州瓷器的盛衰,对于填补瓷器史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于现代潮州瓷器的发展和壮大,促进潮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案1.研究的基本内容及预期的结果基本内容1前言2被埋没的明珠2.1隋唐及以前的潮州窑2.2宋代的潮州窑3宋代潮州瓷器的繁盛3.1窑炉多、规模大3.2瓷土好、质量优3.3品种多、外销为主4元代潮州瓷的衰落5元代时期潮州瓷器盛衰的原因5.1宋元之交的战乱5.2地理环境的变迁5.3潮州窑的民营性质6结语预期结果:达到广州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水平。
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个案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法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三、研究进度安排、参考文献及审查意见1.研究进度安排(1)选题、定题:这个学期结束前(12月下旬)(3)撰写开题报告:下个学期开学的第3周(4)撰写写作提纲:下个学期开学的第4周(5)初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5周(6)第二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6周(7)第三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7周(8)定稿:下个学期开学的第8周[1]庄义青.宋代潮州陶瓷生产及外销综述[J].韩山师专学报,1995.16~23.[2]黄挺、陈占山.潮汕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3]陈历明.潮汕文物志[M].汕头:汕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985.[4]陈泽泓.潮汕文化概说[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6]庄义青.宋代的潮州[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7]广东博物馆.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8]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篇2论文题目论明代市舶司制度的演变一、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理论意义本文试图以明代市舶司制度演变为线索,考察由唐宋元明四代市舶司制度向清代行商与海关制度的转变过程。
历史教学论文题目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历史教学论文题目1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高中历史学困生认知结构问题诊断与教学对策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历史课程中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平日评价关于改革中学历史教学方式的探讨试论中学历史课的中外关系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握《课程标准》多媒体与中学历史教学构建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中学历史教师的从业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探索历史学科创新教育的探索与认识高中研究型课程的相关问题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初探论历史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振中学历史“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历史教学论文题目2现代化史观与高中近现代史教学中学历史教育与学校德育实效性初探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研究中学生历史文本阅读方式浅析研究性学习与高中生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问题研究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与教学批判思维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构建中日中学历史课程比较研究历史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新探现代迁移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初中历史探究教学法的个案研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探讨关于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历史教育的若干思考试论史学基本原理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讨历史教学论文题目3试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动向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新方向中学历史教学“互动启发”模式研究新课程理念下中学历史学习策略研究中学历史学科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中学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研究初中历史课程活动教学设计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制及其价值取向研究美国中学历史学科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学历史学科材料分析论证题的命题理论与技术中学历史学科填空题的命题理论与技术生态道德培养与中学历史教学历史题材影视信息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中学历史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之研究交叉与综合:中学历史学科渗透的理性思考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历史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尊敬的指导教师:首先,我谨代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2022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向您提交我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在这个报告中,我将就我的论文题目为《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一份详细的介绍和背景分析。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我将从历史学研究方法、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儒家思想面临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如何有效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研究将采用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全面、客观地分析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历史演进与现代传承:对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轨迹进行整理与文献考察,分析儒家思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探讨影响其传承的因素。
2. 现代社会中传统儒家思想的应用与认同:通过对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应用与认同进行案例分析,探讨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与其他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与融合。
3.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路径与策略:从教育、政府政策等多个层面出发,提出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路径与策略,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影响。
三、预期成果与创新点通过深入研究,本论文预期取得以下几方面的结果与创新点:1. 对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传统儒家思想的现状与问题。
2. 提出科学合理的传承和发展路径与策略,为传统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与认同提供参考与指导。
历史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略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2、试论战国时期商业发展3、韩非的社会发展观4、秦朝的思想统治政策5、浅析秦汉经济的特点6、试析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7、汉代的思想统治政策8、两汉时期匈奴败退的原因探讨9、试论王莽的私属改制10、评价诸葛亮11、曹操的用人政策12、隋文帝、隋炀帝研究13、隋代的历史地位14、试析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15、试析长安城的历史演变过程16、试论唐代官府手工业发展的原因17、唐宋城市类型与新型经济都市——镇市的建立18、唐代宦官问题研究19、唐代的童子科20、唐代的县尉考21、中国佛教的平等观22、唐代妇女的信仰23、唐代河东道县令的出身24、五代时期南中国经济发展及条件25、《太平广记》中的再生观念26、南宋能长期坚持抗蒙(元)的原因27、南宋的武举制度考28、宋代的监察制度29、对朱元璋的评价30、明代的军事制度31、明代督抚制度研究32、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因素33、试论历史上交通运输与经济都会发展的关系34、略论明代盐商资本的形成与发展35、明代的倭寇36、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十七世纪中叶的中国流民37、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38、明清时期的科举制39、如何看待清朝前期的“盛世”40、乾嘉学派的史学成就及其影响41、礼仪制度问题的探讨42、古代文化史中所蕴涵的古典美学思想43、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44、儒家学说的现代意义45、明代的重典问题46、清代儒学研究47、清政府对“龙兴之地”的管理48、唐太宗与贞观之治49、王安石变法研究50、明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51、张居正及其改革成败52、清朝前期几个帝王的评价(康熙、雍正、乾隆)53、清朝民族统治政策研究54、王阳明教育思想述评55、明代皇庄经济对社会的影响56、明代宦官专权的阶段性论述57、中国古代宰相开府辅政制度58、明清时期人口迁移情况初探59、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与教育内容60、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述评61、唐代少数民族的科举状况述评62、中国古代谪官群体对古代文化的影响63、明代谪官的影响论述中国近现代史64、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对俄关系史的作用65、试论郑观应的“商战”思想66、论清末新政67、试论近代资本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的特点68、试论近代洋务企业的性质69、试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70、试评价戊戌变法运动71、试论近代西方文化的传播对中国的影响72、试评析中国近代的历次文化论争73、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74、辛亥革命与孙中山75、梁启超的思想评价76、梁启超的外交思想77、梁启超的外交思想78、康有为的对日外交思想79、郭嵩焘的外交观80、洋务运动期间的思想研究81、戊戌变法后的中国思想动向82、1919年至1931年间东北的移民问题研究83、日本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的态度84、关于1927年东方会议的内幕85、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反战活动86、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若干问题研究87、甲午战争中日本为何取胜88、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89、甲午海战和日本的军事冒险90、盛宣怀与日本91、《海国图志》对日本的影响92、中国留日学生与辛亥革命93、孙中山与日本94、满铁在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地位与作用95、张学良与日本96、田中义一及其对华侵略的“积极政策”世界古代史97、西欧中世纪城市的起源98、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99、13-16世纪英国农业与纺织业100、近代早期意大利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落101、西欧城市的兴起及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102、中世纪时期的英国乡绅向贵族的转变103、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解析104、清教与北美早期殖民地的建立105、11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精神的萌发106、英国的圈地运动与早期现代化107、早期佛教的兴起与发展108、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工业的兴起109、霍布斯政治思想述评110、六十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述评111、阿登纳外交思想研究112、二战后美国南北方黑人运动比较113、马丁·路德·金,黑人运动思想研究114、试论英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115、试论北约的作用和性质的演变116、七十年代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形成117、肯尼迪“箭与橄榄枝”外交战略的形成118、托克维尔“美国民主”思想初探119、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国家利益观120、浅析丘吉尔的英美特殊关系思想及其外交实践121、霍布斯鲍姆的帝国主义思想初探122、门罗主义演变初探123、凯南外交思想研究124、美伊战争中的民族主义因素125、基辛格在中美缓和中的积极作用126、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于国际关系发展的开创性意义127、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的民族主义研究128、兰学在日本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129、十九世纪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130、美国西进运动与领土扩张13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132、美国内战、美西战争与日俄战争133、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134、十月革命评述135、德国赔款问题研究136、德意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的妥协绥靖137、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战场开辟问题研究138、美国对盟国的援助问题研究139、联合国问题研究140、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41、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142、战后初期日本的民主改革143、战后美国对外军事战略的演变144、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145、第三世界的兴起问题研究146、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对外战略问题研究147、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理论前提与社会前提148、苏联解体、德国统一与东欧剧变149、十月革命150、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151、罗斯福“新政”152、德、日、意法西斯专政153、第二次世界大战154、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155、地理大发现和商业革命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影响156、波尔时期英国的经济政策评析157、《威斯特发里亚和约》与《维也纳会议总决定》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之比较158、英法“七年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159、雅各宾派恐怖政治政策与〈〈拿破轮法典〉〉出台的关系160、小企业(或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对法国工业革命的影响167、西进运动对美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162、国家干预对德、意、日工业革命的影响163、俾斯麦与的国的对外政策164、马尔萨斯“人口论”的科学价值历史学教学论165、研究性学习的背景、起源探讨166、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探讨167、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影响168、教师终身教育的研究169、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中学历史教师170、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71、课堂教学技能的探讨(导课、授评课、结课)172、基础教改中的中学历史教学173、教学方法的研究174、做科研型的历史教师175、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176、关于中国素质教育问题研究说明:本团队由几十名大学各专业在校老师组成,多年指导毕业论文经验,无偿指导或有偿帮写专本科毕业论文、实习报告,期刊发表论文,教育教学评比论文,各学科的结课论文。
历史论文论文题目
历史论文相关的一些论文题目有:
1.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变迁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国家治理改革
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与文明
4. 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影响与交融
5. 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与文化传承
6.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与政治影响
7. 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方文化冲击
8. 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社会及政治发展的影响
9. 20世纪中国的政治革命与社会变革
10. 世界二战对国际格局及全球历史的影响抱歉,我无法完成您的要求。
非常抱歉,但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历史学毕业论文
历史学毕业论文的选题可以涵盖广泛的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选题示例:
1. 远东地区的冷战影响:以中国和朝鲜半岛为例
该论文可以研究冷战时期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重点可以放在中苏和中美的关系,以及中朝之间的联系与分歧,分析冷战对远东地区的影响。
2.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地位变迁
该论文可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地位的变迁。
可以探讨女性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的角色变化,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女性作家和艺术家的贡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该论文可以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可以探讨战争对美国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革,以及战后对战争的反思和民族认同的重塑。
4.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
该论文可以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城市的发展,以东京(当时的江户)为例。
可以探讨城市规划、社会结构和文化变革,以及江户时代城市发展对现代日本的影响。
5. 秦朝对中国统一的影响
该论文可以研究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可以探讨秦朝的统一政策、行政改革和文化统一,以及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
示。
以上仅为一些选题示例,具体选题应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领域来决定。
重要的是选一个有深度、有研究价值的话题,并结合相关史料和研究方法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