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温度
- 格式:docx
- 大小:132.36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a)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b)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c)换算关系T=t + 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一)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用手拿温度表的一端,可以避免手的温度影响表内液体的胀缩。
如果温度表的玻璃泡碰到容器的底或壁,测定的便不是水的温度;如果不等温度表内液柱停止升降就读数,或读数时拿出水面,所读的都不是水的真正温度。
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一节一、温度。
1. 概念。
-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例如,我们能感觉到热水热,冷水冷,这个冷热的不同就是温度的差异。
-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 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
-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 摄氏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二、温度计。
1. 原理。
-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例如,水银温度计,当温度升高时,水银受热膨胀,在温度计内的液柱就会上升;温度降低时,水银受冷收缩,液柱下降。
2. 种类。
- 实验室温度计。
- 量程一般为 - 20℃~110℃。
- 分度值为1℃。
主要用于实验室测量物体的温度。
- 体温计。
- 量程为35℃~42℃。
这是因为人体体温的变化范围一般在这个区间内。
- 分度值为0.1℃,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可以更精确地测量人体体温。
- 体温计有特殊结构,它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缩口。
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体温计中的水银变冷收缩,在缩口处断开,上面的水银不能回到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 寒暑表。
- 量程一般为 - 30℃~50℃。
主要用于测量室内外气温等。
- 分度值为1℃。
3. 使用方法。
- 使用前。
- 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如果被测物体温度超过量程,可能会损坏温度计。
- 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 使用时。
-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例如,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
-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因为温度计的液柱上升或下降需要一定时间来达到与被测液体相同的温度。
-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一、温度: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1、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2、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3、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4、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5、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6、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7、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8、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解析说明:a点:室温,晶体处于固态ab段:晶体处于固态,吸热升温c点:晶体处于熔点温度,即将熔化bc段:晶体处于熔点温度,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态,固态晶体越来越少,同温度液体越来越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阿克苏市第四中学刘秀菊第三章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
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温度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温度计”学生虽然在平时的生活中可能也接触过,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操作规范上还有一些疑惑,因此在上课时要注重训练学生用科学用语规范地描述概念,规范使用温度计测温度,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常见温度计,说出它的构造、量程和分度值。
(2)通过制作温度计,说明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度的规定。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4)了解温度计的有关知识,估计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温度。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温度计的制作过程,理解它的测温原理,体会放大和转换思想的应用。
(2)经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过程,体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温度计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能够有意识的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四、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及摄氏温度的表示。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自学讨论法、归纳法七、教学准备:小药瓶,带颜色的水、橡皮塞、细管、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烧杯、开水、冷水若干、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思考回答:需要用温度计测量学生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展示自制的温度计实验、观察,说出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思考后回答:只要标上刻度就可以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课题第一节温度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温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一节。
《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教学以“温度”和“温度计”为起点,不仅仅因为它们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是热学的基础,更因为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 进行的。
可以说“温度”是“物态变化”的核心,而学会使用“温度计”则是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四项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会测量温度。
( 4)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虽然容量较大,但要求都不太高。
所以教材在编写时从学生觉得熟悉的,但对其含义又没有明确认识的“温度” 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已有的经验产生疑问,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测量温度的兴趣。
这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育新理念。
学情分析1.本课所面对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动与好奇,对新生事物持有浓厚兴趣,但秉承了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语言;2.他们生活气息比较浓厚,在一些生活情境中得到温度的认识,例如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家用寒暑表等,这也是学习本课的一个有利条件;3.学生对温度的了解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并没有得到理论的上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工作原理;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温度计使用方法与读数。
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章首图——雾淞。
温度
1.下列给体温计消毒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B.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
C.用酒精灯的火焰直接加以烘烤D.用酒精棉球加以擦抹
2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3 .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0℃的水冷一些
B.0℃的水比0℃的冰冷一些
C.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
4 .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5 .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摄氏温标表示也可以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一个20℃的物体的温度,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K;而一个100K的物体的温度又可表示为零下173℃.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升高1℃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大于1K
B.温度升高等于1K
C.温度升高小于1K
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K大小
6 .有两支温度计,甲的玻璃泡用沾有酒精的棉花包上,乙什么也不包,然后用扇子不停地向两支温度计扇风,会看到 ( )
A.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升高
B.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不变
C. 两支温度计的示数都降低
D. 甲的示数降低,乙的示数不变
7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 ºC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ºC和40 ºC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
A.36 ºC和40 ºC B.40 ºC和40 ºC
C.39 ºC和40 ºC D.39 ºC和39 ºC
8 .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读数时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9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支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其中,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的是_______,可以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_____.若两支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可能为下右表中所列的物质,则乙温度计中的测温液体肯定不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10.小明的体质比较弱,容易感冒,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小明的情况,妈妈要求小明每天都要测量体温.一天,小明早上照例测量体温后,用力甩了体温计,随即将体温计放在窗台上,上学去了,晚上回家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如图所示).他以此判断今天的最高气温应______(填“<”“>”或“=”)这个示数,其理由是________.
11.如图所示,有两支温度计a、b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
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________.停
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
12.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__是寒
暑表,温度为℃。
在甲、乙两温度计中,分度值较小(精
确度较高)的是________,其示数为________℃
13.有一刻度均匀但所标读数与实际温度不相符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4℃;用它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6℃;再用它测某液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为27℃,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应为________℃.当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_℃时,用此温度计测出的读数恰好与液体的实际温度相等.
14.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
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________来测量温度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______℃;
15.大多数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要膨胀,温度下降时体积要收缩。
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
不同物体在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的变化一般不同。
如图所示,把形状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紧紧的铆在一起,由于铜片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铁片体积变化的要大,所以当温度升高时双金属片就会向铁片一侧弯曲,温度降低时又会向铜片一侧弯曲。
烧水壶内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如果将空壶放在小火上烧一会儿后,立即将水壶浸泡在冷水中,水垢便会剥落下来。
(1)水垢为什么会剥落下来?请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________。
(2)生活中还有什么事例用到同样的道理:________。
(3)你见过的实验器材中哪一个用到热胀冷缩知识:________。
(4)热胀冷缩现象有时会产生一些危害,请你举出一个例子:________。
16.小明和小华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认识温度。
如图所示,小明先把两手同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刚放
进去时,两只手的感觉,过了一段时间后,两手
的感觉________;约1分钟后,小明同时将两只手放入水中
(如图乙所示),则此时他两只手的感觉(选填“相
同”或“不相同”).
如图所示是小华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他将小瓶分别放入
装有不同温度的水的水杯中,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液柱的高低来认识不同的温度。
(1)通过两位同学的判断过程,你认为同学的判断更准确一些,另一位同
学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说明
(2)如果小华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
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________。
17.有两支温度计,它们在玻璃泡里装有同样多的水银,但玻璃管的内径粗细不同,问当把它们同时放人同一杯热水中时,两个水银柱上升的高度是否相等?温度计的示数是否相同?
18.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ºC,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ºC,问:
(1)示数为41ºC时对应的实际温度为多少?(2)实际温度为60ºC时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示数为多少时能真实反映实际温度
1参考答案
1
1. D
2. A
3. C
4. A
5. B
6. D
7. C
8. C
9. 热胀冷缩,甲,乙,酒精,其沸点小于水的沸点
10. 36.5 等于水银柱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
11. b温度计与烧杯底接触;44.
12.乙—7 甲38.5
13. 25、50
14. (1)热胀冷缩(2)左(3)0
15. (1)突然降温时,水垢和铝的体积变化不同
(2)玻璃瓶盖不容易拧开时,把瓶盖在热水中浸泡一会儿,便容易拧下来.煮熟的鸡蛋在冷水中浸泡后鸡蛋皮容易剥下来(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3)温度计(4)水结冰时体积膨胀,胀裂水管等
16.不同相同不同(1)小华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采用更细的玻璃管(或增大盛液体小瓶的体积)
17.两个水银柱上升的高度不相等,内径细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大于内径较粗的水银柱上升
的高度;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18. 3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