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2.88 KB
- 文档页数:2
北交大考博辅导班:2019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7-201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清华大学,排名第三的是浙江大学。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北京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十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有关的信息表示、收发、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计算机专业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企业、事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8个研究方向: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向:01机器学习与认知计算02数据与知识工程03高性能计算04移动与互联网络05轨道交通信息技术06计算机安全07医学信息处理08人工智能及应用二、综合考核及分数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五个阶段。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一)外国语水平考核符合学校要求的英语考试成绩证明或在英语国家、地区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证明(参见一.(二)1)可免试外国语水平考核。
学院根据学生英语成绩证明确定考生外国语水平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给出“通过”和“不通过”两级制成绩。
外国语成绩为“不通过”的考生将无法获得后续考核资格。
(二)基础水平测试考核专家组结合考生学术研究经历、学科综述与研究设想、硕士学位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论文目录、详细摘要和主要成果)、考生参与科研、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给出对应成绩及书面评价,成绩满分100分。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学术硕士成果要求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学术硕士成果评估,要求学术成果明确、科学合理,承担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求学术成果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规范的创新火花。
获得学术成果最佳奖项应建立在理性思考、精湛技艺、冷静分析、作品内容新颖、实用价值、质量稳定等方面,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丰富的文学创作意义。
其次,学术成果要求必须清晰明确,实用性高,具有较科学的层次,深度透彻,除了基本的原理知识,更要增加理论创新与多样化的研究平台等应用专业性的科研成果。
如在系统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过程中,设定有效的参数,获取数据的稳定性,以实现结果的准确与精确;在进行软件研究时,需要从用户感知与逻辑研究落脚,对不同的系统特性进行广泛用户体验性检测,保障软件的安全性,优化功能性;对于网络虚拟化创新方法,在访问部署,安全保护,智能编程等方面可以提出优化或新型方案,提高网络虚拟服务的便捷性,完善网络构架,建立安全、完善的网络模型,充分体现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
最后,评估的学术成果应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凝聚学术建设的力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指导科学管理实践。
托福成功是所有研究成果评估人都企求达到的,研奖成果除内容新颖以外,更应心理知识充足,实用思维强。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对学术硕士成果的要求非常明确,重视科学
研究的实践性,突出创造性的作品质量,及时发现新业务需求和市场前沿热点,以研究创新成果丰富科技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双赢。
以学术硕士成果为基础,发掘潜能、凝聚精神、增强意志,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开拓自己的学术研究天地,从而获得最终成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北京邮电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全院现有教职工12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8人,副教授2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1人。
学院内设8个教学科研中心,拥有全校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有三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融入各个学科领域,计算机网和电信网的发展和融合已成为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努力,成为近年来校内发展最快的学院,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形成自己鲜明的学科特色: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方面业绩显著。
尤其在通信软件、智能网、网络管理、宽带通信网、数据挖掘、多媒体计算、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水平,并有一批著名的教授。
近5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和部委以及国防方面的重点项目,有50多项科技成果通过了鉴定和验收,1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承担国际前沿领域的探索性课题;出版专著、教材50多部,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800余篇。
面向信息产业,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扩大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院硕士生的培养方案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置,即扩大学生的专业面,又保持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特色。
培养目标是具有通信技术背景和项目开发实践能力的高级计算机应用人才。
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毕业的研究生深受国内外计算机网络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通信设备公司和运营公司的欢迎,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年薪超过10万元人民币。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本学科领域的重点是现代通信理论、通信新技术及其系统,并通过多媒体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编码调制、传输与交换、检测、纠错等方法,在通信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个人化发展方向中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开发,系统评估与通信业务实施,构成诸多学科分支。
本学科创立五十多年来,先后在网络理论、信号分析、电子电路、光纤通信、无线移动通信及数据通信、多媒体、电磁兼容、通信网安全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知名度。
该学科在国内属一流水平,1981年第一批被批准为国家级学科和博士授权点,“九五”期间第一批被批准进入211工程建设。
2001年在“211”验收中获得一致好评。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198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是该学科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研究领域主要以交通运输自动化控制为核心,在确保载运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实现高速、重载、高密度的运行,是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的交叉集成。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是无线通信、高频有线通信及电磁兼容的基础,同时以该学科为基础又发展起来许多高新尖端的技术,如电子对抗、电磁炮、智能天线、光纤理论及光纤通信、光与微波交互技术等。
本专业涉及我校光波技术研究所、现代通信研究所、电磁兼容科研室等研究单位,主要研究电磁理论、电磁辐射、散射及相关技术,并由此解决实际问题。
研究复杂结构的光纤、光纤器件中电磁场的分布规律,并由此设计符合实际应用需要的光纤器件;研究光电子器件及光纤传感技术。
电路与系统(080902)电路与系统是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的二级学科,该学科以现代电路理论、现代电子技术、信号处理理论等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电子系统分析与设计、DSP技术及应用、生物系统建模及仿真、非线性理论、电子设计自动化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简介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所有领域,同时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学生在激烈人才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关键条件。
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发展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因此,本培养方案突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在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应用,构筑扎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的课程设置从学习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第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与相应领域的专业背景,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方向课。
前者主要明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核心的基本知识,后者突出特定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招生名额:至少20人开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当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与所有领域,同时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受教育程度已成为学生在激烈人才竞争环境下取得优势的关键条件。
本培养方案主要突出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以及在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应用,构筑扎实理论基础,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开发、计算机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双学位)培养方案”从学习内容上充分考虑学生第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体系与相应领域的专业背景,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专业主干课与专业方向课。
前者主要明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最核心的基本知识,后者突出特定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践能力培养。
北交大考研复试班-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技术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
学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2017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将围绕优势特色学科,重点建设“智慧交通”世界一流学科领域。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
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
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全国具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为北京交通大学下属二级学院,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我校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1978年的我校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和科研基地。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成立于1952年,是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高水平大学。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空间安全等本科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性能分析、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人工智能等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超过170人,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骨干。
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多所高校和国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最前沿的科学问题。
学院提供了一系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在校学生不仅有丰富的课程选择,还可以参加各种竞赛和实践活动,如ACM/ICPC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等。
同时,学院还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实习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学院形成了“育人为本、实践创新、和谐共生、卓越领先”的办学理念,追求科学、前沿、卓越,致力于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高水平学院,为全球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学院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她的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
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
的发祥地。
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之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
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人金士宣,
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
外的杰出人才。
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
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
1950年
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
2000年4月,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2003年,学校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北交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
立于1977年的电子工程系(后更名为计算机系)和创立于1978年
的信息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是以培养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高级专
门人才的摇篮。
目前,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工程系、生
物医学工程系、信息科学研究所、网络管理研究中心、计算机基础
教学基地。
目前,学院有教职员工共178名,其中:院士1名(兼职),国
家级专家2名,部级专家4名,博士生导师18名,教授17名,副
教授45名,高级工程师10名。
在校本科生1146名,研究生765名,其中博士生120余名。
学院拥有"铁路信息科学与工程"、"北京市现代信息科学与网络
技术"两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高速铁路网络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
中心,"计算机实验中心"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年来,我院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1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9项,铁道部科研计划2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省部级项目45项,以及多项横向科研开发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二等奖3项,部分科研成果已经转化为产品。
截止2005年,在国际杂志、国内一级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收录的论文480余篇。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
另外,学院每年都主办或承办相关学科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