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恩仇录:曹寅其人及曹氏家族与康雍两代帝皇恩怨
- 格式:ppt
- 大小:528.50 KB
- 文档页数:13
曹頫(1696年?—?),字昂友,号竹居,曹宣第四子,曹寅嗣子,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官员。
曹頫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叔父(一说父亲),书中人物贾政、甄应嘉的原型。
曹頫小小年纪就对儒家经典和程朱理学颇有钻研,得到伯父曹寅的赞赏。
曹寅、曹颙相继去世后,康熙皇帝恩旨以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
雍正六年(1728年),曹頫因骚扰驿站、经济亏空、转移家产等罪革职抄家,举家迁回北京,后事不详。
戴不凡、陈林等人认为曹頫是《红楼梦》原作者,其学说属于新索隐派中“非曹雪芹说”一支。
曹頫被抄家,主要是他主持下的江宁织造自作孽,即一个贪字、奢侈风俗、糟蹋百姓、恃势欺良、亏空甚多、年少无才、行为不端、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项罪名。
抄家后,遭到“枷号”的处罚,曹頫一家迁到北京,居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
再后来,曹頫的踪迹似乎从历史的舞台上,从文献的记载中彻底消失了。
贾政原型史书评曹頫:“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
”(康熙六十年刊《上元县志》卷十六《曹玺传》)梦庵禅师《同事摄诗集》称“曹公子甫十二龄,天性醇淑,不乐纷华”,或指曹頫。
曹寅代养曹荃诸子,尤偏爱四子曹頫。
曹家老仆道:“曹頫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
”(故:188号[3] )曹寅和李老太君器重曹頫,《红楼梦》中贾政的品性以及贾代善、贾母对他的偏爱与此相合:“自幼酷喜读书,为人端方正直,祖父钟爱,原要他以科甲出身的”(第2回),“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第3回),“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75回)。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曹顒病逝。
初九日,谕旨:“著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顒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
”李煦奏曰:“曹荃第四子曹頫好。
”十二日,内务府奏曰:“遵奉仁旨,详细考查,曹荃诸子中,既皆曰曹頫可以承嗣,即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顒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衔。
”(故:188号[3] )《红楼梦》写道:“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又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令其入部习学,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曹雪芹的爷爷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年间的曹寅
导语:曹雪芹的爷爷,曹雪芹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名著《红楼梦》的作者,而对于曹雪芹这个人大家也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年间的曹寅,而说起
曹雪芹的爷爷,曹雪芹这个人大家都知道是中国名著《红楼梦》的作者,而对于曹雪芹这个人大家也知道,曹雪芹的祖父是康熙年间的曹寅,而说起曹寅这个人大家也知道,他是康熙的伴读,而还有很多人对于这个曹寅还是不了解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曹寅这个人。
曹寅介绍
曹寅,清文学家,号荔轩,又号楝亭,生于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
先世为汉族,原籍奉天辽阳(今辽宁)。
自其祖父起为满洲贵族的包衣(奴仆),隶属正白旗,官至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准盐漕监察御史。
善骑射,能诗及词曲。
曹寅是小说家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的母亲是康熙保姆
曹寅和康熙从小一块儿长大,当然两人的地位差别悬殊,曹家是皇室的家奴。
但曹寅的母亲孙氏为康熙保姆。
曹寅家挂着康熙亲自题写的“萱瑞堂”匾额,康熙南巡时曾拉着他母亲的手对人说:“此是我家老人”。
曹寅生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比康熙小4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稍长,做过康熙伴读,16岁时入宫为御前侍卫,做过内务府郎中,一路顺风。
据说康熙亲政后利用一批小孩子智擒鳌拜,就有曹寅在内。
曹寅的最高官职是通政使司通政使,通政使司是专管审核转呈各省章奏的中央机构,通政使是这个机构的最高长官,正三品。
但曹寅这个官衔只是一个虚衔,其实职始终是管理江宁织造。
曹寅的密折
生活常识分享。
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你相信吗?工人作家我估计,网友们看了我的博文题目,会哑然失笑,然后说:曹雪芹杀害了雍正皇帝,这绝对不可能啊!博主喝醉了吗?我要说的是,请网友不要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先说一下红学的发展历史。
1764年春天,曹雪芹溘然长逝。
他去世后,他的好朋友敦诚敦敏接收了他苦心创作的《红楼梦》书稿,然后,由敦诚敦敏的叔叔墨香出头,把《红楼梦》一步一步推向了社会。
结果,《红楼梦》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
到了1786年前后,那位不敢暴露真实姓名,自称脂砚斋的家伙炮制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送到庙会上骗取钱财。
脂砚斋的观点非常明确。
这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以曹家为原型的,贾宝玉是以曹雪芹为原型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
由于读者的善良与无知,脂砚斋竟然得逞了。
人们逐渐相信了脂砚斋的骗术。
但是,到了1792年,在程伟元和高鹗的努力下,一百二十回活字版《红楼梦》问世。
脂砚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就成了明日黄花,无人问津了。
接下去,《红楼梦》迅速走红,成了中国读书界最喜爱的文学作品。
而且,人们开始探究《红楼梦》的主题。
这一下,可就热闹了。
有人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康熙宠臣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
有人认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原型是顺治皇帝和他的爱妃董小宛。
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影射了康熙朝的众多名士。
在清末民初换代期间,又有人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是反清复明。
总之,数不清的奇思异想都落到了《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身上。
在一般读者看来,真是天花坠落、贝雨缤纷。
不过,人们也感觉到了,这些奇思异想都没有多少真正的证据,完全是立论者的随意猜想。
于是,人们把这些评论归结为索引派。
在这里,应该强调的是,索引派跟脂砚斋的观点是完全相反的。
在索引派看来,脂砚斋认为贾宝玉的原型是曹雪芹,实在是太幼稚可笑了。
到了民国前期,胡适在文化界的地位迅速上升。
他对《红楼梦》也大有兴趣。
他坚决反对索引派,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没那么复杂玄妙,它的原型就是曹家和曹雪芹。
曹雪芹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小说创作《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乾隆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也隐藏着重重的危机。
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稹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就是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1727年(雍正五年)末、1728年(雍正六年)初,曹頫因织造差员勒索驿站及亏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頫被“枷号”,曹寅遗孀与小辈等家口迁回北京,靠发还的崇文门外少量房屋度日。
曹家从此败落。
经历这样家族变迁的曹雪芹,因此而获得对贵族之家种种黑暗与罪恶的深切体验,这便成为他创作《红楼梦》重要的生活基础。
《红楼梦》创作开始时,雪芹年未二十。
他前后花了十年时间,经五次增删修改,在他30岁之前,全书除有少数章回未分定,因而个别回目也须重拟确定,以及有几处尚缺诗待补外,正文部份已基本草成(末回叫“警幻情榜”),书稿匆匆交付其亲友脂砚斋等人加批誊清。
最后有十年左右时间,雪芹是在北京西郊某山村度过的。
康雍时期几任江宁织造的结局张殿仁江宁织造,是管理江宁织造官员,负责供应皇家及官府所用的绸缎成品生产。
清沿袭明制,在蚕丝产地的江宁(南京)、苏州、杭州三地设织造处。
明朝的织造由太监掌管,清代则由内务府包衣来管理。
康熙年间的织造,不仅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织造、采购和供应,而且兼有一项特殊任务,充当皇帝的耳目①。
qd清初,显赫一时的曹氏家族,有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从康熙二年(1663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65年之间,曹氏家族就职江宁织造,竞长达58年之久。
盛极一时的曹门富户,最终因任上银两亏空而被抄家,曹氏家业由此败落。
继任江宁织造绥赫德②,分得了曹家的财物,走马上任还不足五年,也因任上亏空银两,而被革职。
绥赫德本应闭门思过,安度晚年,可是,他却不甘于寂寞,暗地里又与已革职圈禁在府中的平郡王纳尔苏私下来往。
纳尔苏是第三任江宁织造曹寅的女婿。
绥赫德以财钻营纳尔苏案被揭发后,通过反复审讯,绥赫德获罪,被发往北路军台效力,险些丧了性命。
康熙二年因曹振彦之儿媳,即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帝之保姆③,因而曹玺得到首任江宁织造的机会。
曹玺确实也有能力,连任了20年,直至康熙二十三年病故于江宁织造任上。
第二任江宁织造为桑格④。
时过七载,康熙帝又想起保姆孙氏的亲生儿子曹寅来,于康熙二十九年,将曹寅从北京正白旗佐领派往苏州任织造。
康熙三十一年又去江宁接任桑格的江宁织造。
曹寅十分有才干,善骑射,能写诗及词曲,他广交了江南文士,还幸运地四任扬州两淮盐运使的美差。
很受康熙的重用,曾命曹寅主持过《全唐诗》、《佩文韵府》等书的刊刻。
康熙南巡时,曹寅主持过四次接驾大典,并在江宁织造处驻跸,这时是曹家最兴盛最得意的时期。
曹寅为办好接驾事宜,动用了大量官银,一时的得意且豪华的排场,落得一个巨大的亏空,招致曹家后来的败落。
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十六日曹寅到扬州料理刻工,七月初一日初感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疟。
曹寅病重,由其妻兄苏州织造李煦代写奏折,请求康熙帝赐药。
曹寅:魏东亭的原型,五次接驾康熙南巡,结局被抄家本文导读:很多看过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魏东亭这个人,魏东亭这个人物其实在历史上有原型的,历史上真实的魏东亭与剧中有很多不符的地方,电视剧魏东亭的原型,五次接驾康熙南巡,但结局却是被抄家。
大家认识魏东亭都是从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开始,电视剧里面的魏东亭是帝师魏成模的儿子,从小就是康熙的贴身侍卫,伴随康熙读书和保护康熙,并且为康熙除掉鳌拜立下了功劳,在康熙正式亲政以后,被派往江苏任职,为康熙积极的筹措银两,同时也替康熙监视南方的一举一动。
深得康熙宠信,是康熙盛世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
在雍正王朝当中也出现了魏东亭,这时的魏东亭已经步入老年了,当时康熙正在名胤禛追查国库的亏空,由于其子孙的过度挥霍而导致其还不上欠款,最终以自杀而谢罪。
康熙知道魏东亭自杀以后,内疚不已,对手下人说,是自己几次南巡都是魏东亭来接待,最终导致魏东亭还不起欠款,康熙命手下人从宫中拿出银子替魏东亭归还欠款。
其实魏东亭的原型是曹寅,五次接驾康熙南巡,但结局却是被抄家。
曹寅的父亲是曹玺,曹寅的孙子是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
曹寅的家族是皇家的包衣奴才,曹寅的母亲是康熙的贴身保姆,是伺候康熙帝长大的,所以康熙对于曹家的感情比较深,可以得见,少年时的康熙与曹寅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康熙在执政以后,任命曹玺为苏州织造。
当时的苏州织造是为皇家采购丝绸等御用物品的,同时也为皇家在江浙一带行商,可以称为皇商,另外还兼任皇帝的眼线,随时向康熙报告江南的一举一动。
可以说是康熙最为信得过的人。
而曹寅也不辱使命,为康熙办事尽心尽力,最后死在了任上。
少年时的曹寅文武双全,长的也非常的英俊,一直在康熙身边当侍卫,是康熙比较信任的侍卫之一,在其父亲曹玺去世后,曹寅接替了父亲的职位,被康熙任命为苏州制造。
曹寅为皇家兢兢业业办,曹寅的才学比较好,经常的结交一些文学之士。
所在江浙一带的名声也特别好,曹寅的两个女儿也都被康熙赐婚给了皇室宗族。
红楼梦人物原型揭秘真相还原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讲述了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历。
红楼梦人物原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红楼梦人物原型,欢迎阅读!红楼梦人物原型《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一说。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
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又特意提到“护官符”,称上面写的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还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
共二十房分。
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今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
房分共十八。
都中现住者十房。
原籍现居八房);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微舍人薛公之后。
现领内府帑银行商。
共八房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
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分析“护官符”所记,既然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又称在都中袭始祖官爵,且主要房分皆在都中。
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富贵也超不过皇家。
因而这所谓“四大家族”隐指的生活原型,必然是皇族以及皇亲国戚。
一、贾家隐指清朝皇室爱新觉罗氏在“演说荣国府”一回,贾家第一代,对应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赤,“演说”为宁国公与荣国公;第二代长子贾代化袭官对应清太宗皇太极;第三代长子贾敷早亡,次子贾敬袭官后“一味好道”,对应传说顺治出家。
随后,对应清朝入关定都北京,“演说”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官为第二代,对应清圣祖康熙;第三代有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却是在次子贾政处批注为“第三代”,虽称长子贾赦袭官,却又称令贾政入部习学,升为员外郎。
这是在对应雍正继位有问题而言。
因为著书人隐笔记述,才自称“演说”。
故其中有对应之笔便可,解读时不可求全责备而“迷失”真情。
按真情讲,书中贾赦与贾政都有映射雍正帝的内容。
贾宝玉映射多个人物:雍正帝、弘皙、弘时。
贾珍、贾琏、贾环分别映射乾隆帝、宝亲王弘历、小弘历。
[键入文字]曹雪芹家族被抄家之谜:曹雪芹家因何得罪了雍正“曹学”中有一个历史悬案,就是曹家被抄之谜,一直是学者们争执的焦点。
要破解这个谜案,先要从曹雪芹的家世说起。
远的略去,曹雪芹的先祖中的一支在明代末年时,迁居到山海关外今辽东铁岭任守边武职,后来被努尔哈赤击破俘虏,成为清正白旗的一名包衣(奴隶)。
清军入关后,隶属内务府,世代为奴,出身“下贱”。
康熙幼年生母早逝,全靠一位保姆抚养,康熙对此终身感恩不忘,这位保姆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
康熙即位后不久就派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到江宁任织造监督,掌管江南为宫中所需的衣服、绸缎等高档丝织品。
本来是每年轮换的江宁织造到了曹玺任上,由于受到康熙的特别恩典,改为终身任职,不仅如此,就连曹玺的子孙也特许继任,可谓显赫一时。
然而,到了曹雪芹的父辈这一代,曹家已经显露败迹,先是曹玺的长子曹寅病逝,改由曹寅之子曹颙继任,可是曹颙不久也病亡了。
康熙不忍其慈母之家如此衰败,就特许曹寅弟弟曹宣的孩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继任江宁织造。
此时曹頫尚小,而康熙已经晚年,大厦将倾,曹家的命运岌岌可危。
康熙驾崩后,雍正皇帝即位。
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谕着江南总督范时绎查封曹頫家产。
按照当时的驿递条件,上谕到江宁,江南总督范时绎执行查抄当已在雍正六年正月十五日元宵前后。
所以历史上认定的曹家被抄时间应该是在雍正六年正月。
而对于被查抄的原因,则众说纷纭,结论不同,成为曹学谜案之一。
先听听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开讲的刘心武先生是怎么说的。
这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小说《钟鼓楼》成名的作家,在九十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他的央视讲坛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刘心武先生说“1728年,雍正六年,曹家终于败落,直接原因之一,是查出了曹雪芹1。
曹家人物与红楼人物关系对应说明。
曹家人物与红楼人物关系对应说明第一代:长子:曹信次子:曹玺(娶孙氏,即孙老太君)——即红楼史太君原型第二代:长子:曹宣(庶出)——即红楼贾赦原型次子:曹寅,娶妻李照——即红楼贾政、王夫人原型长女:曹安小女:曹宛,生女陈颦如——即红楼贾敏、黛玉原型第三代:1、曹寅的子嗣长女:曹颊,(读音jia,夹),嫁平郡王——即红楼元春原型长子:曹颙,(读音yong,用)表字连生,娶妻马绾——即红楼贾珠、李纨原型次子:曹颜(后为曹頫),表字若荣,娶妻傅子钰——即红楼宝玉、宝钗原型小女:曹颖,(读音ying,影),嫁乾隆——即红楼探春原型2、曹宣的子嗣长子:曹顺(早殇)次子:曹頔,(读音di,迪),娶妻李桐——即红楼贾琏、王熙凤原型长女:曹顼,(读音xv,须),(庶出),嫁孙瑞——即红楼迎春原型三子:曹颀,(读音qi,器),表字桑额,(庶出)——即红楼贾环原型四子:曹頫,(读音fu,福)(早殇)第四代:曹顺子:曹霂(读音mu,木)娶妻殷天香——即红楼贾蓉、秦可卿原型曹颙子:曹霈(读音pei,佩),表字天佑——即红楼贾兰原型曹颜(曹頫)子:曹霑(读音zhan,占),表字雪芹——红楼编辑注:本文中,曹頫病死后,曹颜顶替其名,后文中曹頫即曹颜(曹若荣),人物关系及原型仅为艺术形象对等,非完全写实及完全红楼拷贝。
大部分人物为历史真人及真事。
宫廷人物对应说明东六宫:1、承乾宫:无2、钟粹宫主位:悫惠贵妃佟佳氏,孝懿皇后的妹妹无子女,康熙晚年,与和妃瓜尔佳氏曾抚育过乾隆皇帝。
3、景仁宫主位:宜妃,九阿哥胤禟母,本故事结局为疯癫。
4、景阳宫主位:成嫔,皇七子胤佑母(本文无故事)4.1东阁:襄贵仪,二十子胤祎母(本文无故事)4.2西阁墨松轩:春晓5、永和宫主位:德妃,四阿哥雍亲王胤禛、十四阿哥允禵母,本故事结局为触柱而亡。
6、延禧宫主位:密贵人,十五阿哥允禑、十六阿哥允禄和十八阿哥允祄母6.1东阁茜竹殿(原名玉棠馆):陈颦如,熙庶妃,二十一子胤禧母,本故事主人公。
[转载]“鹡鸰之悲”的千古情结“鹡鸰之悲”的千古情结——浅论曹寅与曹宣的兄弟情《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说到江南甄宝玉,每每挨打之时即唤“姐姐妹妹”,此处有脂批【甲眉】云:“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
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
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此批语中脂砚斋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是因为“鹡鸰之悲,棠棣之威”。
这两句诗出自诗经《棠棣》。
据《康熙字典》解释,“鹡鸰”和“棠棣”皆喻兄弟。
兄弟间有伤,即会产生悲哀之情感。
脂砚斋为何会有此批,此批中究竟隐藏了作者多少不为人知的隐痛,这些隐痛与《红楼梦》又有何关系,百余年来尽管无数学者广搜博取,却一直难以有统一的认识。
然而,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我们已经不能否认曹雪芹跟江宁织造的曹寅家的关系,即使仍然不能确定其系谁子。
曹寅,清康熙朝文学家,著作颇丰,除了有诗文集《楝亭集》传世,还有传奇作品《续琵琶》、《虎口余生》以及杂剧《北红拂记》、《太平乐事》等。
可以说,曹寅对文学的爱好以及颇高的文学造诣是《红楼梦》产生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曹寅家世研究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那么,曹寅是否有“鹡鸰之悲”的情感体验呢?目前我们已经确知曹寅有兄弟叫曹宣,后来改名曹荃者。
曹宣字子猷,号筠石,芷园,曾经任过康熙南巡图监画。
曹寅与曹宣兄弟关系如何呢?曹寅的《楝亭集》中有很多与曹宣有关的诗。
《楝亭集》前半部分是《楝亭诗抄》八卷。
胡绍棠先生的《楝亭集笺注》一书,对这些诗作按照写作时间进行了编排。
因此,从第一首诗作一一读来,这位清代康熙朝的江南重臣的人生历程渐渐在眼前展开。
虽然他的文字是比较晦涩的,情感的表达是极为含蓄委婉的,但透过那些文字表象,我们依然能捕捉到他的思想轨迹,他的为政为官的经历,他的家族故事。
其中,围绕曹寅及其弟曹宣的种种,红学爱好者十分重视,因为从实际上讲曹宣才是曹雪芹的真正祖父,而且曹寅时期曹家的鼎盛以及曹寅本身的文学造诣又是《红楼梦》产生的基础,因此研究这一对兄弟的关系,亦有其意义在。
曹寅与曹家的最终结局曹寅与康熙的关系内务府是清代独有的机构,职官多达三千人,其主要职能是管理皇家事务,这个机构源于满族社会的包衣制度。
内务府是比较官方的说法,土气点的说法实际上就是皇家的奴才。
今天我们看电视剧,大概都知道清朝的官员一般对着皇帝说的都是奴才。
虽然好像是全民皆奴,但最符合皇家奴仆称号的就是内务府包衣了。
曹寅是内务府包衣出身,简单点就是康熙帝的奴才。
但是曹寅这个奴才和康熙帝关系却十分不一般,曹家在康熙帝一朝可以算的上是尊贵荣耀的,凭借的就是康熙帝的宠爱。
曹家与康熙帝的关系,源于曹寅的母亲孙氏。
顺治十一年,康熙帝出生,依照旧例要从皇家管理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三旗内务府包衣中选择奶妈。
曹寅的母亲孙氏很幸运的被选中,此后成为康熙帝十分亲密的人。
因为孙氏的关系,曹寅自幼就与康熙帝相处在一起。
后来差不多在十三岁左右的时候,曹寅成为康熙帝的伴读,此后与康熙帝一起到御书房学习。
就是这样,两人自幼时起就建立了十分亲密的关系。
不论是从情感方面,还是长久的相伴中,都使得康熙帝对曹寅十分信任。
所以后来曹寅的父亲在江宁织造的任上去世,康熙帝根本没有重新选人的想法,直接下了一道旨意,让曹寅继任父亲的职位。
是年冬,天子东巡抵江宁,特遣致祭;又奉旨以长子寅协理江宁织造事务。
除了自幼一起长大的情分,使得康熙帝对曹寅多加重用之外,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康熙帝欣赏曹寅的才华。
曹寅是清朝比较著名的文学家,学富五车,虽然官当的不怎么样,但是个人的文学素养还是不错的。
另外据说曹家祖上对医学还有说研究,所以曹寅在文学和医学方面都有一些成就。
而康熙帝也正是欣赏曹寅的这两个方面,因此对曹寅多有重用。
康熙帝一生六下江南,前几次都是住在曹寅家中。
因为知道曹寅政事不通,所以很少与其谈论国家大事,只是风花雪月、文章药石之类的闲聊。
在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康熙帝不幸伤寒腿病又犯了。
病犯之时疼痛难忍,当时曹寅为康熙帝进献了一贴膏药。
康熙帝用过这个膏药后,感觉好了许多,大为欣喜,不仅大肆奖励曹寅,还亲自为这贴膏药赐名为金风灸骨贴。
康熙宠⾂曹寅是个什么样的⼈?曹寅与曹雪芹的关系如何? 曹寅,⽣于公元1658年,去世于公元1712年,是康熙⼀朝著名的⽂学家和藏书家,为内务府包⾐出⽣,满洲正⽩旗⼈。
曹寅⽗亲曹玺,为江宁织造,母亲孙⽒是康熙帝奶娘。
因为孙⽒的关系,曹家和康熙帝的关系极好,所以在康熙⼀朝,曹家都⼗分显耀。
曹寅,字⼦清,号荔轩、楝亭,初为侍卫,后继任⽗亲曹玺江宁织造,官⾄通政使司通政使,善骑射,诗词极好。
曹寅能⽂能武,但是确实不是⼀个好官。
他在康熙⼀朝之所以能有坐到通政使的位置上,全靠与康熙帝之间的情谊。
在他去世之后,有⼈清算他在职期间所遗空缺,亏空库银⼆⼗三万两,到死都没有弥补起来。
后来康熙帝为了保全曹家,特地让其后嗣继续任江宁织造,不过可惜的是历经两代都未曾补齐,最终曹家因此⽽败亡。
曹寅还是⼀个⾮常⽭盾的⼈,他的这个⽭盾表现在⽅⽅⾯⾯。
先从族群属性上来看,曹寅⾪属满洲正⽩旗包⾐,所以从政治上来看曹寅是满⼈。
但是从⾎统上来说,曹寅⼜是确确实实的汉⼈。
这⼀点不仅引得后世⼈议论,就是在当时也让许多⼈感到疑惑。
当时的满洲官员认为曹寅是汉⼈,但是在汉族官员中⼜认为曹寅是满⼈。
从社会地位上来看,同样⽭盾深刻。
曹寅是内务府正⽩旗包⾐出⽣,内务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皇家的奴才。
虽然与皇家搭边,但是到底还是奴才。
但是同时呢,曹寅⼜是江宁织造、苏州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是朝廷⼤官。
曹寅是饱读诗书的⽂⼈,算是⼀个学富五车的⼈物,是清朝著名的诗⼈、戏剧家、藏书家、⽂学家,据说当时他出门坐车都总是低头看书。
⽂⼈最多的形容词就是清⾼端正,但是曹寅做的事情却⼀点也不清⾼端正。
曹寅在为官期间,做的最多的⼀件事情就是捞钱。
江宁织造、江苏织造都是很能捞钱的肥差,亏空⼆⼗三万两,已经是⾮常⼤的数⽬了。
这⼀点与他⽂⼈才⼦的⾝份⼗分不符,当时许多汉官都很不齿。
他⾃⼰也作诗: 枣梨欢罄头将雪,⾝世悲深麦亦秋。
⼈群往往避僚友,就中唯感赋登楼。
从这⾸诗中就能知道他⼼中的悲哀愁绪,他活得风光⼜凄苦,体⾯⼜卑微,是在历史夹缝中⽣存的边缘⼈。
曹雪芹家族跟雍正有什么仇恨,雍正非要要搞垮曹雪
芹家族
本文导读:
曹雪芹的曾祖母曾做过康熙帝的保母,深得康熙的尊敬,他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
后来,曹寅又主政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六次下江南,有四次都是曹家接待的。
当时的曹家,有权有势,是南京城第一豪门。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这一点也不假。
满清王朝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方面,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不是以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有能力的皇子都有机会。
也就是说,在皇帝去世之前,谁都不敢说一定能坐上皇位。
身为清朝的名门望族,为了能够让家族一直繁盛下去,肯定会在各皇子给自己找一个未来的靠山。
可惜的是,他们押错了注,并没有看好当时的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在康熙去世后,雍正继位,成了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就开始对曾经与他争夺皇位的兄弟进行打击,也没有放过当时支持他兄弟的党羽,其中就包括曹家。
在1727年,也就是雍正五年,雍正皇帝就以骚扰驿站、
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名,把曹家的主心骨曹頫革职查办,并对曹家进行抄家。
此时的曹雪芹才13岁,就被家人一起被强制迁到北京,曹家就此没落。
因为在皇权的争夺中站错了队,也就导致后来曹家的没落。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这也是十分残忍,却极为现实的事情。
历史上的曹家被抄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红楼梦第75回中给出了答案1728年2月3日,雍正下旨查抄曹家。
曹家当时的主事人是曹頫,这个人是曹寅的嗣子,也是曹家最后一任江宁织造。
按理说以曹頫的官职和地位,即便是曹家被抄家也不会影响当时的朝局,何况曹家只是雍正朝众多获罪被抄家中的其中一家,曹家被抄家的原因并不值得后人专门研究。
但因为曹家的后代中出了一位优秀的作家曹雪芹,曹雪芹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一些研究《红楼梦》的专家和学者为了更好的了解曹雪芹,就开始关注曹家的历史,包括曹家被抄家的原因。
那么曹家被雍正抄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红楼梦第75回中给出了答案。
一、转移家产。
话说尤氏从惜春处出来,正欲往王夫人处去。
跟从的老嬷嬷们悄悄地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
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
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
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
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
”这是红楼梦第75回中的一段文字,从曹雪芹的描述可以知道,贾家的老亲戚江南甄家出事获罪抄家,在抄家之前,甄家派人把家产转移到了贾家。
当时跟随尤氏的老嬷嬷把这个情况说给她听了,尤氏也已经猜到了八九分。
这些细节也暗示,贾府日后被抄家也与甄家转移的这笔财产有关系。
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守,并将重要家人,立即严拿,家人之财产,亦著固封看守。
伊闻织造官员易人时,说不定要暗派家人到江南送信,转移家财。
倘有差遣之人到彼处,范时绎严拿,审问该人前去的缘故,不得怠忽!从中可以看出,雍正在审理江宁织造曹頫的案子时,已经考虑到了他们会转移财产,特意下旨让范时绎防范。
范时绎接到雍正的旨意后,严格监禁曹頫及家人,对他们进行审讯,还将曹家的家产登记在册封存。
其实从曹家被查抄的家产数量来看,曹家的经济早已入不敷出,加上曹寅时期的亏空没有弥补完,需要曹頫三年内补完。
曹雪芹家百年望族败于内讧。
曹雪芹一家在康熙年间倍受尊荣,而到雍正朝每况愈下直至获罪遭抄。
红学家研究清宫档史,有的认为其败亡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清洗,曹家在康熙立储的问题上站错了队;有的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在江宁织造任上的经济亏空。
曹家每况愈下固然是政治与经济的因素交织其间,而笔者认为最后给曹家致命一击的乃是家族内讧。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担任了二十年江宁织造的曹寅染疟疾,康熙帝得知后,特命从宫中送外国药品金鸡纳(奎宁)至江南,未及,曹寅卒于织造任上。
康熙让曹寅独子曹颙接任织造,三年后,曹颙又逝。
康熙帝与曹家情深,看到曹家已无子可继,便亲自过问,要内务府在曹寅已故弟弟曹荃的诸子中找一个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继任织造之职。
以下是《内务府奏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江宁织造折》:“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十二日,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九日,奏事员外郎双全、物林达苏成额、奏事张文彬、检讨杨万成,交出曹颙具奏汉文折,传旨谕内务府总管:曹颙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
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
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
他在织造上很谨慎。
朕对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
他的祖、父,先前也很勤劳。
现在倘若迁移他的家产,将致破毁。
李煦现在此地,著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之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
他们弟兄原也不和,倘若使不和者去做其子,反而不好。
汝等对此,应详细考查选择。
钦此。
——臣等钦遵。
查曹颙之母不在此地,当经询问曹颙之家人老汉,在曹荃的诸子中,那一个应做你主人的子嗣?据禀称:我主人所养曹荃的诸子都好,其中曹頫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等语。
因此遵奉仁旨,详细考查,曹荃诸子中,既皆曰曹頫可以承嗣,即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颙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街。
”从奏折中“务必在曹荃之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
《红楼梦》不是什么“曹寅家事”和“明珠家事”,而是大明国事、天下之事,以家喻国的“家亡血史”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红楼梦》都被许多人认定为所谓的“曹寅家事”或者“明珠家事”,但细究下来,漏洞百出,根本经不起推敲。
首先,贾家是开国武将功臣、一门双国公,备受重用,肯定要是住在天子脚下的。
贾家在金陵起家,成为金陵四大家族,说明这个朝代一开始是定都金陵的。
林黛玉一进荣国府时,荣国府已经北上定居北京了。
也就说明这个朝代迁都了,国公府跟着皇室从南京搬到北京了。
很明显,贾家就是影射大明朝廷,在金陵(南京)起家,后来搬迁到了北京,所以也才有了贾母后来嚷着要回南京的事情。
其次,贾府有九重门,在四十九回中,书上是这样说的“宁国府从大门、仪门、大厅、暖阁、内厅、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一路正门大开,两边阶下……”,这里一共就是九道门。
很明显,就是取“君门九重”之意。
(宁国府有九重门,很明显影射皇宫,取“君门九重”之意)再次,宝玉即影射玉玺。
宝玉是所有贾家子弟中唯一一个不写大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其身份尊崇。
因为宝玉即影射传国玉玺,据相关传言,秦灭六国之后,始皇帝制作了一枚玉玺,上面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日”,而宝玉所佩戴的通灵玉上也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这若说是巧合,也未免太巧了。
(宝玉影射传国玉玺)其四,林黛玉即是影射崇祯帝,她的“敏感多疑”的性格和“玉带林中挂”的最终命运,和崇祯帝是一模一样。
而在玩牙牌令的时候,只有贾母和黛玉两人拿到了“天”字牌:只是贾母拿到的相当威武霸气“头上有青天”,而黛玉拿到的则有些晦气“良辰美景奈何天”。
贾母影射明太祖朱元璋,“头上有青天”也确实很符合;而黛玉最终的命运也确实是“良辰美景奈何天”,最终无力回天,只能“玉带林中挂”。
(黛玉拿到“天”字牌,却是无可奈何)其五,第五回中的曲子说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林黛玉是“世外仙姝”。
这里的“山中高士”可不是赞扬宝钗的,古代几万首古诗中,只有“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这句诗中出现过“山中高士”一词,一“满”、一“明”,对仗极为工整,偏偏这句诗还是明代诗人高启写的。
康熙和曹寅的关系编者按:在曹寅、李煦给康熙的密奏中,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都是康熙所关心的。
曹雪芹的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
这张纸在康熙的手中打开后,是一张10厘米宽、20厘米高的密奏。
这种纸从江宁到北京,骑马传递大约要20天左右。
这项在曹寅和康熙皇帝之间的秘密传送,一直进行了20年。
因此,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称曹寅为“康熙的密探”。
康熙的密探们曹寅将他折成六角形的密报,放在一个用封条封好了的小信封里,封条的上面写“固”,下面写“封”,信封上写着“奏折”。
他又拿出一只大信封,套住这只小信封,在外面用一根白纸条扎住,他在纸条下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然后小心翼翼地用白纸包好,同样在白纸的包装口下方写上自己的全部衔阶和名字,最后用来封箴的几个字是“臣寅”“叩首谨封”。
这封信康熙皇帝看完后,也许会加御批,也许只写三个字“知道了”。
但最后都会被一个朱红的“封”字封过以后,重新传到曹寅的手中。
在康熙王朝的晚期,康熙帝非常重视他赋予曹寅及其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后代曹、曹等人这项特殊的政治任务,允许他们“专折密奏”江南地区的官风民情,并“亲手写奏帖来”,这种千里眼加耳报神的职责的确超出了江宁织造的权限范围,对于曹家,可说是一项特殊待遇。
在曹寅、李煦给康熙的密奏中,天气问题如雨水、冰灾,粮食问题如收成、米价,社情民意如疫病、民情、官吏贪廉,都是康熙所关心的。
在没有各种地方性媒体的时代,这些秘密渠道传输的情报,也算是一种内参了,通过这些内参,康熙皇帝可以对各地实情“明察秋毫”。
在古代,天气、天象信息事关国家前途,所以这些情况被认为不应该由更多的人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