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格式:docx
  • 大小:24.17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2017年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讲述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得到人民的支持,为其后三大战役及解放南京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三大战役及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教材主要写军事斗争,但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需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时期,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重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但本课需要学生思考、概括的问题难度较大,需教师多引导。

三.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4

月23日渡江战役后写的,渡江战役是怎样发起的,渡江之前江北广大地区是如何解放的?下面我们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回顾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历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回顾总结近代的土地政策:①太平天国运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②井冈山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③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3.提问: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材料研读思考

4.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

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在解放区内进行土地革命。

《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6.教师出示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与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的图片

根据上述图片,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7.教师过渡: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但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于1946年6月发动全面内战,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战解放区军民击退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而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得民心的中国共产党与违背民意的国民党究竟谁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呢?那么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决战的时机成熟。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教师依次简单讲述三大战役的经过、战法

4.辽沈战役经过:关门打狗,围锦打援。

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淮海战役经过:中间突破,分段包围。

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思考回答: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6.平津战役经过: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教师提问:党中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队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进一步瓦解了敌人。

(4)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7.教师讲述: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8.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顺应民心,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人民的支持;

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

③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

④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实力增强,士气高昂。

9.教师出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并播放渡江战役视频。

讲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