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四 寻觅文言津梁 秋水 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 苏教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0
单元综合测评(四) 寻觅文言津梁(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郑既.知亡矣(已经) 从而誉.之(称赞) B.⎩⎨⎧ 岂不遽.止(立刻)何厌.之有(讨厌) C.⎩⎨⎧ 虽董.之以严刑(督责)曲.在赵(理屈,理亏) D.⎩⎨⎧ 故幸.来告良(幸亏)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B [B 项,“厌”应解释为“满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令赵王鼓.瑟 B .与郑人盟.C .沛公军.霸上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D [A 项,名词作动词,弹;B 项,名词作动词,结盟;C 项,名词作动词,驻扎;D 项,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拜送书于.庭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 C.⎩⎨⎧ 毕礼而.归之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 D.⎩⎨⎧乃.使其从者衣褐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B 项,均为介词,趁势。
A 项,介词,在;介词,表被动。
C 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D 项,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导学号:51362099】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
B .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 .你们的服务质量不错,下次我一定惠顾。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D [A 项,家母:自己的母亲。
B 项,令嫒:您的女儿。
C 项,惠顾: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导学号:51362100】A .近10年来,新加坡成为中国留学生选择出国深造的热门之地,毕业之后也选择留在新加坡,成为中新友好交往的民间使者。
B .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使中国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必将迎来更快的增长期,各市场主体的竞争和合作必将进一步深化。
专题质量检测(四)寻觅文言津梁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思正身以黜.恶黜:排斥B.与王诀.曰诀:告别C.籍.吏民籍:登记D.又欲肆.其西封肆:放肆解析:选D肆:延伸,扩张。
2.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夜,缒而出”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顺流而.东行C.劳苦而.功高如此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解析:选B“夜,缒而出”中的“而”与B项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A项,表顺承;C项,表并列;D项,表转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为行路..,复攻赵B.傲物则骨肉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骨肉”古今相同,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C项,非常: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为属性词,异乎寻常的、特殊的,或为副词,十分、极。
D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C.令将军与臣有郤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解析:选D A项,“共”同“供”,供给;B项,“详”同“佯”,假装;C项,“郤”同“隙”,嫌隙。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B.貌恭而不心.服C.常以身翼.蔽沛公D.今我睹子之难穷.也解析:选D D项,形容词作动词。
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6.下列句子不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项王、项伯东向坐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敢以烦执事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解析:选D D项,固定句式。
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2)今两虎共斗,。
高中语文专题4 寻觅文言津梁融会贯通秋水(节选)课时作业苏教必修3苏教*融会贯穿秋水(节选)一、课外阅读(XXXX·广西名校高三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
正统十年进士。
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
复按顺天府。
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开中盐引入米振饥。
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
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
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岁凶振救,民无流移。
召为户部左侍郎。
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那么此淤。
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
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
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
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那么定田赋。
民大悦。
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
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
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
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
流人得所,四境安。
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
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等六府。
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
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
荆、襄之命,非其意也。
事竣,急请还朝。
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
杰疏辞。
不许。
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
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融会贯通《秋水(节选)》教学设计苏教必修3苏教《秋水〔节选〕》一、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该落实词语教学,文言文尤其如此。
新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能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而新课标对本文的要求是融会贯穿。
通过本文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的谈话探讨了“价值判断的无限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本文节选自《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的寓言,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拟,就会显示出自己的缺乏,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
本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及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学习,疑难处教师适当点拨,本文脉络清晰,层次清楚,比照鲜明。
三、学情分析:高一下学期,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眼知识,但是并不会加以熟练运用。
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
〔2〕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结构、写作特色及寓言道理。
2、学习重点和难点:〔1〕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
〔2〕分析本文的结构、写作特色及寓言道理。
3、教学方法:〔1〕朗读法。
本文短小精炼,文字浅显,可以通过齐读、自由朗读等加深理解。
〔2〕问答法。
通过师生间对本文重点文眼知识的问答,对学生进行启发,完本钱堂课的前两个学习目标。
〔3〕小组合作探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力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4、教学过程:〔1〕导入:从“坐井观天〞导入骄傲自满的“河伯〞这一形象,从而引出本堂课:《秋水〔节选〕》。
(2)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庄子其人及《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一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
《秋水(节选)》测评练习一、基础题1、文学常识(1)本文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作者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名周,宋国蒙人。
(2)庄子与老子合称为“老庄”。
(3)秋水指“清澈的眼波”,水,这里指秋天的洪水。
2、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C)A、泾流(jìng)殆(dài)B、渚崖(zhù)睹(dǔ)C、仲尼(zhòng)矣(sì)D、伐纣(zhòu)伯夷(yì)涘(sì)渚(zhǔ)少(shǎo)殆(daì)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百川灌河(注入)两矣渚崖(俟:水边)(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崖:高的河岸)欣然自喜(喜悦)至于北海(到达)东面而视(向东望去)不见水端(尽头)望洋向若而叹曰(叹息)(望洋:迷茫直视的样子)旋其面目(转变态度)大方之家(有很高学识的人)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天下的美景看作完全存在于自身)于是焉(在这个时候)秋水时至(按季节到来)泾流之大(泾流:直流,通流河面宽广)4、翻译下列句子。
(1)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3)河伯欣然自喜于是河神很喜悦(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5)望洋向若而叹曰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6)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7)顺流而东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8)河伯始旋其面目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9)两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10)少仲尼之闻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5、默写(1)《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课时跟踪检测(含解析)苏教必修3苏教秋水(节选)第18课 非攻(节选)一、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 百.川灌河众多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假设B.⎩⎪⎨⎪⎧ 秋水时.至按照时令两涘.渚崖之间水边,岸C.⎩⎪⎨⎪⎧旋.其面目掉转众闻那么非.之指责 D.⎩⎪⎨⎪⎧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解析:D 项,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小看。
答案:D2.以下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 .以为莫己假设者C .大王来何操D .君何以知燕王解析:A 为被动句,B 、C 、D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3.以下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译文: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B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在这时候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C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我就是这么说的了。
D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译文:如果损人越严重,他就越不仁,罪越大。
解析:C 项,“我之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答案:C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人。
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局部,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秋水(节选)》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拟,就会显示出自己的缺乏,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C.墨子,名翟,鲁人。
先秦墨家创始人。
“非攻〞即反对战争。
D.《非攻(节选)》运用比喻和比照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攻人国家的战争是不义的。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练习(3)融会贯通一、双基提要(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其不仁兹.甚()2、岂不遽.止()3、众闻则非.之()4、秋水时.至()5、野语..有之曰()6、因.宾客至相门前谢罪()7、有要.于时也()8、故择.先王之成法()9、蔺相如固.止之()10.独.畏廉将军哉()(二)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
1.殆(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旦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2.引(1)左右欲引相如而去()(2)引使者蔺相如()(3)相如引车避匿()(4)引而不发()3.穷(1)今我睹子之难尽也()(2)其乐无穷()(3)穷则独善其身()(4)穷乡僻壤()(三)选择题1、下列划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D、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下列对“其”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B、(两狼)其一犬坐于前(人称代词,他的)C、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连词,是……还是……)D、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3、找出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军惊而坏其都舍B、青,取之于蓝而青与蓝C、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4、与“忌不自信”的句式或特点相同的一句()A、不见水端B、曾不能疾走C、始吾弗信D、以为莫己若二、课堂反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词类活用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1.(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1.(3)请翻译以下句子。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B.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 范增数目项王D. 项王、项伯东向坐【答案】C【解析】(1)A项,“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B项,“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C项,“目”,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
D项,“东”,名词作状语,在东面。
故选C。
【答案】A【解析】(2)A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具以事告。
B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大王来操何。
C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
D项,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籍以何至此。
故选A。
【答案】(3)①我连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怎么会推辞呢?②(沛公)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3)①安:哪里,怎么。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足:值得。
②所以:……的原因。
出入:偏义复词,进入。
非常:意外的变故。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旦日合战,而偏将军冯异遣救及诸县兵适至。
②恂素好学,乃修乡校,教生徒,聘能为《左氏春秋》者,亲学焉。
2.(5)王郎起兵后,面对耿况对王郎(邯郸)势力的过分担忧,寇恂提出无需过于顾虑的理由有哪些?A.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B.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C.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D. 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举大郡之资/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答案】B【解析】(1)“今上谷完实”意为“现在上谷城池完好,粮食充足”,“完实”作主语“上谷”的谓语,故应在“完实”之后断开,排除A、C两项;“恂请东约渔阳”意为“我请求往东约同渔阳”,其中“渔阳”作“约”的宾语,不作“齐心合众”的主语,故应在“渔阳”之后断开,排除D项。
2023-2024学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③不如因善遇之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⑦吾属今为之虏矣A. ①④⑥/②③/⑤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⑤/③④⑦/⑥D. ①④/②③⑤⑦/⑥【答案】D【解析】①④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⑤⑦都是代词,②代指晋国想得到的土地,⑤代指这件事,③⑦人称代词,分别代指沛公、他们。
⑥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
B. 《烛之武退秦师》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
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
C.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
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针砭时弊的名篇。
D.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答案】C【解析】C项,“前者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说法错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二十三岁。
当时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因此,《阿房宫赋》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并非写于“唐朝日益鼎盛之际”。
第四专题测评寻觅文言津梁(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演练(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王.关中(wànɡ)说.服(shuì)美姬.(jī)赐.(cì)B.鲰.生(zhōu) 瞋.目(chēn) 戮.力(lù) 逢.孙(pánɡ)C.要.项伯(yāo) 澭.水(yōnɡ) 切而啗.之(dàn) 飨.士卒(xiǎnɡ)D.按剑而跽.(jì) 间.行(jiàn) 目眦.(zì) 黜恶(chù)答案:1.B 解析:B项,“鲰”应读“zōu”。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刎颈弩笨栏厩嗔目而视B.感概披帷刀俎遗笑大方C.戳力壅蔽伶官融会贯通D.袒露散佚骊山一镬之味答案:2.D 解析:A项“弩”应改为“驽”,“嗔”应改为“瞋”;B项“概”应改为“慨”,“遗”应改为“贻”;C项“戳”应改为“戮”。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3.D 解析:A项前“安”意为“怎么”;后“安”意为“哪里”。
B项前“然”为形容词词尾;后“然”意为“这样,如此”。
C项前“且”为“尚且”;后“且”为“将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小人..实不才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答案:4.C 解析:A项句中“夫人”指那个人;B项“小人”是自谦之词;D项“亲戚”指父母兄弟等。
5.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籍何以至此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夫晋,何厌之有D.我之谓也答案:5.B 解析:B项是被动句,其余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活用方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秋水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必修3苏教XXXX年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秋水第2课时测试与反应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根底知识(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泾.流(jìnɡ)两涘.(sì)渚.崖(zhǔ) 百川.灌河(chuān)B.园圃.(pǔ) 仲.尼(zhònɡ)犬豕.(shì) 攘.人犬豕(rǎnɡ)C.野语.(yǔ) 栏厩.(jiù)兹.甚(zī) 旋.其面目(xuán)D.殆.矣(dài) 鸡豚.(tún)誉.之(yù) 拖其衣裘.(qiú)2.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焉:句中助词B.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②不见水端.端:头、边C.①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至于:到②苟亏人愈多苟:如果D.①入人园圃.圃:苗圃②是.何故也是:这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百川灌河.②至于北海..B.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②始旋其面目C.①东面....而视②窃其桃李D.①至杀不辜..人也②河伯欣然..自喜4.以下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我之谓也B .以为莫己假设者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 .沛公安在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秋水(节选)》、《非攻(节选)》,答复5~9题。
5.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这里指改变 B .望洋..向假设而叹曰 望洋:仰视的样子 C .攘.人犬豕鸡豚 攘:偷盗 D .其不仁兹甚.甚:甚至 6.以下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①顺流而.东②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 ①以.亏人自利也②项王未有以.应 D.⎩⎪⎨⎪⎧ ①我之.谓也②谓之.不义7.以下对《秋水(节选)》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阔, 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广阔,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鸿门宴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必修3苏教XXXX年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鸿门宴第2课时测试与反响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根底知识(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飨.士卒(xiǎnɡ)鲰.生(zōu)卮.酒(zhī) 参乘.(shènɡ)B.楚左尹.(yīn) 说.我曰(shuì)刀俎.(zǔ) 不胜.桮杓(shēnɡ)C.毋内.诸侯(nèi) 要.项伯(yāo)数.目项王(shuò) 目眦.(zì)D.玉玦.(jué) 瞋.目(chēng)置车骑.(qí) 芷.阳(zhǐ)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得:能②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什么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②故.遣将守关者故:所以C.①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拥:持②头发上指.指:直立、竖起D.①沛公起如.厕如:往,到……去②拔剑撞.而破之撞:横击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约为婚姻..也..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B.①将军战河北..,欲诛有功之人..②而听细说C.①如今人..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方为刀俎②于是D.①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②项王默然..不应4.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吾得兄.事之②范增数目.项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⑥道芷阳间.行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A .①②⑦/③⑤/④⑥B .①⑥⑦/②④/③⑤C .①⑦/②③④/⑤⑥D .①⑥/②④⑦/③⑤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鸿门宴》全文,答复5~7题。
5.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给……看 B .披.帷西向立 披:分开、掀开 C .乃令张良留谢.谢:感谢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6.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何辞为.公为.我献之B.⎩⎪⎨⎪⎧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常以.身翼蔽沛公 D.⎩⎪⎨⎪⎧ 假设..入前为寿假设..属皆且为所虏7.把以下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必修3苏教XXXX年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廉颇蔺相如列传第2课时测试与反应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根底知识(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的字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缪.贤(Miào)肉袒.(tǎn)列观.(ɡuān) 刎.颈之交(wěn)B.睨.柱(nì) 衣褐.(hè)汤镬.(huò) 左右皆靡.(mǐ)C.避匿.(nì) 不怿.(yì)渑.池(miǎn) 怒发冲冠.(ɡuàn)D.广成传.(zhuàn) 驽.马(nú)赠遗.(wèi) 礼节甚倨.(jū)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使人遗.赵王书遗:送②乃辞谢.固请谢:告诉B.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坚明:坚决明确地遵守②不如因而厚遇.之遇:款待C.①那么请.立太子为王请:请求②请奏.盆缻秦王奏:敲D.①且庸人尚.羞之尚:尚且②顾.吾念之顾:难道3.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舍.相如广成传②左右欲刃.相如③而相如廷.叱之④完.璧归赵⑤怒发上.冲冠⑥宁许以负.秦曲⑦秦王恐其破.璧⑧且庸人尚羞.之⑨毕礼而归.之⑩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A.①②③/④⑥⑦⑨/⑤/⑧⑩B.①②/③⑤/④⑥⑦⑨/⑧⑩C .①②/③⑤/④⑦⑨/⑥⑧⑩D .①②③/④⑥⑦⑧/⑤⑨⑩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于是..相如前进缻 B .①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②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C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D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 ②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全文,答复5~9题。
(江苏专用)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单元综合测试(含解析)苏教必修3苏教专题四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解析:A项,kàng,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D项,都读“kuì〞。
答案:D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仇雠逸豫飨士卒弘兹九德B.犒劳嗔目播其惠肉袒负荆C.交戟彘肩贰于楚贻笑大方D.谗邪桮杓好美姬望仰兴叹解析:A项,“弘〞应为“宏〞;B项,“嗔〞应为“瞋〞;D项,“仰〞应为“洋〞。
答案:C3.依次填入以下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1〕此画最难得是全长达50米,光是人物就有千余,其余尚有花鸟、走兽、山水等等,在艺术造诣上可谓。
〔2〕每到春天,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窗来,丁香花的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得多,不那么混浊笨拙。
A.登峰造极透入灵动B.出类拔萃映进灵动C.登峰造极映进轻灵D.出类拔萃透入轻灵解析:登峰造极:比喻水平到达最高点。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句①形容艺术造诣,应选“登峰造极〞。
透入:〔光线等〕进入。
映进:因光线照射而进入。
此处指雪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而显出形象,故句②第一空应用“映进〞。
轻灵:轻快灵动,也形容心情轻松、飘逸。
灵动: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
此处与“混浊笨拙〞相对,句②第二空应选“轻灵〞。
答案:C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没有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鸿门宴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飨.士卒(xiǎnɡ) 鲰.生(zōu)卮.酒(zhī) 参乘.(shènɡ)B.楚左尹.(yīn) 说.我曰(shuì)刀俎.(zǔ) 不胜.桮杓(shēnɡ)C.毋内.诸侯(nèi) 要.项伯(yāo)数.目项王(shuò) 目眦.(zì)D.玉玦.(jué) 瞋.目(chēng)置车骑.(qí) 芷.阳(zhǐ)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未得.与项羽相见得:能②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什么B.①君安与项伯有故.故:老交情②故.遣将守关者故:所以C.①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拥:持②头发上指.指:直立、竖起D.①沛公起如.厕如:往,到……去②拔剑撞.而破之撞:横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约为婚姻..也..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B.①将军战河北..,欲诛有功之人..②而听细说C.①如今人..方为刀俎②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D.①项王即日..不应..因留沛公与饮②项王默然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吾得兄.事之②范增数目.项王③项伯杀人,臣活.之④籍.吏民,封府库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⑥道芷阳间.行⑦常以身翼.蔽沛公A .①②⑦/③⑤/④⑥B .①⑥⑦/②④/③⑤C .①⑦/②③④/⑤⑥D .①⑥/②④⑦/③⑤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鸿门宴》全文,回答5~7题。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示:给……看 B .披.帷西向立 披:分开、掀开 C .乃令张良留谢.谢:感谢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何辞为.公为.我献之B.⎩⎪⎨⎪⎧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C.⎩⎪⎨⎪⎧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常以.身翼蔽沛公 D.⎩⎪⎨⎪⎧ 若.入前为寿若.属皆且为所虏7.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融会贯通秋水(节选)一、课外阅读(2017·广西名校高三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
正统十年进士。
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
复按顺天府。
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开中盐引入米振饥。
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
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
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岁凶振救,民无流移。
召为户部左侍郎。
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
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
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
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
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
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
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
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其初至,无产及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
民大悦。
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
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
又于西安增山阳,南阳增南召、桐柏,汝州增伊阳,各隶其旧府。
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
流人得所,四境安。
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
诏即擢道宏大理少卿,抚治郧阳、襄阳等六府。
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
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
荆、襄之命,非其意也。
事竣,急请还朝。
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
杰疏辞。
不许。
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
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谏太宗十思疏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必修3苏教XXXX年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谏太宗十思疏第2课时测试与反应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根底知识(12分,每题3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疏浚.(jùn)塞.源(sāi)谦冲.(chōnɡ) 懈.怠(xiè)B.壅.蔽(yōnɡ) 谗.邪(chán)谬.赏(miù) 戒奢.(shē)C.黜.恶(chù) 载.舟(zài)无疆.(jiānɡ) 苟.免(ɡǒu)D.深慎.(shèn) 知止.(zhǐ)滥.刑(làn) 豫.游(yù)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将崇.极天之峻崇:推崇②德不处其厚.厚:优厚B.①情不胜.其欲胜:禁得住②终苟.免而不怀仁苟:苟且C.①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慎:谨慎②乐盘.游,那么思三驱以为度盘:盘旋D.①想谗邪,那么思正身以黜.恶黜:罢免②罚所及.,那么思无因怒而滥刑及:到达,引申为“施加〞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B.凡百元首..,承天景命C.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D.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4.对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欲流之远.者②居域中之大.③不念居安.思危.④那么思正.身以黜恶⑤诚能见可欲. ⑥宏.兹九德 ⑦简能.而任之⑧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A .①⑧/②③⑦/④⑥/⑤B .①②/③⑥⑦/④/⑤⑧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D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答复5~8题。
5.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终苟免而不怀.仁 怀:胸怀 B .那么思虚心以纳.下 纳:采纳 C .那么纵情以傲物.物:外物 D .仁者播.其惠 播:传播 6.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 虽董之以.严刑那么思无因喜以.谬赏 B.⎩⎪⎨⎪⎧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貌恭而.不心服 C.⎩⎪⎨⎪⎧ 念高危,那么..思谦冲以自牧于其身也,那么..耻师焉 D.⎩⎪⎨⎪⎧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惟.草木之零落兮7.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文章第1段以“固木〞、“浚泉〞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高中语文专题四寻觅文言津梁秋水第2课时测试与反馈苏教版必修3(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泾.流(jìnɡ)两涘.(sì)渚.崖(zhǔ) 百川.灌河(chuān)B.园圃.(pǔ) 仲.尼(zhònɡ)犬豕.(shì) 攘.人犬豕(rǎnɡ)C.野语.(yǔ) 栏厩.(jiù)兹.甚(zī) 旋.其面目(xuán)D.殆.矣(dài) 鸡豚.(tún)誉.之(yù) 拖其衣裘.(qiú)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焉:句中助词B.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②不见水端.端:头、边C.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至于:到②苟亏人愈多苟:如果D.①入人园圃.圃:苗圃②是.何故也是:这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百川灌河.②至于北海..B.①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②始旋其面目C.①东面....而视②窃其桃李D.①至杀不辜..人也②河伯欣然..自喜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我之谓也B .以为莫己若者C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 .沛公安在二、文本阅读(20分)阅读《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回答5~9题。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掉转,这里指改变 B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仰视的样子 C .攘.人犬豕鸡豚 攘:偷盗 D .其不仁兹甚.甚:甚至 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①顺流而.东②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 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 ①以.亏人自利也②项王未有以.应 D.⎩⎪⎨⎪⎧ ①我之.谓也②谓之.不义7.下列对《秋水(节选)》一文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 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广阔,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
B .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
C .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D .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8.下列对墨子《非攻(节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把战争严格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两类。
墨子主张非攻,是特指反对当时的掠夺性战争。
B.本文运用比喻和对比从小事到大事,一步步推理,指出侵略别国的战争是不义之战。
C.作者开头叙述“窃其桃李”“攘人犬豕鸡豚”“取人马牛”“杀不辜人”四个事例,最后一层分析“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但并未真正得出结论。
D.本文句式复沓,加强了递进的意味;其语言虽然质朴无华,但能让人体会到作者对“攻国”这种行为的强烈反对以及对“誉之”之人的辛辣嘲讽。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①向然,奏刀然②, 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③之舞, 乃中经首④之会⑤。
文惠君曰:“嘻,善哉! 技盍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⑥,因其固然;枝经肯綮⑦之未尝,而况大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⑨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⑩,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11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 ①砉(xū)然:象声词,皮骨剥离之声。
②(huō)然:象声词,进刀解剖时的声音。
③桑林:传说是商汤时的乐曲名。
④经首:传说是尧乐《咸池》乐章名。
⑤会:节奏。
⑥窾(kuǎn):空,指牛骨节间的空穴。
⑦枝经肯綮(qìng ):枝,枝脉;经,经络;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筋肉聚结处。
⑧(ɡū):大骨。
⑨族庖:一般的厨师。
⑩每至于族:族,1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莫不中.音 中:合乎 B .进.乎技矣 进:超过 C .依乎天理..天理:牛的自然构造 D .善.刀而藏之 善:擅长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行为.迟,动刀甚微 B.⎩⎪⎨⎪⎧ ①臣以.神遇②以.无厚入有间C.⎩⎪⎨⎪⎧ ①进乎.技矣②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D.⎩⎪⎨⎪⎧ ①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每至于.族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段写庖丁解牛的情状,作者形象地描绘了庖丁解牛的熟练技艺,引起第二段文惠君的赞赏,为下文突出全文中心思想张本。
B.第三段,借庖丁对文惠君提出的“技盍至此乎?”这一问题的回答,说明了通过实践掌握规律的重要性。
庖丁正是从长期的解牛实践中,由表及里,深入了解和把握了牛体的结构,终于做到了“游刃有余”。
但庖丁并不因此掉以轻心。
他每“见其难为”,就“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所以能取得预期效果而“踌躇满志”。
文末的文惠君的话可有可无,因为第二段已有他对庖丁解牛技艺的赞赏。
C.在写庖丁的对话,说他“进乎技”的体会时,不是平铺直叙和抽象的议论,而是既有正面的叙写,又有侧面的比较、对照,层次清楚而富于变化,显示了庄子语言生动形象而又深含道理的文风特点。
D.“善刀而藏之”为庄子的自处之道。
庄子写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
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
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
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
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5题。
非攻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
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
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文段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