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1、《爱莲说》选自《》,作者 ,是 时著名的 家.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为莲的总陪衬,以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 ) 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4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无丝竹之乱耳之:④何陋之有之:1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1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
A. 周敦颐B. 欧阳修C. 苏轼D. 范仲淹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出自《爱莲说》?()A. 出淤泥而不染B.濯清涟而不妖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在《爱莲说》中,作者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形容莲的()。
A. 根B. 叶C. 茎D. 花二、填空题1. 《爱莲说》中,“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一句中的“蕃”字,通假字是()。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品格。
3.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句话描述了莲的()特点。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爱莲说》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2. 请举例说明《爱莲说》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四、翻译题五、阅读理解题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观点?2. 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3. 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想要传达怎样的人生态度?六、句子仿写题1.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一个描述竹子的句子。
2. 仿照《爱莲说》中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一个描述松树的句子。
七、段落仿写题请仿照《爱莲说》中描述莲花的段落,写一段话来赞美梅花。
八、文学常识题1. 《爱莲说》属于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哪一类?()A. 唐宋八大家散文B. 随笔C. 小品文D. 唱和文A. 菊花B. 桂花C. 牡丹D. 荷花九、拓展阅读题“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请解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中的“陶后”指的是什么。
2. 请分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十、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爱莲说》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一、选择题1. A. 周敦颐2. D. 落霞与孤鹜齐飞3. C. 茎二、填空题1. 繁2. 高洁、不同流合污3. 形态、气质三、简答题1. 《爱莲说》中,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莲花高洁、清雅、坚贞品格的喜爱和向往。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什么?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莲花的哪些特性?4. 周敦颐认为莲花的哪些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5.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6. 请简述《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
7.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如何表达对莲花的喜爱?8. 《爱莲说》一文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与莲花相对比的事物?9. 周敦颐为什么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10.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答案1.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花比作君子。
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了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
4. 周敦颐认为莲花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品质是君子所应具备的。
5. “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的含义是莲花虽然生长在淤泥中,但能保持自身的清洁,不被污染,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也能保持自己的高洁。
6. 《爱莲说》中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具有高洁的品格,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7.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通过赞美莲花的高洁、清洁、不染尘俗等特性来表达对莲花的喜爱。
8. 《爱莲说》中,作者提到了牡丹、菊花等与莲花相对比的事物,以此突出莲花的高洁。
9. 周敦颐认为莲花是花中君子,因为它具有君子的品德,如清洁、高洁、不染等。
10. 《爱莲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赞美。
通过这些问题和答案,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爱莲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
同时,这些练习题也有助于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杜甫C. 周敦颐D. 苏轼2. 《爱莲说》中提到的“出淤泥而不染”是指什么?A. 莲花生长在淤泥中,但花朵不沾染泥污B. 莲花即使在恶劣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洁C. 莲花的花瓣不会被泥水弄脏D. 莲花即使在泥土中也能生长得很好3. 文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描述的是莲花的什么特性?A. 莲花的茎直而中空B. 莲花的茎不弯曲C. 莲花的茎不分枝D. 莲花的茎不缠绕二、填空题4. 《爱莲说》中“香远益清”的下一句是“______”。
5. 文章中提到莲花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意味着莲花具有______。
三、简答题6. 简述《爱莲说》中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7. 根据《爱莲说》,分析作者为什么将莲花比作君子。
四、论述题8. 论述《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二、填空题4. 亭亭净植5. 高洁的品格三、简答题6. 作者通过描绘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等特性,表达了对莲花纯洁、高雅、坚韧不拔的赞美之情。
7. 作者将莲花比作君子,因为莲花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性,中通外直的正直性,以及香远益清的高洁性,这些都是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
四、论述题8. 莲花在《爱莲说》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和坚韧,它代表了君子的品德。
在中国文化中,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高洁品格,以及在逆境中保持纯洁和正直的精神。
莲花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宗教等多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练习题一阅读以下诗句,填写每句的下一句,构成完整的诗句。
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________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________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________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________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________练习题二请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爱莲说》这首诗是哪位诗人的作品?2.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什么?4.这首诗的格律是什么?5.你对这首诗有什么评价?答案练习题一1.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下一句:人生花丛忽似舞。
2.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吹。
下一句:明月清风共舞腾。
3.水波不兴,还静哉悄无声。
下一句:远山如黛隐轻云。
4.花自飘零水自流。
下一句:一种相思两处闲。
5.郁郁葱葱,绿意浓浓遍大地。
下一句:翠竹红梅共映春。
练习题二1.《爱莲说》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兼政治家曾巩的作品。
2.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3.诗中的莲花象征着坚强、纯洁和无私的品质。
4.这首诗采用了七绝的格律。
5.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莲花的美丽和生命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诗人唤起了读者对纯净和无私品质的向往,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感悟的追寻。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爱莲说练习题精选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多)B.不蔓不枝.(旁生枝茎)C.亭亭净植.(种植)D.陶后鲜.有闻(少)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莲之所以能“出淤泥而不染”,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____________”。
(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个字)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
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节和谐。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文章题目为“爱莲说”,文中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______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______之情。
2. 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述了莲花的______和______。
3.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三种花,分别是莲花、菊花和______。
4.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容的是莲花的______特点。
5. 文章最后一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对______的感慨。
二、选择题1. 《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哪个朝代的人?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2. 下列哪项不是莲花的特点?A. 出淤泥而不染B. 濯清涟而不妖C. 中通外直D. 香气扑鼻3. 文中提到的“陶渊明独爱菊”中的“陶渊明”是哪个朝代的诗人?A. 唐代B. 宋代C. 魏晋南北朝D. 明清4.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哪种花的偏爱?A. 莲花B. 菊花C. 牡丹D. 梅花5.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孤独B. 愤世嫉俗C. 与世无争D. 愤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爱莲说》中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提到了三种花,分别代表了什么?3.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四、阅读理解题阅读《爱莲说》全文,回答以下问题:1. 周敦颐在文中是如何描绘莲花的?2. 作者通过对比莲花、菊花和牡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3. 周敦颐在文中提到“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你认为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五、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表达你对莲花的理解和感受。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爱莲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大家能够从中领悟到作者周敦颐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以及他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①可爱者甚蕃多②亭亭净植树立或立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2分)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分)人该是很多了。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1—7题。
(21分)爱莲说周敦颐(北宋)原文略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 分)(l)香远益清益: (2)不蔓不枝蔓:(3)陶后鲜有闻鲜: (4)宜乎众矣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l)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2 分)5.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6.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7.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长垣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二、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5分)【甲】《爱莲说》原文略【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9.《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10.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爱莲说练习题及答案
一、知识点
1、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
3《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5、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世人盛爱牡丹”一句照应,“宜乎众矣”的“众”和“独”一词形成反照应。
6、第一段的表达方式以描写为主,第二段的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议论,文中“谓”能集中体现出来。
抒情,文中“噫”作了提示。
二、用原文回答问题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2、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问答题
1、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莲”?
答:因为菊花在秋天开放,不与百花争艳,是花中的隐士,而陶渊明也是一位隐士,菊与陶渊明的品格相似
2、“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这句话揭示了什么问题?
答:揭示了自唐朝以来,崇尚富贵,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答: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5、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两个“独”字,有什么作用?
答: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6、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
答:隐士。
不愿意,因为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却不赞赏,“惋惜”
7、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意思对即可)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予独爱莲”的“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答:表达了作者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独字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
9、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答: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四、拓展题
1、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
答:荷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为历代文人所喜爱;梅花,你傲立雪中的高洁,坚忍不拔的毅力,卓尔不群的品格,深深的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2、在我们中学生中,”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淘气打仗的同学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
答:中学生应该珍惜易逝的青春年华,努力学习,不要为将来的遗憾而饮恨终身.
3、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答: 不同意,我认为牡丹才是花中君子,它不为恶势力屈服,虽遭贬,仍不改其志,按照自身的规律开花。
嬴得花中美誉
4、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答: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
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
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5、《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种:1隐逸的人生观;2贪图富贵的人生观;3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
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