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 格式:docx
- 大小:25.97 KB
- 文档页数:8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梳理
1.钻孔试验法
钻孔试验法是最常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
在地面上钻取孔洞,获取地层土壤的样品,然后通过室内试验来分析土体
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进而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动力触探法
动力触探法是通过冲击钻具将钢管驱入地面的一种地基勘探方法。
在
这种方法中,钻杆底部的冲击动力被用来计算钢管在地层土体中的侧阻力,进而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室内试验法
室内试验法是通过室内试验来研究土体的力学和力学性质。
常用的室
内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渗透试验等。
通过这些试验,可以了解
土体的性质,并计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地基现场试验法
地基现场试验法是在地基实际施工现场进行的一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在地基上进行各种载荷试验,如静载试验、动力
试验等,来测试地基的变形特征和承载力,从而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地基工程情况的方法,用于计算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地基的数值模型,以及输入模型中的
参数,如土体的物理性质、荷载条件等,计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总结起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包括钻孔试验法、动力触探法、室内试验法、地基现场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2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1 总则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1)活塞式压缩机;(2)汽轮机组和电机;(3)透平压缩机;(4)破碎机和磨机;(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6)热模锻压力机;(7)金属切削机床。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基组foundation set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equivalent load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wall type foundation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5 地基刚度stiffness of subsoil地基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值为施加于地基上的力(力矩)与它引起的线变位(角变位)之比。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
在土木工程中,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1. 根据现场勘察数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现场勘察是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基础。
通过对地质、土壤等现场情况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获取相关的数据,如土壤类型、含水量、密实度等。
根据现场勘察数据,可以采用经验公式或经验曲线来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试验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试验方法是一种常用的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
常见的试验方法包括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剪切试验等。
通过对土壤的力学性质进行试验,可以得到土壤的力学参数,进而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静载试验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它通过施加静态荷载并测量变形来确定地基承载力。
静载试验可以采用板载试验、钻孔套管试验等方法进行。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土壤的变形和应力,通过计算得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快速、经济的试验方法,它通过在地基中插入钻杆并以一定的速度冲击土壤来测量反弹力,从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动力触探试验可以根据冲击次数和反弹力的测量结果,通过经验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剪切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土壤剪切强度的试验方法,它可以得到土壤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而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剪切试验可以采用直剪试验、三轴剪切试验等方法进行。
3. 统计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统计方法是一种基于大量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概率模型,可以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统计方法可以采用极限平均法、极限状态法等方法进行。
极限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它基于一定数量的实测数据,通过概率分布函数和统计学原理,计算得到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极限平均法可以考虑不同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从而得到更准确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极限状态法是一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统计方法,它通过建立可靠性模型,考虑不同因素的随机变化,计算得到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激振法测试4.1 一般规定4.1.1 本章适用于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测试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动力特性,为机器基础的振动和隔振设计提供动力参数。
4.1.2 属于周期性振动的机器基础,应采用强迫振动测试。
4.1.3 除桩基外,天然地基和其它人工地基的测试,应提供下列动力参数:(1)地基抗压、抗剪、抗弯和抗扭刚度系数;(2)地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3)地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质量。
4.1.4 桩基应提供下列动力参数:(1)单桩的抗压刚度;(2)桩基抗剪和抗扭刚度系数;(3)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4)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质量。
4.1.5 基础应分别做明置和埋置两种情况的振动测试。
对埋置基础,其四周的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4.1.6 激振法测试时,除应具备本规范第3.0.1条规定的有关资料外,尚应具备下列资料:(1)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等;(2)设计基础的位置和基底标高;(3)当采用桩基时,桩的截面尺寸和桩的长度及间距。
4.1.7 测试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测试的各种幅频响应曲线;(2)地基动力参数的试验值,可根据测试成果按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格式计算确定;(3)地基动力参数的设计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格式计算确定。
4.2 设备和仪器4.2.1 强迫振动测试的激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机械式激振设备时,工作频率宜为3~60Hz;(2)当采用电磁式激振设备时,其扰力不宜小于600N。
4.2.2 自由振动测试时,竖向激振可采用铁球,其质量宜为基础质量的1/100~1/150。
4.2.3 传感器宜采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型传感器,其通频带应为2~80Hz,阻尼系数应为0.65~0.70,电压灵敏度不应小于30V·s/m,最大可测位移不应小于0.5mm。
4.2.4 放大器应采用带低通滤波功能的多通道放大器,其振幅一致性偏差应小于3%,相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0.1ms,折合输入端的噪声水平应低于2μV。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或岩石地基在承受荷载时的稳定性和变形性能。
它是评价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在承受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是地基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参数之一。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构特征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土壤的密度、孔隙比、孔隙水压力、颗粒大小分布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时,需要对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场试验或间接计算方法来获得。
其中,现场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试验有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测定土层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和重度指标等参数,来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除了现场试验外,还可以通过间接计算方法来获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常用的间接计算方法包括土质分类法、土质参数反算法和地基荷载试验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土壤的颗粒特征、压缩性和抗剪性等参数,以及考虑到地基所受荷载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来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在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土壤的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
土壤的不均匀性包括土层的不均匀性和地基的不均匀性,而土壤的不确定性则包括土层的随机变化和地基的随机变化。
为了准确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进行土壤的现场调查和采样,以及对土壤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合理取值。
在地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准确计算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受到荷载时不发生过度沉降、破坏或倾斜等问题。
因此,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且需要经过专业工程师的合理判断和验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评价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参数,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首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是指地基在极限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它可以通过现场静载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实验方法得出。
在试验中,通
过测量不同荷载下的地基沉降或变形,推算出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极限承
载力特征值常用于设计中,用于确定结构物的安全性。
其次,地基的安全承载力是指地基在安全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
安全承载力是极限承载力的一部分,考虑了结构和地基的可靠性。
在设计中,通常采用安全系数来表示地基的安全承载力。
安全系数是极限承载力
与安全承载力之比,根据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的不同,可以选取不同的安
全系数。
最后,地基的应变特征值是指试验中地基产生塑性变形的特征值。
应
变特征值可以通过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实验方法得出。
在试验中,通过
测量地基的应变变化曲线,推算出地基的应变特征值。
应变特征值能够反
映地基的变形特性,对于评估地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对于土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地估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保证结构物的安全性,避免出现结构沉
降和变形过大等问题,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因此,工程师在进行地基设
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结合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合理选择
安全系数,确保土建工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以《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为标题的文章,旨在介绍对地基动力特性进行测试的规范。
在建筑过程中,地基动力特性是被重视的技术参数,它能决定建筑物稳定性和耐久性。
因此,地基动力特性测试作为把握建筑物安全性的重要环节,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和推广。
针对不同地基条件,应该采用不同的测试方法,以满足对地基特性的不同研究要求。
常见地基动力特性测试包括压力试验、翻转试验、悬臂弯曲测试、埋入体试验(应变测定)、岩石受剪能力试验及其他。
压力试验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它的目的是测定地基的抗压强度和和表面沉降量。
一般通过在地基上建立基底,在基底上载荷后对其作用情况进行测量。
基底的形状及质量对测试结果有直接影响,因此,压力测试时应建立良好的基底,选用合适的载荷方式,决定合理的装载时间,以实现准确的测试结果。
翻转试验是用来检测土层中水分及水量变化对土层稳定性和强度的影响,也可以检验地基的抗滑能力。
其基本原理是在预先定义的隔板基底之上加载荷后,改变基底的翻转,观察土层的变形情况,从而判断土层的抗滑能力和强度及质量等特性。
悬臂弯曲测试是多次实施悬臂弯曲试验,以及改变阻尼系数和地基厚度等参数,并根据悬臂弯曲试验结果,采用计算机模拟,得出地基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
埋入体试验(应变测定)可以研究地基层内部的渗流特性,其基本原理是把埋入体(压头、测头、应变仪)放置在指定的地下水层深度,通过观察埋入体在相应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可以推测出应力对应变形的关系。
岩石受剪能力试验可以应用于研究岩石地基在它们结构上受剪运动时的载荷极限和它们剪切变形特性的测试。
此类试验通常在正交载荷条件下进行,可以通过改变施加的剪切力的大小和方向,测量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来检测岩石的剪切强度、剪切模量和应变软化规律,从而了解岩石的动力特性。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测试方法,例如振动试验、超声波测试和抗侵蚀能力试验。
它们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地基的动力特性,有助于更安全、更可靠地设计建筑物,已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特征值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土壤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能力,是土壤工程设计和施工中非常重要的参数。
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和特征值是评定地基土壤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指在规定的地基设计工作状态下,地基土壤能够承受的标准荷载值。
在进行地基设计时,需要根据地基土壤的性质、地基的设计要求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标准值。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地基的变形特性以及工程的安全要求等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和计算得出合理的标准值,以保证地基工程的安全稳定。
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则是指地基土壤在设计寿命内的长期平均值。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是根据地基土壤的长期变形特性和工程的使用要求来确定的。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地基土壤的长期变形特性、地基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地基土壤的变形规律等因素,通过长期监测和试验得出合理的特征值,以保证地基工程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可靠。
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土壤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变形特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地基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来确定合理的标准值和特征值,以保证地基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长期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的确定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计算,以保证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
总之,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是评定地基土壤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对于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确定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基土壤的性质和工程的使用要求,通过合理的分析和计算得出合理的标准值和特征值,以保证地基工程的安全可靠和长期稳定。
希望本文对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和特征值的理解和应用能够有所帮助,为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均值法、百分位
数法、极限值法等。
其中,平均值法是指将不同试验点的地基承载力数据
进行求平均,得到一个整体的平均值作为特征值。
百分位数法是将地基承
载力数据按照大小排序,通过分析排位百分位数的方法得到特征值。
极限
值法是将不同试验点的地基承载力数据进行排序,选择最大值或者最小值
作为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土壤的不均匀性和不齐性。
不均
匀性是指土层的物理性质在空间上的变化,不齐性是指土壤的物理性质在
时间上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地基承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计算地基
承载力特征值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
理地评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准确地确定土壤的承载能力,从而合理
地设计和选择地基的类型和尺寸。
这样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土壤沉降、下沉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地基土壤承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它能够
更准确地反映地基土壤的承载能力。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需要考虑土
壤的不均匀性和不齐性,并且对于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
理地评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振动三轴和共振柱测试地基动力特性测试9 9.1 一般规定9.1.1 本章适用于测试细粒土和砂土的动力特性,为场地、建筑物和构筑物进行动力反应分析以及为地基土和边坡土进行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动力参数。
9.1.2 根据地基土的类别与工程要求,土试样测试应提供下列动力参数:(1)土试样的动弹性模量、动剪变模量和阻尼比;(2)土试样的动强度、抗液化强度和动孔隙水压力。
9.1.3 测试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1)最大动剪变模量或最大动弹性模量与平均有效固结应力的关系;(2)动剪变模量比与阻尼比对剪应变幅的关系曲线,或动弹性模量比与阻尼比对轴应变幅的关系曲线;(3)动强度比与破坏振次的关系曲线;(4)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与潜在破裂面上初始法向有效应力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地震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5)对有关动强度的资料,应注明所采用的试样密度、固结应力条件、破坏标准和相应的等效破坏振次;(6)当需提供动孔隙水压力特性的测试资料时,可提供动孔压比与振次比的关系曲线,也可提供动孔压比与动剪应力比的关系曲线。
9.2 设备和仪器9.2.1 测试设备可采用扭转向激振和纵向激振的共振柱仪,以及电磁式、液压式、气压式和惯性式等各种驱动型式的振动三轴仪。
9.2.2 设备主机的静力加荷系统和孔隙水压力测量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有关三轴压缩试验仪器的规定。
9.2.3 设备主机的动力加载系统,其幅值应平衡、波形应对称;振幅相对偏差与半周期相对偏差不宜大于10%。
9.2.4 设备的实测应变幅范围应满足工程动力分析的需要。
9.2.5 传感器宜采用位移、速度、加速度、孔隙水压力和荷重等传感器。
9.2.6 记录仪应采用配有微机的数字采集系统。
当缺乏这种数字采集系统时,也可采用X—Y 函数记录仪。
9.2.7 配成套的仪器,应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和失真小。
9.2.8 设备和仪器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和标定。
9.3 测试方法9.3.1 试样的制备和饱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有关三轴压缩试验的规定。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2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1 总则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1)活塞式压缩机;(2)汽轮机组和电机;(3)透平压缩机;(4)破碎机和磨机;(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6)热模锻压力机;(7)金属切削机床。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基组foundation set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equivalent load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wall type foundation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5 地基刚度stiffness of subsoil地基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值为施加于地基上的力(力矩)与它引起的线变位(角变位)之比。
sa ma 软中硬地基土参数
软土、中硬土和硬土是土壤工程中常用的分类。
软土通常指的
是具有较高含水量和较低密实度的土壤,通常由粘土、淤泥和杂填
土组成。
中硬土则介于软土和硬土之间,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较低
的含水量。
硬土则是指密实度较高、含水量较低的土壤,通常由砂土、砾石和岩石组成。
地基土参数是指描述土壤力学特性的参数,常用的地基土参数
包括土壤的重度、孔隙比、液限、塑限、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剪
切强度等。
这些参数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软土的地基土参数通常表现为较高的含水量、较低的密实度、
较高的液限和塑限,以及较大的压缩指数和较小的剪切强度。
中硬
土的地基土参数则介于软土和硬土之间,具有介于两者之间的特性。
硬土的地基土参数通常表现为较低的含水量、较高的密实度、较低
的液限和塑限,以及较小的压缩指数和较大的剪切强度。
在土木工程中,地基土参数的准确确定对于基础设计、地基处
理和土体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工程师需要通过野外取样、实
验室试验和现场测试等手段来获取和确定地基土参数,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华维松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汪永森一、概述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动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
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
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CTB50040-96)(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
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土体的传播,对附近的人员、仪器设备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除了要保证相邻基础不受其动力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外,还要求动力机器基础本身能满足下式要求:P≤γff式中:P——基础底面地基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γf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动力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1、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2、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3、机器底座外郭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4、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5、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
其中第6条就是地质勘察部门所要提供的资料。
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提供一般建筑勘察所需的岩土试验成果外,还要提供地基动力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以下9项:①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②地基土动弹性模量;③地基土动剪变模量;④动泊松比;⑤天然地基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⑥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⑦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⑧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⑨桩基竖向阻尼比。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华维松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汪永森一、概述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动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
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
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CTB50040-96)(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
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土体的传播,对附近的人员、仪器设备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除了要保证相邻基础不受其动力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外,还要求动力机器基础本身能满足下式要求:fP≤γf式中:P——基础底面地基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 )——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γf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动力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1、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2、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3、机器底座外郭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4、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5、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
其中第6条就是地质勘察部门所要提供的资料。
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提供一般建筑勘察所需的岩土试验成果外,还要提供地基动力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以下9项:①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②地基土动弹性模量;③地基土动剪变模量;④动泊松比;⑤天然地基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⑥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⑦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⑧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⑨桩基竖向阻尼比。
各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用于评估土壤或岩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指标。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对于土木工程和建筑设计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预测地基的承载能力,指导结构设计和施工。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常需要进行地质勘察和试验,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基质承载力特征值(q)基质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单位面积土壤或岩石承受的最大荷载,常用单位为kN/m²。
基质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可以通过现场静力触探或振动试验等方法,也可以通过室内试验如三轴试验等方法得到。
2.承载力指数(N)承载力指数是一种用于估计土壤承载力的指标,常用于规划土壤改良和基础设计。
承载力指数反映了土壤的密实程度,数值越大代表土壤越坚硬,承载力越高。
承载力指数可以通过标准贯入试验(SPT)得到。
3. 动力触探阻力(qc)动力触探阻力是一种通过动力触探试验得到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土壤的承载力和压缩性。
动力触探阻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压缩模量(E)压缩模量是衡量土壤或岩石抗压性能的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地基的承载力。
压缩模量反映了土壤或岩石的刚度,数值越大代表材料越硬,压缩性越小。
压缩模量可以通过三轴试验或压缩试验得到。
5. 入土阻力(fr)入土阻力是指地基承受荷载时土体表面产生的摩擦阻力和侧向压力。
入土阻力的大小取决于土体的黏性和摩擦角。
入土阻力可以通过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试验得到。
6.岩石抗压强度(σc)岩石抗压强度是一种度量岩石承载力的指标,常用单位为MPa。
岩石抗压强度可以通过岩石试验、岩芯试验或无损检测等方法得到。
岩石抗压强度是岩石地基承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同的指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土壤或岩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工程实践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来进行地基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动力基础设计地基和基础计算规定3基本规定3.1一般规定3.1.1动力机器地基基础的设计应满足下列性能要求:1在静力荷载作用下,应满足地基和基础承载能力及变形要求;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动力基础,尚应满足稳定性要求;2在地震作用下,应满足地基和基础抗震承载能力要求、基础抗震稳定性要求;3在振动荷载作用下,应满足地基和基础承载能力的要求、基础容许振动的要求;周边环境对振动控制有要求时,尚应满足环境振动、人员舒适度和设备正常工作的要求。
3.1.2动力机器基础的形式,应根据动力机器类型和型号、工程地质条件、振动响应控制要求等综合确定。
3.1.3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应避免基础产生过大或不均匀沉降。
3.1.4重要或对沉降有严格要求的机器,在基础上应设置永久的沉降观测点;在基础施工、机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观测和记录。
3.1.5动力机器基础不宜采用液化土、软土地基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局部存在液化土、软土地基时,宜进行地基处理;大型和重要动力机器基础应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
3.1.6动力机器基础设置在整体性较好的岩石上且采用锚桩(杆)基础时,应按本标准附录A 的规定设计。
3.1.7动力机器基础与建筑物的基础、上部结构以及混凝土地面宜分开。
3.1.8当置于天然地基的动力机器基础与毗邻建筑物基础的埋深不在同一标高时,基底标高差异部分应回填夯实。
3.1.9当管道与机器连接而产生较大振动时,连接处应采用减振或隔振措施。
3.1.10当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不满足人员健康、生产过程、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容许振动标准及影响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寿命时,应采用隔振措施。
3.2材料及构造规定3.2.1动力机器基础宜采用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大块式或墙式基础不直接承受冲击荷载或按构造要求设计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可采用C25。
3.2.2动力机器基础的受力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钢筋,其他部位可采用HRBF400、HRBF500钢筋,钢筋的连接不宜采用焊接接头。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公式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fa=fak+nby(b-3)+ndym(d-0.5)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扩展资料: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是考虑了影响承载力的各项因素后,最终采用的相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设计值的地基允许承载力。
在“2011 《地基规范》”中,有些称为标准值的岩土参数都是取试验破坏时的平均值乘以统计修正系数而得出,统计修正系数是按概率分布的0. 05 分位值确定的。
简单的说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是老规范的表述方式,特征值是新规范的表述方式,其取值方法大概相同,考虑的修正有所区别。
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承载力最小值,系按标准方法试验,并经数理统计处理得出的数据。
可由野外鉴别结果和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直接查规范承载力表确定,也可根据承载力基本值乘以回归修正系数即得。
2、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地基在保证稳定性的条件下,满足建筑物基础沉降要求的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可由塑性荷载直接,也可由极限荷载除以安全系数得到,或由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经过基础宽度和埋深修正后确定。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华维松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汪永森一、概述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动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
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
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CTB50040-96)(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
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土体的传播,对附近的人员、仪器设备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除了要保证相邻基础不受其动力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外,还要求动力机器基础本身能满足下式要求:fP≤γf式中:P——基础底面地基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 )——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γff——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动力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1、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2、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3、机器底座外郭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4、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5、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
其中第6条就是地质勘察部门所要提供的资料。
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提供一般建筑勘察所需的岩土试验成果外,还要提供地基动力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以下9项:①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②地基土动弹性模量;③地基土动剪变模量;④动泊松比;⑤天然地基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⑥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⑦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⑧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⑨桩基竖向阻尼比。
有关地基动力特征参数如何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论文很少,有的勘察人员不知道这些参数如何提供,提多大合适,感到困惑不解。
本文通过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用电气亚洲水利项目”这一大型工程的详细勘察,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经过公式计算,通过地质类比法,现场测试,参照《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动力参数,施工中又进行了检测,还进行静力触探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成果进行评价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该工程位于萧山经济开发区,主体建筑物为1栋机器制造联合厂房,单层高24.9m。
1栋二层办公楼及其辅助建筑物;(1、液氧站2、空压站3、废水处理4、油化库等)还有动力机器基础,总建筑面积60400平方米。
(一)重型厂房、动力机器基础的特点及对勘察的要求1、重型厂房一层高24.9m,框架结构,屋顶轻钢结构,柱网是12×24m,厂房内设有两台150T行车,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8000KN/柱。
2、动力机器基础,基础形式以实体(大块)式基础为主,最大基础面积20×20m,基础砌置深度4.0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3650KN/柱,主要设备:液压试验台200~400T油压机,数挖镗洗床,三辊卷板机,其它车、洗、镗、立式钻床等振动方式以垂直振动为主,也有水平回转,大型动力设备基础,拟采取隔振消振措施,对重型厂房,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拟采用桩基础,办公楼、辅助厂房设计拟采用天然地基。
3、设计对勘察的要求:1、查明勘察场地的岩土分层、埋深结构构造、工程性质。
2、对天然地基、桩基持力层作岩土工程条件评价,并对桩基型式及持力层提出建议。
3、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除按常规提供试验参数以外,要求提供动力特性参数。
4、动力机器基础要求查明在静力作用条件下的稳定性,变形性质和承载力,尚要查明地基在动力(反复荷载)作用条件下的动力稳定性,变形性质,承载力和地基土的各项动力参数。
5、要求提供如下动力特征参数。
(a)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Cz(KN/m3)(b)天然地基阻尼比ξz(c)地基的动弹性模量Ed(KPa)(d)地基的动剪变模量Gd(KPa)(e)动泊松比V(f)桩基阻尼比ζpz(g)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Cpτ(KN/m3)(h)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Cpz(i)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β(二)勘察工作的布置1、根据勘察任务书和有关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浙江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96)、《地基动力特征测试规范》(GB/T50269-97)等制订本工程的勘察大纲。
首先我们搜集了勘察场地附近的工程地质资料,有针对性的确定了勘探孔的深度和原状土样、标准贯入试验、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波速试验的层位、数量、确定室内土工试验项目,以及需提供上述动力特性参数需进行的测试和试验手段。
1)根据勘察场地已有的地层资料,厂房和设备基础的设计总平面布置图,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桩基勘察要求和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要求;动力机器基础地基的勘察可与建筑物地基勘察一起进行。
勘探点是沿建筑物轮廓线结合网格状布设,勘探点、线间距24m,共布设勘探点162个,其中机钻孔99个,静力触探孔63个,控制性孔11个要求钻进圆砾层以下5m,预计孔深70m(圆砾层厚12m)。
技术性孔58个,要求钻进圆砾层5-10m,一般性孔30个要求钻进圆砾层5-8m,静力触探孔要求达到圆砾层顶板为止,取原状土样700件,波速试验3组(单孔法)。
2)勘察工作的目的在于了解拟建场地岩土的工程条件,地基土的构成,物理力学性质及动力性质,特别是软土和可能液化的饱和粉土、砂土的分布情况。
场地土层自上而下为:层号岩土埋深(m)岩土层名称1 0.00~0.60 耕植土2-1 0.60~2.10 砂质粉土2-2 2.10~8.90 砂质粉土2-3 8.90~15.40 粉砂3 15.40~30.80 淤泥质粘土4-1 30.80~34.80 粉质粘土4-2 34.80~42.20 粉质粘土夹粉砂4-3 42.20~44.00 粉砂4-4 44.00~46.80 粉质粘土4-5 46.80~49.70 粉砂5 49.70~55.60 圆砾5夹55.60~56.90 粉质粘土(粉砂)5 56.90~59.40 圆砾6 59.40~64.00 细砂7 6400~全风化凝灰岩三、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地基动力特征参数,是动力机器基础振动和隔振设计以及在动荷载作用下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动力反应及地基动力稳定性分析必需的资料。
动力特征参数可由现场试验确定。
当无条件进行试验并有经验时可按《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确定。
本工程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场地地质条件,参照《动规》,通过地质类比法,现场波速测试和公式计算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地基动力参数,满足了设计要求。
1、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Cz:按天然地基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fk)求取。
2、天然地基阻尼比ξz,《动规》指出由现场试验确定,但由于一般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且影响阻尼比的因素较多,而它仅对在共振区,振动时的振幅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动规》参照了实测资料,取阻尼比为一定值。
(阻尼比为阻尼系数与临界阻尼系数之比)。
3、天然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β1:参照《动规》,先划分地基土类别,再提供β1值。
天然地基土层为粉土,fk<160Kpa,对照地基土类别,属于四类土,取β1=3.0。
4、桩基(预制桩)竖向阻尼比ξpz,根据《动规》的建议,对预制桩和打入式灌注桩桩基阻尼比可按下列数值采用:ξpz=0.205、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Cpτ:参照《动规》,结合土层性质及原位测试成果(动探、静探、波速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后确定。
6、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Cpz:参照《动规》,分别提供二层桩尖持力层的Cpz值。
7、地基土动弹性模量Ed:根据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参照其它已建工程的Ed值,分别提出各土层的Ed值。
8、地基土动剪变模量Gd9、地基土动泊松比v具体本工程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参数见表一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参数一览表 表1 通用电气亚洲水利项目层号 岩土名称 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 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 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动泊松比 地基土动 弹性模量地基土动 剪变模量天然地基 阻尼比 桩基 阻尼比 C Pτ(KN/m 3) Cpz(KN/m 3)C Z (KN/m 3)νE d (MPa ) G d (MPa )ξzξp2-1 砂质粉土 8000 22000 0.31 130 30 0.15 0.202-2 砂质粉土 10000 26000 0.30 147 44 2-2夹 砂质粉土 7000 20000 0.31 125 28 2-3 粉砂 15000 30000 0.28 160 52 3淤泥质粘土7000 18000 0.42 115 30 4-1 粉质粘土 7500 0.33 130 42 4-2 粉质粘土夹粉砂 9000 0.32 140 46 4-2夹 粉质粘土 7000 0.34 132 43 4-3粉砂12000 0.30 154 52 4-4 粉质粘土 7500 0.35 133 44 4-4夹 粉质粘土夹粉砂 8500 0.33 140 46 4-5 粉砂 11000 0.30 145 48 5 圆砾 20000 10000000.47 172 62 5夹 粉质粘土(粉砂) 10000 0.25 6细砂13000.27四、基础设计及跟踪服务1、参加设计施工交底会,会上设计谈了重型厂房及动力设备基础拟采用Φ600的高强度(PHC )预应力管桩,整个厂房和动力设备基础计布桩1245根,其中重型厂房762根,动力设备基础及辅助厂房483根。
并以5层圆砾为桩基持力层,桩长约50m。
根据岩土分布情况及桩长设计准备采用锤击沉桩。
会上我们对设计采用锤击沉桩方案提了几点建议:1)5层圆砾顶板东西向有一定起伏,建议分区、分段设计桩长,并在沉桩施工中以桩长和贯入度双向控制。
2)场地14m以浅为饱和粉土、粉砂沉桩过程中要采取防液化措施。
如:合理设计打桩路线,控制沉桩速率。
3)预应力管桩是种挤土型桩,在沉桩施工中会产生挤土效应,使周边桩挤偏,对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造成一定影响,建议采取防挤土措施。
如:打应力释放孔、挖应力释放沟,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和建(构)筑物严密进行变形监测。
2、参加沉桩施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讨论会,对基坑开挖参加基坑验槽。
3、沉桩施工结束后,发现群桩基础,有部分桩桩长未达设计要求也就是桩端未达5层圆砾。
据了解这些桩是群桩基础最后施工的1-2支桩(最大动力设备基础最多布桩56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