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3
- 格式:ppt
- 大小:312.00 KB
- 文档页数:24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中国音乐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认识中国音乐的重要人物和作品1.2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演变先秦时期的音乐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音乐隋唐五代的音乐宋元明清的音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音乐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案例分析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音乐史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二章:先秦时期的音乐2.1 教学目标了解先秦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掌握先秦时期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欣赏先秦时期的音乐作品2.2 教学内容先秦时期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先秦时期的音乐作品:诗经、楚辞等先秦时期的音乐理论:音律、音阶、和声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先秦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先秦时期的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先秦时期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音乐3.1 教学目标了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掌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欣赏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作品3.2 教学内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作品: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理论:音律、音阶、和声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四章:隋唐五代的音乐4.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五代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掌握隋唐五代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欣赏隋唐五代的音乐作品4.2 教学内容隋唐五代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佛教音乐等隋唐五代的音乐作品:唐宋诗词、曲子等隋唐五代的音乐理论:音律、音阶、和声等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隋唐五代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隋唐五代的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隋唐五代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五章:宋元明清的音乐5.1 教学目标了解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特点和代表人物掌握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形式和内容欣赏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作品5.2 教学内容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形式: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作品:宋词、元曲、明清小曲等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理论:音律、音阶、和声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宋元明清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宋元明清时期的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宋元明清时期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六章:中国民间音乐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分类掌握中国民间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欣赏中国民间音乐作品6.2 教学内容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地域性、多样性、传承性等中国民间音乐的形式:山歌、小调、舞曲、说唱等中国民间音乐的内容:劳动歌曲、习俗歌曲、叙事歌曲等讲授法:讲解中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中国民间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6.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七章:中国戏曲音乐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和分类掌握中国戏曲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欣赏中国戏曲音乐作品7.2 教学内容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综合性、程序性、表演性等中国戏曲音乐的形式: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中国戏曲音乐的内容:唱腔、念白、散曲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戏曲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中国戏曲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7.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戏曲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八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分类掌握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8.2 教学内容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独特性、多样性、融合性等中国民族音乐的形式:乐器演奏、合唱、民族乐队等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8.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九章:中国现代音乐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现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人物掌握中国现代音乐的形式和内容欣赏中国现代音乐作品9.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音乐的特点:创新性、多样性、融合性等中国现代音乐的形式: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电子音乐等中国现代音乐的内容:歌曲、音乐剧、实验音乐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现代音乐的特点和形式案例分析法:播放中国现代音乐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9.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现代音乐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十章:中国音乐名作赏析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音乐名作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中国音乐名作的形式和内容欣赏中国音乐名作10.2 教学内容中国音乐名作的背景:历史时期、地域文化、作曲家等中国音乐名作的形式:民间音乐、戏曲音乐、民族音乐等中国音乐名作的内容:歌曲、器乐曲、音乐剧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音乐名作的背景和特点案例分析法:播放中国音乐名作,分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10.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音乐名作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赏析第十一章:中国传统乐器的介绍1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分类掌握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和音色欣赏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作品11.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制作材料、演奏方式、音色等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技巧、指法、节奏等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分类演示法:示范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播放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作品,分析作品的风格和特点11.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传统乐器的basic questions 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乐器演奏练习和作品分析和赏析第十二章:中国传统音乐理论1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体系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12.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音律、音阶、和声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原理:五声音阶、十二律、音乐结构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应用:作曲、演奏、欣赏等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解释理论的应用12.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理论应用练习第十三章: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的关系1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13.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的联系:历史背景、地域特色、社会习俗等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文化解读:歌曲、器乐曲、音乐剧等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内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解读其文化意义13.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文化解读练习第十四章: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1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与现状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途径与成果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1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等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途径:融合现代音乐元素、跨文化合作等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成果:新作品、新形式、新演出等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与创新途径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的创新成果和影响14.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和创新思考练习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总结学习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展望未来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与传承的期望1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音乐史、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与文化等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知识增长、审美提升、文化自信等探讨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创新、传播、教育等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学习内容与收获讨论法:展望未来中国音乐的发展与传承15.4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学生能回答总结与展望的基本问题和知识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相关的学习总结和未来展望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的内容。
天明书P180
作品赏析题
●分析《歌唱祖国》的主题及其发展手法:创作于1950年,由王梓作词、作曲。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歌曲创作中最具有重大影响的歌曲之一,是一首流传甚广、久唱不衰的群众歌曲。
1951年国庆节前,《人民日报》作为推荐歌曲首先发表。
1954年,在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一等奖。
它以凝练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表现出成为共和国主人翁的中国人民的坚强信心和自豪感,反映了新中国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
五十八年后,在世界瞩目的北京奥运会上重新唱响,表现了改革开放后逐步崛起振兴的中国人无比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分析《卖报歌》作者音乐创作的特色:田汉词,聂耳曲。
聂耳的歌曲创作特征:非方整的曲体结构;丰富、多变的句式;突出实用短句,使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富于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巧用休止。
即吸收外国音乐因素,又充分运用中国民间劳动歌曲、山歌小调的形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特征分析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独特的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一:古老而神秘的音乐风格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充满了古老而神秘的韵味。
其音乐风格在演奏技法、乐曲结构、调式音律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往往融入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元素,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诗词、典故、民间传说等,这些元素赋予了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深刻的艺术表达力,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三:丰富多彩的曲调和乐器组合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不仅在音乐内涵上具有独特的特色,在曲调和乐器组合方面也表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著称,这些曲调大多来源于古代诗词和民歌,具有独特的旋律特点。
在乐器组合方面,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也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不仅有弦乐器、管乐器等传统乐器,还有古琴、古筝等具有独特音色的乐器,这些乐器组合为音乐作品增添了更多的魅力和韵味。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特征四:充满人文关怀的主题内容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主题内容往往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情感。
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词曲创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关怀和思考,这些主题内容反映了音乐创作者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通过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创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这些主题内容为音乐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情感表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之一就是传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世界。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流派以及著名的曲目,带领您进入这美妙的音乐世界。
中国传统音乐以其深沉、恬静、舒缓的风格而迷人。
它强调气韵生动、柔软和谐的表演风格,与西方音乐的均衡对称对比鲜明。
中国传统音乐的乐器多种多样,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笛子等。
这些乐器产生的声音独特而美妙,带给人们一种回归自然、沉浸于音乐的愉悦感。
中国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流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宫廷音乐(又称为文人音乐)和民间音乐。
宫廷音乐起源于古代宫廷,以其优雅和高雅的风格而著名。
它是皇帝和贵族们享受和表演的音乐,因此享有崇高的地位。
而民间音乐则源于人民生活和劳动中,常常带有朴实自然的风格,讲述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中国传统音乐有许多著名的经典曲目,其中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包括《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
《百鸟朝凤》是一首西北民间音乐,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鸟儿的欢歌。
这首音乐通过琵琶、古筝等乐器的演奏,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二泉映月》则是二胡家喻户晓的代表作,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表达而著名。
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音乐会、表演、演奏等。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音乐家和乐团,他们通过演奏传统乐曲,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得以传承和发展。
此外,中国传统音乐也被广泛运用在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等艺术表演中,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总之,中国传统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各种乐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广受欢迎。
它以其舒缓、柔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一种沉浸在音乐之中的美妙感受。
通过欣赏中国传统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聆听演奏,或者在电影中欣赏剧情穿插的音乐,都能够带给我们愉悦和感动。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吧!。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电子版
中国音乐史:
中国音乐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期。
那个时候的音乐独
具特色,以笛子、箫、鼓为主,被称为“神乐”。
在唐朝时期,音乐再
次繁荣,被称为“盛唐乐”。
宋朝时期,音乐变得更加精致,具有时代
特点,被称为“宋朝乐”。
明代时期,音乐变得更加独特,融合了蒙古、满族等民族的音乐元素,被称为“明朝乐”。
清朝时期,民间音乐达到
了鼎盛,被称为“清朝音乐”。
名作赏析:
1.《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中国古代的箫曲,由清朝鼓山刘氏演奏家刘天华所作。
曲子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曲
调流畅、优美,是箫曲中的佳作之一。
2.《渔-舟唱晚》:这首清唱曲是元代文人高启所作,其旋律曲调自然
优美,旋律优雅动人,曲调流畅,表现出对水乡自然景致的热爱和对
幸福生活的向往。
3.《梅花三弄》:这首琵琶曲是明代文人冯梦龙所作,曲子结构清晰,旋律流畅,意境深远,表现出“梅花三弄,秋霜过后,人人盼来,花满
春枝”的美好愿景。
4.《千里之外》:这是一首越剧,由王文娟演唱,是杨洪基作词,沈小岑作曲,曲调悠扬,深情而含蓄,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草原祥云》:这首蒙古族歌曲由加卜勒宝力格作词,蒙古族音乐家
宝音茹巴依演唱,曲调磅礴豪迈,表达出草原上独有的壮美景象,歌颂着美好生活和幸福的未来。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近现代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名称(英文):Chinese music:history and canons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610009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2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中国民族音乐、世界民族音乐、西方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授课对象:音乐表演专业三、课程简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一门阐述中国音乐文化发展历史的专业课程,是一门通史性质的音乐历史课程,是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
本课程是《世界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古代音乐史》等课程的延续。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由《中国古代音乐史》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两大部分组成。
自原始社会音乐的产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止,涵盖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音乐发展的总体特点。
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部分,既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期间音乐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包括这一时期的音乐思想,音乐形式,音乐理论,音乐家与音乐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四、课程目标完善学生音乐文化的整体素质,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认识与分析我国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特性,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与美学的角度来审视中国音乐文化,为今后的音乐教学与音乐表演注入更多的民族文化气息,使学生不仅具备现代艺术精神,更具备现代文化精神。
此外,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清晰的掌握我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具体目标包括: 1、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每一时期的音乐的样式和风格特点。
2、了解中国近现代时期中重要的作曲家、音乐作品及其特点。
3、较为完整的梳理中国近现代时期的音乐思想以及理论发展的脉络。
▪▪▪▪▪▪▪▪▪▪▪▪▪▪(1)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1、作者简介:▪阿炳,原名华彦钧,阿炳是他的小名。
生于1893年7月,卒于1950年12月。
阿炳二十多岁时,患了眼疾,又死了父亲,贫病交加,眼疾恶化,双眼相继失明,从此,人家便叫他瞎子阿炳。
阿炳从童年起就同他父亲华雪梅学习音乐。
华雪梅是一位道士,是当地道教音乐界所公认的技艺杰出的人材,阿炳的音乐修养最初主要的基础出于道家音乐,而且是出于家传。
阿炳双目失明后得不到有钱的斋主的欢迎,只能离开道门,开始以卖唱为生。
▪在无锡市里,一位戴着墨镜,胸前背上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拉着胡琴,在街头上行走的,这人便是阿炳。
私生子的社会地位,使他自幼遭人冷眼和歧视,但也形成了他倔强和敢于反抗的性格。
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辛酸与欺凌。
▪阿炳纯粹靠奏唱来维持生活,他从来没有做过向人乞怜的样子,他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他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他的音乐反映出来,没有因为生活艰难困苦而潦倒、庸俗,相反,他的音乐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用他的生命凝成了《二泉映月》等不朽作品。
在解放后,当人民政府派人去关心他,去整理他的音乐作品时,他却无法了愿,突然吐血病故了。
2、一系列的因素造就了他超人的毅力与卓越的才华:1)能够演奏多种民族乐器;2)受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3)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4)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
3、流传于世的作品:▪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其中《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4、曲名的来历:乐曲本来是没有标题的,而是即兴商定的,因此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应完全借助于标题,把它看作是一首以描绘景色为主的作品,而应从乐曲本身的音乐表现进行恰当的、合乎情理的分析。
二泉映月:无锡惠山二泉享有天下第二泉的美称,是阿炳常去游玩的地方。
他双目失明后,才奏出《二泉映月》一曲,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的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而他当时所感到的却是漆黑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婉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伤感苍凉的情调。
翻转课堂视域下《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模式刍议作者:徐杰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6期【摘要】《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是目前普通高等音乐院校中,绝大多数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该课程的主要宗旨是紧扣“审美的史学性”原则,把对历朝历代所产生的经典音乐作品的欣赏,置身于宏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完成对作品的审视和赏析。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堂视域;《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课程教学模式一、《中国音乐史与作品赏析》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长期以来,在高等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音乐技能、轻音乐理论知识”的倾向。
受此思潮影响,在音乐史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长期陷入一种“被动教学”的尴尬局面。
学生对于培养“音乐史学知识积累”为目标的《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显得不那么上心。
于是乎在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填鸭式”教学现象。
一方面,任课教师在课堂上不顾学生接受状况,挥汗如雨、滔滔不绝地讲授课程基本知识点,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生在台下漫不经心,精神迷离地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
久而久之,使课程整学期的教学陷入到尴尬、被动、恶性循环的教学局面。
更有甚者,由于师资的匮乏,有的高校随意指派其他音乐专业方向的老师,来充斥音乐史类课程的教学。
由于这些教师自身在传统音乐素养方面的缺失而在课堂上一味的照本宣科,使不少学生彻底失去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以教学视频为主的课程网络资源建设近些年来,以课程网络资源建设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空间教学,越来越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重视。
此种教学模式主张通过教师个人网络主页,上传大量课程学习资源,为学生在课前预习或课后自主复习提供一个学习内容充实、丰富的线上资源。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案完整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音乐家和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自信。
通过对中国音乐史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更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音乐史的基本发展脉络;(2)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音乐家和代表作品;(3)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分析评价音乐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音乐史;(2)通过聆听、分析、演唱等方式,使学生深入感受音乐作品的美感;(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2)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音乐史概述1.1 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发展1.2 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时期1.3 中国音乐文化的地域特点第二章:先秦时期的音乐2.1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2.2 诗经与楚辞2.3 先秦时期的乐器与音乐理论第三章:秦汉时期的音乐3.1 秦汉时期的音乐艺术3.2 汉乐府与古琴3.3 丝绸之路与中外音乐交流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4.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发展4.2 南北朝的音乐文化交融4.3 佛教音乐与道教音乐第五章:隋唐时期的音乐5.1 隋唐时期的音乐繁荣5.2 唐代的音乐艺术成就5.3 词的兴起与音乐创作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2. 音频、视频资料:经典音乐作品、音乐家演奏实况等3. 网络资源:相关音乐网站、学术文章等4. 教具:投影仪、音响设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讨论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测试:对中国音乐史知识的掌握和音乐鉴赏能力;3. 期末论文:对中国音乐史某一时期或音乐家的研究分析;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掌握程度。
高师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探讨摘要:目前中国音乐史的教学不仅在专业院校设有专业史学课和共同课作为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而且在综合院校中面向音乐类各专业学生开设有《中国音乐史》、《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两门共同课程。
文章主要就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粗浅建议,以求教于大家:关键词:中国音乐史;任务与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20-02我国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和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对美育的重视,萧友梅等音乐教育家对早期新兴音乐教育开始了探索和实践。
推动了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
自1927年上海国立音专成立,其专业设置及教学管理体制日趋完善,并聘用经验丰富的音乐家任教,黄自亲自教习音乐史等课程。
例如《先秦音乐史》、《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中国当代音乐史》等。
而在高师院校中《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已成为音乐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本文就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对象、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学方法等教学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通过这样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去进行教学的实践。
一、任务与目的学生通过系统了解中国音乐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并结合音乐作品的鉴赏,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音乐活动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规律,对音乐创作和音乐人物、音乐思想和审美意识、音乐教育和传承、音乐传播和文化变迁以及乐种、乐律、乐器等方面取得的主要音乐成就和相关知识,能够有所了解和掌握,熟悉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音乐作品。
并对于如何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和观点,正确看待音乐史上的中西、古今、雅俗问题,能够有所了解,同时初步形成运用音乐文献、文物史料研究历史音乐现象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各种音乐体裁以及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丰富音乐史论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的理论修养,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心得体会1500字一、中国音乐在历史上的文化交流。
作为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古国,我国对世界文化的历史文明建设有着重要贡献。
尤其是在东亚和南亚等国家,都受我国悠久文明的影响。
早在几千年前,音乐的发展能够较好地带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发展,各个国家都是以中国为音乐文化中心,例如: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的古代音乐文化实现了第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高峰。
再如张骞出使西域,更是将中国古代音乐带到西方,使西方的音乐文化和中国的音乐文化联系到一起。
中国的音乐历史发展和中国的文学有着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诗词歌赋都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
在古代,皇宫贵族中主要的娱乐表现形式就是歌舞,而这里则主要通过声乐来演奏。
很多历史的小说中至今仍然流传着传统的历史民间歌曲,对整个中国文化和现代的人们思想仍有巨大的影响。
这些音乐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人物的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能够通过音乐的表达让我们重温历史情景,学习历史文化。
即使在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使音乐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但是我国传统的历史音乐文化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发达国家也仍然吸收古老的中国古典音乐并且融入到本国音乐中去共同发展。
二、通过音乐能够真实的展现出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和形象。
中国音乐文化发展至今一直是通过传统的表现手法展现民族和国家形象,而区别与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显现出的客观、直接仍然会使文学家作为一项“语言”进行翻译,从音乐的具体形式上看,其声乐和文字的表现能够高度概括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传统形象特点,能够展现出一个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这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代言,还是人类文明的形象代言。
通过不同国家的音乐文明表现,展示本国的精神色彩,塑造本国的文明特色能够在国家和民族间的各种交流变得容易,例如国家或民间的交流、商务上的谈判、婚丧嫁娶等。
古往今来,音乐的外交作用也能够凸显一个国家的民族传统和国家形象,例如: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主要文化交流就是音乐,在外交上一些国家使臣和使者都会利用音乐手段进行外交活动,洽谈合作。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习题汇总一、原始社会的音乐:1、关于音乐起源有哪些学说?2、原始社会的代表性乐舞有哪些?3、原始社会音乐的特点?二、夏商时期的音乐:1、夏商音乐与原始社会音乐相比有什么变化?2、夏商时期的代表性乐舞有哪些?三、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1、西周礼乐制度有何特点?2、何谓六代乐舞?3、楚声的定义。
4、何谓八音分类法?5、《乐记》的地位与影响。
四、秦汉时期的音乐:1、汉乐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2、何谓相和歌?3、鼓吹乐在这一时期是如何发展的?4、琴曲《广陵散》分析。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1、何谓清商乐?2、本时期有哪些代表性的歌舞戏?3、浅要分析《酒狂》的艺术特征。
4、简单谈谈对《声无哀乐论》的理解。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1、唐代歌舞大曲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2、何谓变文?3、浅要分析《霓裳羽衣曲》的艺术特征。
4、隋唐新产生何种乐器门类?代表性乐器是什么?七、宋金时期的音乐:1、宋代词调有哪些音乐来源?2、唐宋大曲在内容、结构、形式上有何差异?3、中国戏曲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4、宋金时期的器乐合奏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色?5、名词解释:鼓子词;《潇湘水云》;八、元代的音乐:1、何谓散曲?2、请总结南戏的特点。
3、名词解释:转调货郎儿;《唱论》;九、明清时期:1、明清时期的四大声腔是什么?后最有影响的是哪种?别称?代表人物?2、明清时期的歌舞音乐发展较为繁盛,以实例试举。
3、明清时期的说唱音乐形成了新的高峰,产生了众多的说唱艺术门类。
根据课上所学,请总结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说唱门类。
4、朱载堉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传统音乐在近现代的发展时期:1、近现代史上,京剧的代表人物归纳(主要3个)。
2、苏州弹词的发展原因?3、广东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他们的作品作课后归纳、总结。
4、华彦钧作为一位出色的民间艺术家,目前存世的代表性作品有哪些?十一、学堂乐歌时期:1、学堂乐歌的音乐有哪些来源?2、代表人物和作品的总结,尤其针对李叔同,结合课上讲解,课后继续搜集资料,完成一篇小练笔,观点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