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操作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2
病人转运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病人转运是医疗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病人的安全和顺利转运至目的地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病人转运的操作流程以及评分标准。
一、病人转运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病人转运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核对病人的转运申请单,确保转运的目的地和时间等信息准确无误。
- 安排合适的转运车辆,并对车辆进行检查,确保车辆运行良好。
- 准备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并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需要的特殊护理,确保能够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2. 病人准备在进行病人转运前,需要做好以下病人准备工作:- 检查病人的体征和病情,评估病人是否有转运的适宜性。
- 安排病人换上合适的衣物,确保病人的舒适度。
- 为重症病人安排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以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 将病人放置于适当的转运椅或担架上,确保病人的安全。
3. 转运过程在进行病人转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轻拿轻放,避免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
- 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步行、轮椅、救护车等。
- 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及时记录。
- 提供必要的氧气、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以确保病人的稳定。
4. 目的地安置在将病人转运至目的地后,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将病人安置于适当的位置,如手术台、病床等。
- 报告目的地医护人员病人的情况和特殊需求。
- 将病人的转运申请单交给目的地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 如有需要,协助目的地医护人员进行病人的交接工作。
二、病人转运评分标准为了对病人转运的过程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评分标准:1. 病人转运过程中的顺利程度。
评估转运是否如期进行,是否出现延误或意外等情况。
2. 转运过程中病人的稳定性。
评估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体征是否有变化,如血压、心率、呼吸等。
3. 转运过程中是否有医疗设备失效或不足。
评估转运过程中设备的完好程度,是否能够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
一、颈椎骨折患者搬运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原因得分准备质量15 分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齐全(物品准备:硬板担架或硬板推车,沙袋2个或固定头部的物品及棉被)3、人员准备:护士三人5分8分2分操作流程质量70分1、将担架抬至患者患者床旁2、1人托扶患者头部,略加纵向牵引,保持头部处于中立位,1人托肩部及腰部,1人托腰部及双下肢,3人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长轴一致,用均衡的力量同时平托于患者担架上3、患者应采取仰卧位,将沙袋放于颈部两侧固定头部,保持头颈中立位,给患者加盖棉被,确保患者安全舒适4、将患者运送到指定地点,上坡时患者头部在前方,下坡时患者头部在后方5、搬运过程中,应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不适或其他异常,应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5分20分20分15分10分全程质量15分1、评估病情2、评估搬运工具的性能3、评估患者身高、体重4、动作轻巧,符合操作规程5、配合默契3分4分2分4分2分颈椎骨折患者搬运法技术操作(一)目的1、抢救生命,保护患处,使患者能安全转运到指定的地点(二)注意事项1、疑有骨折者,按骨折处理,动作轻柔、稳妥2、搬运过程中,头部与躯干长轴保持一致,避免颈椎过伸、过屈和旋转3、急救搬运过程中应防止骨折脱位加重,引起脊髓进一步损伤;禁止搂抱或1人抬头,1人抬足的方法二、骨牵引法技术操作评分标准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扣分原因得分准备质量15 分1、衣帽整齐,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齐全(局部麻醉及手术切开用物。
穿刺用具:手摇钻或电钻、锤子等;牵引器:根据病情选择牵引弓、马蹄铁、颅骨钳等;牵引针:克氏针或骨圆针。
其他:小瓶2个、牵引绳、牵引锤)3、环境整洁、安全、安静5分8分2分操作流程质量70分1、选择进针部位(颅骨骨板、尺骨鹰嘴、胫骨结节、股骨髁上及跟骨等处),局部消毒、麻醉,做纵切开2、将准备好的无菌克氏针或圆骨针根据不同部位骨牵引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颅骨牵引者在标记处局麻后作纵切口,用颅骨钻将颅骨外板钻透3、连接牵引器,并固定之,在针眼处盖以无菌敷料,牵引针的两端用小瓶防护,以免划破被服或患侧肢体4、将患肢放于牵引架上,调整好体位5、连接牵引绳,选择适当的牵引重量10分20分20分10分10分全程质量15分1、体位是否合适2、用物齐全,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未引起牵引部位的感染2、操作熟练、准确,患者痛苦小,效果好4分8分3分骨牵引法技术操作(一)目的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移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后的位置,减少继续性损伤。
搬运技术及护理操作评分标准姓名:科室:日期:评分:监考人:操作项目操作内容分值扣分操作目的将患者及时、迅速、安全地转运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受伤。
评估要点1、患者的病情、活动能力、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心理状态。
2、受伤部位、程度、受伤原因和环境。
3、搬运距离和搬运者的体力。
操作人员: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操作准备物品准备:根据患者情况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
31)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评估患者。
52)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3 3)担架搬运法:由3-4人组成一组,将患者移上担架;患者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以便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向高处抬时,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使患者保持水平状态;向低处抬时,则相反。
104)徒手搬运法(1)单人搬运法:A:扶持法:①救护者站在患者侧方;②患者一手臂搂住救护者肩部;③救护者用外侧手牵患者的手腕;④救护者内侧手扶持患者腰部,扶其行走。
B:抱持法:①救护者站在患者侧方;②一手托患者背部,一手扶住大腿;③将患者抱起或背于肩上;C:背负法:①救护者站在患者面前,微弯背,将患者背起;②患者不能站立时,救护者躺在患者的一侧,一手握住患者的肩,另一手抱住腿,将患者背在背上,然后慢慢站起。
10(2)双人搬运法:A:椅托式:①两人分别以左膝和右膝跪地;②两人各以一手伸入患者大腿下,两手互握;③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患者的背部,将患者抬起。
B:拉车式:①救护者1人站在患者头部,两手插入患者腋下,将患者抱在怀中;②另1人站在患者两足中间;③2人步调一致抬起患者,让患者卧式而行。
C:平抱法和平抬法:①救护者2人并排或一前一后、一左一或站立;②将患者平抱或平抬。
10(3)三人或多人搬运:①3人并排,将患者抱起;②步调一致前进,也可多人面对面站立将患者抱起。
55)特殊伤员搬运方法:(1)腹部内脏脱出的伤员:将伤员双腿屈曲,腹肌放松,防止内脏继续脱出。
切忌将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以免造成感染。
患者搬运法技术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XXX,放下患者。
5.将患者放置于平车上,为患者盖好盖被,拉起护栏。
观察患者反应,整理床单位,再次核对患者。
在进行患者搬运操作时,护士需要具备端庄的仪表和整洁的服装。
操作前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活动能力、自理程度、配合能力和体重等信息。
对清醒的患者需要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要点,并取得其合作。
在进行操作前,需要评估患者是否有约束和各种管路情况。
护士需要准备清洗双手、戴口罩,并备好平车、垫子、枕头、棉被、木板、中单、过床易等物品。
环境需要保持安静整洁、舒适安全。
不同的搬运方法需要有不同的操作步骤。
挪动法适用于能在床上配合的患者,一人法适用于儿科患者或体重较轻的患者,两人法适用于不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的患者。
在操作时,需要反向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核对腕带信息,向患者解释操作步骤和配合方法。
患者需要解除约束,各种管道和输液装置需要安置妥当。
操作结束后,需要观察患者反应,盖好盖被,整理床单位,并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护理搬运操作护士将患者移至平车上,盖好被子并拉起护栏,观察患者反应并核对床单位。
对于不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可采用三人法或四人法搬运。
对于病情危重或颈腰椎骨折患者,应采用四人法。
对于不能自行活动的重者,可使用“过床易”法。
在操作中,应遵循节力、安全的原则,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护士应告知患者或家属相关事项,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
在清洁整理时,应对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将平车清洁消毒备用,将棉织品放置固定区域待清洗消毒。
操作结束后,护士应清洗双手,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搬运的日期、时间、目的等,并签全名。
总体评价应符合疾病要求,安全运送患者,并在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处理。
注意事项:1.在使用平车前,必须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是否完好无损。
2.搬运患者时,动作必须轻稳,协调一致,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尽量让患者靠近搬运者,以达到节力的效果。
3.将患者头部置于平车的大轮端,小轮推在前面。
患者搬运规范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患者搬运的规范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以确保患者在被转运或移动过程中得到安全、舒适的待遇。
本文档适用于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急救服务以及相关人员。
2. 搬运规范操作标准2.1 搬运前准备:- 搬运前需确认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相关医疗信息。
- 确保搬运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和适当使用。
2.2 搬运姿势:- 在搬运患者时,应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技巧,避免造成患者不必要的伤害。
-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搬运姿势,如侧卧、坐位或抱座等。
2.3 搬运过程注意事项:- 与患者需保持良好沟通,在搬运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安抚。
- 尽量平稳地移动患者,避免剧烈颠簸或晃动。
2.4 搬运设备使用:- 在搬运患者前,应熟悉并正确使用搬运设备,如轮椅、担架等。
- 保证搬运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传播感染。
2.5 搬运安全保护:- 在搬运过程中,必须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受到尊重和保护。
- 做好搬运前后的记录和报告,以便及时传达和交接相关信息。
3. 评分标准3.1 评分维度:- 患者搬运操作标准的评分将涵盖以下方面:搬运前准备、搬运姿势、搬运过程注意事项、搬运设备使用、搬运安全保护。
3.2 评分等级:- 按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和患者的舒适度,将评分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4. 总结本文档对患者搬运规范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进行了详细说明,以确保患者在转运和移动过程中得到适当的照顾和保护。
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急救服务以及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本标准执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mews评分在院内患者转运中的运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进行院内转运。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高风险的过程,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在进行院内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Mews评分进行监测和评估,对提高患者安全和减少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Mews评分是一种用于监测和评估患者病情变化的工具,全称为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 (修改的早期预警评分)。
它由多个指标组成,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用于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
如果某个或多个指标发生异常,就预示着患者可能会发生严重病情变化,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不良后果。
在院内患者转运中,Mews评分的应用可以保证患者在运输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护理和支持。
它能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通过监测病情变化,医护人员可以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此外,在使用Mews评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体内失衡的情况。
这种失衡可能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疾病引起的,或者由于其他影响生命体征的因素引起的。
通过对Mews评分的分析,医护人员可以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计划,避免因措施失当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在使用Mews评分时,医护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评估。
评估的成果如果得出了高分,那么就需要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进行调整。
由于患者在院内转运期间的情况变化难以预测,因此在使用Mews评分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个体差异。
此外,医护人员在评估时应遵循相应的程序操作,特别是针对重症患者的运输。
综上所述,Mews评分在院内患者转运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后果。
它能够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身体的失衡情况。
在使用Mews评分时,医护人员应根据规定的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