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二学案:第4章 第1节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51.00 KB
- 文档页数:13
最新精选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复习巩固第三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澳大利亚草原上的野兔经常泛滥成灾,采取下列哪项措施会既减轻灾害,又符合生态学原理( )A、人工捕杀B、使用化学药品毒杀C、适量引进病毒等病原体D、大量引进狼、狐等肉食动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998年,我国长江和嫩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这与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有直接关系,由此可以说明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的作用是( )A、净化空气,消除污染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降低风速,稳定流按D、增加空气湿度,容易形成降雨【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森林形体高大、枝叶茂盛,可使大粒灰尘因风速减小而降落到地面;植物叶片表面多绒毛,粗糙不平,有油脂或黏性物质,能吸附、滞留和黏着一部分粉尘。
据计算,松树林每年每公顷可滤除粉尘36 t,橡树林56 t,山毛榉林63 t。
上述例子描述的是( )A、绿色植物的杀菌作用B、绿色植物的阻滞、吸附粉尘作用C、微生物的净化作用D、绿色植物的吸收固定作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室内空气指标测定结果中,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细菌、霉菌、相对湿度过低和甲醛。
其中的生物性污染属于( )。
2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课下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本地生物性污染的情况,课堂安排同学们对搜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在小组合作探究中认识生物性污染的严重性,并运用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从社会中来──入侵植物水葫芦,紫茎泽兰等,以引起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
2.通过实例分析识别生物性污染。
3.运用生物学原理,进行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内容为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课题。
本节教材是让学生了解生物性污染的基本知识,及其防治措施。
因为学生在小学教材、初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都有所体现,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内容,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
本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则更多地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呈现一些生物性污染的现象,通过生物性污染的具体案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的方法。
2.酶在基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酶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环境保护的内容在小学教材、初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中都有所体现,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内容,也是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
但以前往往比较注重从宏观方面组织教材,内容不具体,操作性不强。
而本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则更多地是从社会生活中来,呈现一些生物性污染(赤潮)、光化学污染(伦敦烟雾事件)和物理性污染(电磁辐射)的基本的事实或现象,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得出答案,总结出生物性污染的本质和概念。
运用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尝试解决现实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要治理生物性污染也需要人们拿出实际的行动。
在“到社会中去”的栏目中,教材又安排了一项针对性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防治生物性污染的方法去查找资料,研究和分析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
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识别生物性污染。
2.教学难点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三、教学策略在学习本章新课前,教师可带领学生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专题,分组搜集有关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资料,布置展板或制作专题网页,介绍生物科技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营造出学习该主题的氛围,引入新课。
本章的引入,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本章内容特点设计多种方式。
方式一:本章各节主题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材安排了大量的调查和实践活动,可以课题组为单位,进行开题报告会。
方式二: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本模块中《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和《生物科学与工业》的内容,讨论生物科学与未来发展的关系,通过阅读《科技发展之窗生物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对本模块选择的四个主题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方式三:注意到学生的特点,布置学生阅读《我们共同的未来》等对人们的环保认识有影响的课外读物,课堂上开展阅读讨论。
方式四:可以模拟历史上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开小型辩论会,让学生归纳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方式五:可以列举我国发展的一些实例,寻找一些热点问题切入,讨论发展的含意。
建议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合理安排课堂内容。
例如,一种安排是:第一课时安排学习生物入侵的危害和防治,第二课时安排学习识别生物性污染,讨论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另一种安排是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课下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本地生物性污染的情况,课堂安排同学们对搜集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以下按第一种安排提出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包括制作生物性污染及其防治的网页,搜集我国生物性污染的实例,到有关部门了解本地生物入侵情况,布置学生调查本地生物性污染的情况,搜集媒体有关生物性污染报道的音像资料,了解学生对生物入侵的疑问〔例如,为什么不能从国外带水果?〕,等等。
精选2019-2020年高中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第4章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人教版课后练习第七十五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叙述不是体现绿色植物净化作用的( )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B、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C、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D、将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
如好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球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有机磷农药、甲草胺、氯苯等;霉菌可以降解石油烃、敌百虫、扑草净等;藻类可以降解多种酚类化合物。
下列不属于微生物净化作用方式的是( )A、降解作用B、共代谢C、去毒作用D、挥发作用【答案】:【解析】:许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污染起到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①森林枝叶茂盛,能减小风速②叶面有茸毛,能分泌油质和粘性物质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④分泌抗生素⑤蒙尘的植物经雨水的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以阻滞尘埃A、①②B、③⑤C、①②④D、①②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物种,如澳大利亚引入了欧洲的一种野兔,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的是( )A、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绝对没有什么影响【答案】:【解析】:下列描述不属于环境污染类型的是( )A、生物性污染B、化学性污染C、物理性污染D、水域性污染【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使该物种在当地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下面哪种情况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 )A、缺乏天敌B、食物丰富C、气候适宜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
若害虫流入境内后,不会发生的是( )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B、一般会缺少其天敌C、对境内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不适应新环境,很快灭亡【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结合以下图表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⑤可发生在人体健康细胞中B、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复制C、结核杆菌的④和⑤都发生在细胞质中D、环丙沙星、利福平和红霉素分别能抑制细菌的①、②和③过程【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模式,是一种( )模式?A、持续性发展模式B、非持续性发展模式C、环保发展模式D、非环保发展模式【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在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答案】:【解析】:第11题【多选题】下列不属于生物性污染的是( )A、动物污染B、植物污染C、微生物污染D、有机磷污染【答案】:【解析】:第12题【综合题】水葫芦的危害:疯狂蔓延使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的边缘。
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课程目标]·导航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并能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
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知识点1 识别生物性污染[知识梳理]1.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2.生物性污染的种类(1)动物污染:主要是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2)植物污染:主要是杂草、某些树种和藻类等。
(3)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3.生物性污染的特点(1)预测难;(2)潜伏期长;(3)破坏性大。
[思维激活] 外来物种入侵有什么危害?提示: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可能会造成本地的濒危物种被淘汰而破坏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生物防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防治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很高,应用技术简单B.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也有副作用C.生物防治可以全部代替农药D.治理生物性污染,生物防治是唯一途径解析生物防治要充分遵循生态学原理,应用技术复杂,稍有不慎,引进的天敌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产生巨大的副作用。
生物防治不能全部替代农药,生物性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生物防治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2.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 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②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生物入侵后往往由于被入侵地区气候等环境因素适宜,又无天敌,入侵物种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从而破环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第2节生物净化的原理及其应用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2 核心解读1.发生在我国的几个生物入侵实例(1)紫茎泽兰的生物入侵: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是菊科泽兰属多年生杂草,原产美洲墨西哥至哥斯达黎加一带。
株高1~2 m,寿命可达12~15年。
叶片卵形、三角形或菱状卵形,果实黑褐色。
紫茎泽兰被作为观赏植物先引种到欧洲,后又被引种到澳洲和亚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上热带、亚热带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紫茎泽兰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能力,种子能随风飞扬,生命力极强,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在与引入地本土植物的生存斗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本土的草本植物根本无法与之匹敌,使它能够迅速占领裸露地面和原有的草山草坡,所到之处成为一片“绿色沙漠”。
紫茎泽兰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中缅边境传入我国云南省,现已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西藏等省区广泛分布,在云南省分布最广,并且每年以大约60 km的速度向东和北传播。
例如,紫茎泽兰已经将四川凉山州5.3×105hm2的优良草场变成自己的王国,使当地畜禽养殖业受到重创。
紫茎泽兰能治病,特别在活血化瘀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还是化工、建材等方面的原料。
但是其大量生长使其负面效应超过正面效应:入侵农田,影响作物产量;入侵林地则排斥其他灌木,影响林苗生长,严重抑制树种的天然更新和森林恢复;排斥药用和蜜源植物的生长,使经济林减产;牲畜误食后会导致腹泻甚至死亡,用来垫圈会引起牛羊烂蹄;其花粉易引起动物哮喘;种子带刺的冠毛飞入人、畜的眼中,可能损伤角膜,严重时能引起失明。
对紫茎泽兰的控制还没有较好的办法,不但要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措施来控制其生长、传播,也应加强研究和技术应用,利用其有益的方面为人类作贡献。
(2)食人鱼事件:“食人鱼”也叫“食人鲳”,是脂鲤目脂鲤科锯鲑脂鲤属鱼类的俗称,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食人鱼有很多种,如银盘食人鱼、银灰食人鱼、红食人鱼和斑点食人鱼等。
第1节生物性污染及其预防[课程目标]·导航1.举例说出生物入侵,并能指出生物入侵的危害。
2.简述生物性污染的概念,识别生物性污染。
3.尝试提出解决身边的生物性污染的措施。
知识点1识别生物性污染[知识梳理]1.生物入侵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称为生物入侵。
2.生物性污染的种类(1)动物污染:主要是有害昆虫、寄生虫、原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等。
(2)植物污染:主要是杂草、某些树种和藻类等。
(3)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3.生物性污染的特点(1)预测难;(2)潜伏期长;(3)破坏性大。
[思维激活]外来物种入侵有什么危害?提示:外来物种在与本地物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有可能会造成本地的濒危物种被淘汰而破坏本地的生物多样性。
[活学活用]1.下列关于生物防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防治的制剂产品稳定性很高,应用技术简单B.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也有副作用C.生物防治可以全部代替农药D.治理生物性污染,生物防治是唯一途径解析生物防治要充分遵循生态学原理,应用技术复杂,稍有不慎,引进的天敌就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产生巨大的副作用。
生物防治不能全部替代农药,生物性污染的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过程,生物防治只是其中的途径之一。
答案 B2.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已达400多种,全球1 00种最有威胁的外来生物中,我国已有50余种,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生物入侵使我国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②生物入侵使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③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④生物入侵加剧了生存斗争,有利于生物进化A.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生物入侵后往往由于被入侵地区气候等环境因素适宜,又无天敌,入侵物种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失去生存的环境,从而破环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答案 B误区警示(1)外来物种并不—定会造成本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2)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不可随意引入其天敌。
[归纳总结]1.生物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的不同及特点(1)生物性污染与其他污染的不同之处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是活的生物,能够逐步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增殖并占据优势,从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活。
(2)生物性污染的特点①预测难:外来生物并不是只通过一种途径传入,可能有两种或多种途径交叉传入,在时间上并非只有一次传入,可能是两次或多次传入。
多途径、多次数的传入加大了外来生物繁殖扩散的可能性,这样增加了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预测难度。
②潜伏期长:某些外来物种引种时或刚侵入时无多大危害,环境的变化会使它们的潜在危害释放出来。
③破坏性大: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息环境和数量范围内,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当一种生物传入新的栖息环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成为野生生物,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的相对平衡,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生物入侵产生危害的原因(1)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之后,由于没有天敌,极易造成生长失控,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
(2)外来物种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通过与当地物种竞争营养或食物、分泌释放化学物质、形成大面积单优势群落等方式,直接影响本地物种的生存,加速某些生活力较弱的物种的消失。
(3)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作为掠夺者、寄生者或病原体,会使受害者和寄主的数量发生变化。
尤其是外来物种在适宜的生态和气候条件下,往往会对当地的农业或林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4)有些外来植物产生的花粉,是当地居民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可能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新过敏原。
知识点2生物性污染的防治[知识梳理]1.对于赤潮和水华这类生物性污染,应避免水体的富营养化,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对于生物入侵这一类的生物性污染,目前主要采取预防的措施。
3.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思维激活]为防治外来物种造成的危害,是否可随意引进其天敌?提示:不可。
随意引进的“外来物种”的天敌有可能成为新的“外来物种”而产生新的危害。
[活学活用]1.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水葫芦,造成本地大量优质水生植物的消失,随之引起本地土生水产品动物种类的大量减少。
不适当引入外来物种会使该物种大量繁殖,导致严重危害。
下列环境条件可能和外来物种的大量繁殖无关的是()A.缺乏天敌B.食物丰富C.气候适宜D.对本地物种没有影响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入侵的危害。
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实验是不能随意引入外来物种的。
水葫芦由于脱离了在原产地和当地物种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云南滇池这个新环境里快速繁殖、扩散和爆发,造成了极大危害。
答案 D2.为了减轻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利用生物防治法,引入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
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与昆虫之间呈竞争关系B.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解析生物防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利用食物链来杀灭害虫,具有高效、环保等农药防治没有的优势。
蜘蛛和昆虫之间呈捕食关系,刚开始时,农作物上害虫较多,随着蜘蛛的引入,蜘蛛得到充足的食物而得以生存并大量繁殖,使其数量快速上升,害虫则快速减少。
当蜘蛛数量达到一定限度时,由于害虫减少导致食物缺乏而使蜘蛛数量下降,在这之后,两者相互作用,彼此达到动态平衡。
施用杀虫剂对蜘蛛和害虫都具有杀灭作用。
由此可知本题应选C。
答案 C[归纳总结]生物性污染的防治(2)入侵类的生物性污染防治目前主要采取预防的措施。
还包括科学引入新物种,加强检验,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等,尽量避免生物入侵或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3)控制致病的细菌、病毒等排入水体和土壤,也是预防生物污染的重要措施。
[随堂练习]·巩固1.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物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当紫茎泽兰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中,这个新的环境总与原环境存在一些差异,在新的环境的选择下,紫茎泽兰的性状会有所改变,但不会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 D2.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野外放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解析引进外来物种一定要慎重,不可以随意引进,否则可能会因为其缺少天敌而造成严重后果。
任何生物都有一定的存在价值。
答案 C3.下列哪项不是生物性污染的特点()A.预测难B.潜伏期长C.不可恢复D.破坏性大解析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预测难、潜伏期长、破坏性大;生物性污染通过治理是可以恢复的。
答案 C4.澳大利亚草原上的野兔经常泛滥成灾,采取下列哪项措施可以既减轻灾害,又符合生态学原理()A.人工捕杀B.使用化学药品毒杀C.适量引进病毒等病原体D.适量引进狼、狐等肉食动物解析从生态学角度考虑,可采取引进兔的天敌。
答案 D[课时作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生物性污染的是()A.生物入侵B.酸雨C.赤潮D.医院污水解析生物入侵是一种生物经自然或人为的途径从原来的分布区域迁入一个新的区域,其后代在新的区域里迅速地繁殖、扩散,对迁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赤潮是海水中N、P等元素含量过高引起的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SO2过多引起的。
医院污水中含有一些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需经过特殊的灭菌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排入水体。
答案 B2.能产生生物性污染的物质包括()①有害的微生物②各种病原体③有害的微生物及病原体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
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红色、紫色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D.赤潮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答案 D4.如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B项错误;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再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锐减后再急升最后趋于稳定,C、D项错误;鲈鱼以土著鱼为食,按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A项正确。
5.如果在某一生态系统中不适当地引入一个物种,将会带来的后果最可能是()A.增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提高了生物的多样性C.破坏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没有什么影响解析生物入侵新环境后因缺乏天敌、非生物因素适宜等原因而过度繁殖,导致当地生物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
答案 C6.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解析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作外来物种。
A、B两项都属于生物入侵,B项错误。
C项中的麋鹿是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迁地保护。
D项中盐城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是在丹顶鹤的越冬地进行的就地保护。
答案 B7.我国南方的马尾松林,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如果马尾松和其他树种形成混交林,就能减少病虫害的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