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第13课 虾和蟹(一)
- 格式:docx
- 大小:14.57 KB
- 文档页数:3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虾和蟹(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虾和蟹(一)》这一课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绘画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观察虾和蟹的图片,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以及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和工具,如水彩、彩笔、剪刀等,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充满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
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学生可能对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和绘画技巧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耐心地进行示范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征,掌握绘画虾和蟹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绘画虾和蟹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表现虾和蟹的外形特征,以及运用线条和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虾和蟹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外形特征,让学生在模仿和实践中掌握绘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绘画素材和工具(如水彩、彩笔、剪刀等)、虾和蟹的图片或实物、投影仪、白板等。
2.学生准备:绘画本、水彩、彩笔、剪刀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虾和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结构、触须、钳子等,并讲解绘画虾和蟹的基本技巧。
第13课虾和蟹(一)-苏少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课程背景本课程为二年级美术上册的第13课,主要介绍虾和蟹的形态特征,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正确地认识虾和蟹的外貌特征,并能画出它们的形态;2.了解虾和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3.通过画虾和蟹加强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绘画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虾和蟹的外貌特征;2.虾和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如何画虾和蟹。
教学步骤本课程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环节在开始正式教学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导入本课程内容:1.讲解虾和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们认识它们的重要性;2.出示一些虾和蟹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它们的外貌特征。
2. 学习虾和蟹的外貌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学生们学习虾和蟹的外貌特征:1.出示虾和蟹的图片,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介绍它们的外貌特征;2.让学生们亲自观察真实的虾和蟹,更好地认识它们的外貌特征。
3. 学习虾和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让学生们了解虾和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1.介绍虾和蟹的食用价值;2.介绍虾和蟹对于海洋生态的重要作用。
4. 学习如何画虾和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教学生们如何画虾和蟹:1.出示一些虾和蟹的图片,让学生们模仿并学习画虾和蟹的技巧;2.教学生们如何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勾勒虾和蟹的轮廓;3.让学生们自由绘制虾和蟹,加强学生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虾和蟹的外貌特征和重要性;2.观察法:让学生们亲自观察虾和蟹,更好地认识它们的外貌特征;3.模仿法: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们模仿绘制虾和蟹;4.色彩创造法: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创造虾和蟹的颜色。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们的教学情况:1.通过观察学生们的绘画作品,来评价学生们的绘画能力的提升情况;2.通过提问来评价学生们的认识和了解情况;3.通过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反馈来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
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虾和蟹(一)》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虾和蟹(一)》是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虾和蟹的图片,以及绘画步骤图,方便学生学习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绘画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虾和蟹的结构特点和绘画技巧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虾和蟹的特点,并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绘画,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结构特点,掌握绘画虾和蟹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虾和蟹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图片,分析其结构特点。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虾和蟹,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3.讲解法:教师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方法。
4.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虾和蟹的图片、绘画步骤图,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带齐绘画材料,提前了解虾和蟹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虾和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引发学生对虾和蟹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绘画步骤图,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块表现虾和蟹的形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动手绘画虾和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虾和蟹(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动物,学会观察,了解虾和蟹的形态特征。
2、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用彩笔勾画出虾和蟹的形象,并能联想其他生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3、在交流、表演、绘画等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多媒体,通过观察、欣赏、讨论,认识虾和蟹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教学难点能生动刻画出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并能以联想刻画出海里其他生物。
教学准备粉蜡笔、课件、铅画纸、头饰、蟹和虾、透明器皿教学过程一、设悬引趣情境导入师:同学们知道盱眙每年有一个节日,是什么节?泗洪也有一个节日?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一起来画一画蟹和虾二、试一试:用铅笔画出记忆中的虾和蟹。
三、观察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似之处(1)外壳:外壳坚硬。
(2)身体:左右对称(3)足:五对步足,其中前两对足是鳌足(大钳子)。
(4)眼睛:有眼柄,可以转动。
不同之处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1)身体形状:小龙虾的身体是长的、一节一节的,小螃蟹的身体是扁的。
(2)尾巴:小龙虾的尾巴是扇形伸展的,小螃蟹的尾巴是藏在肚子下面的。
(3)触须:小龙虾有长而柔韧的触须,小螃蟹没有触须。
四、观察虾蟹再现细节1、看看这只蟹有哪三部分组成?背甲鳌步足全世界蟹有4700多种,中国有800多种。
2、蟹的外形千姿百态画一画蟹的身体形状,可以任意变换位置哟!五、画蟹步骤:1、想: 蟹的种类、形状、动态、色彩等;2、勾:用线条勾画出蟹的身体形状、螯、足;3、添:添画细节、情节或背景;4、涂:涂上漂亮的色彩。
六、画虾步骤:PPT播放七、走近水族奇虾异蟹PPT出示作业要求:【走近水族,大胆创作】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创作一只属于你的的虾或蟹。
可以根据图片中的虾和蟹进行创作。
PPT连播虾蟹图片,播放音乐,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将展板放置到位后进行巡视指导。
八、创作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表现一只虾或蟹。
第13课虾和蟹(一)(教案)课程目标1.了解虾和蟹这两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及特征;2.学习虾和蟹的形态结构,掌握描绘虾和蟹的基本方法;3.通过绘制虾和蟹的画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重点1.熟悉虾和蟹的形态结构,掌握描绘方法;2.加强对色彩和形状的观察,准确表现画面;3.绘制虾和蟹的画作,理解造型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虾和蟹的描绘方法,准确表现色彩和形状;2.绘制虾和蟹的画作,体现造型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一份描绘虾和蟹的素材;•准备绘画用品,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准备教学PPT。
2. 引入•在黑板上展示一张虾和蟹的图片,并让学生观察,问学生知道虾和蟹的区别吗?•让学生谈谈自己吃过虾和蟹的经历,引导学生对虾和蟹这两种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示范讲解•在教学PPT上跟学生介绍虾和蟹的特征及身体构造;•以PPT中的图片为例,演示如何描绘虾和蟹的基本方法,包括轮廓线、主题线、纹理等;•强调学生描绘虾和蟹时要注意色彩和形状的表现,要以绘画作品准确表现虾和蟹的真实性。
4. 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先用铅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虾和蟹,注重描绘虾和蟹的特征;•学生可以参考教学PPT提供的图片进行模仿练习,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的操作;•练习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互相评论,提出建议和意见。
5. 总结•教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积极观察生活中的虾和蟹,多加模仿和练习;•提醒学生下节课需要继续练习虾和蟹的描绘方法,准备上色。
教学评估•学生绘画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学生对虾和蟹形态结构的掌握程度;•学生对颜色和形状的表现能力。
参考资料•《小学美术教育指导》;•《小学美术教学方案》;•美术学习网站。
《虾和蟹(一)》教案
教学目标:
在认识和表现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巧妙制作;学会想象、善于创造。
难点:掌握手工制作方法,制作有情趣的虾和蟹。
课前准备:课件、各种制作材料、几件工艺制作的虾和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学生作品,激发情趣: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全班欣赏,特别指出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个性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动态,学会表演:
让四组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动态、姿态,让四组同学模仿表演并配上有趣的语言,评出“表演奖”。
三、欣赏范作,掌握方法:
教师出示几件工艺制作的虾和蟹,给学生初步感悟材料与内容的和谐。
在讨论中领会到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虾和蟹,学生可以把作品拆开、拼装,了解制作方法,教师给与指点。
四、启发想象,学会制作:
教师引导学生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和变形,运用所带的材料进行制作,提倡小组中互相帮助,可两人或多人合作一件作品。
五、评价表述,课后拓展:
教师给全班同学营造正确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于表达、取长补短。
课后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房间或与其他作品组合成一个故事情节。
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第13课《虾和蟹(一)》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虾和蟹(一)》是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3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虾和蟹的图片,供学生参考和描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虾和蟹的特征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虾和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特征,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虾和蟹的特征,以及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虾和蟹的图片,了解其外形特征。
2.绘画法: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虾和蟹的特征。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虾和蟹的画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虾和蟹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分组合作的画作模板,以便学生合作完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虾和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两张图片,说一说虾和蟹的外形特征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虾和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虾和蟹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虾和蟹的细节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绘画材料,让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观察到的虾和蟹的特征进行绘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特征,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虾和蟹的基本形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虾和蟹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虾和蟹的特征2. 虾和蟹的绘画方法3. 色彩的运用4.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虾和蟹的绘画方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虾和蟹的基本形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虾和蟹的特征,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虾和蟹的生动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虾和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方法,示范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尝试绘画虾和蟹,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苏少版)二年级美术上册虾和蟹(一)2. 内容:虾和蟹的特征、绘画方法、色彩运用、作品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家后绘制一幅虾和蟹的画,要求线条流畅,色彩丰富。
2. 思考作业:学生思考虾和蟹在大自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它们。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大部分学生能掌握虾和蟹的绘画方法。
2.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观察实物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表示喜欢绘画虾和蟹,希望在今后的课程中继续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虾和蟹的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虾的细长身体、分节的触角和尾巴,蟹的坚硬外壳、大钳子等。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虾和蟹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13课虾和蟹(一)》(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虾和蟹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通过对虾和蟹的绘画,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热爱,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虾和蟹的基本特征2. 虾和蟹的绘画方法3. 色彩搭配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虾和蟹的基本特征及绘画方法。
2. 教学难点:虾和蟹的细节描绘和色彩搭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虾和蟹的实物或图片、PPT、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粉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虾和蟹,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新课: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方法,分析色彩搭配技巧。
3.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虾和蟹的绘画练习。
4. 讲评: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六、板书设计1. 《第13课虾和蟹(一)》2. 主体内容:虾和蟹的基本特征、绘画方法、色彩搭配技巧。
3. 配图:虾和蟹的实物或图片。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绘制一幅虾和蟹的画作,要求造型准确,色彩搭配和谐。
2. 作业要求:使用彩色笔或水粉颜料,纸张大小不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虾和蟹的基本特征和绘画方法,作品表现力较好。
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物观察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虾和蟹的结构;同时,加强对色彩搭配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绘画练习,并表示希望多进行此类实践活动。
1. 导入环节: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虾和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大家知道虾和蟹分别有哪些特征吗?”“它们生活在哪里?”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思考。
2. 新课环节:教师详细讲解虾和蟹的绘画方法,分析色彩搭配技巧。
画画虾和蟹江苏省赣榆县沙河镇中心小学孙红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通过收集和观察虾和蟹的图片、实物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它们的外形、色彩、动态等造型表现因素。
2、赏析各类表现虾和蟹的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创作热情。
3、能根据自己的个人感受,大胆画出有情趣、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重点:对虾和蟹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充分表现它们的形态特征和细节。
教学难点: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眼中的虾和蟹的独特形象。
课前准备:教师:虾和蟹实物、作业纸、多媒体课件、课题等。
学生:收集虾和蟹的资料、涂色工具、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个谜语,看谁能最快猜出谜底是什么!出示谜语:1、驼背老公公,头上顶着葱。
掉进开水里,浑身红通通。
(相机出示虾图)2、剪刀一双,尖刀八把,身披铠甲,横行天下。
(出示蟹图片)小朋友可真聪明,马上就猜出来了,它们就是虾和蟹。
谁能来给大家模仿一下虾和蟹的样子呢?(指名模仿,颁发小奖品)你们喜欢这两种长得怪模怪样的小动物吗?(喜欢)这节课,我们就来跟虾和蟹交朋友好不好?(好)揭示课题:虾和蟹二、讲授新课1、了解虾、蟹文化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蟹的知识。
课件出示图片a、阳澄湖大闸蟹我们江苏是鱼米之乡,河流湖泊众多,水产资源非常丰富,吃虾吃蟹早已成为一种习俗。
秋高气爽,正是螃蟹上市的黄金季节, 特别是阳澄湖的清水大闸蟹(课件出示图片),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肉质细嫩鲜美,享有“蟹中之王”的美称。
你们吃过阳澄湖大闸蟹吗?味道怎么样?(鲜、嫩……)b、盱眙龙虾除了阳澄湖大闸蟹,我们江苏盱眙还有一种水产品非常有名气,知道是什么吗?(龙虾)颜色和味道又如何呢?(鲜、香、辣……)盱眙还有个“龙虾节”……出示虾的图片2、交流虾、蟹的知识小朋友,你们对虾和蟹了解多少呢?说说看。
小组内先讨论一下,然后来说一说。
三、欣赏1、小朋友对虾和蟹的了解可真多啊!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真的虾和蟹吧。
第13课虾和蟹(一)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虾和蟹的形态、色彩和质感等特点。
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出虾和蟹的体型特征和细节。
情感目标:带领学生体验与虾和蟹近距离接触的乐趣,养成观察表现的创作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写生了解虾和蟹的外形及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过程中能通过线条和色彩表现出虾和蟹的细节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彩色虾蟹图片、实物虾和蟹、水彩笔等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驼背老公公,头上顶着葱,掉进开水里,浑身红通通(虾)
剪刀一双,钩刀八把,身披铠甲,横行天下(蟹)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虾和蟹》板书课题
二、观察虾蟹、再现细节
1、出示实物虾和蟹的模型。
2、这些小龙虾和小螃蟹带着问题来的,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问题吧。
小龙虾的问题是:仔细观察,找找我俩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螃蟹的问题是:找找我俩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PPT出示文字提示:
(1)外壳:外壳坚硬
(2)身体:左右对称
(3)足:五对步足,其中前两对足是鳌足。
(4)眼睛:有眼柄,可以转动。
不同点:
(1)身体形状
(2)尾巴
(3)触须
3、虾和蟹的组成部分:身躯、脚、刺、须、眼(板书)
三、了解虾和蟹的有关知识
四、师范作
1、画蟹:一边说一边画(椭圆形的身体)然后加上它的眼睛、胡须等等
2、课件欣赏:除了用椭圆形的身体来画螃蟹,还可以用其他的形状(如三角形、梯形、菱形)等等
3、学生上黑板来画画虾子,添上海藻、珊瑚,玩耍嬉戏的场所。
五、欣赏作品
1、欣赏齐白石的作品
2、欣赏学生的作品
六、学生作业
1、画一幅虾和蟹的美丽家园
2、评价作品
七、拓展延伸
1、欣赏用其他的形式(泥塑,废旧材料)来表现虾和蟹
2、欣赏虾蟹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