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利用现状与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5
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海洋能利用工程是一种利用海洋资源进行能源开发的技术和工程领域。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从当前的现状出发,分析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的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度日益加深。
而海洋作为一个巨大而未开发的能源宝库,其潜在能源储量巨大。
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通过利用海洋潮汐、浪能、温差能、海底热能等,将海洋能量转化为电力和其他能源形式,以满足社会的能源需求。
然而,目前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对工程设计的要求较高。
海洋中的海浪、潮汐、洋流等因素影响着能源转化效率和设备寿命,需要精确的工程设计和优化。
其次,海洋工程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技术支持。
同时,海洋项目的运维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监测和维护。
在面对这些挑战的同时,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也正迎来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海洋工程设计的精确度和有效性将得到提高。
通过更好的模拟软件和计算能力,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海洋工程的效能。
其次,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逐渐下降,海洋能利用工程将变得更具吸引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开发者参与其中。
未来,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首先,海洋能源利用的技术将不断创新和突破,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例如,潮汐能和海浪能的利用技术将不断改进,提高能量转化效率。
此外,海洋温差能和海底热能等新型能源利用技术也将得到更多关注和突破。
其次,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环境影响,以确保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为了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工程设计会更加关注生物多样性和复杂的海洋生态环境。
最后,海洋能利用工程设计服务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海洋能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在当今世界,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寻找和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海洋,这个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0%的广阔领域,蕴含着巨大的能源潜力。
海洋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利用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多种形式。
每种能源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开发利用价值。
潮汐能是海洋能中最早被开发利用的一种形式。
它是由于天体引力的作用,使得海水产生周期性的涨落运动而形成的能量。
目前,潮汐能发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
在一些地区,如法国的朗斯河口、加拿大的芬迪湾等地,已经建成了较大规模的潮汐能发电站,并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行。
潮汐能发电的优点是能量输出较为稳定,可预测性强。
然而,其缺点也较为明显,潮汐能发电站的建设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如狭窄的海湾或河口,并且会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波浪能是另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海洋能形式。
波浪是由风与海面相互作用产生的,蕴含着丰富的能量。
目前,波浪能的开发利用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种类繁多,如振荡水柱式、点头鸭式、筏式等。
这些装置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但都是通过将波浪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波浪能的优点是能量密度较高,但缺点是能量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较大,对发电装置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海流能是由海水流动产生的动能。
类似于陆地上的风能,海流能也具有较为稳定的能量输出。
海流能发电装置通常安装在海流流速较大的海域,如一些海峡或近海区域。
目前,海流能发电技术还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如装置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等。
温差能是利用海洋表层温水与深层冷水之间的温度差来获取能量。
这种能源形式的优点是能量储量巨大,但目前温差能发电技术的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仍处于实验阶段。
盐差能则是利用海水与淡水之间的盐度差来产生能量。
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一、绪论海洋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和巨大的能源储备,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和关注。
海洋能发电技术是利用海洋涡轮、浪能、潮汐能等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具有环境友好、稳定可靠等优点。
本报告旨在对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海洋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二、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现状分析1. 海洋能资源分布情况海洋能资源主要包括浪能、潮汐能和温差能等。
全球海洋能资源分布广泛,其中北冰洋、南极洋、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浪能资源最为丰富,潮汐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潮汐能资源最为丰富。
2. 海洋能发电技术现状目前,海洋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浪能发电、潮汐能发电和海洋温差发电等。
浪能发电技术主要通过浮标式装置或潜水泵装置来捕捉海浪能量,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在海洋能发电方面进行了试验和实践。
潮汐能发电技术利用潮汐运动产生的动能来发电,主要有潮汐水轮机和潮汐涡轮机两种方式。
海洋温差发电技术则是利用海水表面和海水底部的温差来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能。
3. 国内外海洋能发电项目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海洋能发电项目的发展。
欧洲国家在海洋能发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拥有成熟的技术和大规模的海洋能发电项目。
而我国在海洋能发电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如长江口潮汐发电等项目。
三、海洋能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1. 技术不成熟海洋能发电技术相对于其他能源技术而言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技术不成熟的问题。
特别是在海洋环境恶劣、设备耐久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2. 经济问题海洋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需要支持和逐步完善的市场机制。
3. 环境影响海洋能发电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影响海洋生物迁徙和繁殖等。
四、海洋能发电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研发应不断加大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水平,解决技术难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国海洋能开发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电监会资质管理中心魏青山在能源消费量持续攀升和传统能源日趋紧缺的外部环境影响下,探寻与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海洋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有效开发利用可以为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一条重要的途径,符合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需求。
正确看待我国海洋能发展的现状,正视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正是当下启动新一轮海洋能发展之所需。
一、我国海洋能发展现状海洋能是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总称,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海流能、盐差能、离岸风能等,它是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当前海洋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发电,从能源储量、发电设施运行、发电的技术研发、国家对海洋能开发的重视与支持等方面看,我国的海洋能开发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我国海洋能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6500多个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8000公里海岸线,海洋能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可观。
我国潮汐能可开发的资源量约为2200万千瓦,其中潮汐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于福建和浙江沿海,潮差最大的地区(如浙江的钱塘江口、乐清湾,福建的三都澳、罗源湾等)平均差为4米~5米,最大潮差为7米~8.5米;我国海流能可开发的资源量约为1400万千瓦,其中以浙江沿岸最多,有37个水道,资源丰富,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台湾、福建、辽宁等省份的沿岸,约占全国总量的42%;我国波浪能可开发的资源量约为1300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区域较多,其中以台岛沿岸丰度最大,占30%以上,浙、闽、粤三省沿海共占40%以上,山东沿海也有较丰富的蕴量,占10%以上;我国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在各类海洋能中占居首位,可开发的资源量超过13亿千瓦,其中海域表、深层水温差在20℃~24℃,是我国近海及毗邻海域中温差能能量密度最高、资源最富的海域;我国离岸风能相当丰富,全国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7.5亿千瓦,是陆上风能资源的3倍,其中以福建、江苏和山东省海洋风能最丰富;我国拥有大量富油藻类种群,适合开展海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研究。
海洋能技术的现状及前景分析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能源资源已经开始紧缺,为了满足未来能源需求和环保的双重目标,人们开始挖掘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海洋能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本文将分析海洋能技术的现状及前景。
一、海洋能技术的定义及分类海洋能技术指的是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力量来生产能源的一种技术,包括潮汐能、浪能、温差能、盐度差能等。
潮汐能是指海洋潮汐的差异产生的能量;浪能是指海洋波浪的能量;温差能是指海洋不同温度层之间温差的能量;盐度差能是指海洋不同盐度层之间盐度差的能量。
二、海洋能技术的现状及应用目前,海洋能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7年,全球潮汐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1.5GW,其中法国是最大的潮汐能生产国。
挪威、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也在积极推进潮汐能、浪能、温差能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海洋能技术目前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力生产方面。
海上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成熟的技术已经应用广泛,海洋潮汐发电、海浪发电等技术正在快速发展。
此外,海洋能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海洋水深探测、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
三、海洋能技术的前景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能技术有望成为未来的一种主流能源。
目前海洋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着手开发和应用这种新型能源技术。
未来,海洋能技术将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包括如何提高海洋能技术的转化效率、如何提高海洋能技术的稳定性等。
其次是海洋环境问题,如何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避免对海洋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总的来说,海洋能技术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推广,海洋能技术将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的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海洋能发展现状海洋能是指利用海洋中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海浪能、海洋温差能、海洋能源等。
由于海洋能源的丰富和可再生性,它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全球海洋能发展正在快速推进。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全球每年有约1,800万吨油当量的海洋能资源可供利用,相当于现有能源消耗的两倍以上。
各国纷纷加大海洋能的开发投入和力度,积极推动海洋能的利用。
在潮汐能方面,全球已经建成了一批大规模潮汐能发电站。
其中,英国的朗兹等潮汐能发电站已经开始商业运营,有效地利用了潮汐差异来产生电力。
此外,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积极开展潮汐能开发,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模式。
在海浪能方面,全球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海浪能试点项目。
瑞典的斯达尔纳岛海浪能发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浪能发电站,已经成功运行多年。
此外,阿根廷、南非等国家也积极推进海浪能的利用,探索出了一些适合当地条件的海浪能发电技术。
另外,海洋温差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能资源。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建成了多个海洋温差能发电站,通过利用海水表层温暖和海水深层寒冷之间的温差产生电力。
这种技术相对成熟,已经实现商业化运营。
尽管海洋能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海洋能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成本高、效率低,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其次,海洋能需要大规模设备和复杂的运维系统,对于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的地区来说,投入和管理的成本较高。
同时,海洋环境复杂,设备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也是一个技术难题。
综上所述,海洋能的发展现状是积极向好的。
各国正在加大对海洋能的投资和研发,不断推动海洋能技术的进步和商业化运营。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进一步的推广,海洋能有望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前景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海洋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前景备受关注,其潜力巨大,可以为人类提供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一、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现状1. 潮汐能利用技术潮汐能是指利用潮汐涨落产生的动能。
目前,潮汐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有潮汐发电机和潮汐涡轮发电机两种。
潮汐发电机利用潮汐水位的变化来驱动涡轮发电机发电,而潮汐涡轮发电机则通过利用潮汐水流的动能来发电。
这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应用,如英国、法国等。
2. 波浪能利用技术波浪能是指利用海洋波浪产生的机械能。
目前,波浪能发电技术主要包括浮动式波浪发电机和压力式波浪发电机。
浮动式波浪发电机通过浮动装置将波浪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压力式波浪发电机则是利用波浪的压力差来产生机械能。
这些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3. 海洋热能利用技术海洋热能是指利用海水温差产生的能量。
目前,海洋热能利用技术主要包括海洋温差发电和海洋热泵技术。
海洋温差发电是利用海水温差驱动发电机发电,而海洋热泵技术则是利用海水的温差来进行供暖和制冷。
这些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前景1. 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海洋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利用海洋能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将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促进经济发展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潮汐发电设备制造、波浪能发电装置研发等。
这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3.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促进海洋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比传统能源开采,海洋能开发利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可以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海洋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前景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和合作。
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一、引言海洋能是指在海洋中获取的各种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风能等。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海洋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新兴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
虽然中国在煤炭等传统化石燃料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这些资源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而中国拥有着广阔的海域和丰富多样的海洋资源,这给中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海洋能。
三、我国已有多项成果1. 潮汐发电技术潮汐发电技术是利用潮汐涨落产生动力将其转换为电力的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在福建、浙江、山东等地建成了多个潮汐发电站,这些发电站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00兆瓦。
2. 海洋风力发电技术海洋风力发电技术是利用海上的风力将其转换为电力的技术。
中国在江苏、辽宁等地已经建成了多个海上风电场,这些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300兆瓦。
3. 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海洋能综合利用技术是指将多种不同形式的海洋能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的技术。
中国已经在广东、福建等地建成了多个海洋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这些项目包括潮汐发电、波浪发电、海水温差发电等多种形式的能源。
四、我国面临的挑战虽然我国在海洋能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以下几点:1. 技术创新不足目前,我国在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还比较缓慢,这导致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投资成本高海洋能开发利用需要大量的投资,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仍然不足。
此外,由于海洋环境复杂,海洋工程建设和维护成本也比较高。
3. 环保问题虽然海洋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但是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
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洋能时需要注意环保问题。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分析海洋资源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但是,目前面对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怎样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入手,分析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海洋资源的现状海洋资源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由于其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此,本文重点探讨以下四种海洋资源的现状。
1. 能源资源海洋能是指由太阳、地球自转、潮汐、波浪等自然现象所形成的能源。
全球海洋能资源巨大,不仅可以使地球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目前,全球利用海洋能源的发电装机总量约为5000万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的1%左右。
欧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利用海洋能源方面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和实践。
但是海洋能源利用仍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首先,海洋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因此在海洋能源的利用方面,技术含量较高。
其次,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再次,对于海洋能源的环境影响问题尚不明朗。
开发利用海洋能源,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遵循可持续的原则。
2. 矿产资源海洋矿产包括油气、盐碱、铁、锰、铜、金、银等。
海洋石油是海洋矿产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其开采量占总海洋矿产产值的90%以上。
目前,海洋石油是全球石油产量增长的主要来源。
海洋矿产的开发利用,包括陆地向海洋扩展和直接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两种方式。
随着传统陆地矿产资源逐渐枯竭,海洋矿产成为了新的开发利用热点。
但是,海洋矿产的开采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此外,海洋矿产资源比较分散,其开采难度和成本也较高,急需加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发现。
3.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包括海鲜、藻类、贝类、珊瑚、海草等。
目前,全球的海洋生物资源是未经开发利用的巨大财富。
可以预见,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需求也会更为猛烈。
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对清洁能源的迫切追求下,海洋能作为一种丰富且可持续的能源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洋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为解决能源危机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海洋能主要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潜力,但也面临着不同的技术挑战和发展障碍。
潮汐能是目前海洋能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
其原理是利用潮汐的涨落产生的势能来驱动水轮机发电。
世界上已经建成了一些潮汐能发电站,如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能发电站之一。
潮汐能发电具有可预测性强、能量密度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建站选址受限、建设成本高昂以及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等问题。
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则相对较为复杂。
波浪能的能量密度较高,但具有不稳定性和随机性。
目前,波浪能发电技术主要有振荡水柱式、点头鸭式、筏式等。
然而,这些技术在能量转换效率、设备可靠性和成本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尽管如此,一些小规模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已经在实验和示范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海流能是指海洋中由于海水流动而产生的能量。
海流能发电装置通常类似于风力发电机,但需要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要求,如防腐、抗冲击等。
目前,海流能发电技术仍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尚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温差能是利用海洋表层温暖海水和深层寒冷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来驱动热机发电。
这种能源形式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技术难度极大,主要包括热交换效率低、设备成本高以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等问题。
盐差能则是利用海水和淡水之间的盐度差产生渗透压来发电。
虽然盐差能的理论能量密度较高,但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距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海洋能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技术方面,能量转换效率低、设备可靠性差、成本高昂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海洋能的大规模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现状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蓝色领土,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作为地球上的重要自然资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
海洋资源开发的范围很广,包括海水、海盐、海藻、海洋矿产资源等。
在这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海洋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古至今,人类都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洋水产品、海藻、海带等。
例如,海洋水产品是指人类从海洋中获得的食物和药物资源,如鱼类、虾、蟹等;而海藻和海带等则是具有潜在价值的海洋资源。
目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以提高国家经济实力。
例如,日本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同时,欧洲、北美等地也有相应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产业。
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是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其资源包括海洋潮汐能、海洋浪能和海流光能等。
目前,人们对海洋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重视。
例如,潮汐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海洋能源,具有零排放和高效利用的特点。
目前,潮汐发电装置已经在很多海岸国家得到了应用。
同时,海洋浪能开发也已经成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领域之一。
具体来说,海洋浪能产生的原理是利用波浪波动的机械力量产生发电能力,可实现常年不间断地发电。
此外,海流光能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能源资源,目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矿产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资源,在目前的科研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海洋矿产资源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菱镁矿、锰结核、银锭石、蛤砂等。
这些矿产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例如,位于南海的南海舟山碳酸盐岩气田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海洋矿产资源气田,被誉为中华大地新的能源宝库。
海洋能利用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前言:海洋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拥有广阔的开发潜力。
在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海洋能的利用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海洋能的特点、利用技术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海洋能的特点海洋能是指利用海洋的潮汐、波浪、温差、盐度等能量进行回收利用的一种能源形式。
相较于传统能源,海洋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丰富性:海洋资源庞大丰富,占据地球表面总面积的70%以上。
尤其是潮汐能和波浪能,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极具潜力。
2.稳定性:海洋能源产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较稳定,相比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这使得海洋能能够作为可靠的基础电力源。
3.无污染性:相对于化石能源,海洋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几乎没有排放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具有较低的环境污染风险。
二、海洋能利用技术1.潮汐能技术潮汐能是利用大海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进行动力转化的技术。
目前,潮汐能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涌潮发电和潮汐潮流发电两种方式上。
涌潮发电是通过建设堤坝、水闸等工程设施,利用涌潮过程中的水位差压力,驱动涡轮机发电。
这种方式利用水位的高差产生的潜在能量,具有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
而潮汐潮流发电则是通过利用潮汐潮流的流动动能,布置于海面上的涡轮机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式相对于涌潮发电,能够避免大规模的水闸建设,成本更低。
2.波浪能技术波浪能利用波浪的起伏运动产生的能量进行能源转换。
目前主要的技术包括波浪浮式装置和波浪涡轮机。
波浪浮式装置是通过浮标、浮筒等装置,将波浪的力量转化为装置上下运动。
这种运动通过一系列的机械传动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波浪涡轮机则是利用波浪对涡轮机上的叶轮产生的推力,使其转动,从而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
3.海洋温差能技术海洋温差能指的是利用海洋中不同温度带之间的温差来产生能量。
目前主要的技术是海洋热能和海洋温差发电。
网络教育学院《新能源发电》课程设计
题目: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辅导教师:康永红
完成日期:
海洋能利用现状与特点
摘要:海洋能指海洋中所蕴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为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
更广义的海洋能源还包括海洋上空的风能、海洋表面的太阳能以及海洋生物质能等。
海洋能具有蕴藏量大、可再生性、不稳定性及造价高污染小等特点。
关键词:海洋能使用现状展望与发展
一、海洋能的利用现状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海洋能的利用现状
世界海洋能的蕴藏量约为750多亿千瓦,如此巨大的能源资源是当前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数千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利用海洋能发电已经成为国际新能源市场的一大热点。
在中国大陆沿岸和海岛附近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海洋能资源,总蕴藏量约为8亿多千瓦,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2、我国海洋能的利用现状
中国海洋能的现代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和开发基础。
经过不断努力,中国海洋能发电产业稳步增长,海洋能发电“十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为16%左右,“十一五”期间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近年来,中国海洋能开发步伐进一步加快。
山东长岛海上风电场、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风电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顺利建成,浙江三门2万千瓦潮汐电站工程、福建八尺门潮汐能发电项目正式启动,海洋微藻生物能源项目落户深圳龙岗……。
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中国最大的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3900千瓦,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中国在海洋能开发及相关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开发成本不断降低,海洋能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
中国海洋能资源蕴藏量丰富,清洁无污染,再生能力强,海洋能发电产业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投资前景良好。
二、海洋能具有的分布与特点
1、海洋能的分布情况
海洋能包含了潮汐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海水盐差能,这几种能量有的
已被人类利用,有的已列入开发利用计划,但人们对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程度至今仍十分低。
尽管这些海洋能资源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但是也有着一些相同的特征。
每种海洋能资源都具有相当大的能量通量:潮汐能和盐度梯度能大约为2TW;波浪能也在此量级上;而海洋热能至少要比此大两个数量级。
但是这些能量分散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因此实际上它们的能流密度相当低,而且这些资源中的大部分均蕴藏在远离用电中心区的海域。
因此只能有一小部分海洋能资源能够得以开发利用。
2、海洋能的能量优势
首先海洋能在海洋总水体中的蕴藏量巨大,而单位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所拥有的能量较小。
这就是说,要想得到大能量,就得从大量的海水中获得。
其次海洋能具有可再生性。
海洋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与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要太阳、月球等天体与地球共存,这种能源就会再生,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三海洋能有较稳定与不稳定能源之分。
较稳定的为温度差能、盐度差能和海流能。
不稳定能源分为变化有规律与变化无规律两种。
属于不稳定但变化有规律的有潮汐能与潮流能。
人们根据潮汐潮流变化规律,编制出各地逐日逐时的潮汐与潮流预报,预测未来各个时间的潮汐大小与潮流强弱。
潮汐电站与潮流电站可根据预报表安排发电运行。
既不稳定又无规律的是波浪能。
第四海洋能属于清洁能源,也就是海洋能一旦开发后,其本身对环境污染影响很小。
3、海洋能相比较其它能源具有的优势
海洋能的强度较常规能源为低。
海水温差小,海面与500~1000米深层水之间的较大温差仅为20℃左右;潮汐、波浪水位差小,较大潮差仅7—10米,较大波高仅3米;潮流、海流速度小,较大流速仅4~7节。
即使这样,在可再生能源中,海洋能仍具有可观的能流密度。
以波浪能为例,每米海岸线平均波功率在最丰富的海域是50千瓦,一般的有5~6千瓦;后者相当于太阳能流密度1千瓦/米2)。
又如潮流能,最高流速为3米/秒的舟山群岛潮流,在一个潮流周期的平均潮流功率达4.5千瓦/米2。
海洋能作为自然能源是随时变化着的。
但海洋是个庞大的蓄能库,将太阳能以及派生的风能等以热能、机械能等形式蓄在海水里,不象在陆地和空中那样容易散失。
海水温差、盐度差和海流都是较稳定的,24小时不间断,昼夜波动小,只稍有季节性的变化。
潮汐、潮流则作恒定的周期性变化,对大潮、小潮、涨潮、落潮、潮位、潮速、方向都可以准确预测。
海浪是海洋中最不稳定的,有季节性、周期性,而且相邻周期也是变化的。
但海浪是风浪和涌浪的总和,而涌浪源自辽阔海域持续时日的风能,不象当地太阳和风那样容易骤起骤止和受局部气象的影响。
4、海洋的开发优势
全球海洋能的可再生量很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1年出版物的估计数字,五种海洋能理论上可再生的总量为750亿千瓦。
其中温差能为400亿千瓦,盐差能为300亿千瓦,潮汐和波浪能各为30亿千瓦,海流能为6亿千瓦。
但如上所述是难以实现把上述全部能量取出,设想只能利用较强的海流、潮汐和波浪;利用大降雨量地域的盐度差,而温差利用则受热机卡诺效率的限制。
因此,估计技术上允许利用功率为64亿千瓦,其中盐差能30亿千瓦,温差能20亿千瓦,波浪能10亿千瓦,海流能3亿千瓦,潮汐能估计能够达到1亿千瓦。
三、海洋能的应用前景展望
海洋能的利用还很昂贵,以法国的朗斯潮汐电站为例,其单位千瓦装机投资合1500美元(1980年价格),高出常规火电站。
但在严重缺乏能源的沿海地区,把海洋能作为一种补充能源加以利用还是可取的。
我国海洋能开发已有近40年的历史,迄今建成的潮汐电站8座,80年代以来浙江、福建等地对若干个大中型潮汐电站,进行了考察、勘测和规化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总之,我国的海洋发电技术已有较好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小型潮汐发电技术基本成熟,已具备开发中型潮汐电站的技术条件。
但是现有潮汐电站整体规模和单位容量还很小,单位千瓦造价高于常规水电站,水工建筑物的施工还比较落后,水轮发电机组尚未定型标准化。
这些均是我国潮汐能开发现存的问题。
其中关键问题是中型潮汐电站水轮发电机组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电站造价亟待降低。
总结: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使得海洋能等新型能源目前备受关注,与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相比,海洋能具有稳定,且蕴藏丰富的特点。
因此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在海洋能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海洋能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利用。
参考文献:
[1]黄胜,张维新,李凤来;蹼板式水流发电装置实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乐肯堂,庄国文;海洋底边界层中实测海流的垂直分布I.余流边界层[J];海
洋与湖沼;2002年06期
[3]叶向东;;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对策[J];太平洋学报;2006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