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15.70 KB
- 文档页数:4
冀教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冀教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和简答题姓名:1.通过实验说说那个杯子能装的水多(2课)重点(一)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二)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三)高度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用量筒可以准确测量出水的多少。
2.实验名称:如何测量胡萝卜、石子等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课)重点重点实验材料:量筒或量杯、石子或萝卜、清水等实验过程:1.在量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观察并记录结果。
2.在量杯中放入石子或胡萝ト,要完全浸入水中。
3.观察量杯内水面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量杯中放入石子或胡萝ト后,水面会上升。
实验结论:水和石子(或胡萝)的体积-水的体积=石子(或胡萝ト)的体积。
3.实验名称:用手指感知水的冷与热(4课)实验准备: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注意:热水温度不超过70摄氏度,以免烫伤)实验过程:1. 将左手一个手指放入热水中,右手一个手指放入冷水中。
2.5秒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实验发现:左手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右手的手指感觉水是热的。
实验结论:人们对冷热的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
4.用身边常见的塑料水瓶做一个小水钟。
(5课)使用工具:塑料水瓶、剪刀、水、停表、笔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塑料瓶从中间分成两部分。
(2)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
(3)将水瓶带盖的部分放在另一部分的上面,瓶口朝下,向上的瓶里倒满水。
用停表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标出下面瓶中液面的高度。
5.如何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的透气性:(7课)重点把塑料手套戴在一只手上,把棉布手套戴在另一只手上。
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
(1)戴塑料手套的手有什么感觉? 戴塑料手套的手:手掌湿润。
(2)戴棉布手套的手有什么感觉? 戴棉布手套的手:手掌干燥。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塑料透气性差,棉线透气性好。
6.实验名称:如何比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温性(8课)实验材料:羊毛衫和棉布衫各一件、温度计、计时器、适量热水等。
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研究怎样让让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实验材料:空瓶子、水槽、石块、橡皮泥、沙子等实验过程:1、水槽中装一半水,把空瓶子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2、把空瓶子灌满水,使它沉下去3、把空瓶子里装满石块,使它沉下去4、把空瓶子里装上沙子,使它沉下去5、把橡皮泥裹在小瓶外面,使它沉下去实验现象:浮在水中的瓶子沉入水底实验结论:改变物体的轻重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题目:判断物体的沉浮。
实验要求:判断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盛水玻璃缸一个、硬泡沫塑料一块、气球、易拉罐、手绢。
操作步骤: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实验步骤:1、将泡沫塑料放入水中,观察讨论它受到浮力没有。
2、泡沫受到的浮力,是什么方向的力。
3、用手反复向下按它,体会一下浮力是一个什么方向的力。
4、依次用吹鼓的气球、木块、封口的易拉罐实验一下,它们受到浮力的方法是什么样的。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题目: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并占据空间。
实验器材:漏斗一个,广口瓶一个,橡皮泥一团实验步骤:1、用橡皮泥绕广口瓶的瓶口粘贴一圈,使漏斗能固定在中央位置。
2、向下抚平橡皮泥,确定没有漏气孔。
3、慢慢的向漏斗中倒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用铅笔在橡皮泥上戳个小洞,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实验结论:1、在步骤三中,发现水停在漏斗里,这是因为瓶中的空气占据着空间,水漏不下去。
2、当用铅笔戳出一个晓东后,发现漏斗中的水流进了瓶子里。
这是因为空气从橡皮泥的漏洞中跑出来了。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题目:找空气实验目的:1、能制作简单的风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使学生对空气的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实验器材:硬纸板,铅笔,见到,支持,毛衣针,长竹签,胶条,吸管,细线,扣子或笔帽实验过程:1、制作风轮2、将一根毛衣针或长竹签穿过冯仑的中心,并用胶条吧风车固定在毛衣针或长竹签的一段。
3、从毛衣针的另一端套上一根吸管(吸管的长度应小于毛衣针的长度,一边贸易真的两端能够漏出来。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5篇)第一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身边的材料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
二、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三、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
四、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五、教学时间: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问题: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铜制作成的。
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二)解决问题: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
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
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中,好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三年级上册(分组实验)1、实验名称:记下现在的我。
实验材料:大报纸或挂历纸、牛皮纸、彩笔;一米长的直尺或卷尺、绳子、体重计一台、计时工具。
2、实验名称:吹乒乓球。
实验材料:漏斗、乒乓球。
3、实验名称:观察蚯蚓。
实验材料:蚯蚓若干条、直尺、线绳、放大镜、记录纸、笔等。
4、实验名称:观察凤仙花。
实验材料:直尺、米尺、盒尺、放大镜、记录图表。
5、实验名称:研究土壤。
实验材料:每组一份金属制小铲、塑料袋(或塑料小桶)、放大镜、带孔的塑料袋(孔要打在袋子的中下方)、每人一份研究土壤的报告、笔。
6、实验名称:观察水。
实验材料:水、水槽、杯子2---3个(形状、大小可不同)、透明塑料袋2---3个、筷子、牛奶(其他不透明、有颜色的液体也可)、石块。
7、实验名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材料:小瓶子、橡皮泥(或牙膏皮等)、小石子、泡沫塑料、胶条、记录纸等。
8、实验名称: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材料:不怕水的片状材料(塑料盖、牙膏皮)、水轮模型纸、剪刀、吸管、竹扦、透明胶带。
9、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材料:胶塞、漏斗、空塑料瓶(带盖)、钩码、装水的水槽、烧杯、纸、空瓶。
10、实验名称:做风车模型。
实验材料:白卡纸、圆木棍、纸盒、线绳、电风扇每两组一个。
11、实验名称:制作纸风翼。
实验材料:剪刀、曲别针、橡皮泥、计时工具。
三年级上册(演示实验)1、实验名称:吹乒乓球。
实验材料:漏斗、乒乓球。
2、实验名称:水土流失。
实验材料:每组一份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准备好的草皮、水、喷壶、2块砖、两个大托盘。
3、实验名称:比较空气和水。
实验材料:装水的烧杯、透明度良好的塑料袋。
4、实验名称:降落伞的研究。
实验材料:一块边长40厘米的正方形塑料薄膜、胶带、剪刀、一块重物、四根伞绳等。
三年级下册分组实验1、实验名称: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实验材料:木尺、塑料尺。
2、实验名称: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实验材料: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
冀教版小学3-6年级科学实验目录三年级上册分组实验1.记下现在的我 2.吹乒乓球 3.观察蚯蚓 4.观察凤仙花5.研究土壤 6.观察水 7.改变物体的沉浮 8.小水轮转起来9.空气占据空间 10.做风车 11.纸飞翼三年级下册1.比较塑料尺和木头尺的性质 2.塑料杯遇热水的研究 3比较塑料与布的性质4.观察物体发 5.做小鼓 6.水传声实验 7.制作小乐器 8.光传播实验9.光的传播 10.影子 11.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12.镜子反射光的路线13.制造彩虹 14.色光混合实验 15.让小灯泡亮起来 16.制作开关17.磁铁的性质 18.制作小磁针四年级上册1.做小吊车 2.记忆游戏 3.做沙盘4.玩小车5.感受推和拉 6.自制重锤 7.让小球动起来 8.感受摩擦力9.模拟昼夜形成 10.观测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四年级下册1.制作观测仪 2.制作简易雨量器 3.检测酸雨 4.使用天平5.使用量筒 6.研究固体液体气体性质实验7.测量固体的体积 8.化冰实验 9.冰水和水蒸气三者的变化实验10.蒸发的快慢 11.凝结 12.雨的形成 13.种茄子 14.植物的生长 15.养小鸡 16.制作标本 18.溶解 17.固体液体气体受冷受热的研究19.分离 20.物质混合分离实验 21.燃烧的秘密 22.变色游戏 23.生锈五年级上册1.种子萌发的条件 2.渗水实验 3.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4.研究根的作用 5.研究茎的作用 6.植物的向光性定向运动7.测量水温变化 8.传热比赛 9.颜色与吸热10.上升的空气 11.风的形成 12.热水变凉13.岩石挤压模拟实验 14.地震模拟实验 15.模拟火山喷发16.制作岩石标本盒五年级下册1.拔图钉实验 2.杠杆平衡实验 3.轮轴实验4.定滑轮实验 5.动滑轮实验 6.滑轮组实验7.斜面作用实验 8.植物扦插压条嫁接实验 9.模拟化石形成实验11.自然力量对山脉影响模拟实验 12.沙洲形成实验 13.卵石形成模拟实验14.钟乳石形成实验 15.金属性质实验六年级上册1.观察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一、实验:观察蚯蚓(演示实验)实验目的:认识蚯蚓实验材料: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实验过程:1、分3组观察蚯蚓。
一组:观察蚯蚓外形结构组:头、尾、颜色、环节等。
二组:研究蚯蚓如何运动组:运动方式等。
三组:研究蚯蚓身长体重组:身长、体重等。
2、各组汇报,交流讨论。
3、把观测结果记录在书本16页“我的观察报告”中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蚯蚓的外形是细长圆筒形,身体外表有许多相似的体节,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在离大环不远的一端;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呈棕红色。
2、蚯蚓身长约10厘米,体重约0.7—4克。
3、蚯蚓体节中间有刚毛,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
二、实验:观察凤仙花(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凤仙花实验材料:凤仙花、直尺、卷尺、放大镜、笔记本实验过程:1、分组观察凤仙花,四人一组,分成7组,分别观察凤仙花的“高度与周长、叶子、花、种子、果实、茎、根”的形状和颜色。
2、记录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凤仙花的器官。
不同的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也有所不同。
三、实验:观察土壤(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土壤的构成实验材料:放大镜、搅拌器、烧杯、水、小铲、薄膜袋实验过程:1、采集土壤(可到农田、菜园、花园等地去采集)。
2、分组观察记录湿干土壤的的颜色、手感、气味(看、摸、闻土壤)。
实验结论:土壤里有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成分。
四、实验:水土流失(演示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水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实验材料:托盘沙子草皮水喷壶实验过程:1、用沙子,随时,草皮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2、用喷壶洒水,观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变化。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植物对保持土壤有很好的作用。
五、实验:观察水(分组实验)实验目的:1、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并能正确选择和实用工具。
2、学会用多种感官观察和认识水的性质,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
一、实验:观察蚯蚓(演示实验)实验目的:认识蚯蚓实验材料:蚯蚓、直尺、绳子、放大镜等实验过程:1、分3组观察蚯蚓。
一组:观察蚯蚓外形结构组:头、尾、颜色、环节等。
二组:研究蚯蚓如何运动组:运动方式等。
三组:研究蚯蚓身长体重组:身长、体重等。
2、各组汇报,交流讨论。
3、把观测结果记录在书本16页“我的观察报告”中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蚯蚓的外形是细长圆筒形,身体外表有许多相似的体节,一环一环的,还有一个大环,头在离大环不远的一端;身上没有眼睛,没有耳,也没有腿,有嘴,身上有粘粘的东西;呈棕红色。
2、蚯蚓身长约10厘米,体重约0.7—4克。
3、蚯蚓体节中间有刚毛,蚯蚓是通过肌肉收缩和刚毛的配合运动的。
二、实验:观察凤仙花(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凤仙花实验材料:凤仙花、直尺、卷尺、放大镜、笔记本实验过程:1、分组观察凤仙花,四人一组,分成7组,分别观察凤仙花的“高度与周长、叶子、花、种子、果实、茎、根”的形状和颜色。
2、记录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是凤仙花的器官。
不同的植物体的各个器官的外形特征也有所不同。
三、实验:观察土壤(分组实验)实验目的:认识土壤的构成实验材料:放大镜、搅拌器、烧杯、水、小铲、薄膜袋实验过程:1、采集土壤(可到农田、菜园、花园等地去采集)。
2、分组观察记录湿干土壤的的颜色、手感、气味(看、摸、闻土壤)。
实验结论:土壤里有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等成分。
四、实验:水土流失(演示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水对地表改变的作用。
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实验材料:托盘沙子草皮水喷壶实验过程:1、用沙子,随时,草皮等在托盘上堆起土堆2、用喷壶洒水,观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运动变化。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植物对保持土壤有很好的作用。
五、实验:观察水(分组实验)实验目的:1、能选择正确的方法观察水和空气,并能正确选择和实用工具。
2、学会用多种感官观察和认识水的性质,初步学会认识物体的方法。
冀教版2019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探究和简答题姓名:1.通过实验说说那个杯子能装的水多(2课)重点(一)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二)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三)高度粗细都不同的两个杯子:用量筒可以准确测量出水的多少。
2.实验名称:如何测量胡萝卜、石子等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课)重点重点实验材料:量筒或量杯、石子或萝卜、清水等实验过程:1.在量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观察并记录结果。
2.在量杯中放入石子或胡萝ト,要完全浸入水中。
3.观察量杯内水面变化,并记录结果。
实验现象:量杯中放入石子或胡萝ト后,水面会上升。
实验结论:水和石子(或胡萝)的体积-水的体积=石子(或胡萝ト)的体积。
3.实验名称:用手指感知水的冷与热(4课)实验准备:热水、温水、冷水各一杯(注意:热水温度不超过70摄氏度,以免烫伤)实验过程:1. 将左手一个手指放入热水中,右手一个手指放入冷水中。
2.5秒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实验发现:左手的手指感觉温水是凉的,右手的手指感觉水是热的。
实验结论:人们对冷热的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
4.用身边常见的塑料水瓶做一个小水钟。
(5课)使用工具:塑料水瓶、剪刀、水、停表、笔制作过程:(1)用剪刀将塑料瓶从中间分成两部分。
(2)在瓶盖中间扎一个小孔。
(3)将水瓶带盖的部分放在另一部分的上面,瓶口朝下,向上的瓶里倒满水。
用停表开始计时,每隔一分钟标出下面瓶中液面的高度。
5.如何比较塑料手套和棉线手套的透气性:(7课)重点把塑料手套戴在一只手上,把棉布手套戴在另一只手上。
同时把两只手放在强光下晒3分钟左右,体会手的感觉。
(1)戴塑料手套的手有什么感觉? 戴塑料手套的手:手掌湿润。
(2)戴棉布手套的手有什么感觉? 戴棉布手套的手:手掌干燥。
(3)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塑料透气性差,棉线透气性好。
6.实验名称:如何比较羊毛衫和棉布衫的保温性(8课)实验材料:羊毛衫和棉布衫各一件、温度计、计时器、适量热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