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3篇
- 格式:pdf
- 大小:200.29 KB
- 文档页数:2
【 导语】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听课记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是教学实录,⼆是教学评点。⽽在听课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10》,就⼀个10,应该说内容是⽐较单调、枯燥⽆味的,但是在通过精⼼设计,课堂⽓氛很
⾼,教学效果较好,学⽣都能很好地掌握对10的认识、和10的组成及10以内的数字结构。
本节课的亮点。
⼀、教材处理得⽐较好
通过精⼼设计教学活动,使枯燥⽆味的课堂,变得⽣动、有趣,学⽣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从复习到新授到练习都过渡得
⾃然,在新授部分,教师通过观察挂图、现场⼈数、⾃⼰的双⼿等活动进⾏教学10的认识,让学⽣通过直观感受,切⾝认识10;在练习部分,教师也设计了多种练习形式,有分铅笔,有玩游戏等练习,练习的多样性,能使学⽣从不同⽅⾯,理解、
认识新学的内容,有利于教学⽬标的达成。
⼆、评价处理得好。
评价有⾃评、互评、教师评。在这节课的评价中,教师发挥了评价的功能,充分调动了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氛不断上
升,学⽣参与度较⾼。如在学⽣答对题时,给予掌声⿎励;在学⽣表现得不错的时,教师很⾃然地竖起拇指给予表扬⿎励或是
奖励⼩红花;在⼀些地⽅,如学⽣书写10时,写得不是很好,教师不是⼀⼝否认,⽽是挑个好看点给予表扬,再要求学⽣回
去要认真练习写“10”。我认为这些评价是⾮常恰当、合理的。不像⼀些课堂整节课的评价很少,或是只要学⽣答对⼀个问题,
就全班同学⿎掌齐说:你真棒或你真厉害。这样浪费时间不说,还会弄得物极必反。
三、数字故事导⼊,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师利⽤⼩学⽣⽐较喜欢听故事这⼀特点,在两部分使⽤了编故事进⾏教学或练习,我认为,这样更容易集中学⽣的注意
⼒,促使学⽣学习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通过故事内容对学⽣进⾏思想品德教育:9⾃以为是,觉得⾃⼰很⼤很⼤,看不起
别⼈这种骄傲⾃满的不良习惯。
四、教师的⾃⾝素质较好,具有⾃⼰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素质包括:语⾔、板书、演⽰、智慧、评价等。我认为在这节课中,教师的良好素质在于他的语⾔、智慧、评价等
这⼏个⽅⾯。整节课教师的语⾔⽣动,富有激情,可谓跌宕起伏,很容易调动学⽣的积极性。评价做得也很到位。教师的组织
能⼒也较⾼,从整节课的开始到结束,教师都能⾃然应对,不管是学⽣答对还是答错,教师都能做出恰当的处理,在分组齐读10的组成时,教师不断地竖起拇指,表扬这组好点,那组好点,形成组与组之间的⽐较,充分调动了学⽣的积极性,特别是
最后齐读10可以分成5和5,教师的⼀个⼿势,更是把课堂推上了⼀个新的巅峰,充分体现出了教师具有较⾼素质。更像⼀位
台上的表演家。
值得注意的⼀些地⽅
⼀、游戏练习形式虽好,但是要注意练习的秩序,教师只有把握住课堂的秩序,才能使游戏练习为课堂教学服务,充分发
挥出练习的巩固作⽤。如教师拍⼏次⿎,学⽣就应对拍⼏次才能和⽼师的凑成10,在中过程中,全班同学应对,出现混乱的
现象。
⼆、在练习10的组成时,教师要求学⽣⽤⾃⼰⼿中的彩⾊笔分成两个数组成10,在这环节中,我认为,当学⽣分完了,
教师可让学⽣说说⾃⼰的分法,多让学⽣展⽰展⽰⾃⼰的成果,肯定的学⽣的成果,让学⽣享受的劳有所获的感觉。这样学⽣
更会⾃愿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在课的最后,教师可为今后的学习更⼤的数留下伏笔。如:今天我们学习了10,那么同学说说还会不会有⽐10⼤的数呢?————————-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这些内容。
【篇⼆】⼩学⼀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
4⽉20⽇学校对⼀年级进⾏教育教学⼯作调研,我听了林⽼师上的数学课《认识⼈民币》,该课教学中“认币——换币————付钱”的线索清晰,较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编排的意图,由以往的“只重视认识”转向“有认识,重使⽤”;同时注意根据低
年级学⽣特点采⽤两⼈⼩组合作学习的⽅式进⾏主动学习,学⽣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
这⼀节课⽼师利⽤学⽣已有的⽣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通过分类活动、换钱活动、购物游戏三个实践活动教学。让
学⽣在活动中初步认识⼈民币,了解元与⾓,⾓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体会到⼈民币的功能,同时渗透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以下⼏⽅⾯体现较好:
1、情境教学使整节课环环相扣 新课程⾮常注重学⽣已有的⽣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的⽣活,然后重新回到⽣活,应⽤
于⽣活。本节课的情境来⾃学⽣⼀周前刚亲⾝经历过的“慈善⼀⽇捐”活动,以“⼩明”在这⼀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主线,把
整节课编成了⼀个故事,把知识穿成了串,溶于故事中。学⽣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看得专⼼、听得仔细、做得
投⼊、合作得愉快。真正体现了以积极的情感投⼊,极⼤地调动思维的活动。
2、较好地发挥了学⽣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
教师变“教”为“导”,整个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是充当学⽣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教学过程始
终突出学⽣的主体地位,给学⽣创设了⼀个⽣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供⼴阔的思维空间。课堂上⼤多采⽤⼩组合作
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学⽣在观察、操作、实践、交流、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中⾃主探索、合作学习。学⽣在⾃主探索中获取知
识,将新知纳⼊⾃⼰原有的知识络,不仅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同时也锻炼了学⽣的思维能⼒。
这节课也存在⼀些问题,主要有两点:
1、⼩组合作学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组活动时,学⽣聚在⼀起,三三两两地你问我答,学习氛围⾮常浓厚。教师穿梭在孩⼦中间,⾮常满意,觉得将“学⽣
⾃主学习、⼩组合作”的新理念运⽤得⽐较成功。但随着课时的延续,从学⽣的作业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孩⼦对被遮住数字的⼈
民币辨认有困难。原因可能是在⼩组活动中,⼤部分学⽣只是根据⼈民币上的⽂字、数字读出它的⾯值,没有认真观察⼈民币
的颜⾊、图案、⼤⼩等因素,⽽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点拨。可见,合作学习不是放任⾃流,在⼩组活动中,教师更要关注学⽣的
学习,有时要做必要的点拨,以保障学⽣活动的有效性。
2、关于教学内容
有关⼈民币的知识,学⽣并不陌⽣,有⼀定的直接经验。这节课中,⼀些学⽣在⽣活中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如果教
师在课前能对各个层⾯的学⽣知识起点进⾏充分的调查,不拘泥于教材和教参,也许还可以把这节课的内容拓宽⼀些,上得有深度⼀些,更有数学味⼀些。
【篇三】⼩学⼀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
“左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从已有⽣活经验出发,学
习⾝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活。因此,乔⽟玲⽼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设计这⼀节课。本节课有以下特
点。
1、整节课洋溢着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标准》中特别提出了“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标,乔⽼师在这⼀⽅⾯作了积极的尝试。本节课的宗旨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
动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使学⽣在活动中领会左右。上课前播放节奏轻快活泼的⼉歌,⼀⽅⾯,有效地消除了学⽣因许多陌⽣
的听课⽼师带来的紧张情绪,能全⾝⼼地投⼊学习活动;另⼀⽅⾯,通过“喜欢听的请举⼿!”“你举的是哪⼀只⼿?”两句话很
随意地使学⽣在愉快的⼼情下进⼊教学情境,从⽽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为提⾼教学效果做了很好的铺垫。此后每个环节都设
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和学⽣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摸⼀摸、动作游戏、对⼝令等,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过
度⾃然。这些⽣动有趣的活动使学⽣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留给学⽣⼴阔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学⽣难免遇到困难或出错,如果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听就懂,⼀过就忘。本节课关注学⽣的⾃主探
索、合作学习,努⼒使学⽣⾃⼰发现解决问题的⽅法。如:我举起右⼿,让学⽣说⼀说我举的是哪只⼿,有的学⽣说左⼿,有
的说右⼿,这时乔⽼师并没有⽴刻下结论,⽽是让学⽣⾃⼰去讨论,交流⾃⼰的想法。“⽼师刚才⽤这只⼿写粉笔字。”“⽼师转
过⾝去,就和我们⼀样了。”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判断客车
转弯时到底是向哪边转,由于与客车⾯对⾯,有些同学会判断错,乔⽼师也没有马上下结论,⽽是提醒学⽣我们现在坐在哪
⾥?(坐在客车上)再让他们讨论交流,在讨论中他们都想说服对⽅。最终统⼀了意见:判断客车往哪边转,要把⾃⼰想像成
乘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