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衡阳市中考物理考点复习第6讲 机械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42
2020 中考 物理
第6讲 运动的世界
一、选择题
1.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 m
B.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 s
C. 普通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1 m/s
D. 正常人呼吸的频率约20次/min
2. (2018怀化)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3. (2019玉林)《刻舟求剑》寓言故事中,刻舟人认为剑相对舟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舟 B. 岸边
C. 岸边的树 D. 剑
4. (2019北京)2019年1月3日,“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慢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 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 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5. (2019无锡)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向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 min后两人相距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2 m/s
B.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2 m/s
C.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D. 如果说小明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6. (2019株洲)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 2020 中考 物理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7.
(2019深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01讲—机械运动
一、思维导图
二、考点精讲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考点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2)长度单位:
○1基本单位:米(m)
○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3)常考长度估测:
○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
○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
○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
○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
○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
○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
考点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
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
3.使用
(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
(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测量细钢丝直径、纸张厚度等微小长度时,先测出n个相同长度的物体的总长度L,则有l=L/n。
(2)滚轮法:待测的长度是弯曲的,并且在长度很长的情况下,无法直接测量,可采用滚轮法.例如,测环形跑道的路程,可以先测出一个轮的周长C,再用轮在待测的路程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n,则有s=nC。
(3)化曲为直法:用此方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具体做法:将柔软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物体的弯曲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细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被测物体弯曲部分的长度.
2020年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
一、选择题
1、在如图 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 达 B 点和 C 点的时 间,且测得 AC 段 的 时 间 tAC=2.5s. 对上述实验数据 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50.0cm
B.AC 段的平均速度 vAC=32.0cm/s
C.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可以将小车从 B 点静止释放
2、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 s﹣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 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 t2~t3运动的速度大
3、(2020•潍坊三中)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同一位置同时向上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第4s时两者相距16m B.甲受到的拉力比乙大
C.甲做速度为4m/s的匀速运动 D.以甲为参照物乙竖直向下运动
4、(2018•济宁)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2~4s内静止
C.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5、刘菲芳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滑冰场滑冰。她站在滑冰场内的扶栏边上用力推一下扶栏,扶栏未动,她却远离扶栏而去。她离开扶栏后,并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这一过程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是(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1 机械运动
题一: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则其读数为_______cm,其中准确值为_______cm,估计值为_______cm.
题二:如图所示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图中所示的分度值为_______cm;测得木块长度的准确值是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最后的读数为_______。
题三:刘磊同学四次测得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45.2mm、45.3mm、45.1mm、
45.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为()
A.45.2mm B.45.22mm C.45.225mm D.45.3mm
题四:某同学用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先后测量四次的结果分别是:5.35cm、5.33cm、5.34cm、5.31cm,则物体的长度应该取()
A.5.33cm B.5.34cm C.5.3325cm D.5.333cm
题五:观察如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题六: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题七: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路程上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时间内分别以40km/h和50km/h的速度行驶,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段中的平均速度v甲和v乙的关系为()
A.v甲=v乙 B.v甲>v乙 C.v甲<v乙 D.无法判断
题八:甲、乙两车沿平直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甲车在前半段路程以v1 = 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路程以v2 = 60km/h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时间内以v1 = 40 km/h的速度运动,后半段时间以v2 = 60km/h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甲 2 =______km/h,v乙 = ______km/h.
专题1 机械运动
【思维导图】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知识点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及换算:1 km=_1000__m 1 m=_10_dm=100 cm
(2)刻度尺的使用:①选②放③读④记
2.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及换算:1 h=__60__min=__3__600__s
(2)停表的使用:①调②按③停④读
3.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区别:①性质②产生原因③减小或避免的方法
知识点2: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温馨提示】(1)运动的物体也可以被选作参照物,但是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被认为是静止的。(2)静止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3)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不选择参照物,就无法确定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
知识点3: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s、t、v
2. 速度:(1)定义:
(2)单位及换算:1 m/s=__3.6__km/h
(3)公式:v=st
3. 运动的分类:
4.了解常见的速度:
知识点4:测量平均速度
1. 考查热点:速度的简单计算,时间和长度测量等
2. 考查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为主
3. 备考重点:参照物,速度的简单计算,时间和长度测量等
考点1:长度的估测
例1 下列估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C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 B.人正常步行速度约5 m/s
C.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 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是2 kg
方法点拨:估测类型的题目,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基本数据,或者是与本地气温、昼夜交替等相关,或是与我们身体相关的数据,更可能是我们的学习中司空见惯又熟视无睹的物品。要正确解决这类问题,需做个有心人,多观察生活、多积累、多识记,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数据中,甄别出最接近实际的那个。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
.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2.在风驰电掣的列车上,妈妈对孩子说“坐着别动”,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铁轨 B. 路边的树林 C. 小孩的座位 D. 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3.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C. 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4.人民币中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
A.
B.3mm
C.3cm
D.3dm
5.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下列s﹣t图象中能反映汽车做匀速运动的是( )
A. B. C.
.
D.
6.如图所示,小明水平向右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子虽然没有被推动,但小明对箱子做了功
B.箱子没有被推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
C.箱子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7.烟囱上烟和路面上两小车上旗帜飘扬情况如图所示 关于两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车一定静止
B.乙车一定静止
C.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D.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8.甲、乙、丙三位同学测一张长1.2m的办公桌,甲、乙均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丙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甲、乙、丙三人测出的数据分别为1.203m、12.0dm、120.1cm,其中正确的是( )
第六讲 机械运动
基础题
1. (2022赤峰)我们使用的九年级物理教材,它的厚度最接近( )
A. 1 μm B. 1 mm C. 1 cm D. 1 dm
2. (2022连云港)如图所示,三条线段a、b、c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第2题图
A. L1
C. L1=L2=L3 D. L1=L2
3. (2022青海)清晨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
A. 旗杆 B. 天安门 C. 升旗手 D. 五星红旗
4. (2022安顺)今年,我国多地小麦喜获丰收,大量采用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在收割过程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行驶;拖拉机装满麦穗后,驶离联合收割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静止的
B. 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运动的
C. 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 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5. (2022成都)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 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 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 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6. (2022河南)在某校举办的机器人模拟救援比赛中,甲、乙两机器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匀速运动到10 m远的目的地,它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馨提示:
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
(通用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01机械运动讲和练(含解析)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专题 01 机械运动讲和练
1. 了解:长度和时间两个基本物理量;误差的概念;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概念。
2. 会:进行长度与时间单位的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
3. 理解:机械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速度与平均速度的概念。
4. 掌握: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与读数;用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平均速度的计算。
5. 能:利用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通过平均速度的测量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解答相关问题。
1. (2019·宜宾)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 ; B .—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300g;
C.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 6m/s; 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约为 5s
【答案】 A。
【解析】 A、中学生的身高在 160cm左右,教室高度在身高的二倍左右,故 A 符合事实;
B、十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 500g;故 B 不符合实际;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 1s 走两步,每层楼间隔约为 20 步,时间应为 30s,;故 D不
符合实际。故选 A。
2. (2019·苏州)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答案】 2.25 。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 -- 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
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 0 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 0 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
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 (通用版)2020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01机械运动讲和练(含解析)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一定注意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知: 1cm 之间有 10
考点02 机械运动
考点解读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物体位置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若位置没变,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2.参照物: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那个物体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选作参照物;
(3)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相对静止:若两个物体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则它们是相对静止的关系。
(1)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卡车为参照物,收割机是静止的;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2)空中加油机和受油机:以地面为参照物,二者都是运动的;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也是静止的。
二、速度
1.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比较两个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第二种是比较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3.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st。
4.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m/s;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km/h。1 m/s=3.6 km/h。
三、用v–t图象和s–t图象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
1.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可以获取的信息如下:
(1)该图象的纵坐标表示路程,横坐标表示时间,利用任意一组对应的时间和路程值,可求出该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大小;
(2)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他说明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3)可以通过图象得到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可以通过图象得到该物体通过某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5)如果是两条图象在同一个图象中,可以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关系;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1 / 12 机械运动
1.在新型汽车的研制中,需要进行风洞实验。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迎面高速吹向汽车,可以研究汽车高速行驶时的情况。若汽车里的司机感觉到汽车在运动,则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汽车
C.风 D.他自己
2.骑自行车的人自西向东运动,固定在路旁的摄像系统两次拍出的照片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以小轿车为参照物,货车与自行车都向东运动
B.以地面为参照物,货车、小轿车、自行车均在运动
C.以人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的速度大于货车的速度
D.以货车为参照物,小轿车向西运动,自行车也向西运动
3.在同一公路上向同一方向行驶的三辆汽车,其速度分别为:v甲=35 km/h,v乙=12 m/s,v丙=600 m/mi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相对于乙是运动的,相对于丙是静止的
B.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运动的
C.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相对于丙是运动的
D.甲相对于乙和丙都是静止的
4.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2 / 12 5.汽车在一段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前3 min内,在第一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二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 km,在第三个1 min内通过的路程也是1 km,那么汽车在这3 min内的运动是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
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
7.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8 km;乙在3 min内行驶810 m;丙行驶100 m需25 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快慢为
河北省2020届中考物理分层刷题训练 第六讲机械运动
1 / 19 第六讲 机 械 运 动
考向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2019,宜宾)小明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一些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A. 一般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3 m
B. 一个普通鸡蛋的质量约为300 g
C. 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6 m/s
D. 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约为5 s
【解析】 一般三层楼的高度约10 m,一层楼的高度在3.3 m左右,故A项符合实际。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 g左右,故B项不符合实际。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 km/h=4×13.6
m/s≈1.1 m/s左右,故C项不符合实际。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慢步走到四楼的时间在50 s左右,故D项不符合实际。
对应训练1 (2019,广东)如图6-8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__1.95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335__s。
图6-8
【解析】 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2.95 cm-1.00 cm=1.95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5 min
35 s=335 s。
考向二
参照物及运动状态的判断
例 2(2019,枣庄)如图6-9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托盘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B) 河北省2020届中考物理分层刷题训练 第六讲机械运动
2 / 19
图6-9
A. 地面 B. 机器人 C. 餐桌 D. 墙壁
【解析】 托盘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托盘是运动的,故A、C、D项不符合题意。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以机器人为参照物,托盘是静止的,故B项符合题意。
对应训练2(2019,自贡)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C)
1 考点10 机械运动
【知识回顾】
考点一、长度与时间
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km)、分米(dm)、 (cm)、 (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 、 和 。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 ;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b. 正确放置刻度尺。 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 ,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
d. 记录数据要由 和 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 。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3)误差
1)误差: 与 之间的差别。误差是 ,通过 、 就能尽量 误差;但 (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2020年中考一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
1.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 )
A. 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
B. 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
C. 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
D. 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
2.(2019大庆)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的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3.(2019怀化)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员奋力划浆,龙舟飞速前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龙舟上的运动员为参照物,该龙舟是运动的
B.以岸边为参照物,龙舟是运动的
C.运动员奋力向后划浆,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龙舟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龙舟具有惯性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 0~5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 m/s
B. 0~7 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 m/s
C. 2s~5 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 5s~7 s内,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5.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 1.65 m
B. 1.75 m
C. 1.85 m
D. 1.95 m
专题一 机械运动
对本章考点提炼总结,对考题进行解析
【考点提炼】
本章考点主要有:长度及其测量、时间及其测量、运动描述(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平均速度。常考热点是物体运动描述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长度及其测量
★本考点考查方向有:一、物体长度的估测;二、长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
物体长度的估测:估测题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一理念,通常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背景材料为载体,重点考查对生活中物理量的掌握情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对物体长度的估测是估测题的常考内容,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估测题经常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长度测量(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长度测量,在中考中出现的考题较多,考查方向主要是刻度尺的使用与读数方法,目的是考查学生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与读数。考题内容常见于:一、给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判断刻度尺放置是否正确或存在的问题;二、给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指出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三、给出测量物体长度的图片,让考生进行正确读数(有时会出现被测物体一端与非“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还应注意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本考点考题形式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选择题:常见于物体长度的估测。物体长度的估测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题干,经常和时间、质量、速度、温度、电流等物理量结合共同组成一个考题。
填空题:常见于长度测量。物体长度的测量一般都会以填空题形式出现,让考生把正确测量数值填入“空”里。这里还应注意的是:一、要填的“空”的后面是否带有单位,有单位的直接填入数值,没有单位的一定带上单位;二、要填的“空”后面是否给出选项,给出选项的要选择选项内容,没有给出选项的要做到准确、简短、精炼。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培根
1 / 10 中考考点专题分类复习训练:机械运动专题练习
1.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词句优美,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自仰头朝天望,天高月色照我面。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其中“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有力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坐地日行八万里”是以地轴为参照物
2.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强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强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站台为参照物
B.小强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C.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D.小强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并排列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
3.两位同学同时去测某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分别为7.30dm和0.728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两把尺子分别是分米刻度尺和厘米刻度尺
B.这两把尺子的分度值相同
C.这两个测量值中必有一个是错的
D.后面的测量结果比前面的测量结果精确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25.70厘米,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毫米
C.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大
D.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5.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各自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