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
乙
丙
3.(2015 广东)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2.45 cm. 4.(2016 广东)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2.9 cm.
0
第3题 图
第4题 图
5.(2018 广东)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为 1.2 cm;如图
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14 s.
0
0
第5题图
_运动的描述(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 (1)判断参照物的方法:先假定被研究物体静止,然后观察
④停表的读数应等于读出的分钟数与秒数之和. (2)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读数: ①确定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示数,判断分度值和单位;
②看清测量起点,若起点不为零,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等 于物体右边线所对准的刻度值与物体左边线所对准的刻度值 之差;
③读出首尾物体对应的长度,长度差为物体长度,要进行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与静止的 相对性 .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速 来表示. 2.速度等于 路程与时度间之比,其公式为
v=st
.
3. 速 度 的 单 位 是 米每 , 符 号 是 m/s ; 常 用 单 位 有千米每小时,符号是秒km/h .它们的换算关系:1 m/s=_3_._6__
km/h.
4.物体沿着 直 且 速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_运动的快慢(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 (1)求平均速度的关键是利用已知条件获取物体运动的路
程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 v=s/t 得到运动的平均速度. (2)比较运动的快慢的关键是利用图象或其他已知条件,
结合公式 v=s/t 得到物体的运动速度,速度值大,则快,速度值小, 则慢.
1.(2019 广东)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B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9 ℃ 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m/s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 50 N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 1 m3
考考 2018 年 综合能力题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 分
查情
综合能力题 速度的简单计算 3 分
况 2019 年
选择题 速度的估算
3分
实验题 刻度尺及秒表的读数 2 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版本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第 导航 1.2~1.3 节、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运动和力》第
1.(2019 广东)(1)如图所示,图中木块的长度为 1.95 cm.(2) 图中秒表的读数是 33 s.
5
2.(2014 广东)(1)如图所示,用两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测量同一 支铅笔的长度,图甲中铅笔的长度是 4.7 cm, 图乙中铅笔的长度是 4.70 cm. (2)图丙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 32.5 s.
解:轿厢运动的速度:v=st=1150
m=1.5 s
m/s.
答:轿厢的速度大小为 1.5 m/s.
3.(2015 广东)已知小汽车的总质量为 1 500 kg,该车以 30 m/s 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行驶了 180 s,汽车在行驶过程中 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0.16 倍(g=10 N/kg),求:小车行驶的距离.
解:由 v=st可知,小车行驶的距离:
s=vt=30 m/s×180 s=5 400 m. 答:小车行驶的距离为 5 400 m.
4.(2016 广东)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 动,共用时 12 s,小明重 450 N,自行车重 250 N,轮子与地面的总 接触面积是 2×10-3 m2,图甲是速度 v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象, 小明在 t=7 s 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乙是动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象.求:自行车在 0~7 s 内的平均速度.(保留小数 点后两位)
5.(人教版八上 P22 动手动脑学物理 4.改编)若北京南站到上海 虹桥站的 G11 次高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请据表中信 息回答问题.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时间 里程
1 北京南 始发站 08:00 0 分
0
2 济南西 09:30 09:32 1 小时 30 分 408 千米
二、运动的描述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在不停地 运动 着的. 2.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 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
3.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 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4.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 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 __不___存__在___的,物体的运动和静动止是 相 的. 5.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选对取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
7.1~7.2 节
1.《课程标准》强调对机械运动相对性及其特 点的掌握;建立“参照物”“运动”“静止”等概念 课标解读 才能深入认识机械运动的相对性;知道我们世 与 界是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且永不停息的运动世 命题规律 界;对时间与长度的要求既会估测又会选用工 具进行测量(独立操作);要求理解速度、会运用 计算公式,要求会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线度
5.根据 s=vt 可知,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路程 和 时间 成正
比. 6.对于变速直线运动,也可用公式
v=st
计算出速度,这个
速度叫 平均速度,它只能大致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
7.速度的测量:通过测量物体运动通过的 路程 和运动所用
的 时间 ,由公式 v=st 计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第2题图
第3题 图
4.(人教版八上 P21 想想议议改编)如图,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 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西向东的运动情况,在 1 200 m 的运动 中,__乙___(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是 30 m/s.在 40 s 后,在乙车上乘客将会看到甲车向__西___ 行驶.(选填“西”或“东”)
4.实验记录: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注意: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 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 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回归教材
紧扣教材,复习教材,预习好帮手,回练教材变式题,精准高 效备考!
第1题图
1.[人教版八上 P12 实验(沪粤版八上 P10 活动 2)改编]如图 1 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B__ (选填“A”或“B”),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2.45 cm.指出如图 2 所 示测量中的错误: 刻度尺没有放正,与被测物体边 .
2.(2014 广东)如图是某种升降电梯工作原理图,它由轿厢、配 重、缆绳、滑轮和电动机等部件组成,连接轿厢的 两根缆绳非常靠近,轿厢空载时的重量是 3 100 N, 配重的重量是 3 000 N,某次电梯载货量的重量是 1 000 N,当电梯匀速上升 15 m,所用的时间为 10 s, 不计缆绳重力和一切摩擦阻力,在此运动过程中, 求:轿厢的速度大小.
课标解读 2.2020 年考查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 与 计算题为主,占 2~6 分.考查重点是参照物、时间
命题规律 和长度的测量、速度的简单计算.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一、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符号是 m ;时间 的主单位是 秒 ,符号是 s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 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的换算关系:1 km=103 m;1 dm=10-1 m;1 cm=10-2 m;1 mm=10-3 m;1 μm=10-6 m;1 nm=10-9 m. 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停表 .
④若物体的边线刚好对准某个整数刻度,那么从整数刻 度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用零补齐.
【课标重点例题指引】 2.2.1 例 1.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对点训练】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 度.以下方法正确的是( B ) A.估测鞋的长度,可以用“庹” B.估测教室的长度,可以用“步” C.估测旗杆的高度,可以用“拃” D.估测广州塔的高度,可以用“脚长”
程 标
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2.2.1 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
Hale Waihona Puke 准 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2.2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
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近三 年份 题型
考查点
分值
年广 2017 年 计算题 速度的简单计算 2 分
东中
实验题 刻度尺及秒表的读数 2 分
哪个物体相对于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则这个物体就 是参照物.
(2)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 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 静止的.
1.(2014 广东)行李架上的物体以 汽车(或车厢的坐椅为参) 照 物,它是静止的;以 路边的树木(或房屋为)参照物,它是运动 的.
2.(2018 广东)如图所示,2018 年 5 月 23 日中央新闻报道,我国自 行设计制造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工程样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时 速可达 160 公里以上,列车由于车体与轨道不接触、无摩擦,具 有噪声低、损耗小、易维护等优点,被誉为“零高度飞行器”.这 种兼具高速与中低速磁悬浮交通优点的新型磁悬浮列车将为
2.实验原理: v=st .
3.实验过程: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 通过的路程 s1; (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1; (4)根据公式:v=st11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 s2, 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t2; (6)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