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31.39 KB
- 文档页数:6
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与预见性护理效果。
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通过对42例发生血栓的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发现,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包括,年龄、慢性疾病史、置管时间长、抗凝药物的应用等;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肿瘤患者长期 PICC 置管后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肿瘤;长期PICC置管;静脉血栓;风险因素;预见性护理肿瘤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化疗治疗,多数化疗药物对血管有刺激作用,同时化疗药物外渗能够导致周围组织及皮肤坏死[1],从而加重患者的负担,因此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肿瘤科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近年来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2]。
这种方法能够减少药物外渗、有效的预防静脉炎及局部组织坏死的发生。
虽然PICC优势多,但仍然存在导管堵塞、血栓及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4]。
预见性护理是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我院对PICC置管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肿瘤患者长期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血栓的患者4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对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住的肿瘤行长期PICC置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抽取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预见性护理管理,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 36~86岁,平均(56.19±8.17)岁。
picc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一、导管堵塞PICC导管堵塞是常见的护理问题,其原因可能包括血液粘稠、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打折或扭曲等。
为防止导管堵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其畅通无阻。
2.每天测量臂围,观察肢体有无肿胀。
3.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打折或扭曲。
4.定期进行导管冲洗,保持其通畅。
5.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二、感染感染是PICC置管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包括操作不当、护理不当等。
为预防感染,应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导管接口处清洁干燥。
2.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观察体温和血象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静脉炎静脉炎是由于长期置管对静脉壁的刺激所致,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
为预防静脉炎,应采取以下措施:1.置管前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
2.置管后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
3.定期进行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四、导管脱落导管脱落是由于固定不牢固或患者自身因素所致,为防止导管脱落,应采取以下措施:1.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打折或扭曲。
2.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及时处理。
3.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导管脱落。
4.对于高危脱落患者,可考虑使用缝合方法固定导管。
五、出血或血肿出血或血肿是由于穿刺时损伤血管或压迫不当所致,为减少出血或血肿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1.穿刺前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进针角度。
2.穿刺后立即压迫穿刺点30分钟以上,避免出血或血肿形成。
3.定期观察局部情况,如有出血或血肿及时处理。
4.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预防出血或血肿形成。
5.指导患者避免在置管侧肢体进行剧烈活动,防止血管损伤和出血。
浅析picc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法摘要: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为肿瘤患者静脉给常用途径,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
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 PICC 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关键词:肿瘤/治疗;picc 护理化疗是全身性治疗手段,其给药途径包括静脉、口服、局部给药等。
静脉给药为传统给药途径,可立即产生药效,并可控制用药剂量。
化疗药物静脉给药可刺激血管,药物外渗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经无痛性中心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与常规浅静脉化疗和颈内静脉化疗比较, PICC 置管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易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1],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化疗。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安置和管理下,PICC 因低并发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栓、导管堵塞等) 及导管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对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安全的,而且因为并发症导致导管拔除的概率很低[2]。
但是如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等一些并发症仍可直接影响 PICC 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
现将肿瘤患者 PICC置管的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的形成、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思路。
1 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深静脉血栓[3],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三大因素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有研究表明,PICC 与肿瘤患者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临床上可经过临床症状( 如单侧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等) 及各项检查( 如超声等) 发现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
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对策PICC置管适用于晚期的病人静脉条件不好,还有血管条件不好,需要做化疗等有刺激性药物输入的病人。
如果长期需要静脉维持营养,也需要PICC置管,属于深静脉置管的一种。
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有穿刺位置不到,以后需要重新再穿刺或者穿刺之后,局部穿刺点有红肿、过敏等表现。
PICC置管之后还有一种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堵塞管腔,也会导致病情加重或者PICC置管没办法再用,这种情况下需要溶栓,防止血栓脱落掉到其他地方,也是风险比较大的。
护理措施1.置管前①化疗输入刺激性药物可能使血管内壁受损,导致静脉狭窄。
而该患者反复多次置管,此次PICC置管可能会增加置管时的难度,因此在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时着重强调置管过程中可能存在穿刺失败、送管困难、导管异位等风险。
②多与患者交谈,了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并且及时安慰劝导患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嘱咐患者家属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避免增加患者悲观、消极的情绪,并且尽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
2.置管过程中①调节适宜室温,并确保室内干净、整洁、空气质量良好,使患者在较舒适的环境下置管。
②仔细、耐心地指导患者需要配合的方式。
③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和神情,及时地劝导安慰患者,告诉其放松心情。
护士根据血管B超探查的结果选择右肘上贵要静脉置管,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细针穿刺静脉失败,做好患者的沟通,安慰患者,让其放松情绪。
再次穿刺右肘上贵要静脉,确认回血,正确修剪导管并连接各套件,用生理盐水注射器抽吸回血,确定通畅有效,予以正压封管。
清理穿刺点,固定导管,覆盖无菌敷料。
胸片示PICC导管尖端平第六胸椎水平,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患者安返病房。
3.置管后该患者是第4次行PICC置管,通过评估、沟通交流和既往记录,得知该患者非常了解PICC导管维护、日常带管注意事项等内容,因此此次置管后护理重点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的血液粘稠度较高,并且处于高凝的状态,对于肿瘤患者的血管来说,中心静脉导管始终是一种异物,长期置管容易使患者的血管中形成涡流,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
PICC 置管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现已广泛应用临床,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等优点,实现了“全程输液治疗只需一针”的工作特点,明显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1】、减少药物外渗的风险、减少了外周小静脉的损伤,同时又具有带管者可以自由活动、维护方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的患者。
但PICC置管后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静脉血栓是最严重的,一旦发生,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于2014年至2015年我院对肿瘤化疗的120例患者行PICC置管,在置管的全程中采取全方位的预防血栓发生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PICC 静脉血栓预防护理The prevention and nursing of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PICC tubeAbstract: the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ong retention time and high safety. It achieves the objective of "infusion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reatment only requires one sho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ain of patients with repeated puncture, reduce therisk of drug extravasation, and reduce the injury to the small peripheral vein.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free activities and convenient maintenan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is suitable for patients who need intravenous infusion in medium and long term, 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ith cancer chemotherapy. But there are some complications in PICC catheter, among which the vein thrombosis is the most serious one. Once it has occurred, it may endanger the patient's life and safety, and increase the patient's pain and economic burden. Therefore, our hospital for cancer chemotherapy in 120 patients with PICC catheter.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he whole process to take a full range of nursing measures to prevent thrombosis,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王鑫宁1,李芸1,马雪宏1,黄辰2(1.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血液科,陕西 西安 710000;2.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摘要】目的 探讨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
方法 收集我院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
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PICC置管期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两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对PICC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研究组PICC置管期间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ICC置管留置时间及对PICC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可以减少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患者对PICC导管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PICC;导管;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7.93.02PICC操作较深静脉穿刺简便,能有效保护外周血管,可由护士单独操作[1]。
但是PICC在留置过程中仍会有产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等并发症的风险,其中静脉血栓也是其中一种[2]。
为了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本文以我院血液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预防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院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以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
研究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37岁~68岁,平均年龄51.24±18.37岁。
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39岁~71岁,平均年龄52.68±19.05岁。
PICC置管后的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及处理血凝块影响到血液循环时称为血栓形成。
血凝块的形成与脓血症有密切关系。
与导管相关的血栓形成发生率为3%~70%。
通过造影检查证明28%~54%的病人有部分或完全的中心静脉内血栓形成,其中高达70%的病人伴有导管移位。
血栓形成对病人的影响差别很大,从丝毫没有影响到威胁病人生命。
PICC导致静脉血栓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肺栓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可能加重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反复发作并形成后遗症等。
1.原因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的关于血栓形成的三个病理因素包括血管壁受损或炎症、血流速度减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血管内膜受损,促进血栓形成因子的释放,并导致凝血因子的集结;导管固定不良;导管移位;导管末端位置不理想等。
2.临床表现(1)表浅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疼痛、发红、肿胀、静脉条索状改变等临床症状。
(2)大静脉内血栓在未完全堵塞前通常无临床症状,故较难诊断。
(3)大约6%的病例会最终彻底堵塞血管。
(4)血栓部位的整个手臂、腋部、肩膀、颈部、胸部、后背、耳周、颌面部可出现下列症状:疼痛、颜色改变、肢体肿胀、皮肤温度改变、侧支静脉扩张、液体自穿刺点处回漏、麻痹或刺麻感。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神经学方面的表现或症状,如头痛、视觉紊乱、视盘水肿、恶心、呕吐、癫痫发作。
3.预防(1)根据血管粗细,选择能满足治疗需要的最细规格的导管。
(2)选择由不易生成血栓的材质做成的导管。
(3)穿刺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避免在同一血管反复穿刺。
(4)对易于生成血栓的病人考虑预防性的应用抗凝药。
(5)保持导管末端在合适的位置。
(6)经常评估病人情况对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很有必要。
(7)非药物预防包括适当的肢体活动(日常生活尽量自己完成)、锻炼(握拳、松拳)、补充充足水分等。
4.处理血栓生成的处理应根据临床症状和病人的全身状况,评估导管是否能继续使用,可进行溶栓治疗、抗凝血治疗或拔除导管。
PICC置管并发症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一)原因1.导管因素:留置导管尖端对静脉壁的刺激,导管直径过粗,头端置人位置过浅,留置时间过长。
2.疾病和用药因素: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化疗药物引起血管壁硬化和血管内皮损伤。
3.老年病人血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强,易促进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二)预防1.首先,在操作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放松心情,防止由于患者过度紧张而使血管痉挛,造成穿刺后送管困难,为防止一状况的发生,必要时可给予局麻下操作,减轻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增加置管的成功率。
2.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应使用无粉手套,如是滑石粉的手套,一定要冲净滑石粉,操作中动作轻柔,手套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管壁。
3.在穿刺及送导管时,要使患者上肢尽量外展和身体呈90°,导管头到达患者肩部时,嘱患者将头转向穿刺侧90°,并将下颌贴近肩部,以避免误入颈静脉。
而其要求护理作时动作要轻柔,穿刺时尽量一次成功,避免反复穿刺给血管内膜造成损伤,防止血栓形成。
4.PICC置管后应指导患者:(1)注意冬季保暖,插管侧肢体不要过度活动致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但可以加强插管侧手部活动,促进穿刺上肢的血液回流,可减少血栓形成的几率。
(2)加强对插管患者的巡视,提醒患者避免压迫插管侧肢体。
(3)嘱患者在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疼痛等不适感觉时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处理。
(三)处理方法如果疑似血栓形成,应立即进行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后,与血管外科联系,可先不急于拔管,在血管外科,可利用PICC 管将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栓子处,边溶栓边拔管,溶栓期间要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减轻其紧张恐惧心理,并讲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过程及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治疗心中有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
预防护理方法
330096
【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
素及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置
管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
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将可能导致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
纳入因素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护理措施。
结果:110例置管患者
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3例,发生率为11.82%;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导管留置时间(P<0.05)。
结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会受到患者年龄、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等诸多
危险因素影响,故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PICC置管的安全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生。
【关键词】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静脉血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主要是利用导管从人体外周静脉穿刺,然后直
达中心静脉,是一种相比于传统穿刺技术留置时间更长、更能将刺激性药物安全
输注并同时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的穿刺技术,能够为患者提供一条方便、有
效的静脉通路,且不需要多次穿刺,尤其适合长时间接受静脉输注治疗的患者[1-2]。
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血栓脱落
会引起脑栓塞、肺栓塞等,危及患者生命。
本次研究以院内收治的PICC置管患
者为对象,简要分析导致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10例,男性78例,女性3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51.79±4.26)岁。
纳入标准:具有PICC置管适应症;临床资料建立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全身性疾病;②有穿刺部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静脉炎、导管材质过敏等禁忌症;③精神疾病或认知异常等无法配合研究。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次可以选择肘正中静脉、肘部头静脉,做常规消毒与铺设无菌单处理,穿刺成功后将34-48cm导管置入并固定,可以引用放射线检查以确定导管头端的位置。
建立患者档案并完善,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以及置管时间、置管静脉、穿刺情况等,并利用彩超检查患者的静脉血管,记录出现的并发症及具体时间。
1.3观察指标
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诊断标准:上臂围温度明显上升并出现疼痛、肿胀等问题,上臂围增加超过2cm,静脉血管腔经彩超检查出现实性回声且血流信号充盈缺损,不能压瘪。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整理与分析,影响因素均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110例置管患者中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患者有13例,发生率为11.82%。
在可能导致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因素中,差异显著的是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导管留置时间(P<0.05),见表1。
表1危险因素分析[n(%)]
因素
发生
组(13
例)
未发生组
(97例)
P
性别男
5
(38.46)
42
(44.25)
0.
110
.741女
8
(61.54)
55
(56.70)
年龄≤50岁
2
(19.05)
52
(53.61)
6.
702
.010≥50岁
11
(84.61)
45
(46.39)
合并症有
12
(92.31)
29
(29.90)
19
.098
.000无
1
(7.69)
68
(70.10)
穿刺静脉
贵要静
脉
1
(7.69)
77
(79.38)
45
.696
.000肘中静
脉
3
(23.08)
15
(15.46)
头静脉
9
(69.23)
5(5.15)
血小板数
<
200×109/L
4
(30.77)
63
(64.95)
5.
625
.018≥200×
109/L
9
(69.23)
34
(35.05)
导管留置时间<60d
9
(69.23)
33
(34.02)
6.
021
.014≥60d
4
(30.77)
64
(65.98)
3.讨论
据相关统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在临床中的发生率约为4%左右,属于较
为严重的PICC置管并发症之一,一旦血栓脱落便会危及患者生命,了解其危险
影响因素并加以预防是关键[3]。
在本次研究中,110例PICC置管患者共有13例
患者发生静脉血栓,发生率达到了11.82%,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合并症、穿
刺静脉、血小板数和导管留置时间,分析原因如下: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血
液黏度会增高,血管弹性会下降,加之年龄较大的患者活动量相对较少,故血栓
发生概率增加;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治疗时,会因为自身代谢状况不佳导致血液粘稠、流速较慢[4],加大血栓的发生几率;③
由于肘关节处经常弯曲会导致导管在血管内发生移动并与血管内膜产生摩擦,致
使内膜损伤,加之头静脉管腔下粗上细,有较多的分支和静脉瓣,也会增加血管
内膜损伤风险[5],故贵要静脉穿刺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会更低;④血小板数较高
的患者其血液属于高凝状态,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也会更大;⑤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导管与机体组织能够更加融合,发生静脉血栓的概率也会更低。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针对性预防护理方法:①患者入院后对其年龄、合并症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并在超声指导下完成置管,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反复穿刺对静脉壁造成的损伤;②护理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熟练置管操作并严格遵照操作流程,优先选择肘上贵要静脉;③采用肝素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抗凝,降低血小板以减少早期静脉血栓的发生[6];
④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置管时间超过60天后,静脉血栓发生率大大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置管早期加强对患者血栓发生情况的监测,尤其是置管后的2周内,并同时加强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置管期间的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会受到患者年龄、合并症、穿刺静脉、血小板数及导管留置时间等诸多危险因素影响,故在实际应用中应当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以最大程度提高PICC置管安全性,降低静脉血栓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荣华,何佩仪,杜萍,柳建华,罗卓鹏,周薇.肿瘤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16):2309-2314.
[2]蒿若楠,胡芳,张杰,马志承,唐万斌,胡蒙.PICC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的建立[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6,22(2):147-150.
[3]刘玲芳,林琴,李旭英,许湘华,袁忠,舒文献.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
刊,2022,29(2):1-5.
[4]陈梅,连碧霞,曾信琴.同步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9):132-135.
[5]李娟,米元,谢玲玲.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探讨[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2):320-321+324.
[6]郭华,尚勤燕,胡晓静,鲁一.淋巴瘤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8):1080-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