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粪便检查实验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
- 格式:docx
- 大小:25.05 KB
- 文档页数:12
粪便镜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粪便镜检,对病人的肠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寻找异常情况,并据此提供医生诊断参考。
实验背景粪便镜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观察粪便中的形态学、细菌、寄生虫、寄生虫卵等,可以提供对肠道健康状况的评估。
粪便样本的提取简单方便,可以在临床一线广泛应用。
实验步骤1.收集粪便样本: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晨起第一次排便的粪便样本。
2.准备显微镜和玻片:确保显微镜和玻片干净无尘。
3.取少量粪便样品:用无菌棉签取少量粪便置于玻片上。
4.涂布粪便样品:使用另一块干净无菌玻片将粪便样品均匀涂布在玻片上。
5.固定样品:待样品涂布干燥后,用火炬轻轻加热玻片固定样品。
6.涂染药液:在固定的粪便样品上滴加适量染色液,如甲苏林酸染色液。
7.镜检观察: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分别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样品。
实验结果经过镜检观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形态学:粪便样品中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2.细菌:对粪便样品中的细菌进行观察和统计。
3.寄生虫:对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进行观察和鉴定。
4.寄生虫卵:对粪便样品中的寄生虫卵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形态学异常:观察到粪便样品中出现异常颜色、形状或质地,可能与肠道疾病相关,如胃肠道感染等。
2.异常细菌:如果在粪便样品中观察到异常细菌,可能表示肠道存在感染或菌群失衡情况。
3.寄生虫感染:观察到粪便样品中存在寄生虫,可能意味着肠道寄生虫感染,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4.寄生虫卵异常:发现粪便样品中异常寄生虫卵的存在,也是肠道健康问题的指示。
结论通过粪便镜检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粪便样品中的形态学、细菌、寄生虫、寄生虫卵等指标,初步评估肠道的健康状况。
根据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参考,进一步指导疾病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
参考文献[1] 《医学实验技术与方法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年。
[2] Smith AC, et al. Fecal Examin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Journal of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18, 52(4): 327-333.。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粪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方法,通过对粪便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消化系统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粪便检查的意义、常见的检测项目以及一份实验报告的解读。
一、粪便检查的意义粪便检查是评估消化系统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查粪便样本,医生可以判断肠道是否存在炎症、感染、消化不良等问题。
此外,粪便检查还可以帮助发现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等疾病,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二、常见的粪便检测项目1. 外观与性状:粪便的外观和性状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功能。
正常粪便应呈棕色,形状柔软,无明显异味。
异常的外观和性状可能暗示消化问题或疾病存在。
2. 隐血检测:隐血检测是检测粪便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出血情况。
出血可能是消化道溃疡、肠道肿瘤等疾病的表现。
隐血检测可以通过化学试剂或免疫学方法进行。
3. 寄生虫检测:肠道寄生虫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
通过检测粪便样本中的寄生虫卵或幼虫,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4. 脂肪检测:脂肪检测可以评估胰腺功能和脂肪吸收情况。
异常的脂肪检测结果可能暗示胰腺疾病或胃肠道问题。
5. 菌群分析:菌群分析可以评估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异常的菌群可能导致肠道问题和免疫系统紊乱。
三、实验报告解读下面是一份粪便检查的实验报告,我们将对其进行解读。
1. 外观与性状:粪便呈棕色,形状柔软,无明显异味,符合正常范围。
2. 隐血检测:阴性。
未检测到粪便中的隐血,排除了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
3. 寄生虫检测:阴性。
未检测到寄生虫卵或幼虫,排除了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4. 脂肪检测:正常。
脂肪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暗示胰腺功能和脂肪吸收情况良好。
5. 菌群分析:菌群失衡。
检测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种类和数量异常,可能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调的问题。
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患者消化系统功能正常,无明显的炎症、感染或肿瘤等问题。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实验报告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从脓汁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体。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二实验器材:试管架,酒精灯,污物盘,普通冰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 CX21型生物显微镜,乙醇乙醚,吸水纸,石蜡油,拭镜纸,染色架,革兰染色瓶,1500W电炉,石棉网,手套,酒精棉球,镊子,碘酒棉球,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冷藏室、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菌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管、灭菌平皿、试管(棉塞)、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橡皮筋、尺子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1.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2.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②细菌的分离培养: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菌,分别在普通平板和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 ,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③细菌的纯培养: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
挑选这四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④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涂片制备→ 干燥→ 固定→ 革兰染色⑤细菌的生化试验等 : 糖发酵试验,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半固体接种法,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⑥结果观察、分析、总结四结果与讨论结果讨论:1.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我们首先采用的是平板划线分离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色和白色两种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株细菌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再结合菌落或菌苔颜色,可初步断定,这两株葡萄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再通过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致病菌。
粪便标本检查实训报告粪便标本检查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粪便标本的采集方法。
2. 学习粪便标本的处理和检查技术。
3. 学会解读粪便标本的检查结果。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粪便采集盒。
2. 显微镜。
3. 玻片和盖玻片。
4. 万能管。
三、实验步骤1. 给学生发放粪便采集盒,说明采集方法。
2. 学生按照指导手册的要求,采集自己的粪便标本。
3. 将采集的粪便样本装入万能管中,封好盖子。
4. 将万能管交给实验员,由实验员进行样本处理和检查。
5. 实验员用显微镜对粪便标本进行检查,记录相关结果。
6. 将检查结果告知学生,并进行解读。
四、实验结果经过检查,发现有无形虫卵、蛔虫卵、钩虫卵和腺泡。
1. 无形虫卵:未见。
2. 蛔虫卵:未见。
3. 钩虫卵:未见。
4. 腺泡:未见。
五、实验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本次粪便标本未检出有害寄生虫和腺泡。
这可能与个体健康状况良好有关。
同时,也不能排除标本采集和检查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产生的误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粪便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并掌握了粪便标本的检查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标本采集和处理的严谨性和重要性,只有正确采集和处理的标本才能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解读检查结果的重要性,只有准确解读结果,才能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更好地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做出贡献。
粪便水分以及干物质测定实验报告
为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粪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测定粪便样本中的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以便更好地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况。
我们收集了多份粪便样本,并进行了初步处理。
接着,我们使用称量器称量了每份粪便样本的重量,然后将样本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处理。
在粪便完全干燥后,再次称量样本的重量,以确定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粪便样本的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具体数据。
水分含量可以反映消化系统的吸收和排泄功能,干物质含量则可以反映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消化系统的工作状态,从而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影响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的因素。
例如,饮食结构、饮水量、运动量等因素都会对粪便的水分含量和干物质含量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结论。
总的来说,粪便水分以及干物质测定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身体健康。
希望本
实验报告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粪便分析检测范文粪便分析检测(Fecal Analysis)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检测人体排泄物中的病原微生物、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及肠道细菌群等指标,以帮助诊断和评估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粪便分析检测的目的、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1.目的:粪便分析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评估肠道功能及消化吸收情况,帮助诊断和鉴别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道感染、炎症性肠病、各类腹泻疾病、便秘等。
此外,粪便分析检测还可以评估人体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情况以及肿瘤筛查方面的指标。
2.方法:(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一般要求早晨醒来的首次排便标本,采用塑料容器收集,并尽快送检。
应避免尿液和水分混入样本中,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2)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可以初步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和气味等,这些指标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
(3)镜下检查:镜下检查通常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制片的形态、结构及其中的微生物、寄生虫等情况。
(4)生化检测:生化检测主要是通过化学试剂对粪便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如隐血试验、脂肪检测,以及钙、铁、胆红素等物质的含量测定。
(5)微生物学检测:微生物学检测可以检测粪便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此外,还可以评估肠道菌群的类型和数量,如检测肠道菌群中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
(6)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主要是通过检测粪便中的DNA或RNA,来评估一些特定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如检测结肠癌相关的基因突变或微生物DNA等。
3.临床应用:(1)消化系统感染:粪便分析检测可以检测消化系统常见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以及其草履虫等感染。
(2)炎症性肠病:粪便中白细胞和隐血的检测,可以评估肠道是否存在炎症反应。
(3)腹泻疾病:粪便分析检测可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一些特定病原微生物,评估腹泻疾病的病因,如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等。
(4)营养状况评估:通过检测粪便中的脂肪、蛋白质和澱粉等物质的含量,可以评估营养状况,如脂肪吸收不良、乳糖不耐受等。
粪便检测实验报告1. 研究背景粪便检测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实验方法,通过分析粪便样本中的成分和特定指标,可以对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粪便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如微生物组成、消化酶活性、排泄物中的细胞和颗粒物等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排泄物的形态和颜色等信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粪便样本的检测,了解肠道健康和功能情况,通过对粪便样本中的微生物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的分析,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和消化功能的健康状况。
3. 实验方法3.1 样本采集从实验对象自然排便中采集粪便样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外界污染。
同时,应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样本,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
3.2 样本处理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并进行适当的混匀,以保证样本的均匀性和代表性。
3.3 微生物组成分析使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将粪便样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并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过培养出的菌落形态、计数和分类,分析肠道内微生物的组成情况。
可以使用革兰氏染色法、免疫荧光法等方法进行菌群检测。
3.4 消化酶活性分析通过酶学试剂盒等方法,测定粪便样本中的消化酶活性,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
通过消化酶活性的检测,可以评估消化功能的健康状况。
3.5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肠道健康和功能的评估。
比如,菌群丰度的比较、消化酶活性的定量分析等。
4. 实验结果经过粪便样本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的实验结果:•肠道微生物组成方面,检测结果显示主要由厌氧菌和乳酸菌组成,相关的菌群丰度分布如下:–厌氧菌:占总菌群的50±5%–乳酸菌:占总菌群的30±5%–其他细菌:占总菌群的20±5%•消化酶活性方面,检测结果显示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如下:–淀粉酶活性:50±5 U/g–脂肪酶活性:30±5 U/g–蛋白酶活性:20±5 U/g5. 结论通过对粪便样本的粪便检测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实验对象的肠道菌群组成以厌氧菌和乳酸菌为主,菌群分布相对较平衡。
粪便检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肠道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粪便检测作为肠道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对于早发现、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习报告旨在总结我在粪便检测实习过程中的所学知识,提高对肠道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样本收集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粪便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首先,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近期饮食、生活习惯及症状。
然后,指导患者正确采集粪便样本,注意避免样本污染。
最后,将收集到的粪便样本进行分类、编号,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存和运输。
2. 显微镜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样本,观察其中的细胞、寄生虫及其卵等成分。
在此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制作粪便涂片、观察并识别各种细胞和寄生虫。
同时,我还了解了各种肠道疾病的显微镜下的特征表现。
3. 化学检测粪便化学检测包括蛋白质、脂肪、糖及病原体抗原等项目的检测。
我学会了使用试剂盒进行化学检测,并掌握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通过化学检测,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
4. 寄生虫检测寄生虫检测是粪便检测的重要内容。
我了解了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途径和检测方法。
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寄生虫卵的计数和鉴定,提高了对寄生虫感染的诊断能力。
5. 结果分析与报告在完成各项检测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撰写粪便检测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样本来源、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异常表现及建议等。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如何分析粪便检测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实习使我掌握了粪便检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对肠道疾病的诊断能力。
2. 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患者沟通,提高了临床诊疗中的应变能力。
3. 实习使我认识到粪便检测在肠道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增强了职业责任感。
4. 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对某些寄生虫的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大便分析已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大便分析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我于2021年X月X日至X月X日在XX医院病理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大便分析实习。
在此期间,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大便标本的采集、处理、检测和分析等全过程,对大便分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大便标本的采集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大便标本的采集方法。
首先,确保采集器干净、无菌。
其次,指导患者进行清洁灌肠,以减少肠道内容物的污染。
最后,用一次性手套将采集器插入肛门,收集新鲜的大便标本。
采集过程中,注意避免粪便的污染,并确保标本及时送检。
2. 大便标本的处理将采集的大便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标记患者信息。
然后,将标本送至实验室,由专业人员进行初步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离心、过滤、沉淀等,以去除粪便中的杂质,便于后续检测。
3. 大便检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大便常规检测、潜血检测、寄生虫检测等。
具体操作如下:(1)大便常规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的形状、颜色、黏稠度等,初步判断患者的消化系统状况。
(2)潜血检测:采用化学法和免疫学法,检测粪便中的微量血液,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
(3)寄生虫检测: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寄生虫卵或虫体,诊断寄生虫感染。
4. 大便分析报告根据检测结果,撰写大便分析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标本采集时间、患者信息、检测结果、临床诊断建议等。
三、实习体会1. 大便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大便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大便标本的检测,可以发现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如肠道感染、寄生虫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2. 严谨的操作流程大便分析操作流程严谨,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病理科是一个团队,大家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实验报告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从脓汁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体。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二实验器材:试管架,酒精灯,污物盘,普通冰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 CX21型生物显微镜,乙醇乙醚,吸水纸,石蜡油,拭镜纸,染色架,革兰染色瓶,1500W电炉,石棉网,手套,酒精棉球,镊子,碘酒棉球,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冷藏室、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菌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管、灭菌平皿、试管(棉塞)、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橡皮筋、尺子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1.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2.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②细菌的分离培养: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菌,分别在普通平板和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 ,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③细菌的纯培养: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
挑选这四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④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涂片制备→ 干燥→ 固定→ 革兰染色⑤细菌的生化试验等 : 糖发酵试验,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半固体接种法,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⑥结果观察、分析、总结四结果与讨论结果讨论:1.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我们首先采用的是平板划线分离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色和白色两种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株细菌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再结合菌落或菌苔颜色,可初步断定,这两株葡萄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再通过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致病菌。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粪便的采集、保存和送检方法。
2. 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操作技能。
3. 了解粪便中常见病原体的检测方法。
4. 提高对肠道疾病诊断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粪便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粪便的物理、化学和显微镜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发现病原体,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标本:新鲜粪便标本2.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试管、试管架、酒精灯、镊子、滴管等3. 试剂:生理盐水、碘液、革兰氏染色液、生理盐水等四、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取新鲜粪便标本5-10g,放入清洁的容器中,避免污染。
2. 物理检查:(1)量度:测量粪便的量、形状、颜色、气味等。
(2)外观:观察粪便的质地、黏稠度、有无脓血、寄生虫卵等。
3. 化学检查:(1)pH值:用pH试纸测定粪便的pH值。
(2)比重:用比重计测定粪便的比重。
4. 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法:取粪便少许,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观察。
(2)涂片染色法:取粪便少许,置于载玻片上,加生理盐水稀释,盖上盖玻片,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5. 病原体检测:(1)细菌培养:取粪便少许,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上,培养24-48小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2)寄生虫检查:取粪便少许,置于离心管中,离心沉淀,显微镜下观察寄生虫卵。
五、实验结果1. 物理检查:粪便量为100g,形状为条状,颜色为黄色,气味正常,质地软硬适中,无脓血、黏液。
2. 化学检查:pH值为7.2,比重为1.06。
3. 显微镜检查:(1)直接涂片法:可见大量正常菌群,如大肠杆菌、乳酸杆菌等。
(2)涂片染色法:可见大量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
4. 病原体检测:(1)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
(2)寄生虫检查:未见寄生虫卵。
六、实验讨论1. 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物理、化学和显微镜检查,可以了解肠道健康状况,发现病原体。
2. 本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未发现异常。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
粪便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通过检查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其中的成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粪便检查结果所做出的分析和诊断,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份典型的粪便检查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35岁
检查日期:2022年10月15日
一、外观
粪便颜色:棕色
粪便形状:成形,无明显异常
粪便气味:正常
二、化学成分
1. 隐血:阴性
2. 白细胞:阴性
3. 红细胞:阴性
4. 脂肪球:阴性
5. 寄生虫卵:阴性
三、微生物检查
1. 大肠杆菌:正常
2. 梭菌:阴性
3. 霍乱弧菌:阴性
根据以上检查结果,张三先生的粪便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
建议张三先生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确保肠道健康。
通过这份粪便检查实验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对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诊断,为患者提供了健康指导和建议。
粪便检查虽然看似简单,却能够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他们了解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粪便检查,定期进行体检,保持肠道健康。
一、实习背景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粪便检测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掌握粪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我们于近日进行了粪便实验实习。
本次实习由我国知名医学院校的实验室指导老师负责,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粪便检测技术的理解。
二、实习目的1. 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粪便细菌学、寄生虫学检测的操作流程。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4. 提高对粪便检测结果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粪便常规检查(1)观察粪便的量、颜色、形状、质地等外观特征。
(2)检查粪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等。
(3)检测粪便的pH值、隐血试验等。
2. 粪便细菌学检测(1)采集新鲜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
(2)观察菌落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3)进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3. 粪便寄生虫学检测(1)采集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涂片、镜检。
(2)观察虫卵、幼虫等寄生虫形态。
(3)进行虫种鉴定,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四、实习过程1. 实验室参观实习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布局、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等。
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对粪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有了初步的认识。
2. 理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测、寄生虫学检测等相关理论知识,为实际操作奠定了基础。
3. 实际操作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以下操作:(1)粪便常规检查:观察粪便的外观特征,检查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等。
(2)粪便细菌学检测:采集新鲜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菌落观察、药敏试验等。
(3)粪便寄生虫学检测:采集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涂片、镜检、虫卵观察、虫种鉴定等。
4.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掌握了粪便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对粪便检测结果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粪便常规检查、细菌学检测、寄生虫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
粪检实验报告粪检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粪便样本的检测,了解人体肠道健康状况,探索粪便样本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收集实验所需的粪便样本,并进行标记。
2. 实验步骤:a. 将粪便样本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并尽量避免污染。
b.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中的微生物、寄生虫等有机体。
c. 进行化学试剂检测,如pH值、潜血试验等。
d. 进行细菌培养实验,观察和鉴定样本中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e. 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分析样本中的基因信息。
三、实验结果1. 显微镜观察结果:在样本中发现了一些微生物,如肠道菌群、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帮助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2. 化学试剂检测结果:样本中的pH值为7,属于中性。
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表明样本中没有出现明显的出血情况。
3. 细菌培养实验结果: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了一些细菌菌落。
经过鉴定,发现有益菌如乳酸菌等,也发现了一些致病菌的存在。
这些致病菌可能与某些肠道疾病的发生有关。
4. DNA提取和PCR扩增结果:通过提取样本中的DNA,并进行PCR扩增,成功地检测到了一些与肠道健康相关的基因。
这些基因可能与肠道疾病的易感性、免疫反应等方面有关。
四、实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到粪便样本在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这对于评估肠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试剂检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粪便样本的酸碱度和是否存在出血等异常情况。
细菌培养实验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现致病菌的存在,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而DNA提取和PCR扩增则可以更深入地研究粪便样本中与肠道健康相关的基因,为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粪便样本的检测结果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临床诊断。
在进行粪检实验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样本的采集、保存和处理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名称:粪便常规检查实验目的:1. 了解粪便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微生物状况。
2. 评估粪便中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如消化不良、感染、炎症等。
3. 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XX医院检验科实验材料:1. 粪便样本(新鲜采集)2. 粪便常规检验试剂盒3. 显微镜4. 实验记录表实验方法:1. 观察粪便的外观、颜色、形状等物理性质。
2. 使用粪便常规检验试剂盒进行化学成分检测。
3. 对粪便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微生物状况。
实验步骤:1. 收集粪便样本,确保样本新鲜且无尿液污染。
2. 观察粪便的外观,记录颜色、形状、质地等。
3. 使用粪便常规检验试剂盒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包括pH值、胆红素、潜血等。
4. 将粪便样本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
5. 记录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表。
实验结果:1. 外观:粪便呈棕褐色,形状为圆柱形,质地较软。
2. 化学成分检测:- pH值:6.8- 胆红素:阴性- 潜血:阴性3.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偶见- 红细胞:偶见- 寄生虫卵:未见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患者粪便外观、化学成分和显微镜检查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
粪便颜色、形状、质地正常,pH值在正常范围内,胆红素和潜血均为阴性,白细胞和红细胞偶见,未发现寄生虫卵。
结论:1. 患者粪便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2. 建议患者继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确保样本新鲜,避免尿液污染。
2. 实验操作需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3. 实验结果仅供参考,具体诊断需结合临床情况。
实验者签名:________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粪便检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对粪便检测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大学医学检验技术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粪便常规检测(1)目的: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等,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2)操作步骤:①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②记录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③判断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2. 粪便潜血试验(1)目的:检测粪便中是否有隐血,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2)操作步骤:①收集新鲜粪便样本;②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③观察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隐血。
3. 粪便培养(1)目的:分离、鉴定粪便中的病原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操作步骤:①采集新鲜粪便样本;②进行无菌操作;③接种于相应培养基;④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进行鉴定。
4. 粪便虫卵及虫卵抗原检测(1)目的:检测粪便中的虫卵及虫卵抗原,协助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2)操作步骤:①采集新鲜粪便样本;②进行镜检;③观察虫卵及虫卵抗原,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粪便常规检测:通过观察粪便的性状、颜色、气味,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系统疾病。
如发现粪便性状异常,应进一步检查。
2.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协助诊断消化系统疾病。
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存在隐血,提示可能存在消化系统疾病,需进一步检查。
3. 粪便培养:成功分离出部分病原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其中,部分患者培养出大肠杆菌、志贺菌等,提示可能存在肠道感染。
4. 粪便虫卵及虫卵抗原检测:通过镜检和抗原检测,成功诊断出部分患者存在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
六、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粪便检测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处理粪便样本,并进行了粪便常规检测、潜血试验、培养及虫卵及虫卵抗原检测。
粪检实验报告
《粪检实验报告》
在现代医学领域,粪检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
者的肠道健康状况。
通过对粪便中的微生物、寄生虫、消化酶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一些肠道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份粪检实验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项检测的意义和结果。
实验对象:患有腹泻症状的患者
实验目的:通过粪检实验,了解患者肠道内微生物和消化酶的水平,判断肠道
健康状况。
实验结果:
1.微生物检测:患者的粪便中微生物数量较高,主要为肠道有益菌和一些致病菌。
这表明患者肠道内微生态失衡,需要进一步调整饮食结构和补充益生菌。
2.寄生虫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患者的粪便中未检测到寄生虫,这是一个好的消息,排除了寄生虫感染的可能性。
3.消化酶检测:实验发现患者的粪便中消化酶水平较低,说明其消化吸收功能
存在问题,需要加强营养调理和补充消化酶。
结论:通过粪检实验,我们发现患者肠道内微生态失衡、消化吸收功能不佳,
这可能是导致其腹泻症状的原因。
为了改善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我们建议其
进行饮食调理、补充益生菌和消化酶,并定期复查肠道微生态和消化酶水平。
通过这份粪检实验报告,我们不仅了解了患者的肠道健康状况,也为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希望通过粪检实验的持续优化和改进,能够更好地
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肠道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大便培养报告背景大便培养(也称为粪便培养或粪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用于分离和识别人体消化系统中存在的细菌和真菌。
此报告旨在介绍大便培养的步骤和分析结果。
实验步骤1. 采集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新鲜的大便样本以进行培养。
最好在排便后不久采集,以确保样本的新鲜度。
使用一次性手套和塑料容器,将大便样本直接收集到容器中。
2. 样本处理将样本容器密封,并将其送至实验室。
在送达实验室之前,确保样本不会受到污染或温度变化。
3. 培养菌落在实验室中,技术人员将样本进行培养。
他们将大便样本分别涂抹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上,以促进细菌和真菌的生长。
常用的培养基有MacConkey培养基、血琼脂培养基和Sabouraud葡萄糖培养基。
4. 培养基分析在培养基上,细菌和真菌会形成可见的菌落。
技术人员会观察这些菌落的形状、颜色和大小,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提供有关样本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初步信息。
5. 细菌鉴定为了进一步确定细菌菌落的种类,技术人员会使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氧需求测试和代谢产物分析。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技术人员确定细菌的形态特征、代谢能力和耐药性等信息。
6. 报告生成基于上述步骤的结果,实验室将生成一份报告。
报告会列出检测到的细菌和真菌种类,并可能包括对每种微生物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结果解读通过大便培养,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细菌和真菌种类:报告会列出检测到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存在哪些微生物。
2.抗生素敏感性:如果在报告中提供了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医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不同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因此这些结果对于抗生素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3.潜在感染风险:通过识别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大便培养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风险。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感染疾病。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粪便检查实验报告篇一: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验实验报告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年级专业: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从脓汁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培养和检测病原体。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
二实验器材:试管架,酒精灯,污物盘,普通冰箱,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奥林巴斯 CX21型生物显微镜,乙醇乙醚,吸水纸,石蜡油,拭镜纸,染色架,革兰染色瓶,1500W电炉,石棉网,手套,酒精棉球,镊子,碘酒棉球,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冷藏室、蒸馏水、玻片缸、消毒液、1‰新洁而灭、天平、砝码、细菌干粉培养基、锥形瓶、量筒、试管筐、糖发酵管、灭菌平皿、试管(棉塞)、刻度吸管、洗耳球、称量纸、硫酸纸、牛皮纸、橡皮筋、尺子三方法与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消毒和灭菌: ○1. 调配→溶化→ 矫正pH →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2. 干粉培养基→蒸馏水→加热溶化→分装→灭菌→检定→保存。
②细菌的分离培养: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将取脓汁和粪便标本中混杂的多种细菌,分别在普通平板和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 ,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③细菌的纯培养: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有黄色、白色两种菌落;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有紫黑色、淡粉红色两种菌落。
挑选这四种不同菌落分别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④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涂片制备→ 干燥→ 固定→ 革兰染色⑤细菌的生化试验等 : 糖发酵试验, 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血浆凝固酶试验, 半固体接种法, 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⑥结果观察、分析、总结四结果与讨论结果讨论:1. 在制备好培养基后,我们首先采用的是平板划线分离法,从脓汁标本中分离出黄色和白色两种菌落→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株细菌均为G+球菌,排列不规则,呈葡萄串状,是典型的葡萄球菌→再结合菌落或菌苔颜色,可初步断定,这两株葡萄球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再通过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致病菌。
2. 用伊红美蓝平板,从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紫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和粉红色半透明菌落。
紫黑色菌落是能分解乳糖的大肠埃希菌。
粉红色菌落是不能分解乳糖的致病菌。
显微镜下,它们都是G-杆菌,散在排列,从形态上不能鉴别是什么细菌。
经糖发酵试验,半固体动力试验,血清学试验结果鉴定,它们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福氏志贺菌。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1. 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可能是第一次做微生物实验,很多操作都不规范。
例如,没有在无菌操作区进行操作;没有坐着操作;操作时经常会和旁边同学交流;棉塞下端接触到管口外的地方;试管用完后忘记将管口迅速通过火焰3次等等。
这些错误的操作的发生,都因为没有养成无菌操作的习惯,应加以改进。
2. 在培养基上接种培养细菌后,出现有的培养基显示的细菌数量聚集在一起,没有形成单菌落,这是因为,划线的时候力度不对,把琼脂给划破了,标本都渗进了琼脂里面,再用接种环划线时也不能将细菌分离。
3. 在进行糖发酵试验时,结果显示该有气体产生的却没有气体产生。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试验完成后,管口朝上,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溢出,观察不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对病原菌的正确检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正确知道细菌种类的情况下才能对菌用药,否则就会容易造成耐药性的产生,不容易治愈疾病。
在试验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试验的要求去做,操作者应树立一种无菌概念,尽量在无菌环境下操作,既能确保能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又保证操作者的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篇二:临床检验实验报告第十二周年级:201X专业:医学检验班级:1班姓名:赵富海学号:201X221792 温度:13℃湿度:31% 日期:201X年11月27日粪便理学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隐血试验【实验目的】1.掌握粪便理学检查,包括颜色、性状等的方法及内容。
2.掌握粪便显微镜检查直接涂片法,熟悉粪便中各种病理成分的形态特点。
3.掌握粪便隐血试试验邻联甲苯胺法的方法及其评价。
4.熟悉隐血试验的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检测法。
【实验原理】1.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以及有无寄生虫和异物。
2.用生理盐水将粪便涂成薄片,在显微镜下根据粪便中各种细胞、寄生虫、食物残渣、结晶等病理成分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计数数量报告3.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氢,将受体邻联甲苯胺氧化成邻甲偶氮苯而显色。
4.胶体金是由氯化金和枸橼酸合成的胶体物质,具有胶体化的性质,呈紫红色。
特制的乙酸纤维膜上含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的羊抗人Hb单克隆抗体和无关胶体金标记鼠IgG,膜的上端由上到下依次包被羊抗鼠IgG抗体和羊抗人Hb多抗。
检测时,试纸条浸入被检的稀释粪便中,粪便悬液通过层析的作用,沿着试纸条上行,如粪便中含有Hb,在上行过程中与胶体金标记羊抗人Hb单克隆抗体结合,待行至羊抗人Hb多抗体线时,形成胶体金标记的抗人Hb单抗-粪Hb-羊抗人Hb多抗复合物,在试条上显现一条紫红色线,即为隐血试验阳性;试带上无关的胶体金标记的鼠IgG随粪便悬液上行至羊抗鼠IgG处时,与之结合形成又一紫红色线,为阴性对照线(试剂质控线),即隐血试验阳性时试带出现2条紫红色线,如果只显现1条紫红色线为隐血试验阴性,试带五紫红色线出现即说明已失效。
【实验步骤】(一)粪便理学检查1.观察粪便2.观察特殊成分3.报告方式(二)粪便显微镜检查1.制备涂片2.显微镜观察3.报告(三)粪便隐血试验一、化学法:1.制作涂片2.滴加试剂3.结果判断二、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1.制备粪便悬液2.浸试带3.结果判断【实验结果】××医院报告单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22 科室:消化内科标本号:12345 临床诊断:××× 送检标本:大便送检目的:大便常规送检医生:李四送检时间:201X年11月27日结果:大便颜色黄褐色大便性状软大便镜检红细胞 0~5/Hp大便镜检白细胞未见大便镜检虫卵偶见大便隐血(邻联甲苯胺法)阳性,++大便隐血(无色孔雀绿法)阳性, +大便隐血(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阳性检验医师:王二检验时间:201X年11月27日【实验讨论】1.粪便常规检查的目的①了解消化道有无疾病(炎症、出血、寄生虫、恶性肿瘤)②根据feces/stool的性状、组成,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③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2.粪便标本采集与处理①常规标本(颜色和显微镜检查):新鲜(1h内)、少量(3-5g或稀便3ml)、采集部位(外观异常和无异常的粪便)②寄生虫检查标本:24h内送检,如为(-)连续送检3d(寄生虫有周期性排卵现象)“三送三检”。
③化学法隐血实验:实验前3d禁食肉类、动物血和某些蔬菜等;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等;建议连续检查3d3.粪便标本处理①纸类/塑料等材料——焚烧②玻璃/瓷器——消毒液浸泡24h后,煮沸后流水冲洗、烘干③或送医疗垃圾站统一处理,并要做好记录3.粪显微镜检查方法及评价①直接涂片镜检法临床最常用,操作简便,主要用于各种细胞、原虫、寄生虫虫卵、食物残渣、结晶等病理成分,易漏检②浓聚法(沉淀镜检法、浮聚镜检法):繁琐,用于检测虫卵和包囊,可提高检出率③粪便分析工作站操作简便,速度快捷,可自动化4.粪便隐血试验:消化道特别是上消化道少量出血(<5ml),红细胞被破坏,以致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显微镜下也不能证实。
这种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明的微量血液,需用化学法、免疫法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血。
检查粪便隐血的方法称为粪便隐血实验。
篇三:项目十三粪便检验项目十三粪便检验第一节标本采集本节考点:(1)概述(2)标本容器(3)标本采集(一)概述正常粪便中水分约占3/4,固体成分约占1/4,后者包括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无机盐及大量的细菌等。
粪便检验的主要目的为:了解消化道以及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溃疡、肿瘤及寄生虫感染等;根据粪便的性状与组成,判断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功能;分析有无肠道致病菌或肠道菌群失调,以防治肠道传染病;粪便隐血试验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过筛试验。
(二)标本容器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
细菌学检查,粪便标本应采集于灭菌、有盖的容器内。
(三)标本采集1.采集标本的量:一般采集指头大小(约3~5g)的新鲜粪便,盛于清洁、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
细菌学检验时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无菌容器内。
2.送检时间: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1h内检验完毕,否则可因pH改变及消化酶的作用等,使有形成分分解破坏及病原菌死亡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检验,冬季还需对标本进行保温处理。
3.采集标本的性质:应尽可能挑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
外观无明显异常时,应于粪便内外多点取样。
4.隐血试验标本:隐血试验时,应嘱咐患者素食3d后留取标本,禁服VitC及铁剂等药品。
5.特殊情况的标本: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验时,可采用肛门指诊或采便管采集标本。
6.寄生虫检验标本:检查蛲虫时需要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清晨排便前拭取肛门四周,并立即镜检。
7.24h标本检查胆石、胰石、寄生虫体及虫卵计数时,应收集24h内粪便送检。
第二节理学检查本节考点:(1)量(2)外观(3)寄生虫与结石(一)量粪便量的多少与进食量、食物的种类及消化器官的功能状态有直接关系。
进食粗糙粮食及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粪便量相对较多。
反之,则相对较少。
(二)外观1.性状正常成人粪便为成形的、黄褐色软便,婴儿粪便多为黄色、金黄色糊状便。
(1)粘液便:正常粪便中含有少量粘液,但因与粪便均匀混合而不易被发现。
粘液增多提示肠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常见于各种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小肠炎症时,增多的粘液均匀混合于粪便之中;而来自大肠病变的粘液则一般附着于粪便表面。
(2)鲜血便:提示下消化道有出血,常见于肛裂、痔疮、直肠息肉及结肠癌等。
(3)脓便及脓血便: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或直肠癌等。
其中细菌性痢疾以脓及粘液为主,脓中带血;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
(4)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黑色或褐色、质软且富有光泽,故称柏油样便。
上消化道出血量超过50ml时,可见到柏油样便。
服用铁剂、活性炭之后也可排出黑色便,但无光泽,隐血试验为阴性。
(5)胨状便:呈粘胨状、膜状或纽带状物,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绞痛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