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doc
- 格式:docx
- 大小:16.57 KB
- 文档页数:14
病理学重点——消化系统疾病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一、慢性表浅性胃炎(chronicsuperficial gastritis):病变:肉眼:粘膜充血、水肿、深红色,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分泌物,伴有点状出血或糜烂;镜下:炎性病变位于粘膜浅层,主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粘膜浅层水肿、点状出血和上皮坏死脱落。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 gastritis):(一)病因和分型:1、A型:发病与免疫因素关系密切,病变在胃体部。
2、B型:发病与自身免疫无关,病因可能与吸烟、酗酒或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如APC)等有关。
其病变部位在胃窦部。
(二)病变:1、肉眼:胃粘膜薄而平滑,皱襞变浅,有的几乎消失。
粘膜表面呈细颗粒状。
2、胃镜检查:(1)正常胃粘膜的桔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2)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周围的正常胃粘膜界限明显;(3)萎缩处粘膜下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3、镜下:(1)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可有囊性扩张,常出现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及肠上皮化生)。
(2)在粘膜固有层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三、肥厚性胃炎:病变特点是,粘膜肥厚,皱襞加深变宽似脑回状。
镜下,腺体肥大增生,腺管延长。
粘膜固有层炎性细胞浸润不显著。
四、疣状胃炎:病变处胃粘膜发生一些大小不等的糜烂,其周围粘膜隆起,因而形成中心凹陷的病灶,形如痘疹。
病灶主要分布在幽门窦部。
第二节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一、概述: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
二、病变(一)部位:胃小弯侧、胃窦部多见。
(二)特点:1、肉眼:溃疡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5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粘膜皱襞从溃疡向周围呈放射状,溃疡底部通常穿越粘膜下层,深达肌层。
2、镜下:溃疡底大致由4层组织组成:炎性渗出物、坏死组织、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
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在溃疡边缘常可看到粘膜肌层与肌层粘连、愈着。
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病理学笔记讲义-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重点:1.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2.三步曲: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癌3.消化道的癌:食道癌,胃癌,大肠癌4.阑尾炎内容:慢性萎缩性胃炎1.发生与HP感染有关2.病变特点:1)粘膜层萎缩变薄腺体减少,这是本病最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粘膜层固有层见不同程度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3)上皮化生:a)假幽门腺化生:胃底胃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被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
b)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出现杯状细胞、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
消化性溃疡病一、溃疡病的病因:胃液的消化作用,粘膜抗消化能力减低(HP)网站整理二、病理变化:1.部位:十二指肠球部的前壁或后壁,小,直径<1cm.胃窦部小弯侧,直径<2cm.2.溃疡底的4层(由浅入深):1)炎性渗出物:少量白细胞、纤维素等2)坏死组织3)新鲜的内芽组织4)陈旧的疤痕组织: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纤维的损伤及小球状增生三、结局和并发症:1.出血(10%~35%)2.穿孔(5%),十二指肠球部多见3.幽门狭窄(3%)4.恶变(≤1%,胃溃疡多见)阑尾炎一、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感染和阻塞二、急性阑尾炎的病理变化共同特点:阑尾壁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2.急性蜂窝织性(化脓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见于阑尾壁各层3.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中性粒细胞浸润阑尾壁全层伴坏死三、结局及合并症1.大多手术治疗2.部分转为慢性3.细菌沿门静脉入肝形成肝脓肿。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名词解释1革囊胃2嗜酸性小体3胆石症选择题1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A胃体弥漫性病变,很少或不累及胃窦B常伴有恶性贫血C病变主要在胃窦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矢;D胃分泌功能严重障碍,维生素B及吸收障碍E血清胃壁细胞抗体阳性2疡病在病理上组织损伤至少要深达哪一层:A粘膜层B粘膜肌层C粘膜下D肌层E浆膜层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上消化道大出血B自发性腹膜炎;C肝性昏迷;D原发性肝癌E功能性肾衰竭・是非判断题1小肠型不完全化生相对于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矢系较密切。
2胃溃疡多位于胃小侧,愈近贲门愈多见。
3急性重型肝炎发生机制主要是免疫功能过强,感染病毒多,毒力强。
简答题1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
2请列表比较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区别;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二)・名词解释1毒性蜂窝织性胃炎2假小叶3海蛇头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溃疡镜下的四层分层的?A渗岀层B纤维层C坏死层D肉芽组织层E疤痕组织层2以下哪项为进展期胃癌的肉眼形态?A表浅凹陷型B隆起型C息肉型D凹陷型E表浅平坦型3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中,属于间叶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的有:A Kuptler 大细胞;B 气球样变性;C Acidoplilic bodyD 点状坏死;E Lytii hecrosis・是非判断题1溃疡病特指发生于消化管的溃疡。
2胃癌引起的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3肝硬化晚期腹水的生成机制之一是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压迫于肝静脉主干。
•简答题1简述胃癌的组织发生及其慢性胃炎的矢系。
2酒精性肝病与肝硬化病理变化的比较和联系。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三)・名词解释1肠上皮化生2肝细胞气球样变3假小叶•选择题1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A胃小弯近幽门部B十二指肠球部C胃与十二指肠球部D十二指肠下段E胃体部2胃溃疡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A梗阻B穿孔C出血D癌变E粘连3我国门脉性肝硬变(小结节性肝硬变)的常见原因为:A慢性酒精中毒B营养缺乏C毒物中毒D病毒性肝炎E药物中毒・是非判断题、1根据组织学分型早期胃癌以乳头状腺癌最为多见・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理改变可分为四层,由浅到深可分为:渗出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和坏死层3上消化道大出血为肝硬化的最常见并发症简答题1比较良性、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特点。
2试列表比较溃疡病大岀血与肝硬化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区别。
3简述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的机制。
4试述慢性胃溃疡的好发部位,肉眼和镜下病变要点。
5叙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名词解释1革囊胃:浸润性胃癌癌组织向胃壁弥漫性浸润使胃壁增厚,可达2-3cm ,质硬>胃腔缩小,粘膜皱壁消失,尤如皮革成制成之囊袋样,恶性度较多。
2嗜酸性小体:为单个肝细胞凋亡,肝细胞胞浆失水皱缩'胞体复小'核碎裂或消失,整个肝细胞变成一个源红色的固形小体,称之为嗜酸性小体3胆石症:胆道系统中,胆汁的某些成分可以在各种因素作用分析出,凝集而形成结石。
发生于各级胆管内的称胆管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的称胆囊结石。
•选择题1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特点是:(C)A胃体弥漫性病变,很少或不累及胃窦B常伴有恶性贫血C病变主要在胃窦部,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矢;D胃分泌功能严重障碍,维生素B及吸收障碍E IM清胃壁细胞抗体阳性2疡病在病理上组织损伤至少要深达哪一层:(C)A粘膜层B粘膜肌层C粘膜下D肌层E浆膜层3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A上消化道大出血B自发性腹膜炎;C肝性昏迷;D原发性肝癌E功能性肾衰竭・是非判断题1小肠型不完全化生相对于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矢系较密切。
2胃溃疡多位于胃小侧,愈近贲门愈多见。
(X) 3急性重型肝炎发生机制主要是免疫功能过强,感染病毒多,毒力强。
(V )•简答题1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
答:(1)肉眼观:①正常胃粘膜的桔红色色泽消失,代之以灰色;②萎缩的胃粘膜明显变薄,与正常胃粘膜清楚;③萎缩处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2)光镜下:腺上皮皱缩,腺体变小,胃体部或底部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常出现肠上皮化生,粘膜固有层出现炎细胞浸润;2请列表比较良、恶,性溃疡的肉眼形态区别;答:(见表)良性溃疡恶性溃疡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四状或火111口状大小溃疡直径一般v 2cm溃疡直径常>2cm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周围粘膜皱裂向溃疡集中皱裂中断,呈结状肥厚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二)・名词解释1毒性蜂窝织性胃炎:即感染性胃炎,由化脓菌感染所致的胃粘膜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2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致之。
3海蛇头: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迂曲,并向上及向下腹壁延伸的表观。
•选择题1以下哪项不属于溃疡镜下的四层分层的?( B )A渗出层B纤维层C坏死层D肉芽组织层E疤痕组织层2以下哪项为进展期胃癌的肉眼形态?(C)A表浅凹陷型B隆起型C息肉型D凹陷型E表浅平坦型3病毒性肝炎基本病变中,属于间叶反应性增生及肝细胞再生的有:(A)A Kuptler 大细胞;B 气球样变性;C Acidoplilic bodyD 点状坏死;E Lytii hecrosis・是非判断题1溃疡病特指发生于消化管的溃疡。
(V) 2胃癌引起的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
(x )3肝硬化晚期腹水的生成机制之一是肝内结缔组织增生压迫于肝静脉主干。
(x)•简答题1简述胃癌的组织发生及其慢性胃炎的矢系。
答:胃癌的组织发生有以下三点:①胃癌细胞主要为胃腺颈部和胃小凹底部的干细胞;②肠上皮化生与癌变,肠上皮化生可过渡到肠型胃癌,肠化生病变向胃癌移行;③非典型增生与癌变,胃癌吋重度非典型增生多出现在癌旁,有的与癌变呈移行矢系。
与慢性胃炎的矢系: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出现上皮化生,胃体和胃底部腺体的壁细胞和主细胞消失,为类似幽门腺的粘液分泌细胞所取代,称为假幽门腺化生,是产生胃腺的厚固之一。
疣状胃炎病变会伴有不典型增生,此为具有癌变潜能的一种癌前病变。
2酒精性肝病与肝硬化病理变化的比较和联系。
答:酒精性肝病主要引起肝的三种损伤,脂肪肝,酒精肝和酒精性肝硬化。
到酒精性肝硬化的时期,已成为肝硬化的一种,酒:精性肝炎时肝细胞发生坏死,最终引起纤维化,与相邻小叶的纤维化条索相互联接,导致肝小叶的正常结构被分割破坏,形成假小叶。
具有肝硬化的中典型镜下改变。
有较大外观差异是存在于早、中期;脂肪肝,肉眼观,肝大而软,黄色,肝硬化,体积正常或略增大,质地稍硬,后期,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切面可见小结节,为纤维组织包绕,呈黄褐色或黄绿,而脂肪肝是脂滴将细胞核推剂到细胞一侧,肝细胞肿大变圆,如未发展到纤维化,或者可以恢复。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三)・名词解释1肠上皮化生: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上皮和腺上皮被有杯状细胞,具有纹状缘的吸收上皮细胞和潘氏细胞的上皮所取代,与小肠上皮相类似。
2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因水分增多而肿胀,变圆,胞浆透亮,细胞体积超过正常1倍以上者为气球样变性。
3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和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
•选择题1消化性溃疡最好发于:(B)A胃小弯近幽门部B十二指肠球部C胃与十二指肠球部D十二指肠下段E胃体部2胃溃疡的合并症最常见的是:(C)A梗阻B穿孔C出血D癌变E粘连3我国门脉性肝硬变(小结节性肝硬变)的常见原因为:(D )A慢性酒精中毒B营养缺乏C毒物中毒D病毒性肝炎E药物中毒・是非判断题、1根据组织学分型早期胃癌以乳头状腺癌最为多见・(X )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理改变可分为四层,由浅到深可分为:渗岀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和坏死层(X )3上消化道大出血为肝硬化的最常见并发症(V )•简答题1比较良性、恶性溃疡的大体形态特点。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外形圆或椭圆形不规则形,四状或火LU 口状大小直径一般v2cm直径>2cm深度较深较浅边缘平整,不隆起不规则隆起答:良性、恶性溃疡大体形态特点比较如表所示:周围粘膜皱裳向溃疡集中皱裳中断或增粗呈结节状2试列表比较溃疡病大出血与肝硬化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区别。
答:见表: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多溃疡病大出1111食管静脉曲张出I1IL病史有溃疡病史有肝脏病史临床症状有上腹部疼痛、返酸、暧多有上腹饱胀、食欲不振、消气等瘦、乏力等身体检查除多有上腹部压痛外,无多有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其他体征腹水、蜘蛛痣、肝掌、黄疸等肝病体征生化检查肝功多在正常范围同多有肝功能损害血化验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脾功能亢进而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X线检查多有龛影或间接影像可见食管有虫蚀样改变3简述肝硬化晚期腹水形成的机制。
答:①门静脉高压,毛细血管压力高,管壁缺氧,通透性增加水及电解质成分,血浆渗出;②肝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致使低蛋白血症;③再生结节压迫肝窦或小叶纤维化致窦内压升高,使大量淋巴液形成,从肝包膜及淋巴管漏出,进入腹腔;④肝灭活激素水平下降,使醛固酮,抗利尿激素等增多水钠潴留。
4试述慢性胃溃疡的好发部位,肉眼和镜下病变要点。
答:①好发部位: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靠近幽门处,尤其多见于胃窦部;②肉眼特点:胃粘膜面有一卵圆形溃疡病灶,直径;溃疡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平坦干净,周边粘膜萎缩变薄,有时可见粘膜皱裳自溃疡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③镜下特点:胃粘膜局部组织呈凹陷缺损,其底部从上至下可见典型的四层结构;Q渗出层: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渗出b坏死层:红染,无结构的坏死物质c肉芽组织层: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较多,少许炎细胞浸润d瘢痕组织层:由纤维组织组成,可发生玻璃样变性,其内可见小动脉壁内膜增厚,管腔变窄或有血栓形成5叙述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和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答:A、门脉高压症的表现:①脾肿大:脾静脉淤血所致,引起脾功能亢进;②胃肠淤血:粘膜淤血水肿,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③腹水:晚期在腹腔内聚集大量淡黄色透明液体;④侧支循环形成:主要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脐周围静脉网曲张B 肝功能不全的表现:①睾丸萎缩,男性乳腺发育;②蜘蛛状血管痣:体表的小动脉未稍扩张;③出血倾向: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斑;④肝细胞性黄疸:肝细胞坏死'胆汁淤积;④肝性脑病:晚期肝功能衰竭引起神经精神综合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