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7.67 KB
- 文档页数:3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景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承受的游客数量上限。
它是根据目的地的自然、文化、社会等方面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保护需求来确定的。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强调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考虑。
当游客数量超过旅游环境容量时,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资源过度开发:过多的游客会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过度使用,对
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如水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紊乱等。
2.环境质量下降:人流密集、垃圾增加以及噪音污染等会对环境质
量造成负面影响,破坏景区原有的美丽和宜居环境。
3.游客体验下降:过多的游客会导致景区拥挤不堪,行程安排不便,
长时间排队等,使得游客的体验感受大打折扣。
4.文化冲击:大量的游客涌入一个地方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
式、习俗和文化产生冲击,破坏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价值。
为了规范旅游活动并保护旅游资源,制定和管理旅游环境容量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的措施可以包括:
1、限制游客数量:通过门票限定、预约制度等方式限制游客的数量,以确保不超过旅游环境容量。
2、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停车场、公共厕所、休息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接待能力。
3、制定旅游规划:结合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点和环境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旅游规划,合理分配游客流量,避免集中在某些景点或时段。
4、提高游客教育: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提倡文明游览,引导游客尊重当地文化和环境,积极保护资源。
通过合理控制旅游环境容量,能够平衡旅游业发展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
案例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以宜宾地区为例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和对旅游行为方式所容忍的程度,其内涵主要包括旅游生态容量、旅游空间容量以及旅游生活环境容量等。
宜宾具有218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以蜀南竹海、石海洞乡、僰人悬棺等自然文化旅游和五粮液集团的产业旅游为支撑。
本文测算了宜宾市旅游环境容量,为宜宾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旅游环境容量计算(一)旅游生态容量(Ecological capacity)旅游生态容量表征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其大小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净化、吸收旅游污染物的能力及一定时间内每个游客产生的污染物的量。
旅游生态容量计算公式:上式中:Rs——日旅游生态容量,单位:人;Si——第i个旅游区的面积,单位:m2;Pi——第i个旅游区的森林覆盖率,单位:%;Sa——人均绿地面积,单位:m2。
宜宾市主要的风景旅游区的总面积为892.50 km2,各旅游区的平均森林覆盖率为45%.人均绿地面积参考国内同类风景区,取值为40 m2/人。
求得宜宾市生态旅游容量为:1 004.06万人/日。
(二)旅游空间容量(Spacious capacity)旅游空间容量包括面积容量、游道容量、游线容量以及洞穴容量。
计算公式为:上式中:Da——日旅游空间容量,单位:人;Si——第i个旅游区的面积,单位:m2;Sa——人均合理环境容量面积,单位:m2;T——景区每日开放时间,单位:小时;t——游客平均游览时间,单位:小时。
根据宜宾市实情,参考国内其它景区的情况,公式中Sa取500 m2/人,景区每日开放与游客平均游览时间都为8小时,取周转率为1。
求得宜宾市旅游空间为:178.5万人/日。
(三)旅游生活环境容量(Living capacity)旅游生活环境容量是指旅游区承受游客吃、住,行、乐、购等消费活动的能力。
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峨眉山景区为例姓名:韦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科学技术哲学指导教师:李荃辉20100601摘 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以峨眉山景区为例作者简介:韦艳,女,1981年8月生,师从成都理工大学李荃辉教授,2010年0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旅游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旅游产品供需之间的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
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空前繁荣,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广泛实施,生态旅游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时,各种消极效应也随之出现,并逐渐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在威胁: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旅游景区的粗放式经营,旅游设施建设的病态膨胀,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等等,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旅游业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渐入人心,作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和载体的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一经提出,便受到了热烈追捧。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如火如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生态旅游为旅游地的建设和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又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旅游区的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大多数所谓的生态旅游区并没有如其概念本身要求的那样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重目标统一。
究其原因,可以发现管理理念落后,缺乏有效的游客影响管理手段和系统化的实施步骤是最大的障碍。
进行生态旅游环境容量与评价方法研究,对于指导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旅游容量、可持续发展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评述,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导语: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景区的人流量也越来越大,给景区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提升旅游体验,旅游环境容量体系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容量概念、容量评估和容量管理三个方面介绍旅游环境容量体系。
一、容量概念旅游环境容量是指旅游景区所能承载的最大游客数量,也可以理解为景区的人流量上限。
景区的容量不仅包括人数上限,还包括对环境、资源和设施的承载能力。
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是根据景区的自然、人文和管理等因素来综合评估的。
二、容量评估1. 自然环境评估自然环境评估是旅游环境容量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景区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水资源、土壤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的植被覆盖率、水源供应情况、土壤侵蚀程度等都是评估自然环境容量的指标。
2. 人文环境评估人文环境评估主要考虑景区的文化资源、历史价值、社会接受度等因素。
通过对景区的历史遗迹、文化传承、社会支持等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人文资源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等都是评估人文环境容量的指标。
3. 设施设备评估设施评估主要考虑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厕所等基础设施的状况和承载能力。
通过对交通拥堵情况、酒店住宿率、餐厅服务水平等进行评估,来确定景区的设施设备承载能力。
例如,景区周边道路交通情况、酒店客房数、餐厅座位数等都是评估设施设备容量的指标。
三、容量管理1. 控制游客数量控制游客数量是旅游环境容量管理的核心措施之一。
景区可以通过限制门票销售数量、实行预约制度、设立游客上限等方式来控制游客流量,保护景区的环境和资源。
同时,景区也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制定不同的游客容量标准,合理安排游客流量。
2. 优化游览线路优化游览线路是提升旅游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景区可以根据游客流量和景点容量,合理规划游览线路,引导游客有序游览,避免拥堵和过度集中。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摘要】摘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承载游客数量的极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探讨了影响容量的因素包括生物多样性、气候和土地利用等。
然后介绍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随后讨论了研究的现状和管理与规划,强调了在发展生态旅游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强调了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包括利用新技术和跨学科合作。
最后展望了未来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发展,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概念、因素、评价方法、现状、管理、规划、重要性、发展方向、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是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已经成为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现状、管理与规划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研究是一个综合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旅游景区或自然保护区所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和活动程度。
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平衡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游客量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综合考量不同因素的问题,包括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游客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游客行为的规范等。
它不仅考量了景区内部的容量限制,还考虑了周边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旅游景区环境容量1. 简介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指的是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它是基于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及保护环境和提供最佳游览体验的考虑而确定的。
景区环境容量是旅游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参数,对于提高旅游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2. 定义和标准旅游景区环境容量通常包括了人口容量和车辆容量两个方面。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景区可以容纳的最大游客数量。
车辆容量是指景区停车场和交通道路可以容纳的最大车辆数量。
在确定旅游景区环境容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旅游景区的核心资源,例如山水风景、动植物种类等。
需要评估自然资源的承载力,判断景区能够承载的游客数量。
例如,一座山脉如果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动物群落,那么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2.2 人文资源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建筑、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等。
这些资源也会对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造成影响。
例如,一座古城拥有众多历史建筑和文化传统,游客更倾向于前往参观,因此需要考虑景区容纳更多游客的能力。
2.3 交通设施景区的交通设施对于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也非常重要。
如果景区的交通设施不完善,难以容纳更多的游客及车辆,那么景区的环境容量就会受到限制。
2.4 环境保护和游客体验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游客体验。
不能过度开发和拥挤,导致景区环境恶化和游客体验差。
因此,在评估景区环境容量时,需要综合考虑保护环境和提供最佳游览体验的平衡。
3. 评估方法3.1 定量评估定量评估是通过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进行景区环境容量的评估。
这种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包括游客流量、景区面积、交通状况等参数。
然后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景区的最大容量。
定量评估方法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3.2 定性评估定性评估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来评估景区环境容量。
这种方法相对于定量评估来说,更加主观。
专家根据自己对景区的了解和经验,综合考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设施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游客数量。
摘要: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别依据,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运用游路法,对小五台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年环境容量为224.32万人次,大于规划期内年游客人数最大值193.56万人次,从游客数量上分析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
以上结论可为小五台山旅游开发时游客数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小五台山;旅游;环境容量;分析大众化旅游迅猛发展,由此所致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环境容量研究应运而生。
Lapage 于1963年提出了旅游容量的概念,1964年,美国学者Wagar 在《具有游憩功能的荒野地的环境容量》中提出“游憩环境容量是指一个游憩地区能够长期维持旅游品质的游憩使用量”[1]。
1971年,Lim 和Manning 将旅游环境容量分成生物物理容量、社会文化容量、心理容量和管理容量[2]。
之后,国内外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并从资源容量到资源与设施容量逐步扩展到自然、经济、社会心理容量的研究[3]。
国内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对其概念体系、量测模型及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探讨,开展了对泰山、武夷山和庐山等景区的旅游容量综合测算研究。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旅游业在发展中也逐步暴露出过度饱和、生态容量超载和环境破坏等问题[4],本文对小五台山生态旅游容量进行研究,以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小五台山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横跨蔚县与涿鹿县两县,是太行山主峰、华北最高峰,是华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小五台山分布有野生高等植物1393种,陆栖脊椎动物137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15种,其中褐马鸡为世界珍禽、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小五台山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小五台山五个主峰、灵山、赤崖堡沟、瀑布、清潭,华北最为显著植物垂直分布带谱、天然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草甸、金莲花海、金河晴月等自然风景资源,有雪峰寺遗址、铁林寺遗址、三教观、小五台山自然博物馆等人文风景资源。
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
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一种新趋势。
生态旅游区成为人们去寻找自然之美、享受生态环境、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去处。
但过度的旅游开发和过多的游客流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但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也降低了生态旅游区的吸引力。
因此,对于生态旅游区来说,我们必须进行生态环境容量分析。
一、什么是生态环境容量?
生态环境容量指的是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量或者最大游客承载量。
它表示了生态系统能够容纳多少的游客,使游客与环境平衡发展。
生态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的指标,它涉及到生态自然条件、生态经济条件、生态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
二、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分析的重要性
随着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区不断增加,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游客上涨导致过多的环境压力,长期以来,生态环境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导致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
因此,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容量进行分析与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合理的环境容量内运营,才能保证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能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魅力。
三、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
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定量测算和
定性测算两种方法。
定量测算方法是通过对生态旅游区现有的自然资源、景观资产、持续发展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数学和统计分析,进而计算
出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容量。
例如通过对游客密度、人均用地面积、游客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指标进行客观的测算,以保证其符合旅
游区自身生态条件的要求。
定性测算方法是通过专家知道判断、分析和评价生态旅游区中
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等因素来进行环境容量分析,采用以下方法:
1、环境敏感度评价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生态旅游区内的
关键生态系统进行评估。
例如对旅游区内的湖泊、湿地、河流、
雪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进行敏感度评价,并据此调整游客
承载量。
2、经验安全系数法:这种方法是针对生态旅游区整体进行评估。
根据旅游区的地形、自然景观、交通等因素,采用一定的经
验安全系数,确定旅游区的环境容量。
四、如何合理评估生态旅游区的环境容量?
1、考虑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
提下,评估游客承载量,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持续使用价值。
2、研究游客消费习惯。
对游客的路线、时间和消费状况等进
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保证生态环境的最大利用率。
3、安全风险考虑。
我们还应该考虑旅游区内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据此制定应急预案,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4、组织建设和管理规范。
组织建设和管理规范,具有关键作用。
要建立好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和服务,制定详细规章制度,
常规巡查对旅游区内的各类资源、文化资产、人员等要实现精细
化管理。
五、结论
要想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认真评估生态旅游
区环境容量,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
只有这样,生态旅游才能成
为一个可以为长期之计的产业,才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到自然环境
的美好,才能保证生态旅游区的文化、自然历史和生态系统的完
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