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305.00 KB
- 文档页数:80
合理用药规范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使用药物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和经济,即患者在获得最大治疗效益的同时,承担尽可能小的经济负担。
二、注意事项
1.避免滥用,预防不良反应;
2.注意患者病史,药物过敏史;
3.注意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4.注意防止蓄积中毒;
5.注意年龄、性别和个体的差异性以及特异人群(老人、儿童、孕妇、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的用药;
6.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
7.使用新药时需慎重;
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1.抗菌药物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或疑似者、发热原因不明、缺乏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证据的疾病原则上不用抗菌药物;
2.根据抗菌药物动学及药效特点,结合病情的轻重程度,决定给药剂量及给药次数;
3.抗菌药物品种不宜频繁更换,一般应观察72小时,重症一般观察48小时,如治疗无效,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品种与方案的更替。
合理用药知识一、合理用药基本原则是什么?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概括地讲就是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用药有效。
具体包括以下7条:1.正确的诊断。
2.注意病史和用药史。
3.注意个体化用药。
4.严格掌握适当证。
5.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6.注意不良反应。
7.全面深入地了解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注意药物的选择(疗效高、毒性低)和用法(合理的疗程和合理的停药)。
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哪些药物?1.禁用药1)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的药物:肝素、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甲氨蝶呤、苯巴比妥、保泰松、己烯雌酚、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氟烷、氯贝丁酯、扑米酮(扑痫酮)、胰蛋白酶、阿司米唑、酒石酸锑钾(钠)注射液以及避孕药(炔诺酮、复方炔诺酮片、复方炔诺酮膜、复方甲基炔诺酮片)。
2)肝功能不全者应禁用的药物: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吗啡、阿片(片、酊)、两性毒素B等。
3)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的药物:丙磺舒、复方炔诺孕酮片、碳酸锂、卡那霉素等。
2.慎用药1)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的药物: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水合氯醛、呋塞米、卡氟噻嗪、依他尼酸、氯化铵、碘化钠、氨苯砜、乙酰唑胺、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右旋糖酐注射液、泛影葡胺、胆影葡胺、苯丙酸诺龙、甘珀酸钠、双氯非那胺、复方新诺明、环磷酰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左旋多巴、对乙酰氨基酚、利多卡因、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氨茶碱、华法林、双香豆素、氟胞嘧啶、吡哌酸、阿糖胞苷、塞替哌等。
2)肝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的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异烟肼、红霉素、异丙嗪、氯丙嗪、奋乃静、格鲁米特、别嘌醇、氯氮䓬、普萘洛尔、硫喷妥钠、乳酸钠、氟哌啶醇、阿司匹林、胺碘酮、酮康唑等。
3)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的药物:呋喃妥因、洋地黄毒苷、地高辛、氨甲苯酸、氨甲环酸、氯化钾、氯化钠、硝普钠、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万古霉素、头孢噻啶、两性霉素B、顺铂、氢氯噻嗪、氨苯蝶啶、胍乙啶、卡托普利、秋水仙碱、别嘌醇、金刚烷胺、布洛芬、萘普生、吡罗昔康、哌唑嗪、西咪替丁、新霉素、乙胺丁醇及氨及氨基苷类抗生素等。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一、引言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是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环节,是医疗质量的核心。
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成立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
委员会由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检验科、临床科室等部门的代表组成。
三、管理原则1.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2. 遵循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择药物品种、规格、剂量和使用方法。
3. 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法律法规,确保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
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5.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高医师和患者对药物知识的认识。
四、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采购程序,确保药品的合法性和质量。
优先采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内的药品,限制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内的药品。
2. 新药遴选管理制度:新药引进需经过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委员会审批,确保新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
3. 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储存保管规定,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药品应按照药品性能、储存条件要求进行分区、分类管理,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
4. 效期药品管理制度:对效期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管理,确保患者使用的是有效期内药品。
对效期药品进行及时处理,防止过期药品的使用。
5. 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对高警示药品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患者使用安全。
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6. 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对易混淆药品进行规范管理,确保患者使用正确药品。
对易混淆药品进行醒目标识,防止混淆错误。
7. 临床用药指导制度:开展临床药学服务,为医师和患者提供药物知识咨询和指导。
医师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
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1.根据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药物的抗菌谱、抗菌活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并选择对目标菌株敏感的抗菌药物。
2.个体化治疗原则。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免疫状态等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3.选择最窄谱的抗菌药物。
尽量选择最窄谱的抗菌药物,以减少对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的干扰和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4.优先选择不引起交叉耐药的抗菌药物。
交叉耐药是指一种耐药菌对不同类别或同类别不同药物均具有耐药性的现象。
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优先选择对耐药菌有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5.根据药物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等因素进行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有不同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途径,并按照规定的用药方法进行合理用药。
6.控制合理用药时机和疗程。
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合理确定用药时机和疗程,并在临床有效时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7.根据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毒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一些抗菌药物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8.遵循抗菌药物联合治疗的原则。
在临床上,联合应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和抗药性的发展。
但联合治疗也需要慎重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
9.鼓励发展和使用新型抗菌药物。
由于抗菌药物抗药性问题的加剧,需要不断发展新型的抗菌药物,如新型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等,并合理推广和使用,以应对多药耐药的挑战。
总之,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微生物学、药理学和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剂型、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并控制合理用药时机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和滥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最佳的疗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药性的发展。
临床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1. 合理选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性别、生理状态、药物过敏史、个人习惯等因素,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2. 合理用药:按照推荐用药剂量和用药频次给药,遵循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药品管理要求,确保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3. 个体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确定特定用药目标和既定疗效,以达到修复、维持、稳定患者生命的目标。
4. 空穴不来风:药品管理要求避免“三浪费”,即药品的过多、不及时和不合理使用,确保使用的药品足够、适当、安全。
5. 临床实践规范:制定科学、规范的药品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从药品管理开始到治疗结束,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药品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合理用药指南在医疗领域中,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医疗成本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药物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多样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临床合理用药并非易事。
为了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临床合理用药指南。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安全性原则用药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过敏史等因素,避免使用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更要谨慎选择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
2、有效性原则药物的使用应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体种类、药物的药理作用等选择合适的药物。
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以确保药物能够在体内达到有效的浓度,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3、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应选择成本效益比较高的药物。
不仅要考虑药物的价格,还要考虑治疗总成本,包括药物的费用、检查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处理费用等。
通过合理选择药物,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适当性原则用药应符合患者的病情、体质、治疗目标以及医疗环境等条件。
例如,对于轻症患者,应尽量选择口服药物,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给药;对于复杂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在基层医疗机构,应优先选择常见、易得的药物。
二、用药前的准备1、明确诊断准确的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
医务人员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的病因,为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依据。
2、了解患者情况在用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药物的选择、剂量的调整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测都非常重要。
3、掌握药物知识医务人员应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知识。
合理用药的原则导读: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2013年12月13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城乡居民用药的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主要内容如下: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2013年12月13日发布公告称,中国城乡居民用药的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主要内容如下: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能少用的就不多用,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的原则。
4.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说明。
5.处方药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切勿擅自变更。
特别是抗菌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长期、大量地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特别注意禁忌。
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疾病的患者,用药应更加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从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的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需要接种疫苗者提供一类疫苗,有关人员应按时接种。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药物具有两面性,既能治病,也能致病。
在用药治病的过程中,合理地运用药物对于治愈疾病和保证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国家在药品管理上制订了详细的规定,对药品的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目的就是避免药物的不当使用给人们造成伤害。
值此全国安全用药月之际,本版组织专版与大家共同探讨安全用药的话题,让我们一起“安全用药,共享健康”。
人吃五谷杂粮,几乎没有不生病的。
用药常是第一选择,因此,合理用药就很重要。
合理用药的名词解释一、引言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疾病诊断、病情特点、药物属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并进行正确的用药方法和用药剂量的指导与管理,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合理用药是现代医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疗效、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理用药的原则合理用药的实践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个体化原则每个患者的病情、生理状况、药物敏感性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制定。
这包括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等。
2. 综合治疗原则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单一药物的使用,而是通过综合运用不同药物或治疗方法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可以避免单一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3. 安全原则在用药过程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合理用药需要遵循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使用对患者有潜在危害的药物。
同时,还需要对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等进行合理的调整,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4. 经济性原则合理用药需要考虑药物的经济性。
在治疗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疗效好的药物,避免使用昂贵且疗效相对较差的药物。
合理用药还需要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避免浪费医疗资源。
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合理用药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 提高治疗效果合理用药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减少药物的耐药性产生。
同时,合理用药还可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2.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合理用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医疗费用的浪费。
通过选择经济性好且疗效相当的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药物费用。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导读: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2013年12月13日发布公告称,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的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主要内容如下: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2013年12月13日发布公告称,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的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
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主要内容如下: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用药应遵循能不用的就不用、能少用的就不多用,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输液的原则。
3.买药要去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的处方购买。
4.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说明。
5.处方药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切勿擅自变更。
特别是抗菌类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
非处方药长期、大量地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特别注意禁忌。
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疾病的患者,用药应更加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从事驾
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的从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的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需要接种疫苗者提供一类疫苗,有关人员应按时接种。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