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教师用)
- 格式:docx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6
教案:给学校画张“地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本知识,学会如何绘制简单的地图。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校园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定义、作用、种类、绘制方法等。
2. 观察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的布局和特色。
3. 绘制学校地图:实地考察、绘制草图、完善地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
2. 教学难点:实地考察和绘制地图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学校平面图、地图范例、教学PPT等。
2. 学具:铅笔、橡皮、直尺、彩笔、绘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地图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布局和特色。
3. 绘制草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地考察的结果,绘制学校地图的草图。
4. 完善地图:学生根据草图,使用绘图工具,绘制出完整的学校地图。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给学校画张“地图”2. 板书内容:地图的基本知识、学校环境考察、绘制学校地图的步骤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家庭地图。
2. 拓展活动:学生收集其他学校的地图,进行比较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教学效果。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制方法,培养了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学生对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校园主人翁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给学校画张‘地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绘制草图、完善地图,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中国地图(ppt制作专用)课件一、课件背景本课件以中国地图为主题,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各省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课件采用PPT制作,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件结构1. 封面:展示中国地图课件,配以简洁明了的背景图案。
2. 目录:列出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章节,方便学生快速了解课件结构。
3. 地理篇:介绍中国各省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经济篇:分析中国各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主要产业、经济总量等。
5. 文化篇:展示中国各省份的文化特色,如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历史名人等。
6. 旅游篇:推荐中国各省份的旅游景点,介绍其特色和魅力。
三、课件制作要点1. 图文并茂:课件中应包含丰富的图片、图表,以直观展示各省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
2. 逻辑清晰:课件内容应按照地理、经济、文化、旅游等分类,确保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
3. 语言简洁:课件中的文字描述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降低学生阅读难度。
4. 互动性强:课件中可设置一些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设计美观:课件整体设计应美观大方,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
四、课件使用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课件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各省份的相关知识。
3. 课件可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4.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本课件,希望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各省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探索精神。
中国地图(ppt制作专用)课件一、课件背景本课件以中国地图为主题,旨在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各省份的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课件采用PPT制作,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件结构1. 封面:展示中国地图课件,配以简洁明了的背景图案。
幼儿园大班《地图》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世界》的第九章《我们生活的地球》,主要详细内容为认识地图,包括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用途以及如何阅读地图。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图的基本概念,知道地图的分类和用途。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判断地图的能力,能简单阅读地图。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地理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用途以及阅读地图的方法。
难点:如何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地图(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城市地图等)、地球仪、磁性地图教具。
2.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磁性地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去公园或旅游时使用地图的经历。
(2)展示地球仪,让幼儿观察并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地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用途。
(2)讲解如何阅读地图,通过磁性地图教具演示地图上的方向、符号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地图,观察并讨论地图上的信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阅读地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动手操作(15分钟)(1)让幼儿用白纸、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一张简单的地图。
(2)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并表达出地图上的方向、符号等。
(1)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地图,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地图的定义、分类、用途。
2. 阅读地图的方法。
3. 制作地图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关于自己家或学校的地图。
答案要求:(1)包含方向、符号等基本信息。
(2)色彩丰富,清晰易懂。
2. 作业提交:下节课前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让每个幼儿都能掌握地图的知识。
《地图》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地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我们居住的星球》单元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情况,知道了地球仪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后,进一步引导他们了解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借助地图进一步认识地球,亲自绘制地图,经历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由对地图要素的模糊认识转化为理解地图的三要素,从而对地球以及如何在图上表现地球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日常生活中,六年级学生虽然有很多机会接触地图,但由于地图比较抽象、繁复,他们对地图的认识仍处于初始阶段,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引发他们的兴趣,完成对地图的认识,教师必须设计能吸引学生、操作性强的探究过程。
因此,本节课可以采用观察法、归纳总结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对地图的要素进行分析研讨,使他们学会读懂地图并绘制简单的地图。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者、推动者、促进者的作用,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的。
教学目标1.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简单的地图,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
2.在亲历地图的绘制过程中,体会地图的作用,认识到地图的严重性,逐步理解比例尺、图例、方向等要素,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愿意合作与交流,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倾听和尊崇其他同学的例外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A4纸30张、课件、6对磁石、30cm的尺子、橡皮、粗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探究主题1.谈话:前段时间,我应邀到外地讲课,同学们听说我是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的老师,对我们学校很感兴趣,就围着我问这问那,你们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有哪些建筑?操场大不大?等等。
对于外地同学的要求,怎样才能把我们学校介绍清晰?2.学生谈各种想法。
3.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用画图的方法进行介绍既简单明了,又直观。
4.谈话:这个主意好!这张图我们可以叫做地图,如果要画地图,需要画哪些严重标志、严重地方、严重建筑才能反映学校的情况呢?5.学生总结出画学校地图时需要画出的严重标志。
大班教案《地图》大班教案《地图》大班教案《地图》1活动目标:1、了解路径和目的地之间的关系,建立先后顺序的概念。
2、学习通过一次路径的改变或多次中转到达目的地。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流程: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大象伯伯过生日邀请小动物到他家做客。
三只小动物(大象、松鼠、熊猫)家的路线形成三角形,提问:教师:今天,森林里小松鼠收到了大象伯伯的邀请函,大象伯伯邀请松鼠到他家里去做客,因为今天他生日。
――小松鼠可以怎样走?有几条路可以去大象伯伯家?引导幼儿认识起点和终点。
――那一条路线最近?那一条路线最远?2、根据图示的多次中转到达指定的位置。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再来看一看,熊猫要到大象伯伯家做客可以怎样走呢?有几条路线?3、联系幼儿园的环境,让幼儿说一说从本班课室到幼儿园操场有几条路线可以走。
(1、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大厅-操场;2、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小土坡-小石路-沙池-大型玩具-操场;3、大六班-中七班-楼梯-小八班-小六班-苹果班-攀爬架-大厅-操场;4、大六班-大七班-楼梯-弹跳床-动物之家-草地-操场;……)4、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从玩具店到面包店应该怎么走?从衣服店到花店呢?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并标出路线图。
活动反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说的话比较少,整个过程都是孩子在观察思考,然后用语言描述出路线,这样孩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孩子特别积极,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
这个活动的课堂气氛为什么这么好?我总结了两个原因:一是教师说的话少,孩子思考的空间大,挑战性强比较合适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二是运用的场景是孩子熟悉的环境,而且让孩子寻找、发现路线就是走迷宫一样,孩子特别喜欢。
但是这个活动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老师没有准备幼儿园的图片,让孩子操作,摆一摆,画一画路线图,另外第三个环节可以与孩子一起实践走一走自己发现的从本班到操场的路线,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实践活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二、选择适用的地图1.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2.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答案。
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
3.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一样。
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一、学会阅读地图1.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4.地图上的比例尺多用线段表示,即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5.地图上的图例中有各种符号,它们都表示一定的地理事物。
【知识拓展】 有的地图采用数字比例尺,例如1∶500 000表示什么? 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000厘米,即5千米。
【知识拓展】 与传统地图相比,电子地图有哪些特点? 信息容量大,保存时间长,制图精度高,空间位置准确,携带方便,获取地理信息快速等。
考法01 地图上方向的判断【典例1】1.一辆汽车从图中甲向乙、丙方向行驶,其行驶方向是()A.先向东,再向东北B.先向东北,再向北C.一直向北D.先西南,再向南【答案】B《答题方法和记忆口诀》:先指向,在经纬,后南北1.无任何标志时,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2.有指向标时,通常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箭头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有时用字母“N”表示。
用指向标定向有两种常用方法:①指向标平移法。
步骤:a.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点。
b.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
垂直箭头顺着北方,左西右东。
②转动地图法。
根据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状,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
构筑合宜的大脑(节选)魏智渊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新教育实验的起点与核心,因为多年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深陷职业倦怠之中,可以说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这种状况下,教育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
在当前教育思想的百家争鸣中,有以应试为旨归的功利主义、有以读经运动为的途径文化保守主义、有以西方教育教学模式为标准的科学主义……而新教育实验是以儒道思想为文化背景,以人的存在与发展为根本目的,广泛吸纳哲学、心理学、生命科学的成就,而正在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教育理念。
从这样的土壤上,作为对传统的六大行动的继承、发展与超越,新教育发展出大家所熟悉的三大课程――儿童课程、构筑理想课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
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结构上是一体两翼式的。
一体,是指由“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两翼分别是指职业认同和课程实践。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老师必须有一个选择,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老师,是通过不断发表文章,打磨公开课等途径努力获得外在的声名呢,还是通过发展学生而让自己的生命获得一种内在的意义感?课程实践是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以及专业发展共同体,都是不可分离的,都必须通过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实践来加以整合,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终必定是从实践中发展出来的。
1新教育专业阅读的核心概念是“教师专业阅读地图”:阅读地图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是理想阅读地图,二是阅读史。
前者是应然,即一个理想状态的教师,应该如何阅读;后者是实然,即一个具体的教师,实际上是如何阅读的。
在分析了教师应该具有的专业素养之后,我们也形成了几点共识或者说根本假设:1、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2、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3、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4、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5、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最新考纲]1。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思维导图]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考纲解读]1.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能绘制地形剖面图.2.掌握等值线图的基本特征及判读方法。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计算1.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_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_000米。
2.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填写下列内容.(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和等高线特征。
A.山顶,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
B.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C.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D.陡崖,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E.鞍部,两侧均为闭合等高线,山谷的最高处,山脊的最低处。
F.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四周高,中间低。
(2)比较甲、乙两处坡度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甲处坡度小,原因是等高线稀疏;乙处坡度大,原因是等高线密集.(3)图示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大致北高南低。
(4)A点海拔H是900<H<1_000米,A、B的相对高度Δh为500<Δh<700米。
(5)D 处陡崖顶部的海拔H为500≤H<6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为200≤Δh<400米。
提示等高线的特征: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凸低为脊;凸高为谷;重叠为崖。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当闭合曲线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高距;即“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例如,下图中(数值单位:米)200〈A〈300、100〈B<200.2.坡度大小的判断(1)同一等高线图上坡度的大小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坡度越缓。
姓名,年级:时间: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电子地图的概念及特点,熟悉电子地图的应用领域.通过学习光盘电子地图和网络电子地图使用的基本方法,提高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通过认识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电子地图及其应用1.概念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完整地理信息的地图,是一种数字化的地图,它展示了某一地区能够用地图表示的多种信息.2.内容除地图和文字信息外,一般还包含相关的照片、图表等信息。
多媒体技术的电子地图,还能通过声音等与使用者交流。
3.特点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附加多种智能化服务功能,还可以与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
4.应用领域(1)公众信息服务:可以查到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
(2)智能交通管理:存储了有关道路的基本信息,又实时接收相关的最新信息,人们可以准确选择最佳路径,节省交通时间.(3)政府管理与决策:可掌握所辖区域的各种信息,有助于实现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二、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1.光盘电子地图操作指南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子地图》光盘为例:(1)地图显示区①功能键区:分为索引图、索引目录、比例、音乐、帮助、打印和退出功能。
②专题图区:不同的专题内容,如政区、气温等。
(2)操作方法①索引图包括中国全图、省区图和城市街区图三级,可分级进入。
②索引目录显示了电子地图所包含的图录,点击可显示相应的地图。
③点击鼠标可实现放大和缩小功能。
④移动图像:鼠标向屏幕四周边界移动.⑤点击专题图区可按专题要素显示地图。
2.网络电子地图的使用(1)认识界面:以《数字北京》网络电子地图为例,在浏览器中的显示界面可分为地图显示、操作工具、操作功能、操作结果等区域.(2)查询方法:主要包括确定查询对象、选择操作功能、确定操作方法、显示查询结果等步骤。
一、判断题1.电子地图是建立在RS基础上的一种数字化地图.()2.电子地图可以查询公交、住房、娱乐场所等多方面的信息。
山东教师画地图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山东省初中二年级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2课时四、授课教师山东省某中学地理教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知识,了解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周边省份及主要地理特点。
(2)学会使用地图工具,如比例尺、指南针等,提高读图、画图、用图的能力。
(3)能够通过地图分析山东省的资源、环境、人口分布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运用地图、挂图、电子白板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学习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山东省地理位置、周边省份及主要地理特点。
(2)地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比例尺、指南针等。
(3)地图分析山东省的资源、环境、人口分布等情况。
2、教学难点(1)地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如比例尺的应用、地图符号的识别等。
(2)通过地图分析山东省的资源、环境、人口分布等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展示山东省的美丽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东省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山东省的了解有多少?”让学生自由发言,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介绍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周边省份,展示山东省行政区划图,让学生了解山东省的区域范围。
(2)讲解地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比例尺、指南针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3)通过地图分析山东省的资源、环境、人口分布等情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张山东省地图和相关资料。
地图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1、比例尺及其换算:利用比例尺量算两地之间的距离2、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大小、范围、详略:值大尺大,范围小,内容详细;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选用较大比例尺3、比例尺的选用:方向: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带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方(判断方法)3、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4、野外如何定方向:①利用指南针定向②利用太阳定向③利用北极星定向④利用地面事物定向(树木北半球南侧茂密)⑤利用手表和太阳定向等图例和注记:重点:各种图例地图的种类及选用:二、等高线地形图:1、五种地形类型及特征:2、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计算:3、等高线地形图上五种形态的判读:山地的五个部位的判读(注:山脊和山谷的区别)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数据由外向里升高,表示。
②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表示_______________ 。
③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表示_______________ 。
④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__________ 。
⑤等高线重叠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 。
(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巩固练习1、甲地位于40° S120° E,乙地位于40° N20° w甲地在乙地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2、学校要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采用下面哪一种比例尺合适A 1:1000B 1/3000000C 0 ------------------ 4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3、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
如果要到上海旅游,下面四张不同比例尺的上海地图中最合适的是A 1 : 25000000 B 1 : 5000000 C 1 : 1000000 D 1 : 250000 4、一个人从45° N50° E交点附近出发环球旅行。
下面四条路线中距离最短的是A向北沿50 ° E和130 ° W经线圈绕地球一周B向东沿45° N纬线绕地球一周C向东南出发绕地球一周后从西北回到原地D向西南出发绕地球一周后从东北回到原地5、下图是四幅经纬网图,图幅大小相等,其比例尺大小关系是()(画图点拨)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C、丙>丁>乙>甲6、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1)该图判断方向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 ___________ 流向_______(4)村庄在林地的 ___________ 方向。
400500SQ0wo50* 70°20°10“D、丁>丙>甲>乙&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公路选择在图中间部位通过,主要原因A. 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相对较低D.该部位岩石较软弱,易于开挖9、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B ___________ ;A __________(2)E、F两地相比较,地形坡度较陡的是地(3)图中李庄大致位于周庄的_______________方向。
若李庄与周庄的图上距离为4厘米,则两村庄的实地距离为_________ 千米。
C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_方向。
⑷图中小河干支流汇合后的流向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计划修筑一座水库,坝址应选在处(填写图中字母)附近。
(6)如果在D坡和E坡开垦梯田,应该选在__________________ 坡。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E因为E处的等高线比D处的等高线稀疏,说明E坡较D坡平缓,所以E 坡开垦梯田合理一些。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紧密,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A. 辨认方向B. 风土人情C.2. 下列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A.烟台的苹果为什么口感格外好?B.C.为什么有沧海桑田的变化?D.3•“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A.农业生产B. 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工业生产4 .“天冷穿棉袄,天热扇扇子”主要反映的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A.生产建设 B. 日常生活 C.风土人情 D.交通旅游5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反映的是()A.地形变化B. 气温变化C.饮食文化D.服装差异随心所欲 D. 天气预报新疆为什么特别适宜葡萄的生长?鸦片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用口某零為线址形图6.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其中的原因是()A.利于观察夜景B. 气温高,这样凉爽C. 降水少,屋顶是平的,方便住宿且晚 上较凉爽D.为了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7.日常生活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列现象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宜的是()A.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B.C.因纽特人住在冰屋D.8.明明来自海南岛,他的话可信的是( )A.我们那里一年四季都很热B.C.我们家的平顶房可以晒粮食D.读图,回答9〜10题。
9. 运动场在教学楼的(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正南方向 10. 量得图上运动场宽度为1厘米,则实地宽度是(A. 5 米B.50 米C.200 米D.500 米 11. 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A.1 : 1 000B.一千万分之一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1千米D.12.下列图例中,表示水库的是( )___ <1—▲A二;爲乂;厂-■■扌J 」.・B7AC D13. 某地图比例尺为1:25 000 000,在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2厘米,则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是()A . 5千米B .50千米C .500千米D .5 000千米14. 在野外考察时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 )A.树干年轮B.流星 C. 北极星D. 指南针15. 小敏很想知道巴基斯坦的位置在哪里,请问她应该查找下列哪幅地图?( )A.亚洲政区图B. 亚洲地形图C.北美洲政区图D.北美洲地形图荷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华北平原推广竹楼式民居我们那里冬天经常下雪 春天我们经常受沙尘暴的侵袭16. 读图,教学楼位于升旗台的什么方向?()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17. 绘制某中学平面图,选取下列哪个比例尺最合适()A.1 : 10 000B.1/1 000C.0 10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18. 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知识,欣赏大自然、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小明为了去野外旅行准备了下列东西,你认为没有必要带的是()A.矿泉水B. 照相机C. 地图D. 玩具车19. 下列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72* 閔杯KO" S2*20. 学完“地图上的比例尺”之后,小丽、小华、小明、小玲四位同学,针对“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下面是他们四人的发言,你认为谁的说法不正确()A. 小丽:从表示范围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B. 小华:从表示范围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小C. 小明:从表示内容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大则表示的内容详细些D. 小玲:从表示内容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小则表示的内容粗略些二、综合题(共40分)2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此图的比例尺是用 _________________ 式表示的。
(2 )厦门位于台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
(3 )如果用图中比例尺绘制你学校的平面图,合适吗?为什么?2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图中箭头所标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为:自__________ 向 ___________ 流。
(2)一辆汽车从学校驶向农机站,其行驶方向应是:从_________________ 向 ____________ 。
(3)水电站位于农机站的___________ 方向。
(4)如果将图中的指向标向右旋转450,那么,面对此图,其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应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24. 右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D 到E 走向的变化由到(2) 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从 ______ 流向 ________ 。
(3) 村庄B 在村庄A 的 ________ 方;村庄C 分 别在村庄A B 的 ___________ 方和 ___________ 方。
25. 地理环境对世界各地的民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1 )能反映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民居建筑风格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 A 图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 。
(3) 反映当地气候炎热多雨特征的民居是 ________________ 。
(4) C 图所示民居是草原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而搭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链接:(2016潍坊)如图是我国某区城地形图,瀑布的落差为48米,据此完成14〜(8分)(8分)15题.14•某登山队从李村出发,于当地时间正午攀登到虎头峰,此时北京时间13点整,该山峰位于(A .东6区B.东7区C.东8区D.东9区15.莲花湖面的海拔可能是(A . 185 米B . 165 米C. 155米D . 135 米))#0(戶护逶*10'(2016枣庄)右图为某地等值线图, 数值关系为a>b>c 。
读图完成17〜18题。
17. 若三条线为等温线,则该地位于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18. 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A .山脊山脊B .山谷C .山脊 山谷D .山谷(2016日照)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21 .图中部位判读正确的是 ( )A .①处是盆地B .②处是山谷 C.③处是陡崖D .④处是山脊22 .该区域地形以( )A. 高原、山地为主B. 丘陵、盆地为主C. 平原、盆地为主D. 山地、丘陵为主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回答23—25 题.A .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B .降水较多,取水方便C .靠近梯田,生产方便D .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 24. 该地梯田( )A .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B .位于山地的北坡C .主要种植水稻D .机械化生产方便 25. 若山上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带来的影响有() ①造成水土流失 ②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引发冰雹等灾害性天气 ④河流含沙量增大⑤诱发地震.A .①②⑤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2016东营)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 图完成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