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4.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总结
- 格式:pptx
- 大小:116.19 KB
- 文档页数:3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配套问题》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四个配套问题,分别是:购物问题、速度问题、利润问题和工程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础知识,对一元一次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更不知道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购物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解法的步骤。
3.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四个配套问题,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基本关系量】
相等关系1 : 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相等关系2 : 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不同的式子相等
【分配问题的应用】
1.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
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
2.有一群鸽子和一些鸽笼,如果每个鸽笼住6只鸽子,则剩余3只鸽子无鸽笼可住;如果再飞来5只鸽子,连同原来的鸽子,每个鸽笼刚好住8只鸽子.原有多少鸽子和多少鸽笼?
3.一人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俄尺,其中蓝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5卢布,两种布料各买
了多少俄尺?
4.今有鸡兔同笼共50只,共有180条腿,则鸡有多少只,兔有多少只?
5.学校把1400元奖学金按照两种奖项奖给22名学生,其中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有多少人?
6.喷灌和滴灌是比漫灌节水的灌溉方式.随着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节水灌溉得到逐步推广.灌溉三块同样大的试验田,第一块用漫灌方式,第二块用喷灌方式,第三块用滴灌方式.后两种方式用水量分别是漫灌的25%和15%,三块地共用水420吨 .每块地各用水多少吨 ?
7.种一批树苗,如果每人种10棵,则剩6棵树苗未种;如果每人种12棵,则缺6棵树苗.有多少人种树?
8.已知5台A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8箱后还剩4个,7台B型机器一天的产品装满11箱后还剩1个,每台A型机器比B型机器一天多生产1个产品,求每箱有多少个产品.
练习用时:分钟批改人:。
七上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概述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实际问题中。
在七年级的数学课程中,一元一次方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一般来说,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b=c,其中a、b、c为已知数,x为未知数。
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求出未知数的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三、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购物问题假设小明去商店买东西,他手头有一些零钱,但是不知道能不能够买到心仪的物品。
假设小明手头有5元、10元、20元三种面额的纸币各若干张,他想要买一件价值95元的物品,问他是否能够买到?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设5元、10元、20元的钞票分别为x、y、z张,则可以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5x+10y+20z=95。
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求出x、y、z 的取值范围,从而判断小明能否买到心仪的物品。
2. 分配问题假设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成绩等级分别设立了三个奖励等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等奖的奖品价值200元,二等奖的奖品价值100元,三等奖的奖品价值50元。
如果班级设置的奖品总价值不超过6000元,求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分别应该设多少名学生?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学生数分别为x、y、z名,则可以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200x+100y+50z=6000。
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求出x、y、z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3. 速度问题假设小明和小华分别从A地和B地同时出发,小明的速度是v1,小华的速度是v2。
他们在t小时后相遇,求A地到B地的距离。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方程的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定义,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将一元一
次方程化为标准形式,并求解。
3.方程的解与解集:理解方程的解是指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而解集则是指所有
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的集合。
4.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来
求解。
在应用题方面,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
1.相遇问题:两个物体在某一点相遇,需要求出它们的速度和时间等参数。
2.追及问题:一个物体追赶另一个物体,需要求出追赶的速度和时间等参数。
3.利润与折扣问题:涉及到商品的利润和折扣计算,需要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4.工程的分配问题:需要分配一定量的工程任务给多个工人或机器,需要根据各自的
效率或能力进行分配,需要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
总之,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知识点包括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与解集以及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等。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大于0的数叫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 ”的数叫负数,负数小于0(根据需要我们有是时会在正数前面加上”+ ”表示正数,但通常不加,负数一定加“- ”);(2)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6)a>0 a是正数; a≥0 a是正数或0 a是非负数;a<0 a是负数; a≤ 0 a是负数或0 a是非正数.例题:1.2 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3)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线叫做数轴;在数轴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 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4)一般地,当a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个单位长度;(5)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和a,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6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7)一般地,a的相反数是-a;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在任意一个数前面填上”- ”,就得到了这个数的相反数;(8)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9)a、b互为相反数 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10)a、b互为相反数或;(即相反数之商为-1)(11)a、b互为相反数 |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12)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做|a|(|a|≥0);(1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4)绝对值可表示为:当a>0时,|a|=a, 当a=0时,|a|=0,当a<0时,|a|=-a(15)有理数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审题,圈起关键字词。
②找出等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列方程。
④解方程。
⑤时间充裕的话,可以把结果代入原方程检验。
⑥作答。
和差倍分问题:先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再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最后根据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比赛积分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设其中一个未知数为x,则另一个未知数=总数-x,最后根据题目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配套问题:①设其中一种工作的人数为x,则另一种工作的人数为:(总数-x)。
②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出两种工作的总量。
③根据比找出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
调配问题:先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调配前的人数和调配后的人数,再根据题目所给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数字问题:个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1,十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10,百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个100。
例子:个位上的数是a,十位上的数是b,百位上的数是c,则这个数表示为a+10b+100c 。
日历问题:在日历中,左右两个日期相差1天,上下两个日期相差7天。
盈亏问题:①每人所得数×人数+盈=物数②每人所得数×人数-亏=物数③两次的物数相等。
年龄问题:①每过一年,人人都长大1岁。
②无论过多少年,两人的年龄差不变。
浓度问题:①溶质+溶剂=溶液②浓度=溶质溶液①利息=本金×利率×存期②利息×税率=利息税③本息和=本金+利息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行程问题中还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相离问题、环形跑道问题,我们只要抓住最原始的公式“速度×时间=路程”,再配合画线段图,即可找出等量关系。
流水行船问题:①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顺水速度②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如果把船改为飞机,则也有类似的等量关系:①静风速度+风速=顺风速度②静风速度-风速=逆风速度火车过桥问题:①桥长+车长=路程②车速×通过时间=桥长+车长流水行船问题、火车过桥问题都属于行程问题,除了要明确基本的公式以外,还要会画线段图,画出线段图之后,等量关系往往就会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