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我行】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强化训练含答案40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星宿(某i) 馄饨(dn) 贺岁片(pin) 垂涎三尺(某in)B、粗犷(guǎng) 堤防(dī) 芝麻糊(h) 瞠目结舌(chēng)C、属意(zhǔ) 歼灭(jiān) 数来宝(hǔ) 便宜从事(pin)D、烘焙(bi) 唱和(h) 挑大梁(tiāo) 风驰电掣 (ch)1、B(A项馄饨读hn tun, C项便读bin,D项挑读tiāo)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暮霭厮打脑血拴厝火积薪B、彪悍誉写蜡像馆大快朵颐C、宣泄愧怍调和油不稂不莠D、羸弱谙熟手动挡开源截流2、C(A项脑血拴应为脑血栓,B项誉写应为誊写,D项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养殖业的发展要结合市场需求,更要结合国情。
国外的养殖方式:大规模、产业化自然是好处很多,但也不能照搬。
B.各国展示的最新科技成果,包括太阳能技术、资源循环技术、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等。
C.《孟子》里有各种圣人,表现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相同,即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
D.我不知道这一实验到底能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但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尽管我面前困难重重。
3、C(A项冒号应改为破折号,B项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D项问号应为逗号)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TV科教频道报道了一位老人,他经过无数次试验。
终于成功发明了具有良好保护作用的撞车防护装置。
B.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审美趣味日趋多元,你的画作能得到大家的广泛称赞诚然很好,即便得不到人们的认可也是可以理解的。
C.早就听说贪官们多方聚敛财富,生活腐化,从中纪委公布的被查处贪官的非法财产数字来看,其贪腐之疯狂真是名不虚传。
D.许多儿童的确具有绘画天赋,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学习过素描,但笔下的人物却有鼻子有眼,形象生动逼真。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漩.涡(xuán) 峥.嵘(zhēng)果脯.(fǔ) 犯而不校.(jiào)B.骠.骑(piào) 辟.谣(bì)碑帖.(tiè) 缄.口不语(jiān)C.着.陆(zháo) 机杼.(zhù)契.机(qì) 以讹.传讹(é)D.蹩.脚(biě) 掮.客(qián)劲.头(jìn) 赧.颜苟活(nǎn)解析:选A。
B项“辟”读pì,C项“着”读zhuó,D项“蹩”读bié。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诽谤./傍.晚供.认/供.不应求模.棱两可/装模.作样B.绯.红/扉.页茁.壮/弄巧成拙.签订契.约/扶老挈.幼C.省.亲/反省.强.制/强.词夺理塞.翁失马/闭门塞.听D.偌.大/诺.言宁.愿/息事宁.人间.不容发/挑拨离间.解析:选D。
A项分别读bàng,gòng/gōng,mó/mú;B项分别读fēi,zhuó/zhuō,qì/qiè;C项分别读xǐng,qiáng/qiǎng,sài/sè;D项分别读ruò/nuò,nìng/níng,ji ān/jià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沏.茶/亲戚.妯.娌/压轴.船坞./好高骛.远B.鹣.鲽/谦.辞藤蔓./蔓.菁憎.恶/锃.光瓦亮C.星宿./山岫.狡黠./狎.昵稍.息/年高德劭.D.阴霾./埋.怨虔.诚/潜.伏翡.翠/斐.然成章解析:选C。
A项分别读qī/qi,zhóu/zhòu,wù/wù;B项分别读jiān/qiān,wàn/mán,zēng/zèng;C项分别读xiù/xiù,xiá/xiá,shào/shào;D项分别读mái/mán,qián/qián,fěi/fěi。
专题集训 10 文言文阅读(1)[共57分]一、[2017·重庆高三诊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戴颙,字仲若,谯郡铚人也。
颙年十六,遭父忧,几于毁灭,因此长抱羸患。
父善琴书,颙并传之,凡诸音律,皆能挥手。
颙及兄勃,并受琴于父。
父没,所传之声,不忍复奏,各造新弄.,勃五部,颙十五部。
颙又制长弄一部,并传于世。
中书令王绥尝携客造之,勃等方进豆粥,绥曰:“闻卿善琴,试欲一听。
”不答,绥恨而去。
桐庐县又多名山,兄弟复共游之,因留居止。
勃疾患,医药不给。
桐庐僻远,难以养疾,乃出居吴下。
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中庸》篇。
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往,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
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
”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
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
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
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
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
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也。
”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
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戴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
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
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
”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节选自《宋书·卷九十三·列传第五十三·戴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B.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C.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D.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弄,古时候称乐曲的一章为“弄”,如“梅花三弄”就是指该乐曲有三章;有时人们也以“弄”代指乐曲。
2019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D.旦日指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明天、第二天,也指初一。
【解析】选A。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解析】选C。
“除”,任命官职。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经”是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分别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B.“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C.“视事”指官吏到地方检查公务,“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政”则指官员到任就职。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解析】选C。
“视事”指官员到任就职。
“致政”与“致仕”一样,指官员辞官或退休。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第03课大堰河•知识概览•【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
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
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
1917年就读于金师附小。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8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大堰河》《火把》《黎明的通知》《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光的赞歌》等。
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
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
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竞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
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
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
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
诗集《归来的歌》和《雪莲》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新诗奖。
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专题二名著名篇阅读一、名著阅读题。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袁绍谋士许攸投降曹操,并说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曹操火烧粮草,袁军上下恐慌,曹操趁机大败袁军。
B.克劳狄斯是哈姆莱特的叔父,在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他在众人面前诋毁哈姆莱特,并设计让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比剑,致使两人中毒剑而死。
C.《茶馆》中,常四爷、松二爷都是“旗人”,常四爷对满清政府腐败而亡并不惋惜,认为其“该亡”;松二爷在民国“挨了饿”,对“大清国”流露出眷恋的情绪。
D.《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在葛朗台家辛苦劳作了三十多年,在第二十年上,葛朗台才痛下决心赏了她一件漂亮的衣服,那是她收到的唯一一件礼物。
E.《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的死,引起了哈姆莱特跟雷欧提斯的决斗,加重了戏剧的悲剧性,她的出现也使得充满男性阳刚气味的戏剧,有了女性柔情的滋润。
解析:选BD。
B项,“在众人面前诋毁哈姆莱特”错,克劳狄斯想杀害哈姆莱特,却还在众人面前褒奖哈姆莱特;D项,应为“一只旧表”。
2.简答题(1)宝钗过来摸她的脸笑道:“你张开嘴,我瞧瞧你的牙齿舌头是什么做的。
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宝钗口中的“你”指的是谁?结合全书的两个情节,分析这个人的性格。
答:(2)下面是《茶馆》中哪两个人物的台词?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①“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了,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②“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答:答案:(1)平儿。
(示例)①善待刘姥姥、邢岫烟、尤二姐,体现她的善良、细心;②探春理家时,一面支持探春对付众管家媳妇,一面还能顾及凤姐颜面,体现她的聪慧、干练;③帮助贾琏隐瞒奸情,体现她善于处世应变;④在茯苓霜和玫瑰露事件中,她开脱柳家母女,体现她的仁厚、思虑周详。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你有完没完?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不然麻烦可就大了.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第二问: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解析题目要求对文章的两条线索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具体思考时,要紧紧围绕六百元钱展开.仔细阅读文章可知,马兰花和丈夫因为这六百元借款屡次产生冲突,这是文章的明线;而暗线则要着眼于另外的人物麻婶母女一方.而对于明线暗线的作用,则可以从展现人物品质、表现作品主题、丰富小说情节等方面思考.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亲爱的土地安晓斯麻根叔躺在床上睡不着,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麻根婶就烦了.整夜整夜不睡,哗哗啦啦地不知道在写啥,费多少电.就嚷.麻根叔只安静了那么一小会儿,又是一会儿开灯,一会儿关灯.麻根婶就不说话了.自从与儿子们分了地种,麻根叔的体力活儿是轻松多了,可心事却重了不少.三年前,两个儿子都劝麻根叔把自家的四亩责任田,流转给沁水湾的老金专业合作社种植.麻根叔说,为啥?为啥?我种了一辈子的地我自己会种.你们不愿种你们就流转吧.两个儿子无奈,就和麻根叔分了地.麻根叔早知道两个儿子不愿种地.大儿子经营着几辆大货车,生意做得还不错.二儿子开着个超市,种地的事从来都没问过.这些年,家里这几亩地都是麻根叔在种,只是农忙季节,两个儿子才过来搭把手.可分了地,麻根叔就没了活儿干.这让麻根叔很生气.因为该浇地了,麻根叔就去地里.一看,浇过了.找到流转儿子土地的老金.老金笑笑,晚上浇地,看不清,水都流到您老的地了,我还上了复合肥哩.算了,就不收老叔您的水钱化肥钱了.把麻根叔也说笑了.收我钱,你还得赔我钱呢,谁叫你浇我的地了?谁叫你给我的地里施化肥了?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该是个丰收年景.麻根叔早早地就让麻根婶准备好袋子,省得收新麦子时慌张.过了几天,麻根叔和麻根婶到了自家地块,傻眼了.黄黄的小麦没了,只看到了麦茬和麦秸.心里就想,老金你敢把我的麦子也收了,算你小子有种.这次不会和你罢休.老两口回到家,发现门前放着一堆新麻袋.摸摸,全是小麦.算算,自家的一亩地也不应该收这么多啊.找到老金.老金正在合作社办公室里喝茶.麻根叔说明来意,老金说算了,合作社收的麦子多,不在乎您老的那点儿小麦.倒是弄得麻根叔不好意思了.秋季种玉米,麻根叔更上心了,三天两头地去自家的地里查看出芽状况.却又是“被”夜里浇了水,施了肥.老金说,麻根叔您看啊,我浇水时水乱流,挡不住啊.化肥您老也别上了,我浇水时都按科学施肥方法上够了.您老这一亩地,我让科研人员检测了,土壤里缺的元素都补上了,今年的收成会更好.您就放心吧,少不了您老的粮食.抽完了一袋旱烟,麻根叔笑笑说,老金你小子不要给我耍心眼儿,我这一亩地说啥也不会流转给你.老金喝了口茶,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您老尝尝这中华烟,看看比您的旱烟强不强?说不吸不吸,麻根叔还是接了烟.心想老金这小子真是发了啊,办个合作社就整天喝茶吸中华,还开着小轿车.老金给麻根叔续了茶水,又递给麻根叔一支中华烟.商量个事呗,麻根叔.您老过去当过村里的会计,就来我这里干呗.我这里正缺个会精打细算的能人呵.说得麻根叔心里痒痒的.停了一会儿,麻根叔就笑笑说,那你小子就顺道把我的地弄走了不成?没了地我以后种啥……折腾来折腾去,麻根叔就是睡不着.后半夜,麻根叔就悄悄穿衣起床,轻手轻脚地锁好门,向村外走去.他是要去自家的那块地里再看看.天明就要和老金正式签订流转土地合同了,他想再去看看自己种了多年的那块地.黑漆漆的田野,到处弥漫着庄稼的清香.麻根叔坐在田头,一袋袋地抽着旱烟.深秋的玉米叶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好像是在和麻根叔滔滔不绝地说着话.麻根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从里面抽出一沓稿纸,用打火机点燃了,一张张地烧起来.麻根叔一边烧一边自言自语,不是我不愿侍候啊,实在是我种不成了啊.我的心思都写在上面了,都是心里的大实话啊……天快亮时,麻根叔才回到了家.就见麻根婶戴着老花镜在看一沓稿纸,边看边笑.老太婆,你偷看我写的东西了.那是草稿,写得有点儿乱.麻根婶笑着说,想不到你老了还会写“情书”啊.你看看——亲爱的土地,我想你……(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梳理文章的情节和思路,简述这篇小说的结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品先写麻根叔灯下“苦思”;接着回忆老金要他转让土地、到合作社当会计;再写深夜到田头与土地告别;最后写老伴看草稿,揭示所写内容.作者不按事件的自然过程展开记叙,而是将灯下“苦思”置于文章之首,后写土地转让一事,既增强了悬念,又克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使文章顿生波澜.解析作答本题,首先按照小说的基本情节“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对文章进行解读.小说开头写麻根叔睡不着在灯下“苦思”,接着回忆土地转让一事,交代睡不着的原因,再写深夜到田头与土地告别,最后写老伴看草稿,揭示灯下所写内容.可见,文章并未按照事情的自然发展过程来写.作答时既要指出结构上的这一特点,又要从制造悬念和波澜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结构的艺术效果.。
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正确使用虚词选择题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 理由是能学以致用, ①是一种误解。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 ②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
摒弃功利性③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 ④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 ⑤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 ⑥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②③④⑤⑥A 其实这而要确定所以/B 这真实/ 能认为因为即时C 实际上却会/ 可能就是D 这当然就是如果/ 虽然A.AB.BC.CD.D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成人的过度“保护”①导致孩子的过度依赖。
孩子最初的依赖是源自于自身的柔弱, ②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主体意识的泯灭。
这种结果的出现, ③归结于孩子成长的需要, ④多多反思我们成人是否过分关心。
成人的包办代替⑤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⑥会扼杀儿童的天性, ⑦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
①②③④⑤⑥⑦A 也许所以如果还是一定进而因此B 必然但与其不如不仅还因为C 可能那么既然还是即使也因为D 甚至当然虽然但是既又所以A.AB.BC.CD.D3.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谈到小说的未来,我们①感到困惑。
② ,信息革命使小说成为精英,创造了一种个人署名、出版社出版的模式。
③ ,这种模式正受到极大的挑战。
今后的小说是不是④像以前那样个人署名, ⑤由出版社提供版税或稿费?这种情况能维持多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延续下去, ⑥不是一个疑问。
①②③④⑤⑥A 难免虽然但是还是并非B 不免显然然而还并并非C 不免虽然但是还是当然D 难免显然然而还而且当然A.AB.BC.CD.D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作品的精妙处,不在整个诗篇的优美、浑成, ①在于一联一句之美, ②一词一字之妙,以小见大。
题组一辨析病句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答案 B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把“从现在起到年底,”移到“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该时间状语从属于国家大剧院宣布的内容。
C项,主谓搭配不当,应将“引起”改为“产生”;或主客颠倒,可以把“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改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
D项,暗换主语,应该在“因加大了惩处力度”前加“这部法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答案 B解析A项,前后主语不一致。
可将“热情”改为“魅力”或在“依旧”前加“市民对其”。
C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能否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D项,“也不例外”表述不当,意为超出通常的惯例规则之外,可改为“也会这样做”。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专题强化训练(四十)
散文形象概括鉴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春即兴小品
肖复兴
老钟是我少年时期的偶像。
那时候,老钟爱好朗诵,常模仿当时颇为流行的“星期天朗
诵会”,朗诵一些诗歌。
老钟读高三那年,考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初试通过了,这让他扬
眉吐气。
复试需要面试,我看得出他很兴奋,也很紧张。
面试那天,老钟把自己打扮得油光
水滑,早早地骑着他爸的那辆飞鸽牌自行车,去了电影学院。
那天下午放学见到他,问他:“考得怎么样?”他眉毛一扬说:“没得说!”他告诉我,
先要他朗诵一段自选的篇目,他朗诵了《林海雪原》攻打奶头山的一段。
这一段他轻车熟路,
得到考场老师的好评。
接着,老师把桌上一个墨水瓶递给他,让他以此为小道具,表演一个
即兴小品。
这是面试的重头戏。
看得出,他很得意,很满意自己的这个即兴表演。
我催他赶
紧说说他是怎么演的这个小品。
他说:“我先朗诵了一段《囚歌》,朗诵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
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的双眼紧盯着面前的老师们,停顿了好
半天。
你知道为什么这时候我要盯着他们停顿吗?”我说:“不知道。
”
“这就是艺术了,知道中国画里的留白吗?停顿,就是留白。
坐在前面的那一排老师,
我把他们想象成高叫着要给我自由的人!我就有了一种现场感。
你懂吗?现场感,是表演情
境中最重要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说里最重要的。
”听着他这番慷慨陈词,知道他还沉
浸在白天的面试里呢。
“那你不能朗诵完这首诗就齐活了吧?那个墨水瓶呢?”我催问他,这是考试关键的地
方。
他瞅了我一眼,颇为得意地说:“这就吃功夫喽,道具不论大小,得用得恰到好处,秤
砣虽小压千斤,知道吗?我边朗诵着,边拧掉墨水瓶的盖儿,最后我把诗句给改了一下(此时,他特得意),我朗诵道‘让我把这活棺材和你们一起烧掉’;同时,我把手里的墨水瓶朝那帮老师扔过去。
”
尽管我非常佩服老钟面试考场上出色的即兴表演,但最终他没考上电影学院。
他说:“是那个墨水瓶让我倒的霉,我没处理好!毕竟墨水把人家的白衬衫都给染了。
”第二年,老钟接着考电影学院。
这一次连复试都没挤进。
秋天,老钟找了份工作,到我们大院附近的一所小学当老师,教语文课。
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是他的长项,最受学生的欢迎。
他朗诵的时候,满教室鸦雀无声,他声音洪亮,会荡漾出教室的窗外,回响在校园里,引来好多老师驻足倾听,成为学校一景。
我们大院有在那所小学上学的孩子,回来后绘声绘色地讲这些事的时候,我看见旁边老钟的父母脸上笑容绽放。
没过几天,那些孩子又带回关于老钟的新消息。
老钟组织了个课外朗诵小组,他负责辅导学生的朗诵训练,还照当时“星期天朗诵会”的模式,也组织了一个朗诵会,颇受欢迎。
过新年的时候,他还组织了“迎接新年朗诵会”,邀请校长和家长参加,更是大获好评。
举办这场朗诵会之前,老钟让我帮他写了一首迎接新年的朗诵诗。
那时,我刚上初三,喜欢上了写诗——要说也是受老钟的影响。
朗诵会那天,老钟也邀请我去。
现场听到那么多掌声和他们校长对老钟的表扬,我很为他高兴。
炉灰渣儿也有放光的时候,更何况在我眼里老钟是金子呢!
三年过后,我高三毕业,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初试过关,复试之前,找老钟求教。
老钟对我说:“面试中即兴小品是关键,一定要认真对待,我的教训要吸取,千万别大意失荆州!”考试那天结束回家,老远就看见老钟站在我们大院的大门口等我呢。
看得出,他比我还要紧张。
那天夕阳辉映下老钟的身影,常让我想起,像是一幅画,垂挂在我的青春记忆里。
(选自《北京日报》2016年5月26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在描写人物对话时,擅长引用方言,比如“齐活”“吃功夫”“炉灰渣儿”等,表现出了人物特有的性格。
B.本文采用多种方法来表现老钟在朗诵方面的才能,其中有“我”的表述、老钟的自述、大院孩子们的转述、校长和家长们的表扬等。
C.文章后半部分以大量的笔墨来写老钟在学校里的表现,目的是与前文形成互补,充分表现了他在朗诵方面的天赋和热爱。
D.本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开头对老钟的才能极尽赞美,结果却因为一时冲动,与电影学院失之交臂,他的悔恨永远留在“我”青春的记忆里。
E.文章采用对比的手法,老钟与电影学院无缘,而“我”却顺利通过,表现出“我”比他更成熟、更稳重,能够抓住机遇,追求成功。
答案:BC
2.(形象特点概括题)文中的老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钟是一个才华横溢、性情率真,并最终为自己的直率和冲动付出代价的人。
①他酷爱朗诵,能够模仿当时最为流行的“星期天朗诵会”来朗诵诗歌,并且知道很多关于朗诵的理论性的知识。
②他年少有为、才华横溢,在面试的现场,他所朗诵的《林海雪原》片段,深得考场老师的好评,后来成为老师,他的语文课和他所成立的朗诵会,很受欢迎。
③他性情直率,冲动冒失,在面试的现场,他把墨水瓶朝老师扔了过去,且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并没有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3.试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我”的记忆深处,常常能想起老钟以及他的才华、对“我”的影响等。
②把老钟的身影,比作一幅画,形象地写出“我”对他才能的欣赏和他对“我”的影响之深。
③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只是老钟的身影,更是青春的记忆,即凡事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冲动,否则留下的将是终身的遗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改为“青春的记忆”更贴近主题,也有人认为原本的题目很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一)“青春的记忆”更能深化主题,使得主题明确。
“青春”,是热情奔放、意气风发、冲动冒失、苦涩的代名词,往往隐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深处;文中的老钟,用他自己总结的话来说,大意失荆州,而无缘电影学院;“青春的记忆”,包含了“我”对他的惋惜,更包含着对所有年少青春的孩子们的告诫,认真对待我们的青春,万不可莽撞行事,
深化文章的主题。
(观点二)“青春即兴小品”更能表现主题,还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即兴小品”本是一个面试的环节,把它用在题目中,设置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即兴小品”在文中起到贯串全文的作用,老钟因它与电影学院失之交臂,又因它获得学校师生的表扬,而“我”也因为他的教训,考上了电影学院,把它用在题目中,最为恰当;把“青春”和“即兴小品”结合,能够起到概括主题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