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物理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第一课时) 人教大纲版第一册
- 格式:doc
- 大小:136.00 KB
- 文档页数:8
6.4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三.教学难点:天体运动向心力来源的理解和分析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分别写出向心力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式:(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纠正或肯定。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是什么?重力加速度的决定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地球表面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这个分力的大小基本等于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
如不全面,教师予以补充。
)〖新课教学〗1.研究天体运动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对天体运动的计算只能是近似运算,所以我们把天体的运动看做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匀速圆周运动。
2.相关公式研究天体运动:研究天体表面物体重力:3.卫星作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随轨道半径的变化情况(1)由得:即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都减小。
(2)由得:即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减小。
(3)由得:即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角速度减小。
(4)由得: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加,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的周期增大。
4.估算天体的质量当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绕中心天体运行时,只需知道其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即可求得该中心天体的质量。
由得:其中M即为中心天体的质量。
5.估算天体的密度由代入和可得其中R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当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绕中心天体表面运行时,,则。
说明:(1)在求天体质量时,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求出环绕天体的质量。
(2)应掌握地球的公转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月球的周期等,在估算天体质量时,应作为已知条件。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687年提出的一条重要定律,它描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关系。
在现实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万有引力定律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并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太阳系、地球运动和星系形成等方面的应用。
一、太阳系中的应用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
它是天文学家们长期研究的对象,并且万有引力定律在解释和预测太阳系中的各种现象和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万有引力定律帮助我们解释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
根据定律,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这意味着质量较大的行星受到的引力更大,同时离太阳越近的行星也受到更大的引力影响。
这一规律解释了为什么行星会围绕太阳运动,并且不断地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轨道。
其次,太阳系中的卫星运动也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解释。
卫星绕行星运动的规律与行星绕太阳运动类似,都受到引力相互作用的影响。
比如,地球上的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绕地球旋转。
万有引力定律帮助我们理解卫星的轨道、速度以及轨道的平稳性。
二、地球运动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也在解释地球运动及其相关现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球的重力场是由地球质量引力所构成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地球上的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其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距离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这个重力场使得物体向地心方向受到的引力恒定,并且它是地球上的物体能够保持在地球表面的原因之一。
其次,天文学家通过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作用使得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并且引起潮汐现象。
月亮所引起的潮汐是地球上海洋水体因地球和月球引力差异而引起的周期性涨落,这个现象对于海洋生物和航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星系形成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和卫星的运动,还适用于宇宙中更大规模的天体的形成和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星系内的恒星之间相互受到引力的作用。
1、基本方法:①把天体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②在忽略天体自转影响时,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R为天体半径。
2、环绕天体的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①由得∴r越大,②由得∴r越大,③由得∴r越大,3、三种宇宙速度①第一宇宙速度():v1= km/s,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v2= km/s,使物体挣脱地球束缚,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
③第三宇宙速度():v3= 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
4、同步卫星的特点:①同步卫星的周期T=②同步卫星的高度H=③同步卫星的线速度V=④同步卫星一定都处在赤道上空(可证明)。
5、万有引力和重力: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通常的计算中因重力和万有引力相差不大,而认为两者相等,即m2g=G, g =GM/r2常用来计算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在地球的同一纬度处,g随物体离地面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即g h=GM/(r+h)2,比较得g h=()2·g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的两个分力F向和m2g 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F=F向+m2g,所以m2g=F-F向=G-m2Rω自2因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G>>m2Rω自2,所以m2g= G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ω自变大,由m2g=G-m2Rω自2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G=m2Rω自2时,m2g=0,此时地球上物体无重力,但是它要求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自=,比现在地球自转角速度要大得多.典型例题1、万有引力定律及其适用条件:例1、如图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中,紧贴球的边缘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球形空穴后,对位于球心和空穴中心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的质点m的引力是多大?分析:把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体和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即可得解.(1)有部分同学认为,如果先设法求出挖去球穴后的重心位置,然后把剩余部分的质量集中于这个重心上,应用万有引力公式求解.这是不正确的.万有引力存在于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但计算万有引力的简单公式却只能适用于两个质点或均匀球体,挖去球穴后的剩余部分已不再是均匀球体了,不能直接使用这个公式计算引力.(2)如果题中的球穴挖在大球的正中央,根据同样道理可得剩余部分对球外质点m的引力上式表明,一个均质球壳对球外质点的引力跟把球壳的质量(7M/8)集中于球心时对质点的引力一样.解析:完整的均质球体对球外质点m的引力这个引力可以看成是:m挖去球穴后的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F1与半径为R/2的小球对质点的引力F2之和,即F=F1+F2.因半径为R/2的小球质量M/为,则,所以挖去球穴后的剩余部分对球外质点m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引言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这个定律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地理学、工程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天体物理学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万有引力定律在这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应用:行星运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以及其运动规律。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每个行星都与太阳之间有着引力相互作用。
这种引力使得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着太阳运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预测行星的轨道、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星系演化万有引力定律也可以用来解释星系中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
恒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星系中的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星团、星云等结构。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恒星的运动轨迹,预测恒星的互相作用以及整个星系的演化情况。
地理学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到地球的引力场和重力测量。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情况:重力梯度测量重力梯度测量是一种测量地球引力场强度变化的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地下的岩石和矿藏分布、地壳运动等情况。
通过使用万有引力定律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重力梯度测量来推断地下的物质密度变化和地下构造。
海洋潮汐海洋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而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
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这种现象,并对潮汐的变化进行预测。
通过测量潮汐的幅度和周期,我们可以获得关于地球和月球之间引力相互作用的信息。
工程学中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在工程学中的应用涉及到结构力学和卫星导航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相关应用:结构力学在建筑结构和桥梁设计中,万有引力定律被用来计算结构物受力情况。
例如,当我们设计一个大型建筑物时,我们需要考虑建筑物自身的重力以及外部环境的风力和地震力等因素。
通过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计算这些力对结构物的影响,从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四、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2.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f引=mg.主要用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行星绕恒星运动及卫星绕行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
3二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教学步骤一12.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出的物理意义。
答: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其实际意义,可以求得地球的质量等。
对了,万有引力常量一经测出,万有引力定律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二(一)天体质量的计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天文学上,天体的质量无法直接测量,能否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前面学过的知识找到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呢?1.基本思路:在研究天体的运动问题中,我们近似地把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的运动看作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计算表达式:例如:已知某一行星到太阳的距离为r,公转周期为t,太阳质量为多少?分析:设太阳质量为m,行星质量为m,由万有引力提供行星公转的向心力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地球的质量?分析:应选定一颗绕地球转动的卫星,测定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利用上式求出地球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引力的作用规律。
这个定律不仅对理论研究和科学发现有重要意义,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航天技术、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天文学天文学是研究天体运动及宇宙学的科学。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是在研究行星运动以及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一定律帮助科学家计算和预测行星、卫星以及彗星等天体的运动轨迹。
例如,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科学家能够解释并预测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根据定律,地球受太阳的引力作用,绕太阳运动。
同时,地球对太阳也有引力作用,使得太阳也会因地球的存在而发生微小的位移。
这种相互作用的规律,帮助科学家研究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轨迹,理解行星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航天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也离不开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在航天飞行中,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被用来计算宇宙飞船与其他星球、行星之间的引力和力矩,从而保证飞船的运动轨迹和稳定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航天飞行器从地球飞向其他行星,如火星。
在起飞时,科学家需要考虑地球引力对飞船的影响以及其他天体的引力。
他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和调整飞船的速度和方向,使其能够适时地脱离地球引力,并按照预定轨道飞向目标行星。
三、医学万有引力定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也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现代医学技术中有一种称为“重力牵引”的疗法,它利用了人体对重力的感知和万有引力定律。
在重力牵引疗法中,医生通过改变人体的姿势和位置,利用地球的引力来产生牵引作用,帮助矫正骨骼、关节或脊柱的异常位置。
例如,对于某些脊椎骨折或脱位的患者,医生可以利用重力牵引的原理,将患者的身体部分悬挂或施加适当的牵引力,以调整骨骼的位置和恢复正常功能。
总结:万有引力定律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学定律,在天文学、航天技术和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知识要点(一)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1. 求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方法:通过观测天体卫星运动的周期T 、轨道半径r ,把卫星的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得:r T m rMm G 22)2(π= ∴ 2324GT r M π= 如果知天体的半径R 可得天体的体积为3/43R V π=∴ 32332323)34/(4/R GT r R GT r V M πππρ===(如果卫星在天体表面运行,R r =,23GTπρ=)。
2. 研究天体运动情况的一般方法:把天体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即:r f m r T m r m r mv rMm G 22222)2()2(ππω====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公式进行分析,必要时还可用到物体在天体表面时受到的引力等物体的重力。
即:mg RMmG =23. 海王星及冥王星的发现:(二)人造卫星、宇宙速度1.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 。
是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推导(1):当卫星在地球附近运行时,地r r ≈,由地地r v m r Mm G 22=得地r GM v =)/(109.7/104.61098.51067.6362411s m s m ⨯=⨯⨯⨯⨯=- 推导(2):当卫星在地球附近运行时,mg F =引,地r r ≈。
由地r v m mg 2=得)/(109.7104.68.936s m gr v ⨯=⨯⨯==地2.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吸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的最小发射速度。
3.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 ,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发射速度。
(三)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1. 由r v m rMm G 22==得:r GM v =即r v 1∝;(r 越大v 越小)可见第一宇宙速度也可以说成是卫星环绕地球的最大速度。
第四节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本节教材分析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1.把环绕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半径等问题.2.地面附近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引=mg.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行星绕恒星运动及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二、能力目标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德育目标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人造卫星、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学难点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学方法分析推理法、讲练法.●教学用具有关练习题的投影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下面几个问题:1.卡文迪许用什么装置来测定引力常量?其实验原理是什么?2.为什么扭秤装置能测定相互作用很小的万有引力,其巧妙之处何在?[学生活动]回忆上节所学,找出问题答案.1.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来测定引力常量.其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2.扭秤装置所以能测定很小的万有引力,其根本原因是通过小平面镜及T型架的横杆对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放大.[教师总结]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二、新课教学(一)天体质量的计算A.基础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天体质量的计算.同时考虑下列问题.[投影出示]1.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何用处?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3.求解天体质量的方程依据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1.当测定出万有引力常量后,我们便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使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其向心加速度,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进而列方程求解.3.从前面的学习知道,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而行星(或卫星)都在绕恒星(或行星)做近似圆周的运动,而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合力充当向心力,故对于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只能是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这也是求解中心天体质量时列方程的根源所在.B.深入探究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知识以及前面所学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加以讨论、综合.然后思考下列问题.[投影出示]1.天体实际做何运动?而我们通常可认为做什么运动?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3.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其向心加速度有几种求法?4.应用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求出的天体质量有几种表达式?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5.应用此方法能否求出环绕天体的质量?[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答案.1.天体实际运动是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而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它的运动近似处理为圆形轨道,即认为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2.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时,为了描述其运动特征,我们引进了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 三个物理量.3.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状况,求解向心加速度有三种求法.即:v2a.a心=rb.a心=ω2·rc.a心=4π2r/T24.应用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结合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三种表述方式可得三种形式的方程,即a.F 引=G 2r Mm =F 心=ma 心=m r v 2.即:Grv mr Mm 22=①b.F 引=G 2r Mm =F 心=ma 心=m ω2r即:G2r Mm =m ω2·r ②c.F 引=G 2r Mm =F 心=ma 心=m224Tr π即:G2r Mm =m 224T r π ③从上述动力学方程的三种表述中,可得到相应的天体质量的三种表达形式:a.M =v 2r /G .b.M =ω2r 3/G .c.M =4π2r 3/GT 2.上述三种表达式分别对应在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 ,角速度ω,周期T 时求解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以上各式中M 表示中心天体质量,m 表示环绕天体质量,r 表示两天体间距离,G 表示万有引力常量.5.从以上各式的推导过程可知,利用此法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而不能求环绕天体的质量,因为环绕天体的质量同时出现在方程的两边,已被约掉.C.教师总结从上面的学习可知,在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时,只能求解中心天体的质量,而不能求解环绕天体的质量.而在求解中心天体质量的三种表达式中,最常用的是已知周期求质量的方程.因为环绕天体运动的周期比较容易测量.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当物体静止在地面上时,万有引力同时产生两个作用效果,一是物体的重力,一是物体随地自转的向心力,而随地自转的向心力非常小,故有:F 引mg而当物体绕地球运转时,不再有随地自转的向心力.此时有:F 引=mg综上所述,我们可知,F 引=mg这也是这一章中,除动力学方程外的又一重要方程.既然万有引力可以充当向心力,且它又等于物体的重力,所以我们便可得到另一个重要的方程:mg =F 心综合以上,在这一章中我们所用的方程总共有三个,即:F 引=F 心 F 引=mg mg =F 心D.基础知识应用 [投影出示]1.求解中心天体质量时,列方程的依据是________.2.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看做是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平均半径为1.5×108km,已知引力常量为:G =6.67×10—11 N ·m 2/kg 2,则可估算出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多少千克?(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2.2×1030kg分析:题干给出了轨道的半径,虽然没有给出地球运转的周期,但日常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5天.故:T =365×24×3600 s=3.15×107s 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可得:G2r Mm =m224T r π 故:M =2324GT r π=27113112)102.3(107.6)105.1(14.34⨯⨯⨯⨯⨯⨯-kg=2×1030kg(二)发现未知天体 A.基础知识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发现未知天体,考虑以下问题: [投影出示]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除可估算天体质量外,还可以在天文学上起什么作用?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哪些行星?[学生活动]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 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用来发现未知的天体. 2.海王星、冥王星就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 B.深入探究人们是怎样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发现未知天体的?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实际运动轨道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总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怀疑在天王星周围还可能存在有行星,然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对天王星的观测资料,便计算出了另一颗行星的轨道,进而在计算的位置观察新的行星.C.教师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它可以来计算天体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来发现未知天体.D.基础知识应用1.太阳系的第八颗行星——海王星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于________(时间)发现的.2.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冥王星是________(时间),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 参考答案:1.德;加勒;1846年9月23日2.1930年3月14日 三、知识反馈1.根据观察,在土星外层有一个环,为了判断是土星的连续物还是小卫星群,可测出环中各层的线速度v 与该层到土星中心的距离R 之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v 与R 成正比,则环是连续物B.若v 2与R 成正比,则环是小卫星群 C.若v 与R 成反比,则环是连续物D.若v 2与R 成反比,则环是小卫星群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如果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那么地球的平均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3.某人在某一星球上以速度v 竖直上抛一物体,经时间t 落回抛出点,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为R ,若要在该星球上发射一颗靠近该星运转的人造星体,则该人造星体的速度大小为多少?4.一艘宇宙飞船绕一个不知名的、半径为R 的行星表面飞行,环绕一周飞行时间为T .求该行星的质量和平均密度.参考答案: 1.AD2.3g /4πGR3.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t vt v 22=人造星体靠近该星球运转时:mg =G2R Mm =m Rv 2'(M :星球质量.m :人造星体质量)所以v ′=tvRgR 2=4.设宇宙飞船的质量为m ,行星的质量为M .宇宙飞船围绕行星的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G2R Mm =m (Tπ2)2R 所以M =2324GT R π又v =34πR 3所以 ρ=23GT V M π= 四、小结学习本节的解题思路如下:F 引=mg . mg =F 心五、作业1.阅读本节内容:2.课本P 110(1)3.思考题: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 ,质量为M 地,月球球心到地球球心的距离r 月地=60 R =3.8×108 m ,月球绕地球运行周期T =27.3天,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 0=9.8 m/s 2,试证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地球对其附近物体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都是万有引力.参考答案:月球绕地球做半径为r 月地的匀速圆周运动,如果提供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则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 月为: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 为由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加速度公式可知: a 月′=ω2r 月地=(Tπ2)2·r 月地 =(3600243.2714.32⨯⨯⨯)2×3.8×108 m/s 2=2.69644×10—3 m/s 2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0=9.8 m/s 2由此可知,由月球以及地球附近的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加速度之比,跟由同性质的万有引力对它们提供的向心力所获得的向心加速度之比近似相等.所以,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跟地球对其附近物体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都是万有引力.六、板书设计七、本节优化训练设计1.某行星的一颗小卫星在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绕行星运动,运行的周期是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这个行星的质量是________.2.两个星球组成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得两星中心距离为R ,其运动周期为T ,求两星的总质量.3.行星的平均密度是ρ,靠近行星表面的卫星的周期是T ,试证明ρT 2为一个常数. 4.设想有一宇航员在某行星的极地上着陆时,发现物体在当地的重力是同一物体在地球上重力的0.01倍,而该行星一昼夜的时间与地球相同,物体在它赤道上时恰好完全失重.若存在这样的星球,它的半径R 应多大?5.质量为m 的物体在离地某高处的重力是它在地表附近所受重力的一半,求物体所处的高度.(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为R )参考答案:1.分析:本题考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行星对卫星的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解:由于 G2r Mm =m224T πr ,得M =2324GT r π.2.分析:此为天体运动的双星问题,除两星间的作用外,其他天体对其不产生影响.两星球周期相同,有共同的圆心,且间距不变,其空间分布如右图所示.解:设两星质量分别为M 1和M 2,都绕连线上O 点做周期为T 的圆周运动,两星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L 1和L 2,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有 G12212214L T M R M M π= ①G22222214L TM R M M π=② 由几何关系知:L 1+L 2=R③联立解得 M 1+M 2=2324GTR π3.分析:将行星看做一个球体,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解:设半径为R ,则密度ρ与质量M 、体积V 的关系为M =ρV =ρ34πR 3对卫星,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整理得ρT 2=Gπ3为一常量. 4.分析:题设条件指出,物体在赤道上恰好完全失重,这是由于该星球自转所造成的.在赤道平面物体所受星球的万有引力恰好等于它随星球自转所需向心力.随物体向星球极地移动,其视重将增大.在极地位置,物体所需向心力为零.解:设行星的半径为R ,在赤道上质量为m 的物体随星体自转,物体受力如右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mg ′—F N =m ω2R依题F N =0,所以g ′=ω2R .在极地地区物体重力仅为地球上重力的0.01倍,可知g ′=0.01g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即T ′=T =8.64×104s, 可知该星球半径为5.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表面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可近似看成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解:在地面附近有G 1=G2R Mm ,在离地h 高度处有 G 2=G2)(h R Mm+, 由题意知2221)(R h R G G +==2, 解得:h =(2—1)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