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的病理学和诊断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14
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诊断
黄高升;马福成
【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3(014)003
【摘要】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LCAL)是近年国外新描述的淋巴湖之一,我们最近遇到原发于皮肤的LCAL 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及病理资料 2例患者中,1例为男性,35岁,因左耳前面部皮肤肿物2月余而就诊。
肿物固定不活动,皮肤表面微红。
实验室检查无阳性所见。
【总页数】2页(P229-230)
【作者】黄高升;马福成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3
【相关文献】
1.多种皮肤表现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一例 [J], 李萌萌;黎静宜;薛丽
2.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免疫病理学观察 [J], 贺海珍;汤宏峰;金梅
3.ALK阴性系统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1例 [J], 钟维;柳莉丹;潘慧清;陈永锋
4.以皮肤黏膜淋巴结改变为首发症状的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及
文献复习 [J], 王瑜; 蒋鑫萍; 常健; 曲超; 韩冬冰
5.原发眼睑的、系统性、CD30^+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皮肤表现 [J], Menca-Gutiérrez E.;Gutiérrez-Daz E.;Salamanca J.;Martnez-González M.A.;朱国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范围】1.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 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2.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一)肺癌(lung cancer)全称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腺体或肺泡上皮的肺部恶性肿瘤。
1.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一种特殊病理学类型的肺癌,有明显的远处转移倾向,预后较差,但多数病人对放化疗敏感。
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除小细胞肺癌以外其他病理学类型的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
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程方面具有一定差异。
(二)中心型肺癌(cent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及以上的肺癌。
(三)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生长在肺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肺癌。
(四)隐性肺癌(occult lung cancer)痰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影像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未发现病变的肺癌。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1.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
2 .NSE:(neurone specific enolase )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
3.CYFRA21-1:(cytokeratin fragment )細胞角蛋白片段19。
【规范化诊治流程】图1 肺癌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一)高危人群有吸烟史和/ 或肺癌高危职业接触史( 如石棉) ,年龄在45 岁以上者,是肺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 刺激性干咳。
(2) 痰中带血或血痰。
(3) 胸痛。
(4) 发热。
(5) 气促。
附件5-4儿童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年版)一、概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T细胞来源的恶性淋巴瘤,肿瘤细胞具有丰富的、多形性的胞浆和马蹄形的细胞核,表达CD30抗原。
本病很大一部分患者与t(2;5)(p23,q35)相关,易位导致的ALK 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生物学特性以及患者的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
因此2008年的WHO分类,进一步根据是否存在ALK基因的异常表达,将ALCL分为两个不同的疾病:ALK+ ALCL和ALK–ALCL。
ALCL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儿童淋巴瘤的10%~15%,并以男性占多数(男:女=1.5:1)。
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超过90%的患者为ALK+ALCL,而成人患者中仅40%~50%为ALK+ALCL。
二、适用范围经病理、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确诊为ALK阳性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患者。
不包括ALK阴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皮肤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三、诊断(一)临床表现常有发热等B组症状,侵犯淋巴结,极易发生淋巴结外侵犯,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一般症状:患者经常伴随B组症状,特别是高热。
大部分患者(70%)在确诊时已达Ⅲ~Ⅳ期。
2.淋巴结侵犯:巴结肿大约在90%的患者中出现,外周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是腹膜后淋巴结和纵隔肿物,淋巴结播散的方式既可为连续的,也可不连续,侵犯的淋巴结可为无痛性肿大,也可伴有红肿热痛。
3.结外侵犯:ALK+ALCL患者较其他亚型的NHL患者更多(60%患者)更早地出现包括皮肤、骨、软组织、肺在内的结外侵犯。
结外侵犯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软组织和皮肤:是最常出现的结外受累部位,可为多个或单个瘤灶,表现为皮下结节、大的溃疡、多发或弥漫的丘疹样红黄色皮损等。
(2)骨:骨侵犯也很常见,从小的溶骨性损害到骨瘤样的大瘤灶均可见。
(3)肺:肺部病变可为结节样或浸润样,其中约20%的患者伴有恶性渗出。
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分析谢强;陈群;林清华;钟爱虹;卢筠;廖胜祥;臧焕平【摘要】目的探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鉴别诊断、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3例晚期NSCLC中ALK的表达,并对其中132例进行荧光PCR法验证.结果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晚期NSCLC中ALK阳性率为20.95%(53/253).ALK阳性组中未吸烟者、腺癌的比例高于ALK阴性组(P<0.05).132例进行荧光PCR验证,免疫组化与荧光PCR符合率随免疫组化阳性程度的增加而递增.结论免疫组化可作为ALK的筛查手段,提高ALK的检出率.荧光PCR检测对ALK阳性NSCLC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14(030)010【总页数】4页(P1135-1138)【关键词】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免疫组织化学;荧光PCR【作者】谢强;陈群;林清华;钟爱虹;卢筠;廖胜祥;臧焕平【作者单位】福州肺科医院肿瘤内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肿瘤内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肿瘤内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肿瘤内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肿瘤内科,福州350008;福州肺科医院肿瘤内科,福州35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进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已进入个体化治疗时代,其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突变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突变型肺癌,二者均具有明确的分子靶点、检测技术及在中国上市的靶向药物,临床疗效明显。
免疫组化alk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方法,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ALK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的缩写,它是一个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肺癌等恶性肿瘤的研究和诊断中,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ALK 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ALK基因的异常表达或重排。
如果ALK基因发生融合或其他变异形式,可能导致ALK蛋白过度激活,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具体流程上,免疫组化检测ALK蛋白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备含有待测肿瘤组织的石蜡切片。
2. 通过脱蜡、水化等预处理步骤恢复组织的抗原活性。
3. 应用针对ALK蛋白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孵育,让抗体与组织中的ALK蛋白结合。
4. 使用标记有显色剂的二抗识别并结合一抗,通过显色反应显现ALK蛋白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强度。
5. 经过一系列染色后处理及封片,由病理专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解读ALK蛋白的表达状态,如阳性表达的程度、分布区域以及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ALK突变是一种在某些类型的肺癌中常见的基因异常,它为疾病治疗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对于ALK突变,存在多种检测方法,但哪种方法是金标准呢?
首先,要明确金标准的意义。
在医学界,金标准是指被广泛接受并能准确地诊断某种疾病的试验或测试。
对于ALK突变来说,理想的金标准应该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易于解读等特点。
目前,检测ALK突变最常用的方法是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ALK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
FISH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检测方法,具有高特异性,但敏感性相对较低。
而ALK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则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易于解读。
综合考虑,虽然FISH在某些情况下也被视为ALK突变的金标准,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ALK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因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易于解读等优点,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研究人员视为检测ALK突变的金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对于ALK突变的结果解读都需要专业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因此,在进行ALK突变检测时,应选择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诊断。
综上所述,虽然FISH在ALK突变检测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地位,但ALK基因重排检测试剂盒因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易于解读等优点,正逐渐成为ALK 突变检测的金标准。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诊断,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提供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理报告中ALK的解读一、引言病理报告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关键信息,协助他们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其中,ALK基因是一种关联肿瘤发展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检测方法、临床意义等方面对病理报告中ALK的解读进行介绍。
二、ALK基本概念ALK(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受体,属于RTK家族(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在正常情况下参与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信号传导。
然而,某些突变或融合基因的出现可导致ALK激活异常,从而与多种肿瘤的发展相关。
三、ALK的检测方法ALK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基因检测两种。
IHC是一种常见的ALK检测方法,通过检测组织样本中ALK蛋白的表达情况来判断其阳性或阴性。
基因检测则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ALK基因融合、突变或扩增来判断ALK的异常表达。
四、ALK的临床意义1.肿瘤诊断与分型:ALK检测在肺癌、淋巴瘤等肿瘤的诊断和分型中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ALK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融合基因表达,可以作为一种分子标记物,帮助鉴别ALK融合阳性的NSCLC患者。
2.预后评估:ALK融合阳性的肿瘤患者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而且对常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
因此,对于ALK阳性患者,针对ALK靶向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3.靶向治疗:ALK作为靶向治疗的一个重要标记物,已经成功应用于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中。
抗ALK药物,如克唑替尼和雷替替尼等,能够抑制ALK融合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进展。
五、ALK的报告结果病理报告中对ALK的解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ALK检测方法:报告应明确所使用的ALK检测方法,并描述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2.检测结果:报告中应注明ALK的检测结果,即阳性或阴性。
对于ALK阳性的结果,还需进一步说明融合基因的类型和表达水平。
肺癌EGFR和ALK分子检测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今天签署了一项美国病理学家联合学会(CAP)/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子病理学协会(AMP)关于肺癌患者选择治疗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分子检测的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规定应该给哪些患者提供EGFR和ALK基因检测,以及何时并且如何开展这些检测。
ASCO赞同在这迅速发展的领域种提供给医生急需的指导。
“这一指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晚期肺癌患者提高个体化肺癌治疗的水平,同时改善预后,”Natasha B.Leighl教授(ASCO签署该份指南专家小组联合主席)说。
“这份指南介绍了当前的证据,有助于肿瘤学家和病理学家理解并把分子检测带入临床实践。
”在男性和女性中,难以医治的晚期肺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肺癌最常见亚型)患者来说,一些靶向治疗方案可供选择。
这些治疗方案——包括EGFR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ALK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和色瑞替尼(ceritinib)——可以缩小肿瘤,延缓疾病进展,但是他们只对特定的EGFR和ALK基因改变患者起作用。
及时并可靠的分子检测是确保所有患者中可接受这类治疗人群的关键。
“这项指南有助于规范哪类患者需要检测,如何实施检测,”Natasha Rekhtman教授(ASCO签署该份指南专家小组联合主席)指出,“我们希望这样会鼓励以分子结果为基础的检测和治疗。
”ASCO专家小组审查了这项指南的内容,并且同意这些推荐,认为它们是清晰的,全面的,根据最相关的科学证据为基础提出方案,对患者来说是可接受的。
这项指南包括37条推荐,专家共识意见或者建议。
关键指南推荐:※对于所有肺腺癌患者(或者混合腺癌成分的肺癌),不考虑性别,种族和吸烟情况的特征,都提供EGFR和ALK检测。
※实验室可以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测试方法,只需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
不推荐使用特定类型的测试。
·226·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3月第17卷第3期Chin J Lung Cancer, March 2014, Vol.17, No.3 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4.03.08·临床研究·525例肺癌中ALK阳性病例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及检测方法探讨朱翔 李红威 曹宝山 柳晨 梁莉 王玉湘 由江峰 高菲 马晓龙 刘岩 王华 张燕 陈剑 张波【摘要】背景与目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融合基因的产生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TKIs)对ALK阳性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提高ALK阳性病例的检出率对患者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ALK阳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方法在筛查ALK阳性病例中的意义,以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在检测流程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IHC方法检测525例肺癌患者组织标本中ALK的表达,并对其中34例进行FISH验证。
结果肺癌病例中ALK IHC阳性率为5.14%(27/525)。
ALK阳性组中年轻患者、女性患者比例高于ALK阴性组(P<0.05);实体型肺腺癌在ALK阳性组中比例明显增高,而腺泡型与贴壁型比例明显降低,与阴性组相比有差异(P<0.05)。
34例病例进行FISH验证,IHC与FISH符合率随IHC阳性程度的增加递增。
伴或不伴有EGFR突变的ALKIHC阳性病例,都必须进行ALK FISH验证。
结论 IHC可以作为可靠的ALK筛查手段,提高ALK的检出率。
FISH检测对确诊ALK阳性肺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肺肿瘤;ALK;EGFR;免疫组化;FISHThe Research of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LK Positive Lung Cancerin 525 Patients and the Discussion of Detection MethodsXiang ZHU1, Hongwei LI2, Baoshan CAO3, Chen LIU4, Li LIANG3, Yuxiang WANG1, Jiangfeng YOU1, Fei GAO5,Xiaolong MA1, Yan LIU1, Hua WANG1, Yan ZHANG1, Jian CHEN1, Bo ZHANG1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China; 2De-partment of Pathology, Beijing Chui Yang Liu Hospital, Beijing 100022, China; 3Department of Oncology and Radiation Sickness,Cancer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China; 4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 100191, China; 5Gene Tech (Shanghai) Company Limited, Beijing 100053,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Bo ZHANG, E-mail: zhangbo@【Abstract】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The fusion (rearrangement)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gen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mport factor to the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lung cancer. ALK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ALK-TKIs) have been proved to have good effects to ALK positive lung cancers. The increasement of the relevance ratio of ALKwill be very important to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LK positive lungcancer, and the role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in screening and confirm-ing the ALK positive cases in the testing flow of ALK. Methods IHC analysis of ALK in tumor specimens was performed on525 lung cancer patients. 34 cases among them were confirmed by FISH. Results The positive incidence of ALK by IHC was5.14% (27/525). The ALK positive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younger than ALK negative patients (P<0.05), and femal waspredominant (P<0.05). The proportion of solid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LK positive patients(P<0.05). While acinar and lepidic predominant adenocarcinom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ALK positive patients (P<0.05).FISH was applied in 34 cases. The coincidence rate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ment of positive intensity of IHC staining.All the IHC positive cases with or without EGFR mutation must be confirmed by FISH. Conclusion IHC is a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 to screening the ALK in lung cancer, and then enhance the relevance ration. To make a definite diagnosis of ALKpositive lung cancer, FISH is a significant detection method.【Key words】 Lung neoplasms;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gene (ALK);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作者单位: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朱翔,王玉湘,由江峰,马晓龙,刘岩,王华,张燕,陈剑,张波);100022 北京,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李红威);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疗病科(曹宝山,梁莉);100191 北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柳晨);100053 北京,基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高菲)(通讯作者:张波,E-mail: zhangbo@)·227·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3月第17卷第3期Chin J Lung Cancer, March 2014, Vol.17, No.3肺癌是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