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青素在小浆果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_徐妍
- 格式:pdf
- 大小:308.43 KB
- 文档页数:4
地榆原花青素抗氧化及稳定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花青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活性和生物学活性,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榆原是一种生长在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的植物,具有极强的抗逆性和抗氧化能力,在西北地区的中药材、食品和保健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地榆原花青素的抗氧化及稳定性进行研究,为深入挖掘其抗氧化机制及开发其潜在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地榆原花青素的提取:采用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对地榆原中的花青素进行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其提取效果。
2、地榆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DPPH法)和还原力测定法(FRAP法),对地榆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探究其抗氧化机制。
3、地榆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对不同储存条件下的地榆原花青素进行分析,研究其稳定性特征,为其应用提供指导。
三、预期成果及贡献1、明确地榆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及提取效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2、发掘地榆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其抗氧化机制,拓展其应用领域。
3、探究地榆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特征,为其在实际应用中做好储存工作提供依据。
四、研究计划及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于2022年1月开始,计划用时2年完成,进度安排如下:第一阶段:2022年1月-2022年6月主要工作:地榆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第二阶段:2022年7月-2023年6月主要工作:地榆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机制分析。
第三阶段:2023年7月-2024年1月主要工作:地榆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五、参考文献1. Jiawei Sun, Xueqin Shi, Yan Su, et al. Analysis of major active components in Caesalpinia sappan L. and its medicinal preparations by HPLC/DAD, high-resolution M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Journal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20,183:113160.2. Fangzhou Song, Zhenzhen Wang, Yinan Zhu,et a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Catechin and Epicatechin by DFT and Ont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19,20:355.3. 史广轩, 张玉峰, 郑明. 地榆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5): 881-891.。
花青素—搜狗百科益处花青素为人体带来多种益处。
从根本上讲,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一种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质的损伤。
花青素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
另外也可用于化妆品,如红色花青素做口红。
这些商品用色素(除葡萄皮色素外)共同特征是对光、热、氧稳定性好,对微生物稳定.一般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植物油。
保健功能1 抗氧化花青素是羟基供体,同时也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和蛋白质结合防止过氧化。
也和金属c 等螯合,防止v 过氧化,再生v ,从而再生v ,也能淬灭单线态氧。
花青素能与金属离子螯合或形成花青素一金属cu—Vc复合物。
用氧自由基吸附系统(ORAC)表示水果中抗氧化能力。
与花青素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77;与总酚含量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n=0.92。
另一份研究指出,抗氧化能力与花青素含量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0;与总酚含量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83,Vc抗氧化贡献率仅为0.4% ~9.4% ,说明花青素是类黄酮物质中重要一类。
Wang等用氧自由基吸附系统(ORAC)评价了天竺葵色素等14种花色苷的清除过氧自由基(ROO )的能力,结果证明所有的花色苷都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相关系数r都大于0.98)。
红葡萄酒中的花色苷清除超氧自由基(02_')的能力比单宁还高,而且一定聚合度的花色苷比单个花色苷分子的清除效果更好。
目前,许多证据表明自由基可导致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氧化损害,是一些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故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抗突变Yomshimoto用鼠伤害杆菌TA98为材料,评价了4种甘薯块根水提取物的抗突变活性。
发现特别是紫肉甘薯(AyarT1urasaki)中的花色苷可有效地抑制杂环胺、3.氨基.1,4.二甲基.5氢.吡哆.(4,3-b)吲哚、3.氨基.1.甲基.5氢.吡哆.(4,3-b)吲哚和2.氨基.3.甲基眯唑(4,5.f)喹啉引起的突变作用。
毕业论文蓝莓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注意事项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2)原创性声明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4)外文摘要、关键词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酶-超声波法提取桑葚中花青素及其稳定性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花青素是一类天然存在于许多植物中的重要类黄酮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抗炎和抗癌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桑葚是一种富含花青素的植物,具有丰富的保健价值。
目前,常规的化学提取方法存在着破坏花青素结构、提取效率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寻找一种高效、环保、绿色的提取方法变得尤为迫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究超声波法提取桑葚中花青素的方法和稳定性,寻找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提取方法,并进一步研究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探讨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为该类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通过对花青素稳定性的研究,可以为食品、医药、护肤品等行业提供相关的生产技术和质量保障措施,推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深入了解花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提高花青素稳定性的方法,为探索新型花青素应用及产品的创新打下基础,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1.3 研究意义花青素是一种常见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
在桑葚中,花青素含量较高,具有显著的保健功能。
研究桑葚中花青素的提取及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超声波法提取桑葚中花青素可以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对环境友好。
研究花青素的稳定性有助于延长其在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保鲜期,保持其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究超声波法对桑葚中花青素的提取效果以及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旨在为桑葚产品的开发及植物色素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正文2.1 超声波法提取桑葚中花青素的原理超声波法提取桑葚中花青素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对植物细胞壁进行破裂,释放出花青素。
超声波波长较短,频率较高,振动剧烈,可产生空化效应,形成局部高温和高压,从而破坏植物细胞壁结构,使细胞内的花青素得以释放出来。
火龙果果皮花青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火龙果是一种充满异国情调的水果,其果皮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花青素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成分。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对其提取及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火龙果果皮为材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火龙果果皮花青素,并研究了其稳定性。
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可以高效地提取火龙果果皮花青素,并且其稳定性较好。
首先,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火龙果果皮花青素的工艺参数。
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30分钟、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200W。
在此条件下,火龙果果皮花青素的提取率可达到0.23%。
其次,我们对提取得到的火龙果果皮花青素进行了稳定性研究。
结果表明,在室温下保存30天后,火龙果果皮花青素的含量
仍能保持在95%以上,说明其稳定性较好。
同时,我们发现,在pH值为3.0~5.0的条件下,火龙果果皮花青素的稳定性最好,而在pH值大于7.0时,其稳定性明显降低。
最后,我们还对火龙果果皮花青素进行了抗氧化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火龙果果皮花青素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其抗氧化活性与常见的天然抗氧化剂相当。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地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提取了火龙果果皮花青素,并研究了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这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火龙果果皮花青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浅析花青素稳定性的研究作者:张子晴薛博来源:《食品界》2020年第09期摘要:花青素的穩定性较差,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文分析了温度、光照、氧气、金属离子等多种因素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并介绍两种有效的提高花青素的稳定性措施,包括添加辅色剂、微胶囊技术,为进一步研究花青素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青素;稳定性;提高措施花青素(Anthocyanins)又称为花色苷,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天然的水溶性色素,无毒安全。
主要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果实中,对人体健康大有益处。
唐传核等研究发现,花青素不仅安全、无毒,还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抗突变、预防糖尿病、保护视力等多种功效。
作为天然色素,花青素的开发利用价值很大,但花青素具有不稳定的特性,应在弱酸弱碱且避光的条件下保存,而且花青素易受温度、氧气、光照等因素影响,不易储藏。
因此,花青素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仍是研究重点。
一、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花青素的稳定性与自身因素、外界因素两方面有关。
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之一,花青素缺少电子的结构性特征,易受到活性氧负离子的攻击,因此造就了花青素不稳定性特征存在。
除了这个自身因素,花青素还受到很多外界因素影响,例如,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氧气等。
1. 温度花青素对温度特别敏感,在储藏加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高温环境,温度的不同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李颖畅等研究表明,树莓花青素在60℃以下稳定,其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100℃时花青素吸光度迅速降低。
2. 光照阳光照射既可以促进花青素合成,又能够加速花青素降解,在光照下,花青素的稳定性会下降,长时间的光照会造成花青素被氧化,从而导致花青素被降解。
不同光线对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同,于文娟等通过对照避光保存的保存率发现,室内散射光对花青素稳定性影响较大。
所以,花青素必须避光保存。
3. 氧气无论是食品加工还是储藏运输,都应该避免花青素与氧气直接接触,防止花青素被氧化破坏。
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天然色素开发利用的日益关注,果实花青素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其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花青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果实色泽形成、风味品质提升以及抗逆性增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关键酶及其调控机制、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网络、环境因子对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等方面,以期为果实花青素的高效生产和品质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花青素(Anthocya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赋予了许多水果和蔬菜如蓝莓、紫甘蓝、黑枸杞等鲜艳的色彩。
其生物合成途径是一个复杂且精密的过程,涉及多个酶促反应步骤。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理解逐渐深入。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起始于苯丙氨酸,经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催化作用转化为肉桂酸。
随后,肉桂酸通过肉桂酸-4-羟化酶(C4H)的羟基化反应生成4-香豆酸。
在查尔酮合成酶(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I)的连续作用下,4-香豆酸转化为查尔酮,这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产物。
查尔酮经过查尔酮还原酶(CHR)和黄酮醇合成酶(FLS)的作用,可生成黄酮醇类物质,这是花青素合成的一个分支途径。
而在另一个分支中,查尔酮通过查尔酮异构酶(CHI)和黄烷酮3-羟化酶(F3H)的作用,转化为二氢黄酮醇。
随后,二氢黄酮醇在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的催化下生成无色花青素,再经过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花青素合成酶(LDO/ANS)的氧化作用,最终生成各种花青素。
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在分子水平上,许多转录因子如MYB、bHLH和WD40等通过与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结合,调控其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花青素的合成。
食品中花青素的稳定性与抗氧化活性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重视,食品中花青素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花青素是一类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色素,它们不仅赋予了植物绚丽多彩的色彩,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然而,由于花青素的稳定性较差,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因此,研究花青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研究花青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可帮助我们了解花青素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花青素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化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降解,进而影响其色泽和抗氧化活性。
因此,科学地研究花青素在不同储存和加工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制定合理的保存和加工措施,保证食品中花青素的整体质量。
其次,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并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和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益处。
因此,研究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有助于我们寻找更多植物源的天然抗氧化剂,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有效的保障。
在研究花青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选择合适的实验模型和指标评价体系。
目前,常用的实验模型包括体外体系和动物模型,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抗氧化酶活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等。
其次,需要注意花青素结构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花青素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对其抗氧化活性具有不同的贡献,因此,研究时应重点关注花青素的结构特点和活性物质。
此外,还需要考虑花青素与其他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食品中往往存在着多种活性物质,如维生素C、E等,其与花青素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因此,在研究中需要考虑这些相互作用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在花青素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研究中,还应注重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为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和检测提供重要手段。
此外,还应考虑花青素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