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学中心功能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91
航天器综合电子系统通用测试系统设计李姗;骆培;安军社【摘要】This paper proposes a scalable, reconfigurable, general test system design oriented the spacecraft electronic system. The design employs open flexible test system design method. Common test interfaces are integrated into classified modules with FPGA as control core, which ensures the reconfigurability of hardware. Software utilizes modularized pattern.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acts with the operating system through transfer layer which ensures reusability of software. All modules can be combined into three local testing machine models using the PC/104 PLUS and Ethernet. The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s employed to combine all the local testing machine models into a distributed testing system. This system is compatible, universal, and secure. Vacuum tank test and multi-device joint test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competent for all kinds of electronic system testing in different scenarios.%提出了一种接口丰富、可重构扩展的模块化通用测试系统方案。
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1. 引言北京地区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近年来发展迅速。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在保障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档旨在对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进行通则性的规定,以促进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 规划设计原则2.1 环境友好性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环境友好性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应采用可再生能源、水净化系统等措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2 社会效益优先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应以社会效益为重点,满足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
规划设计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设施的合理布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2.3 经济可行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应具备经济可行性,确保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
规划设计应合理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使得工程建设和后期运营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空间布局合理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应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土地用途、建筑高度、道路交通等,使得城市空间布局紧凑、便捷并满足居民需求。
2.5 文化保护北京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建设工程规划设计应注重文化保护。
规划设计应合理保护文化遗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结合,体现北京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底蕴。
3. 规划设计内容3.1 建筑规划设计建筑规划设计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合理规划建筑用地、建筑高度等。
设计应注重建筑的功能、美学和环保性,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和城市形象。
3.2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道路网布局、交通流量等。
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通行效率和环保性,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营效果。
3.3 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公共绿地、植被景观等。
设计应注重绿化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3.4 市政设施规划设计市政设施规划设计应合理规划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处理等设施。
北京科学中心装修改造项目(C馆D 楼)屈曲约束支撑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北京发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0月9日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施工工程第一章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简介1.屈曲约束支撑(BRB)是一种无论受拉还是受压都能达到承载全截面屈服的轴向受力构件,即能提供必要的抗侧刚度,又可以减小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2.屈曲约束支撑(BRB)是位移依存型阻尼器。
3.内核单元使用的是软钢材料。
4.小震时按普通钢支撑设计,框架结构可以很容易地满足规范的变形要求。
5.支撑的刚度和强度很容易调整,屈曲约束支撑设计灵活。
6.由于可以受拉和受压屈服,屈曲约束支撑消除了传统中心支撑框架的支撑屈曲问题,因此在强震时有更强和更稳定的能量耗散能力。
7.支撑构件既可保护其他构件免遭破坏,并且大震后,可以方便地更换损坏的支撑,起到建筑物安全保险丝的作用。
第二章本工程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安设位置本工程屈曲约束支撑阻尼器主要安设于框架柱边柱之间。
第三章设计要求1.屈曲约束支撑是重要的结构抗震及减震产品,不可采用普通钢结构支撑替代,应由专业制造厂家提供。
产品制造商应提供屈曲约束支撑产品的住建部科技成果评估证书,产品应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及产品专利。
2.产品制造商应提供符合本工程检测要求(屈服承载力大于等于本工程同时长度大于等于本工程)的屈曲约束支撑检测报告(检测报告须有CMA章)。
制造商还应提供由本公司产品进行的框架-屈曲约束支撑结构的振动台试验报告,以证明产品的性能和减震效果。
3.屈曲约束支撑(包括连接节点)应由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厂家)深化设计、制作及安装,并得到设计人员确认后方可安装使用。
4.本屈曲约束支撑为消能器,屈曲约束支撑抽检试验件须在具有CMA检测资质的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屈曲约束支撑应能表现出稳定的、可重复的滞回性能,要求依次在1/300、1/200、1/150、1/100支撑长度的拉伸和压缩往复各三次变形下,支撑有稳定饱满的滞回曲线。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国家机关,各国有企业,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3日目录一、把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使命(一)形势需求(二)发展基础二、开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征程(一)总体思路(二)发展原则(三)发展目标三、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速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构建国家实验室体系(二)加速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三)持续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四)充分发挥高水平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五)积极构建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四、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重任(一)支持原创性基础研究(二)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引领(三)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四)推动其他前沿领域布局(五)适应科学研究范式变革趋势五、聚焦“三链”融合,加速培育高精尖产业新动能(一)支撑“双发动机”产业领先发展(二)支撑“先进智造”产业创新发展(三)开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四)推动科技服务业跨越发展(五)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六)构建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六、构建新技术全域应用场景,支撑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一)加快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二)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三)强化碳减排碳中和科技创新(四)构建公共卫生安全科研攻关体系(五)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六)实施科技冬奥专项计划七、优化提升重点区域创新格局,辐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一)加快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二)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三)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四)加强对全国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八、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一)增强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度(二)加大青年人才等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三)“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四)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九、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走出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新路子(一)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开放创新合作机制(二)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国际合作新路径(三)构建高质量的开放创新环境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领推动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建设(一)把中关村打造成为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二)深化政府科技管理改革(三)充分发挥金融对科技支撑作用(四)优化惠及创新主体的营商环境(五)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和作风学风建设十一、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政策保障(三)条件保障(四)组织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
科普活动室工程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科普活动室是一个专门为开展科学普及教育活动而设计的场所,旨在提供一个开放、互动的环境,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素养。
科普活动室的建设,需要在空间设计、设施设备、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满足广大群众对科普知识学习的需求。
二、项目概况科普活动室建设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为500平方米,是一个集科学展示、互动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
项目的主要功能包括科学实验区、科普展示区、讲座交流区、儿童科普区、多功能活动区等。
整体建设要求拟在一年内完成,总投资预算约为200万元。
三、空间设计1. 科学实验区:该区域需要设置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设备,如显微镜、天平、试剂瓶等,以方便群众开展科学实验。
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可以根据实验的难度和危险程度,设置不同的实验区域。
2. 科普展示区:在展示区域内,可以设置一些科技成果展示、科学模型展示、科学教育专题展示等,以吸引民众的眼球,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
3. 讲座交流区:这是一个用于举办科普讲座、学术交流、座谈会等活动的场所。
需配备投影设备、音响设备、讲台等设施,以满足活动举办的需求。
4. 儿童科普区:专门为儿童设置的科学启蒙区,可以设置一些儿童科学吧、儿童科普图书区、儿童科学乐园等,以便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科普活动。
5. 多功能活动区:该区域可以用于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主题展览、庆祝活动等,需要设置多功能舞台、音响设备、活动桌椅等。
四、设施设备1. 灯光系统:在活动室中需要设置合适的灯光系统,以便满足不同活动需求的灯光要求。
2. 声音系统:为了举办各类讲座、演讲、音乐活动等,需要设置高品质的音响设备。
3. 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设备、LED显示屏等,以便开展科普教育、数字展示、多媒体互动等活动。
4. 家具设备:包括讲台、桌椅、展示架、橱柜等,需要根据空间设计的需求进行选择和采购。
5. 实验设备:需要根据科学实验区域的功能需求设置相应的实验设备。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2.17•【字号】•【施行日期】2022.0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序言201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周密部署,组织制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方案(2017年—2020年)》并全面推动实施。
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既定目标,首都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显著成就,首都城市发展方式实现深刻转型,实现了总体规划实施第一阶段的良好开局。
2021年至2025年是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是在建党百年历史条件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努力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
要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担当作为,科学决策。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以下简称近期规划)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推动一张蓝图干到底。
近期规划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刻把握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突出政治中心和突出人民群众,统筹当前和长远,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首都新发展格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0.16•【字号】京政发〔2019〕18号•【施行日期】2019.10.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京政发〔2019〕1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现将《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重点任务分工表北京市人民政府2019年10月16日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球视野、扩大开放,以更大的勇气通过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强科技创新统筹1.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超前规划布局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国际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动在国家亟需的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在京布局。
设立科学研究基金,加快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积极承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深入对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推动更多重大任务在京落地。
加强部市会商、市区联动,优先保障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所需土地、空间等基础条件。
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战略协作和联合攻关,着力打造竞争新优势。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Apr.2021Vol.42 No.42021年4月第42卷第4期SpaceFibre 总线路由器的设计赵允齐1!,安军社】,郑静雅1!,祝 平12,臧文博1!(1.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复杂航天系统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1400;2.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101400)摘 要:为实现SpaceFibre 标准协议中网络层的功能,提出一种以FPGA 为核心的路由器设计方案%根据协议的规范,设计出5个端口的路由器,包括4个普通端口和1个配置端口,每个普通端口有4条虚拟通道。
考虑到虚拟通道路由依然存在数据阻塞的可能,在交叉开关矩阵(CrossBar )结构上增添轮询仲裁的路由算法%用Venlog 代码实现该路由器功能,使用XC6SLX9型号的FPGA 进行Modelsim 的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虚拟通道路由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SpaceFibre 协议;星载网络;星载总线中图法分类号:TP336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7024 (2021) 041195-07doi : 10. 16208/j. issnl 000-7024. 2021. 04. 042Design of SpaceFibre routerZHAO Yun-q 1# , AN Jun-she 1, ZHENG Jin g -y a 1# , ZHU Ping # , ZANG Wen-bo 1#(1.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C o m p l e x S p a c e S y s t e m s , N a t i o n a l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n g 10140, C h i n a ; 2. N a t i o n a l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n g 10140, C h i n a )Abstract: T o r e a l i z e t h e f u n c t i o n o f n e t w o r k l a y e r i n S p a c e F i b r e s t a n d a r d p r o t o c o l , a r o u t e r d e s i g n s c h e m e b a s e d o n F P G A w a s p r o p o s e d .A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r o t o c o l s p e c i f c a t i o n #a r o u t e r w i t h f i v e p o r t s w a s d e s i g n e d #i n c l u d i n g f o u r g e n e r a l p o r t s #wh i c h a d f o u r v i r t u a l c h a n e l s e a c h #a n d o n e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p o r t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p o s i b i l t y o f d a t a b l o c k i n g i n v i r t u a l c h a n e l r o u t e r #a p o l i n g a rb i t r a t i o n r o u t i n g a l g o r i t h m w a s a d e d t o t h ec r o s b a r s t r u c t u r e .V e r i l o g c ode w a s u s e d t o r e a l i z e t h ef u n c t i o n o f t h e r o u t e r #a n d X C 6S L X 9F P GA w a s u s e d t o s i m u l a t e t h e M o d e l s i m #wh i c h v e r i f e d t h e c o r e c t n e s a n d e f e c t i v e n e s o f t h e d e s i g n .Keywords : v i r t u a l c h a n e l r o u t e r ;F P G A ;S p a c e F i b r e ;s p a c e b o r n e n e t w o r k ;s a t e l i t e b u s 4引言在2007年,欧空局提出了 SpaceFibre 总线协议第一版草案,直到在2018年发布SpaceFibre 协议正式版,该协议 面向吉比特每秒,具有良好的纠错容错、数据重传等功能。
北京科学中心功能设计方案北京市科协技术协会2010年8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5)生命、生存、生活展区 (5)户外科学广场 (6)临时展览区 (6)教育培训区 (6)虚拟体验区 (7)公共服务区 (7)第二章生命展区 (8)主题导言 (8)涉及领域 (8)结构脉络 (8)展项举例 (9)SM11 基因“休止符”——基因沉默 (9)SM12 生命旋律的不变主题——“自私”的基因 (10)SM13 指挥家的微妙“篡改”——自然选择 (11)SM14 “出错”的复印——基因突变 (12)SM15 “从细胞到婴儿”——胎儿发育、生殖科技、初生婴儿的发育 (13)SM16 我们是基因的傀儡吗?——克服酗酒基因、肥胖基因等的影响 (14)SM17 不同的眼睛看世界——器官的进化 (15)SM21 攻防的博弈——超级细菌与超级抗生素 (16)SM22 迷宫中的“摄影师”——微型照相机、纳米机器人 (17)SM23 “黑客”阻击战——新型病毒与新疫苗/通用疫苗 (18)SM24 人体内的钟——各种衰老机制 (19)SM25 你也是“乔丹”——科学选材 (20)SM31 “我们”藏身何处?——各种能力、感情在大脑中对应的主要功能区域 (21)SM32 60亿个爱因斯坦——大脑潜能的开发 (22)SM33 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吗?——运动学习引起大脑结构的可塑性变化 (23)SM34 大脑为什么会衰老 (23)SM41 六世同堂——对未来平均寿命的预测,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 (24)SM42 换支新乐器——人造器官、干细胞、克隆技术 (25)SM43 “跑调”的细胞——癌症、致癌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致癌病毒 (27)SM44 “靶向治疗”——CT与特殊药物结合的癌症治疗新技术 (28)SM45 “药物革命”——各种新型药物的研究和进展 (28)SM46 疾病的总谱——致病基因测序 (29)SM47 遥控的手术刀——远程医疗 (30)第三章生存展区 (33)主题导言 (33)涉及领域 (33)结构脉络 (33)展项举例 (34)SC01 数据地球——生存环境底线 (34)SC11 给大地洁面——垃圾处理技术 (36)SC12 净化大地的血液——水处理技术 (37)SC13 深层黑金——深层石油开采探秘 (39)SC14 摩天大厦种庄稼——新型立体农场 (40)SC15 为大地把脉——对地观测技术 (41)SC21 还你一片蔚蓝——清洁海洋 (43)SC22 耕种、养殖海洋——从海洋获取食物 (45)SC23 回归海洋的怀抱——海底城市 (46)SC24 海洋黑金——海洋石油开采技术 (47)SC25 借你一缕光焰——水火相生的可燃冰 (48)SC31 碳原子的时空之旅——地球碳循环 (49)SC32 为地球打上遮阳伞——修补臭氧层 (50)SC33 为了你,我们无所不“能”——各种绿色清洁能源的技术进展 (51)SC34 遮蔽蓝天的黑手——灰霾 (53)SC35 土地酸化的元凶——酸雨 (54)SC36 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挑战和应对 (55)SC41 未来狂想曲——黑洞城市及其他 (56)SC42 空间的跳板——建立月球基地 (58)SC43 壮阔的远征——登陆火星、建立火星基地 (60)SC44 红黄蓝三部曲——再造一个地球 (62)SC45 脚踏虚地——建设太空城 (63)第四章生活展区 (65)主题导言 (65)涉及领域 (65)结构脉络 (65)展项举例 (66)SH11 霓裳羽衣——高科技衣料 (66)SH12 天衣无缝——第二层皮肤(高科技内衣) (67)SH13 永葆青春——抗衰老、定制化妆品 (68)SH14 轻盈矫捷——人体工学(高科技运动服装) (69)SH21 虚拟留学——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成为“留学生” (71)SH22 量身定制——因材施教 (72)SH23 科学记忆——把知识和语言“输入”大脑 (73)SH24 科学2.0 ——即时更新的科研网络,每一领域的科学家可以团结一致的进行工作 (74)SH31 广厦万间——新型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 (74)SH32 呼吸自然——绿色装修、空气净化 (75)SH33 身临其境——裸眼3D电视 (76)SH34 体贴入微——智能家居,机器人保姆、网络冰箱、虚拟购物、智慧医疗等等 (77)SH35 心怀天下——未来的新闻载体和新闻网络(电子报纸和电子书) (78)SH36 天涯比邻——前沿通讯、纳米管网络传输、量子传输 (79)SH37 健康美食——营养、调味剂、添加剂、食品安全自动检测 (80)SH41 四通八达——立体交通、快速公交指挥系统、智能道路检测(物联网) (82)SH42 “傻瓜汽车”——智能与人性化水平更高的未来汽车 (83)SH43 清洁高效——绿色汽车、新型电池、kers技术(刹车动能转换系统) (84)SH44 海底两万里——水下交通的未来 (85)第五章户外科学广场 (86)设计原则 (86)结构脉络 (86)展项举例 (87)HW11 科学广场景观造景——绿色螺旋 (87)HW21 来自心灵的声音 (87)HW31 “光电林”停车场 (88)HW32 光电照明设备 (88)HW33 充电路面 (89)HW33 发电地面 (89)HW35 休息座椅,垃圾桶 (89)HW41 人工湿地及雨洪利用展示景观 (89)HW42 环保雕塑 (90)HW51 光影科学中心 (90)HW52 地球清洗日 (90)HW53 “我在未来“之墙 (91)HW54 科学广场互动“普适游戏” (91)第一章概述北京科学中心位于北京市北三环中路1号,宗地面积71000平米。
北京科学中心是以前沿科技为内容定位,以探索体验为主要方式,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公益性科普教育基础设施。
功能设计以“我·在·未来”为总体设计理念:“我”作为参观者,通过探索体验的方式,感受前沿科技的精彩;“我”作为建设者,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实践科学传播的新形态。
各功能区规划如下:•生命、生存、生活展区北京科学中心主展区由生命、生存、生活三个分展区构成,其的主题选取原则为符合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贴近广大公众。
一级脉络“生命、生存、生活”,采用一种小主题、大内容的方式打破传统学科分类,从公众视角出发,拓展丰富科技内涵。
二级脉络及展品的设计延续并贯彻生命、生存、生活的设计思想和理念,并以凸显前沿科技、富于人文情怀为特色,力求脉络清晰、内容生动。
现将其设计理念介绍如下:当人类从现代科技的高度认知生命价值的时候,他们理所当然地会理性审视自身的生存环境,也理所当然地会理性期待自己的生活品质。
前沿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化,改变着人类对生命、生存、生活的科学认知,也启发着人类对自身思想、行为的伦理审视。
・生命乐章——以人体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时间脉络为纲,围绕基因、克隆、遗传、疾病、药物、衰老、脑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科技话题展开,审视生命伦理和生命尊严,直面疾病和死亡。
・生存对话——以陆地、海洋、蓝天、太空的空间格局为纲,围绕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绿色能源、新农业等前沿科技话题展开,审视人类对自身的定位,与地球平等对话。
・生活追梦——以商厦橱窗、学校课堂、家庭居所和交通枢纽场景线索为纲,围绕衣、食、住、行、教育等未来生活相关的前沿科技话题展开,思考未来绿色生活品质,以及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户外科学广场北京科学中心户外科学广场将紧扣“我在未来”建设理念,围绕“科学性”“艺术性”“休闲性”展开方案设计,在保证充足空场绿地的情况下设计开发一系列互动科普设施、功能实用设施、科技人文景观、及特色互动活动。
科学广场将开放胸怀,让公众走进科学,即日常向公众免费开放,定期举办寓教于乐的活动;同时也将以时尚风貌,让科学面对公众,坚持人类与自然共生的环保理念、科学与艺术共融的创意理念。
•临时展览区引进国际、国内最新科技、科普展览,为观众带来开放、前沿、时尚、绿色的体验。
•教育培训区科学中心作为校外教育的场所,教育传播区承担了重要任务。
课程设置与分类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本着动手动脑的主动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并针对不同人群设置相应的课程。
例如家庭环境监测教室,内容贴近百姓生活;机器人组装实验室,泥人动画教室等,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启迪青少年灵感,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公务员培训教室,科技工作者培训教室等,则本着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升学员的工作能力。
教育培训区将联合各高校,中小学,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等共同合作,打造成有趣味,有实效课外教育场所。
作为‘三生’主展区内容的延伸与补充。
•虚拟体验区球幕影院于1995年建成,其中球幕影院直径27米,装备由武藤光学研究所制作的70毫米15孔胶片放映机一台,座位约450个,占地约1000平米。
现计划将其改建成为虚拟体验区,设计思路如下:・运用最新三维数字投影技术,构造出天穹般的深邃无垠、具有沉浸感的立体动感场景,让观众置身其中,从内心深处呼唤对神奇大自然的向往、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利用全新的数字化网络技术搭建政府与公众交流的平台,建立重大热点事件互动响应机制,通过科学对话、共识会议等方式引导公众快速了解、正确理解科技热点,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数字阅览室运用最新数字化网络及影视多媒体技术将极大地拓展科普教育的领域,同时也是来这里参观的人获得海量信息、休闲和快乐学习的场所。
•公共服务区地铁口——随着2012年,地铁8号线延长线的通车,乘坐地铁将成为市民参观北京科学中心的首选交通方式。
目前各路地铁站的建设,都利用站内和通道空间宣传与该站相关的科学、文化、人文相关的内容。
科学中心的设计将从地铁站开始,营造与北京科学中心相关联的环境氛围,将公众带入未来的憧憬,科学的殿堂。
接待大厅——该厅主要实现访客集散和票务功能,通过智能票务、蓝牙导览、机器人导览等手段实现公众与科学中心的高科技互动。
此外,它还将成为科学与艺术交融的视觉空间,艺术浮雕、科普装置,特色休闲设施让观众在感受科学魅力的同时,获得艺术的享受。
访客中心——除了提供团体接待、观众休息等场地外,兼具新闻发布、多媒体放映和小型报告厅的功能。
连廊及餐厅、纪念品店——利用连廊创造多功能公共空间,如:餐厅、纪念品店等。
此外,连廊将被营造成充满科技感和艺术空间,通过将科学嵌入科学中心的公共设施,让公众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科技,带给人们启示和乐趣,如:踩踏发电地板、超薄叶片扬声器、机器人大厨等。
研发办公区——研发中心具有双重功能,科学中心本身展品及活动的研发中心,同时也是北京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研发中心。
第二章生命展区•主题导言21世纪,生活在生命科学时代的人类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