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文言文翻译
- 格式:pptx
- 大小:368.25 KB
- 文档页数:39
2021年高考天津卷文言文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语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世之所谓智者,知天下之利害,而审乎计之得失,如斯而已矣。
此其为智犹有所穷。
唯见天下之利而为之,唯其害而不为,则是有时而穷焉,亦不能尽天下之利。
古之所谓大智者,知天下利害得失之计,而权之以人。
是故有所犯天下之至危而卒以成大功者,此以其人权之。
轻敌者败,重敌者无成功。
何者?天下未尝有百全之利也,举事而待其百全,则必有所格,是故知吾之所以胜人,而人不知其所以胜我者,天下莫能敌之。
当汉氏之衰,豪杰并起而图天下,二袁、董、吕争为强暴,而孙权、刘备又已区区于一隅,其用兵制胜,固不足以敌曹氏,然天下终于分裂,讫魏之世,而不能一。
盖尝试论之。
魏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
刘备有盖世之才,而无应卒之机。
方其新破刘璋,蜀人未附,一日而四五惊,斩之不能禁。
释此时不取,而其后遂至于不敢加兵者终其身。
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
魏武不用中原之长,而与之争于舟楫之间,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争利。
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且夫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
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虽兵法之所忌,可以得志。
孙权者,可以计取,而不可以势破也,而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
彼非不知其难,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
此用之于新造之蜀,乃可以逞。
故夫魏武重发于刘备而丧其功,轻为于孙权而至于败。
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嗟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天下之能者举知之。
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
(宋·苏轼《魏武帝论》,有删节)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虽复名微众寡,地小力穷,官渡受围,濮阳战屈。
然天下精明之士,拓落之材,趋若百川之崇巨海,游尘之集高岳。
故有荀彧、郭嘉等,或敛风长感,或一见尽怀。
然后览英雄之心,骋熊罴之勇,挟天子以崇大顺,扶幼主而显至公,武功赫然,霸业成矣。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通过整理的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年全国一卷诗歌详细翻译及解析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奉和/ 袭美/ 抱疾/ 杜门/ 见寄/ 次韵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
次韵: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
也叫步韵。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如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
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
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
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元稹、白居易之说。
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
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依韵。
”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
至近代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
”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
”(《全唐诗》卷283)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
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
”(《全唐诗》卷277)据傅璇琮先生《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元稹首创。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03 《大学(节选)》《大学(节选)》文章古译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认识最真的本心。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彰显明德本心,诚明一致。
格物:革除内心的私欲。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赏析】“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挖空训练(可打印)九月,契丹大举入寇()。
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
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
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
”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
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
孰()可为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bǐ()行。
”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
”钦若惊惧不敢辞。
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
又攻北平砦zhài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
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
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
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
”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
2021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详细解析翻译【原题呈现】全国新高考II卷诗歌陆游《示儿子》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诗歌解析】一、诗题及作者:示儿子(陆游)示:指教导。
《礼记·檀弓下》:“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桓宽《盐铁论·本议》:“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
”示儿子:指教导儿子,告诫儿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2021年天津卷高考文言文A.而审乎计之得失审:仔细考量B.则必有所格格:阻止,阻碍C.此用之于新造之蜀造:拜访D.或一见尽怀或:有的人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是有时而穷焉盘盘焉,囷囷焉B.而权之以人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特欲侥幸于权之不敢抗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游尘之集高岳不知东方之既白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B.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C.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D.知之/而不能权之以人/则亦纷纷焉或胜/或负争为雄强而未见/其能一也10.下列六句分编四组,都属于苏轼认为曹操应该采取的正确做法的一组是()①孙权勇而有谋,此不可以声势恐喝取也②与之争于舟楫之间③行三百里以争利④刘备可以急取,而不可以缓图⑤方其危疑之间,卷甲而趋之⑥欲以荆州新附之卒,乘胜而取之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一开篇就肯定了明辨利害即为“智者”的看法,并认为“大智者”还必须善于权衡对手。
B.苏轼认为曹操过于重视刘备、又过于轻视孙权,因而错失统一的时机。
C.朱敬则认为曹操在名望、实力上不占优势,又屡次战败,但最终扶持幼主,使朝廷稳定。
D.两则选文摆事实、讲道理,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气充沛,很有说服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犯此二败以攻孙权,是以丧师于赤壁,以成吴之强。
(2)此不亦长于料事而不长于料人之过欤?1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和朱敬则对曹操评价的不同之处。
【答案】7.C8.D 9.B 10.B 11.A12.(1)犯了这两个(导致失败的)错误来攻打孙权,因此在赤壁兵败,成就了孙吴的强大。
(2)这不也就是擅长揣度事情却不擅长揣度他人(所造成)的过错吗?13.①苏轼认为曹操不是“大智者”,他不能准确地权衡对手,未能统一天下。
2021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阅读训练100题篇(附译文及答案详解)2021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附译文及答案详解)1.文言文阅读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异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其人是闻,矍然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令控守西隅。
背城拒战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何灌传》)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辽人常越境而汲汲:取水B. 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敛:退缩,收缩C. 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彻:穿透D. 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籴:运送 15. 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B.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C.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D.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灌有军事才能,射技震惊契丹。
2021高考文言文备考——《李白传》《杜甫传》挖空训练附译文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
( )十岁通( )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 )天才赡逸( )。
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
更( )客( )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 )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 )蜀至长安,道未振( ),以所业投( )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 )谪仙人也。
”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 ),召见金銮殿,论时事( ),因奏颂一篇(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
尝大醉,上前草诏,使( )高力士脱靴,力士耻( )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
白益傲放( ),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
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 ),宰不知( ),怒,引( )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宰惊愧,拜谢( )曰:“不知翰林至此( )。
”白长笑而去( )。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 )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 )东南,白时卧( )庐山,辟( )为僚佐。
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
璘败,累系浔阳狱( )。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
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而就以此给李白起名字。
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